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之席卷天下 > 第871章 办事难

明末之席卷天下 第871章 办事难

    仁德五年三月。

    淮安府清河县。

    清河县有个清口,在洪泽湖北。

    前面说过,之前丁烨考试就有道题目:清口是黄河与淮河交汇的地方,云梯关又是淮河、黄河的入海必经之路。

    即要防备黄河下流决口,要又治好下游,该如何做最好?

    此时的丁烨正带着在清口上下游巡查。

    仁德三年底丁烨任江苏河道司郎中,负责附近的河道修缮。

    第一个治理的就是高邮附近的清水潭,他用了一年多时间就治理好了,方法和他考试时用的一样,在江都漕堤筑坝,堵塞清水潭决口,然后在湖中离决口五六十丈的地方筑造偃月形堤,筑成西堤一,长六百五丈,又挑绕西越河一,长八百四十丈。

    成功之后,朝廷也下旨嘉奖了丁烨,并于今年初,提拔其为江苏河道副提督,大乾的副提督,相当于正四品,丁烨等于连升两级,从正五品,升为正四品。

    随行的宋常林,许生峰,常进都各升一级,大伙都挺高兴的。

    常进之前还有点看不起丁烨,觉的他性格有问题,但没想到,跟了他一年多就干成一件大事,还得到提拔,不由对丁烨另眼相看。

    但他若知道丁烨是皇帝的儿子,才会有这样的待遇,不知有何想法。

    今天是他们几个初到清口,准备开始治理清口。

    有了清水潭的经验,他们觉的这次会比较容易。

    “考试时咱们考过这题,我打算还是按考试答案来。”丁烨转了几圈后决定,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

    毕竟他以前在这里研究过小半年,同行的宋长林当初和他一起来的,也支持他的决定。

    他们的第一步是动员民夫或囤兵两万,挖开清口烂泥,引河四道,疏通清江浦到云梯关的河道,然后建立束水堤坝一万八千丈,堵上王家岗、武家墩16处大决口。

    为了防备黄河下流决口,他还要在上游建建水坝,每座坝各有六个洞,每洞宽2丈8尺,可以泄洪共16丈8尺,水涨了可以打开宣泄洪水。

    前面他的想法和同时期的靳辅一样,但在减水坝上略有不同。

    靳辅修时,每座坝各有七个洞,每洞宽1丈8尺,可以泄洪12丈8尺。

    靳辅考虑的当时的现状,而丁烨跟着丁毅这么久,他还会考虑到以后更长的时间。

    因为他把洞建的更宽,可以泄洪16丈8尺,这样效果更好,使用年限更长。

    决定了方案之后,他们一面把方案汇报给朝廷,一面开始找人。

    第一步挖开清口烂泥,疏通清江浦到云梯关的河道工程有点大,需要动员两万民夫或囤兵。

    宋长林先去找当地囤兵主官,一名退役的千总。

    大乾每省有两万囤兵,平时主要囤田,还包括帮全省各地兴修水利,道路等各种基建,由地方巡抚衙门和各县各府自己出钱。

    宋长林找到那千总时,千总表示,现在到处兴修水利,还有扩建学校,囤兵们都被用的差不多了,手上只有三千人。

    宋长林便要了这三千人,约定每人每天是五十文工钱,吃也是宋长林负责。

    住的话,他们自己有帐篷。

    宋长林考虑到还要请民夫,示意他们马上出发,然后帮后面的民夫先搭简易棚居,这样的话,他们的工钱,也即时计算。

    谈好之后,宋长林又去找清河县县令。

    请其动员民夫一万五千人。

    清河县令叫钱志才。

    钱志才一听,当即道,本县一共才一万多丁,那有这么多人,得让淮安府再动员其他县,比如安东县,就在他们要修的这条水道上。

    宋长林则问,钱县令最多能动员多少人?

    钱县令笑道:“不知道啊,看你们出价,你们出价,我们去宣传就是,能动员多少是多少。”

    宋长林道,五十文一天,包吃。

    钱县令答应马上派人动员,并和宋长林约定集合地点。

    宋长林刚出县府没多久,有人追上他。

    “宋大人。”

    宋长林回头看看这人,也不认识,但见这人长的比较胖,一脸和气,身边还跟着两伙计。

    “小民是清河酒楼的掌柜,小民姓吴,叫我老吴就行。”

    “吴掌柜有事吗?”宋长林莫名其妙,而且对方居然知道他姓宋。

    “是这样的,听说大人们要为民办事,修缮河道,小民也愿尽绵薄之力。”

    宋长林听了欢喜,原来是要支持我们的。

    谁知吴掌柜语气一转:“不如这几万人的吃喝,交给小民吧。”

    “小民在当地经营多年,各种菜贩,厨师都很熟络,保证办的妥妥当当。”

    原来这姓吴的是想承包所有人的吃食。

    河道工程,动则数万人起,以前历朝都是奴役民夫们自己带吃的,丁毅这边是包吃还付钱,就是为了稳定国内的民生。

    而这姓吴的,居然想承包数万人的吃喝,这是想赚大钱啊。

    宋长林他们在清水潭已经做过一次,很有经验,粮米由朝廷户部提供,菜他们自己买,请各地厨师帮忙,虽然有点忙,但也成功过来了,花费也小。

    “不用了,我们自己都有准备。”宋长林客气的拒绝。

    被人承包,必然要花费大量的银子。

    吴掌柜脸色微变,然后强笑道:“这边的菜可不好买,厨师也不好找?”

    宋长林摇头,不置可否。

    从清水到云梯关,约三百里长,两万人平铺在沿线挖,每米可以有七到八人。

    这三百里的路上,有很多村庄,每个村庄找点百姓来烧菜就行了。

    而且囤兵中很多会烧菜,也可以用来烧,完全没必要请专门的厨师。

    至于买菜,他们都是沿路买各村村民的菜,村民们种的小菜,用不完的,家里养的鸡,猪,鱼,都可以卖给他们。

    平时村民们还要跑到县城和镇里去卖,现在就近卖给他们,价格还略高,不要太愿意。

    宋长林肯定的表示了拒绝。

    吴掌柜微微一笑,拂袖而去。

    吴掌柜很快回到县衙,见到县令钱志才。

    “姓宋的没答应,要自己弄。”

    钱志才摸着小胡子点点头,这家伙是前明官员,虽然大乾法律森严,不好收受贿赂,他还是想到了新办法,或者说是漏洞。

    他家里以前开了个布铺,而丁毅上台后,要求各县衙供餐,于是吴掌柜就找上门,要求承包开这件事。

    吴掌柜当时就送了五百两银子给他,当时大乾法典还没正式开始,钱志才当然坦然受之。

    等大乾法典开始实行后,吴掌柜不敢送了,钱志才也不敢收了,相互防着对方。

    但吴掌柜还想干这事怎么办?

    于是他马上想到新办法,吴掌柜到钱志才的商铺里买布,因为大乾法典规定了官员商铺里的东西,不能卖的明显超过市场价。

    吴掌柜后来又提议,你们找人做衣服,我来买衣服。

    布价是有统一的市场价的,来去不大,贵也贵的有限。

    但衣服就难说了,做工和样式不同,价钱也大不相同。

    同样的衣服,不同的裁缝,价格也不相同。

    钱志才马上请来当地一个名裁缝,把家里的布铺添加了一个制衣功能。

    吴掌柜每年来买很多衣服,穿不完就给店里的伙计,双方心知肚明,反正没有违法,大乾法典也没说官员不能卖衣服。

    再后来钱志才发现还是不行,来钱慢,怎么办?

    开盐铺,糖铺,杂货物,一口气在清河开了六个商铺,来找他办事的人,先到店里买东西,价钱自然比其他店铺略贵。

    朝廷有限度为百分之二十,那就贵百分之二十,而且价钱有浮动,有时贵百分之三十也没事,谁会天天盯着这价钱来。

    钱志才的事,其实早就被人密报朝廷,以权谋私。

    但朝廷又没说不准官员经商,现在连丁毅自己也在经商,和兄弟们更是成立了很多公司,总不能打自己嘴巴吧。

    而且朝中大臣们家里基本九成都有商铺,很多人买的也确实比市场价贵。

    钱志才只要没离谱,常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内,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这样钱志才胆子也越来越大,这两年赚了很多钱。

    现在丁烨来这里办事,如果吃饭的事被吴掌柜承包,吴掌柜可以到钱志才的商铺里买大量的盐,糖,调料等,甚至还有蔬菜,可以让钱志才大赚一笔。

    这两万多人在清河至少挖大半年,吃喝拉撒都是能赚钱的啊。

    如今宋长林一口拒绝,就是不给钱县令和吴掌柜赚钱的机会。

    钱志才等吴掌柜走后,招来主簿,道:“朝廷要修理清河水道,需征民夫一万七,每天为五十文钱,包吃,你让人下去张贴告示,宣传发动下吧。”

    钱志才这话说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主簿却叫起来:“咱清河县,哪有这么多民夫?”

    清河人口当然有好几万,但大伙不用干自己的事吗,在一个县挣一万多,这不是瞎搞?

    “朝廷有令,咱们也不好反对,你们尽力就好。”钱志才好声道。

    主薄心里不爽,觉的朝廷针对他们,清河不可能一下子征召一万多民夫的,按大明朝时的规定,出到徭役,一般每甲轮出一人,一里为十人,有时还更少,因为各里还有鳏、寡、孤、独,不任役者。

    明朝一里一百十户,按每户三人计,也有三百多人。

    三百多人才出十个衙役。

    你让清河出一万多,得有三百多万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