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673章 人口翻倍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673章 人口翻倍

    大员兵马全军依然是二万人没怎么变,中间又和其他生番打过几仗,然后弥补了一些,一直保持在这个数。但这两年赵大山继续带着他们往台中和台北打,荷兰兵死了不少,目前全大员荷兰兵余下不到两百人,赵大山只好往步二营补了很多番军。

    而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 自从普特斯曼拿到银子,又介绍船匠来后,他回到欧洲,大力宣扬这边的好处。

    欧洲那边很多退伍的军人,甚至现役的都往这边来,想参加大员雇佣军。

    被赵大山拒绝后, 现在好多欧洲人在福建沿海地区流浪。

    丁毅听到这里, 更问,现在我们打到那了?

    赵大山指着身后会议室上挂着的地图,说已经快到大员西北部了,他们的哨骑,已经能看到郑芝龙的移民。

    前面说过,郑芝龙往大员移了有三四万人,都在西部和北部,丁毅的人马从南部往上打,目前已经打到台中的位置。

    上次丁毅来时,他们还只打到南投县附近,这次已完全占据台中以南所有地区。

    他们学日本人,一块块征服,然后在路口建堡,徐徐渐进,基本就是把这些地盘的上的生番和熟番们打的要么投, 要么就跑。

    丁毅看了看地图上标记, 缓缓道:“暂时不要往西北打,原地筑堡, 建防线。”

    众人纷纷点头。

    现在海面上郑芝龙还是一霸, 那边是他的移民,丁毅现在打过去,容易破坏两人的关系,在他的战略规划中,定鼎天下之前,不想分心和郑芝龙搞事。

    因为郑芝龙有例子在前面,满清得天下后,他就投降了。

    如果丁毅得了天下,他也投降,那自然最好。

    那就不往西北打,只能往东打。

    此时从整个地图上看,丁毅的兵马势力范围,正好在大员省地图的下半部的左半部。

    约等于正好占了四分之一大员。

    大员中部和北部矿产比较多,丁毅也急不来,只能就近先打,一片片征服,让赵大山从今年开始,集中力量往台南城的东面山区进发。

    这边山比多较,里面肯定有大量的生番, 只能多靠番军和荷兰兵,还有他们疯狂的狗狗大军。

    考虑到山区多,危险大,丁毅决定,收番夷为兵。

    来的外国人,不管是荷兰人,意大利人,还是葡萄牙人,全收。

    然后组织他们和番人往东面山区打。

    丁毅的明军很金贵,打山区肯定要多用雇佣兵和番兵。

    除了增收雇佣兵,考虑到这边明军还不算多,丁毅还要增兵三千明军。

    “今年大员的汉人,无论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每几户抽一,增兵三千,成立步兵四营。”

    “我这次过来,就带了大量的兵甲,除了铳略少,可以配备一半铳兵,一半长枪兵。”

    原来丁毅来之前就为这边准备好了,除了棉甲,锁甲,铳和长枪,还带了五百幅铁甲。

    只要兵员凑齐,再强化训练半年,立刻就能成军。

    成军之后,就算不如满清精锐,打打明军肯定完全没有问题,几次胜仗一打,就能成为精锐。

    此次扩军之后,大员就有兵马两万三千,其中明军达到一万三千,点据了大半。

    丁毅还道:“这边的步兵,特别是明军步兵,都要上船操练,找渡口演练登陆战。”

    “步营炮兵,要会打船上的炮。”

    “熟悉三级战列舰,等大型船只的基本构造,学会海上生存,不晕船,会游泳。”

    这是把所有步营当陆战队来练。

    这边没什么战事,沿海条件又好,是很容易训练的。

    比如将来打大员最东部,你直接从西部翻山越岭过去有的爬,且费时间,也容易迷路。

    但坐船到最东部,直接从东部登陆,那就简单多了。

    而增兵的前提,就是人口和粮食,还有经济。

    赵大山等说,除了银子略亏,其他都没什么问题。

    首先是人口,这两年大员和济州都是大增。

    崇祯十二年满兵入关抢到几十万人畜,被丁毅所劫。

    当时丁毅送大员八万,济州十万。

    丁毅当年走时,大员治下人口十三万,经过两年多的移民和征服番部,已经达到十五万。

    加上送来的八万,现在人口是二十三万四千人,几乎是当年他离开时翻倍。

    囤田同样大增。

    因为丁毅占领的地方,都是后世大员四大平原,良田无数的好地方。

    他当年走时囤田是二十多万,现在加上大肚社的田,再加上新移民过去一年的囤田,已经达到四十八万,而据朱向阳说,到今年底,这边囤田会突破六十万亩。

    而这边红薯,土豆,和玉米都是大面积播种,产量比登州要高,两年前收税是按部族分,即汉人移民是三成,番族是五成,蒙古满人是四成。

    去年赵大山他们商量过后,报丁毅批准。

    统一改为四成,家中有兵丁者,免税两成,有吏员、工匠等,免税一成。

    这样新政策下,大伙都想加入军队和当吏员。

    去年四十多万亩粮田,赵大山实收各种税粮约为六十万石。

    去年移民比较多,加上自己吏员,军队和移民、各种工人用粮,这边一共用了二十四万石,余粮三十六万。

    朱向阳最后又道:“现在大员一共保持存粮三十万石。”

    每年吃旧存新,他们今年卖了三十万石给福建对面,得到银子五十多万。

    “这边粮价接近二两一石了?”丁毅喜道。

    “福建有地区大旱,饥荒,粮价高,还有商人往陕西,河南卖,陕西那边,据说已经达到三两,四两银一石了。”朱向阳道:“咱们要运点过去,更能大赚。”

    “别,那边都是农民军。”丁毅摇头。

    现在他没有精力做这种事,被农民军半路抢了就血亏,当地明军也会抢。

    他不可能派着兵马去护送的。

    这样大员去年仅靠粮税,得到五十多万两银。

    然后商业街的租金,税金,现在上面有两百多个商铺,堵坊,红楼都有,还有商铺销信,除掉开支,去年净收入是十五万两。

    这边堵坊生意没有登来两地好,一是人少,二是有钱人不多,主要还是来往的商客会玩。

    然后就是制糖,现在这边年产量两百五十万斤左右,工人还是五千左右。

    丁毅一听,工人还少了?

    姚新汉笑道,因为匠作局有几个新来的荷兰工匠,改进了他们的工具,然后姚新汉带农科的一批专家跑了些地方,发现荷兰人种甘蔗都是瞎种,随机种,有的种的很不合理,距离南台城远,种植也不规划。

    姚新汉这两年带着人,重新跑了周围,重新规划,新建糖厂,把糖厂分成赤糖部和白糖部。

    前者的糖好出,工人也少,后者的糖难出,工人多,工具也进行了改进。

    甘蔗种植都是有利了运输的原则,划片进行。

    这样一搞之后,不但用工少了,效率还大大提高。

    赵大山自己卖了大概有八十多万斤(三成),主要还是日本和朝鲜,少量是卖到吕宋。

    另一百多万斤都用来换货,包括牛,羊,布,药材,铁料,人口,甚至澳门的炮等各种货物,还有任务栏来换的各种奇葩东西,然后再把这些货物拿回来卖或用。

    基本上这两百万斤换货的所得,除了自己用掉的,大概可以正好支付各厂两万工人的薪水。

    而自己卖的一百万斤,他卖日本和吕宋比较贵,卖朝鲜没这么高利润,全年大概净利润为二十万两。

    但随着这几年他的糖产量越来越高,换购的商人越来越多,日本那边也开始压价。

    日本人很喜欢白糖,但丁毅也要制赤糖,必竟普通老百姓只吃的起赤糖,而贵族必竟基数比较少。

    丁毅卖向日本和朝鲜和吕宋的,大部份是白糖,换购出去的,大部份是赤糖。

    这时赵大山得意洋洋向丁毅道:“去年铁锅厂一共卖铁锅二十万个。”

    仅在大员内部,卖生番熟番,就卖了有七千多个。

    很多番人都是用粮来换,赵大山当然把这些粮又卖了,折算成钱。

    另外的主要销种是吕宋,欧洲那边真是缺铁锅,难怪历史上到雍正时还几千上万的买。

    也可能是他们卖海外土着用吧,反正有十五万卖到了吕宋,其余的卖到日本和朝鲜。

    铁锅净利润为十八万两。

    赵大山又道,他的任务栏最早写了年产二十五万,后来发现本地铁料出产速度和工匠不够,又改成二十万,果然现在产量勉强能到。

    但去年人口暴增近十万,铁锅厂加铁矿工人也达到五千以上,今年可能破三十万只锅,利润会更高。

    丁毅第一次见识到铁锅的利润,都有点想在旅顺打造铁锅了。

    以他在旅顺工匠和工人数量,铁料的囤集数量,一旦想造锅,那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不过他还是很快否决,必竟暂时他的兵备都来不及造。

    这样大员去年一年的收入已经大概出来了。

    田税六十万,糖业二十万,商业买卖十五万,铁锅十八万。

    共计一百十三万两。

    另外还用糖换到大量的物资,人口,牛羊等,这都不算了,有的卖掉,有的用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