下书看 > 谁都不是行尸走肉 > 第93章 平行宇宙论

谁都不是行尸走肉 第93章 平行宇宙论

    平行宇宙是指从某个宇宙中分离出来,与原宇宙平行存在着的既相似又不同的其他宇宙。

    在这些宇宙中,也有和我们的宇宙以相同的条件诞生的宇宙,还有可能存在着和人类居住的星球相同的、或是具有相同历史的行星,也可能存在着跟人类完全相同的人。

    同时,在这些不同的宇宙里,事物的发展会有不同的结果:在我们的宇宙中已经灭绝的物种在另一个宇宙中可能正在不断进化,生生不息。

    平行作用力的平行宇宙,对立人类的万有引力星球宇宙,平行作用力既不重合,也不相交,可谓“井水不犯河水”,导致纯基本粒子宇宙,与人类的万有引力宇宙纯星球刚好对立。

    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平行作用力平行运动,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一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

    平行宇宙的概念,并不是因为时间旅行悖论提出来的,它是来自量子力学,因为量子力学有一个不确定性,就是量子的不确定性。平行宇宙概念的提出,得益于现代量子力学的科学发现。

    在20世纪50年代,有的物理学家在观察量子的时候,发现每次观察的量子状态都不相同。而由于宇宙空间的所有物质都是由量子组成,所以这些科学家推测既然每个量子都有不同的状态,那么宇宙也有可能并不只是一个,而是由多个类似的宇宙组成。

    从20世纪20年代起,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wave fun)来描述。当微观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如坐标、动量、角动量、能量等)一般不具有确定的数值,而具有一系列可能值,每个可能值以一定的概率出现(宏观物体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具有确定的数值)。

    也就是说,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和概率性,波函数就能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

    物理学中着名的“单电子双缝干涉”实验正是微观粒子运动不确定性和随机性的体现。

    在这个实验中,单电子通过双缝后竟然发生了干涉。

    在经典力学看来,电子在同一时刻只能通过一条缝,它不可能同时通过两条缝并发生干涉;而根据量子力学,电子的运动状态是以波函数形式存在,电子有可能在同一时刻既通过这条狭缝,又通过那条狭缝,并发生干涉。

    但是,当科学家试图通过仪器测定电子究竟通过了哪条缝时,永远只会在其中的一处发现电子。两个仪器也不会同时侦测到电子,电子每次只能通过一条狭缝。

    这看起来好像是测量者的观测行为改变了电子的运动状态,这种反常的现象又作何解释呢,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提出了着名的“哥本哈根解释”:当人们未观测时,电子在两条缝位置都有存在的概率;但是,一旦被测量了。

    比如说测得该电子在左缝位置,电子有了准确的位置,它在该点的概率为1,其他点的概率为0。也就是说,该电子的波函数在被测量的瞬间“塌缩”到了该点。

    玻尔把观察者及其意识引入了量子力学,使其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关系。但观察者和“塌缩”的解释并不十分清晰和令人信服,也受到了很多科学家的质疑。

    例如,塌缩是如何发生的,是在一瞬间就发生,还是要等到光子进入人们的眼睛并在视网膜上激起电脉冲信号后才开始。

    那么,有没有办法绕过这所谓的“塌缩”和“观测者”,从本应研究客观规律的物理学中剔除观察者的主观成分呢。

    埃弗雷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波函数没有“塌缩”,则它必定保持线性增加。也就是说,上述实验中电子即使再观测后仍然处在左\/右狭缝的叠加状态。

    埃弗雷特由此进一步提出:人们的世界也是叠加的,当电子穿过双缝后,处于叠加态的不仅仅是电子,还包括整个的世界。

    也就是说,当电子经过双缝后,出现了两个叠加在一起的世界,在其中的一个世界里电子穿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里,电子则通过了右边的狭缝。

    这样,波函数就无需“塌缩”,去随机选择左还是右,因为它表现为两个世界的叠加: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人们发现在他们那里电子通过了左边的狭缝,而在另一个世界中,人们观察到的电子则在右边。

    以“薛定谔的猫”来说,埃弗雷特指出两只猫都是真实的。有一只活猫,有一只死猫,但它们位于不同的世界中。

    问题并不在于盒子中的发射性原子是否衰变,而在于它既衰变又不衰变。当观测者向盒子里看时,波函数本身会坍塌,整个世界分裂成它自己的两个版本。

    这两个版本在其余的各个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其中一个版本中,原子衰变了,猫死了;而在另一个版本中,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

    前述所说的“原子衰变了,猫死了;原子没有衰变,猫还活着”这两个世界将完全相互独立平行地演变下去,就像两个平行的世界一样。量子过程造成了“两个世界”,这就是埃弗雷特前卫的“多世界解释”。

    这个解释的优点是:薛定谔方程始终成立,波函数从不塌缩,由此它简化了基本理论。

    它的问题是:设想过于离奇,付出的代价是这些平行的世界全都是同样真实的。这就难怪有人说:“在科学史上,多世界解释无疑是目前所提出的最大胆、最野心勃勃的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宇宙学家马克斯·泰马克(max tegmark)热衷于研究平行宇宙,他说道:“对于我来说最有意思的问题不是平行宇宙是否存在,而是到底有多少种平行宇宙。”在2003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里,有一篇由他所写的关于平行宇宙的专文,文中他将平行宇宙分成四类。

    根据泰马克的分类,越处于上位的宇宙,越容易扩张,越容易涵盖处于下位层次的宇宙。

    ————————————————

    以上是百科内容,算是与大家也分享一下知识点。

    ————————————————

    “平行宇宙?老师这可能有什么不对吧,跟我说的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啊。”

    只见文溪吐槽道。

    只见老师白了文溪一眼。

    “傻子,谁说没有关系,在我看来人类做梦都过程中,本身就创造出了属于你自己的无限平行宇宙。”

    王老师继续耐心的解释道“傻小子,在你看的那个什么狗屁行尸走肉,理论上来说当他在原作者的创作之下完成作品完成人物的时候,作者便已经赋予了他们生命,已经创建了属于他们本身的独立宇宙。”

    文溪接话道“那影视作品也可以理论上来说已经有了他们的宇宙。”

    只见王老师口干舌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点头答道“没错,正是这样。”

    一番解释刷新了文溪的三观“啊这。。。。。。”

    王老师说道“做梦本来就是一场跨越空间的旅行。”

    文溪还是有些不敢置信。

    “老师,你这说法靠谱吗?我咋感觉有点你在忽悠我呢。”

    老师差点没一口茶喷到电脑屏幕上“我忽悠你!来你来看。”

    只见王老师翻出以前曾经有学者做过的实验。

    一直在现实生活中佩戴着一块手表,永远保持着几分钟看一次的举动习惯,足足生活了有快一年。

    没有人了解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学者后面的透露,学者在做梦时只要看手表这个动作没有,或是没有手表,或是看不清楚,马上便会明白自己在梦中。

    从而恢复本身的意识达到在梦境中也保持清醒意识的状态左右事情的发展。

    刚开始由于受不了刺激,很快便会苏醒,导致学者生不如死的根本无法睡眠。

    最后不得不深度麻醉之后让自己睡着。

    但是从那之后,学者就找到了方法,开始能够逐渐掌握这个套路。

    已经可以完全整天在梦境中保持清醒头脑。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该学者的做法十分有悖人伦,这是一种危险的实验,一直发言反对该学者的研究。

    最后还是政府出面把这件事给掩盖了下去。

    “在我看来,你文溪就是因为被雷劈,神志不清根本无法苏醒,这才让你在梦境中的宇宙中觉得过的是那么的真实。”

    王老师解释道。

    文溪依然还在脑子里消化今天这样令人难以接受的怪事。

    “自己只要能够找到方法就能重新回到那个世界?”

    说实在话,文溪更愿意待在那个社会生存,而开始对现实世界中的内卷产生厌恶。

    累啊,不得不说,现在的节奏过的真的是让现在的年轻人都太累了。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文溪也告别了王老师“谢谢你啊,王老师,我先走了。”

    王老师摆了摆手,用散装英语回复道“客气什么,我是一名老师。”(王老师名场面)

    本章完

    【本章讨论专栏】

    qq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