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659:我在滇缅成为亚洲之王 > 第23章 千里驰援(6)攻城(上)

1659:我在滇缅成为亚洲之王 第23章 千里驰援(6)攻城(上)

    众人一听便同意了,谁叫他张七自从出道以来几无败绩呢。

    当下他让王牛儿出动三十艘大船在铁链西端一字摆开,上面布置了多门短管火炮,加上燧发枪,够于大海喝一壶的。

    同时开始准备抢攻巫山码头!

    城墙上,西安将军富喀禅、副都统杜敏深色严峻地看着这支船队。

    “娘的”

    杜敏骂道。

    “呼图礼那厮竟然就这样放他们过来了!”

    富喀禅说道:“这些人拥有大量我军服饰和甲胄,不是李定国的人马就是张七的”

    一听“张七”两字,曾在邸报里多次见到这个名字的杜敏顿时来了兴趣——那可是三个前程和百万银两啊!

    “将军,多半是张七那厮,也只有他有这个胆量,这么说他肯定拿下了叙州城,否则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船只,杜子香那厮真是个笨蛋!”

    富喀禅眉头紧锁,“据邸报所讲,张七那厮的火器非常厉害,就怕这巫山县城抵挡不住”

    杜敏笑道:“都统大人想多了,邸报里已经讲了,兵部同前来朝贡的红毛夷谈过,对方一口咬定肯定是张七在缅甸时获得了葡萄牙人或者英国人的大量武器,要知道,缅北的玉石和木材很是有名”

    “张七用这些东西向他们交换火炮、火绳枪也很自然”

    富喀禅点点头,以他们的见识,显然想不到此时缅北与密支那之间还隔了缅甸王国,而时下的西夷并未对缅甸国展示出绝对的优势,沙廉城还被后者收复了。

    杜敏接着说道:“这些船只显然不能承载可用于攻击城墙的大炮,他还是千里迢迢而来,多半是小炮,娘的,想用小炮就攻破巫山县城,做梦吧”

    富喀禅不置可否,“可惜的是我们根本没有料到这厮会来,没有在码头上派驻兵力”

    杜敏说道:“将军请看,县城位于半山腰,南面的开阔地只有十丈左右,都在弓箭和火铳的射程里,想要从码头上到这里还需要越过一道长约三十丈的石阶,码头让给他们又如何?”

    “开阔地两侧都是民居,只有中间一条只有三丈宽的石板路通往城门,职部建议我等也不能死守,那厮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终究是击败了李国英、郑蛟麟、吴三桂的人,还是不得不防”

    “若是被他寻到了攻破城墙的法子,以其火力之威,我军确实不一定抵挡得住”

    “不如派出一部人马抵达石阶的出口,那厮想上来就必须仰攻,我等用火铳、弓箭好整以暇地射击就是了,等到彼等受到了挫败,就会铩羽而归”

    富喀禅点点头,“也好,正好试一试那厮的斤两,不过兹事体大,还是要向香溪口的董学礼、于大海,房县的穆里玛、图海通报,让其加紧攻打茅麓山,若是能在张七抵达之前攻下此山,张七也不得不逃窜”

    杜敏点点头,“最关键的还是要让驻扎在巴东县的张勇做好准备,随时过来夹击这厮”

    富喀禅说道:“幸亏几日前我让张勇将大本营放到了大江以北的官渡口、平阳坝一线,否则此时贼军的水上占优,一旦将我部与张勇所部分隔开来就不妙了”

    原来,富喀禅手下的绿营兵大将就是张勇,由于张七的出现,西南局势出现了巨变,又让原本跟着多尼南下进攻李定国的张勇划到了川东战场。

    张勇手下有着上万绿营兵,全部分布在巴东对岸的官渡口一直到北面四十里左右的平阳坝上。

    与张七假冒的吴三桂援兵不同,人家张勇可是正经挂着云南提督名头的方面大将,无非是做不到名实相副,只能被临时抽调这里担任围剿李来亨等人的外围人马。

    杜敏说道:“那是自然,不过大人对于堵住石阶出口的人选可想好了?”

    富喀禅说道:“虽然只是试探,不过也需要布置真正的精锐,苏克哈那厮在围剿青海回人之乱中表现不错,就让他带着本部牛录前往”

    杜敏听了顿时笑了,“苏克哈这个索伦人几年前才从东北调过来,历次战事里都冲在最前面,手下的索伦人也换了好几茬了,就他还是安然无恙,这厮不但勇猛,还是一个福将,肯定能守住出口”

    ......

    张七让蒯方部在巫山县码头下了船,人员还没有下完,石阶尽头突然出现了一群清兵,然后漫天的抛箭就落了下来!

    人员霎时就出现了伤亡!

    张七不为所动,静等着蒯方的布置。

    果然,码头上也只是出现了短暂的骚动,只见蒯方止住了人员继续下船的举动,然后一面用燧发枪还击,一面将三门火炮布置好了。

    虽然张七已经彻底将新式武器封存了,但不代表他没有别的想法。

    他现在拥有的只是短管火炮,虽然射程普遍不到三百米,仰射射角大于四十五度时更是只有一百多米,但既然是短管火炮,那就意味着口径很大。

    张七虽然带上了炮兵部队,但为防意外,也不可能将炮兵全部放在一起,而是分别放到了各个营头,炮兵营副总管、张七亲自从少年兵中调教出来的张维明就在蒯方营里。

    只见张维明指挥炮兵先是利用目视视距法大致固定好一门火炮,然后指挥手下向里面填入火药,接着又用一根时下十分奇特、搠头是一个包着破布的圆形木板的搠杆将火药压实。

    接着又塞入一枚底部带有一块很薄的圆形木板的炮弹。

    是了,这就是张七借鉴了时下欧洲初期开花弹以及后世没良心炮的做法,制作的原始迫击炮了。

    这是一门他们携带的最重的两百斤短管火炮,口径约莫二十公分,长度却只有一米。

    从炮眼插入引线,这里又有说头了。

    此时的引线,无论是欧洲的还是中国的,都是燃烧极慢、浸过油的火绳,但作为穿越者的张七显然不会这么做。

    自从他在密支那蛰伏时,就已经将火药根据燃烧性能、动能、储藏的不同分成了三部分,一种自然是真正的发射药,是威力最大的一种,而引药、导火索药又不同,引药燃烧极快,以便能以最快的速度点燃发射药。

    最后一种火药就是导火索里的引药了,经过试验,他与王定藩一起弄出来一种威力一般、燃烧速度一般,但燃烧速度极为均匀的火药。

    将其放入导火索里成为导火线自然最佳,因为可以控制时间。

    当导火线引爆发射药后,在膛内瞬间产生的高温高压会在一刹那引燃炮弹的引线。

    这显然就是最难的一步了。

    一般来说,为安全起见,时下的欧洲人采用的是双引线结构,这就意味着需要再炮膛上开两个小孔,这就会让发射药的威力降低,张七自然不会这么做。

    当发射药点燃后会在极短的时间里将炮弹喷射出去,莫要想膛内的高温会将炮弹上的引线点燃,只能分别点燃,当然了,后世的没良心炮由于炮口开口极大,完全可以分别点燃,也可以将发射药与炮弹的引线并在一起点燃。

    但张七就不能这么做了,经过反复地实验,最终想出了用发射药点燃后的高温烧毁木板的极端时间点燃炮弹引线的办法。

    就是这点时间让开花弹的引线不至于在膛内瞬间燃尽然后爆炸,这需要反复多次大量的试验,试验时除了炮兵需要穿上多层甲胄,还要在炮位旁边固定一块很厚的铁板,最终历经千辛万苦还得出了发射药的药量与木板厚度之间的精确关系。

    当然了,这需要你的各种火药的性能非常稳定,否则还是非常危险的,针对这一点,他也只能尽量颗粒化,而且隔三差五将颗粒化火药拿出来重新炮制,平时也尽量做到防潮。

    至于所谓的开花弹,他也想不出别的法子,只能利用模具铸造出布满气孔的炮弹外壳,里面填充着同样粗陋的火药、碎石子、碎铁渣等。

    闲话少说,只听“轰”地一声,那枚炮弹便飞上了天,这一次显然飞过了头,在出口一侧的民房上爆炸了。

    张维明立即调整火炮的偏角、仰角,这一次正好在出口往里一些爆炸了,显然炸到了敌人,虽然他们这里看不清楚,但传来的惨叫声还是印证了这一点。

    再次对照同样试验了无数次才制定出来的射距和射表,调整仰角,第三发炮弹正好在出口上面炸响!

    只有三丈宽的石阶尽头的街道显然不能让三门火炮并排排列,而是纵向排列,三门火炮的位置、仰角、偏角几乎一模一样,刚才张维明施射的是最后一门,这就意味着前面两门可以打到同一纵线更远的地方。

    后世的张七也是工科毕业,原本已经将高等数学、弹道学忘了个干净,利用龙凤玉佩回到后世后赶紧又买来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微积分、弹道学、力学,还有一些此时的历史书籍。

    这才确定了火炮和火铳的射距和标尺。

    当然了,后世有大量书籍都记载着此时欧洲各种火炮和火铳的相关内容,依次为蓝本,反复试验就是。

    最后形成了一整套有关这方面的表格,让悟性高者学会后死记硬背,再让其指导普通炮兵就行了。

    “轰......”

    “轰......”

    另外两门火炮轰响了,按照张维明的估计,至少开辟出来了一条大约三十米的无人或者少人地带,于是,当者三门火炮正在再次依次打响时,大约一百名端着上好了刺刀燧发枪的步兵已经冲到了石阶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