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128章 交给我们夫妻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128章 交给我们夫妻

    原来是宋应星,丁毅又是大喜,但他隐约记得,这个时期的宋应星,因为考试失败,还在家乡江西教学,一直到崇祯四年才由吏部铨选,任浙江县令。

    眼下去江西是没时间,而且正是他在写书的时候,等他将来来浙江,再来找他。

    到时就算人不肯来,把他这几年写的书都弄来也好。

    历史上宋应星的大部份着作,都是这个时期在家乡教学的时候写的。

    “这个是干什么用的?”丁毅这时指着机床两侧的精钢铁链,还有巨大像扇子般的钢片。

    “这是用水力的,咱家把机械放屋子里,没有水车,所以用不到。”

    周大虎继续向丁毅解释。

    此机床还可以用水力,更加省时省力,但要求更高。

    首先要做一台极大的水车,边上做一个蓄水池,水车连接蓄水池,并形成循环,抽上来的水又回到蓄水池。

    在水车的中间轴部位,用来连接钻头,当水车转动时,水车的中间轴承带着钻头也就钻动,不需要人力,而且不需要人加水,非常轻松,用一个人,可以看十几台这样的水车。

    人唯一的作用,就是要钻穿时及时取下,换面就行。

    那钢片是增加水的阻力,用来给水车降速,铁链是用来短暂停下水车,可以拿下钻头和钻好的铳管。

    更牛逼的是,每台水车左右两边,可以各放一台机床,同时连上轴承,同时钻两根。

    “妙,真是妙,妙不可言。”丁毅听着,拍案叫绝,宋应星和赵父两大高手联合发明的这台机床,完全可以称为是跨时代的科技产品。

    他越看越喜欢啊,恨不能立马做个一百台出来。

    丁毅小心的莫着机床,沉声问:“你们还有没有这个的图纸,还能做出来吗?”

    “当然可以,就是蚬木难寻,要到福建,广东那边才有。”周大虎道。

    而且做起来很难,那蚬木超硬,这机床的中轴承,包括连接机床水车的中轴承,也必须用蚬木。

    “每台机床,加上水车,用蚬木多少?”

    周大虎看向赵氏,赵氏想了想:“至少要二十担。”

    赵氏用的重量来算,这蚬木很沉,丁毅后来与她一起估算了下,大概要现代一立方米左右。

    这数量要求可不高,一颗有点年纪的蚬木,能做好几部机床呢。

    但关键这玩意有点难加工。

    丁毅摸着机床,左右看了会。

    边上赵大山见状,也学着丁毅想伸手去摸。

    “滚。”丁毅赶紧拍开他的手:“拿开你臭爪子,这可是我们旅顺最重要的宝贝。”

    赵大山嘿嘿一笑,尴尬的收回手。

    周大虎和赵氏听着,心中欢喜,眼神也挺得意的,必竟赵士祯和赵父都没有朝庭重视,没想到眼前这都司大人,居然这么重视,虽然官小了点,但也挺有成就的不是。

    看了片刻,丁毅小心道:“其实我看了下,很多部件是不是可以用精钢代替,不一定要用蚬木?”

    比如这六个支架(这机床为了稳固,用了六个支架,也是蚬木。)

    “可用铸铁也行,省的打造,且更加的沉稳。”

    赵氏愣了下,看了几眼后,连连点头:“大人说的是,家父当时因为是用剩的蚬木不想处理,便做了支架,有些地方,是可以用精钢或铸铁替掉的。”

    两人对丁毅也大为佩服,没想到他观察的这么仔细。

    赵大山则在边上想,丁头这脑袋才是绝,什么都懂,什么都能说几句,不服都不行。

    接着周大虎为丁毅又介绍了几款火器,都是当年赵士祯发明的,但大部份华而不实,也有对制造要求高,也有比较有用的,基本在朝庭都没用过。

    丁毅看的高兴,大手一挥:“全部带走,回旅顺再细说。”

    周大虎夫妻懂的东西很多,一时半会,丁毅那和他们说的完,眼下赶紧要把人带走,当下大伙一起帮忙,帮他们搬家。

    所有火器,图纸,书籍,包括机床都要带走。

    那机床更是小心翼翼,生怕有一点撞到碰到。

    回来的路上,周大虎好像想到什么,大声道:“丁大人想打鞑子,还必须要铸炮,我对炮研究不多,但是我大师兄王又安,当年跟着我父亲他们在爷爷身边,主攻的就是火炮,还曾经工部火炮局呆过五年。”

    “早把他弄上船了。哈哈哈。”赵大山大笑。

    周大虎扰扰头,憨笑了笑。

    当晚在船上,丁毅和他们夫妻,包括王又安等人秉烛夜谈,虚心讨教火器知识。

    周大虎和王又安算同门,加上以后都在丁毅下面效力,但也没有藏着,基本有问必答。

    丁毅特别问到如何提高射程,射速的问题,以及野战小型火炮的问题。

    三人皆提出自己意见,特别赵氏,别看她是女的,识字最多,理论理知最丰富,也提出很多重要的意见。

    白天他们看到丁毅改进的颗粒火药,和定装纸包弹,也是相当佩服。

    按他们的说法,用钻铳法制的铳管,射程更远,使用次数更多。

    这样的威力,已经然是这个时代的最强。

    还要改进,只能像丁毅所说,制出子弹。

    但眼下的科技是不现实的。

    那只有改进装弹速度。

    丁毅的定装纸包弹,已经改进了装弹速度,如果再想更快,那只有缩短装弹步聚,减少相应的零件功效。

    鲁密铳原先的装弹步骤是五步,由赵士祯提出来的。

    分别是:倒铳药,装铳药,实药装弹,着门药,着火绳。

    丁毅改进定装纸包药后,先着门药,再倒铳药。

    这步骤先后没啥区别,就是倒入之后,需要向铳侧转,再轻轻敲下,使发药入眼中,与铳内的药相连。

    丁毅的意思,能不能想办法改进个零件,门药和铳药从不同方向倒入后,不需转铳再敲,只要轻轻拔一下,就能连在一起了,这样最少可以省五秒钟时间。

    有时战场上,为防两药没相连,兵士们还要看一看,怕连不上,可能要慢上十秒钟。

    赵氏和周大虎听着,对视一眼,片刻后,赵氏用肯定的语气道:“交给我们夫妻,丁大人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