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气象 第117章 朕努力了,无奈天不佑朕
大历十二年(777年),代宗在舅舅左金吾卫大将军吴凑的协助下,一举剪除了专权乱政的元载集团,将朝政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代宗自登基伊始就一直心怀中兴大唐的梦想,只是一来他性格偏柔不够强势;二来朝中相继有权阉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以及宰相元宰的掣肘,以至在位十五年,几乎全都浪费在与这些人的明争暗斗上,根本无力施展抱负。
现在终于守得花开见月明,代宗开启了他的复兴之旅,只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赐死了元宰、废掉了王缙,代宗将太常卿杨绾、礼部侍郎常衮提拔为宰相。
两人均为进士出身,履历大同小异,均没有在地方任职的经历,也都先后担任过太子正子、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与从政经验。
特别是杨绾,为人清廉节俭,不事虚华,在朝中声望很高。诏令下达当天,不仅满朝文武争相庆贺,就连高官权贵的奢靡行径也大为收敛。
正在大宴宾朋的郭子仪,听到杨绾任相,立即将席间歌舞助兴的乐伎撤走大半。京兆尹黎干一向官威极大,出行扈从人马众多,杨绾命令一到,即日起只保留了十名骑兵。还有御史中丞崔宽,竟让人紧急拆毁了富丽堂皇的府第。
当初元宰任相,官员们都愿意来京任职,他惟恐有人威胁自己地位,在制定俸禄标准时刻意把京官俸禄压的很低,以至驻京官员单靠俸禄无法维持正常开销,只得向外地官员借贷,严重影响了京官稳定。
杨绾、常衮一上任,就向代宗详细禀明了这一情形,陈述其中利害关系,提议增加京官俸禄标准,得到代宗允准。
四月二十八日,新的俸禄标准颁布实施,京官每年平均收入约为十五万六千缗,极大提升了在京官员的荣誉感和向心力!
安史之乱期间,玄宗出于抗击叛军需要,下令在内地设置节度使、观察使。节度使权力与边防藩镇相同,职能与战区相类,管辖地盘大、独立性强,有正式编制的军队,可指挥调动区域内所有武装力量。
观察使略低于节度使,没有朝廷授予的旌节,允许自行征募一定数量的团练兵(相当于民兵)。观察使兼任都团练使,有权指挥所辖一州或数州团练兵;刺史兼任团练守捉使,负责本州团练的征募与训练。由于观察使地盘小、力量弱,对朝廷较为服从。
安史之乱平定后,一方面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内地再无大规模战事,各州团练兵的存在不仅意义不大,还浪费了大量民力及租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些强势的观察使开始仿效藩镇做法,不断扩大团练数量,渐有尾大不掉之势。
为了根除这一隐患,朝廷经过慎重考虑,下诏除保留都团练使外,将各州团练守捉使一并裁撤。并明确观察使如无紧急军务,不得擅自征召刺史,或者停止刺史职务找人代理,从制度上防止了观察使滥用权力。
各州如需保留团练兵,编配数量由朝廷统一确定,不得擅自增减。团练兵区分为“两类”:一类称“官健”,由州府统供粮食、衣物;另一类名“团结”,由各地临时征召壮丁,春夏务农、秋冬服役,官府发给口粮、酱菜。
战乱以来,州县官员俸禄标准不一,加之元载、王缙徇私舞弊,仅凭个人喜好随意境减刺史月俸,致使多的每月上千缗,少的仅有几十缗。这次也开始统一制定上自节度使,下至主簿、尉级官员的俸禄标准,原先超额或不足的,一律按标准取齐,使得上下有序。
这些基础性工作,自平定安史之乱算起,一直拖了十多年,直至杨绾、常衮上任才逐一建立、理顺,朝廷总算有了按章程办事的样子!
杨绾、常衮除了建章立制,还致力于举荐贤才,因得罪元载被贬出朝廷的湖州刺史颜真卿、淮南判官关播由此重返朝中获得提拔。
眼看朝政渐有起色,代宗正准备重用杨绾,让他厘定律法,革除弊政,没想到杨绾竟一病不起。
七月二十日,杨绾因病离世,享年五十九岁,担任宰相还不满四个月!
杨绾的死让代宗非常痛苦,他伤心的对群臣说:“上天难道不想让朕早些实现太平盛世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杨绾!”
失去了杨绾这个得力助手,中兴事业还得继续,代宗只得强打精神投入到千头万绪的繁杂政务中。
宰相只乘下常衮以及获封宰相待遇的朱泚,常衮虽然也很正直,但过于古板教条,在执政能力上与杨绾差距较大,关注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至于朱泚,他只是出将入相,更多精力放在抵御吐蕃方面,基本不参与朝政处置。
元载、王缙做宰相时,代宗每天让御厨赏给他们十人份的饮食,时间一长形成了定例。杨绾死后,常衮叫上朱泚奏请代宗停止赐膳,代宗痛快答应了他。没多久,常衮又准备奏请代宗停止专给宰相颁发的堂封,类似于现在的岗位津贴,因遭到其他人劝阻方才作罢。
当时的士大夫对常衮这一行为表现的相当不屑,讥讽他故作清高。朝廷厚待宰相,是用来礼遇贤才,让你好好做事的。你不做事,理应辞职,而不是辞薪!
司马光老先生对此评价说:“所得俸禄多于所做事务,这是君子深以为耻的事。常衮准备辞去堂封,至少说明他还有些廉耻。与朝中那些一心保有官禄、整天啥事不做的权贵相比,岂不强出太多!
十月份,连阴秋雨绵绵不绝,河中地区池盐受损严重。户部侍郎韩滉担心朝廷减少盐户税收,便找几了个“专家”极力在代宗面前解释雨虽然大,盐田却并未受损。代宗深感怀疑,派谏议大夫蒋镇前往视察。
蒋镇去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受到热情接待,吃饱、喝足、捞够后安然返朝,向代宗证明:“池盐质量确如韩滉所说,没受任何影响。”并提议将此作为祥瑞予以庆贺,载入史籍。代宗在他们的忽悠之下,采纳了这一意见,被当世评为丑行。
京兆尹黎干向代宗奏报,秋雨损坏庄稼。韩滉在代宗面前指称黎干胡说,代宗派御史去查,御史回复有三万多顷庄稼受损严重。渭南县令刘澡依附韩滉,坚称自己境内庄稼未受损伤,前去调查的御史赵计与刘澡一个口吻。
代宗不信,对赵计说:“雨这么大,为什么只有渭南一县没事。”又派另一位御史朱敖去查,结果查清渭南全境受损庄稼达三千多顷。
代宗叹息很久,痛心疾首的说:“县令是养育百姓的官员,庄稼没受损伤都应奏报受损,以此减少百姓租赋。他可到好,境内受损严重还谎称未损,对百姓竟然不仁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这就是我大唐的父母官吗!”
事后,刘澡贬为南浦县尉,赵计贬为澧州司户。
两件事都牵涉到了韩滉,其实他的出发点一点也不复杂,无非是担心朝廷免去灾民租赋会影响到他的政绩。这样的官员你可以说他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却不能说他不做事。
韩滉自大历六年(771年)从尚书右丞调整至户部任职,主掌天下财赋。代宗派他到户部,主要是为了削弱元宰的权力。他为人廉洁勤快,精通账簿,对下管理严格,官吏们不敢糊弄。在任几年,正赶上连年丰收,边境暂无战事,国家财物储备逐渐充裕起来。代宗因之对他欣赏有加,没有深究他隐瞒灾情的事。
两件事处理的怎样我们暂且不论,至少证明朝中有了正义的声音,士大夫有了是非的概念,而代宗也有了救世的想法。
大历十三年(778年)正月,代宗下令毁去权贵们建在白渠支流上的水力磨坊,以便灌溉农田。
代宗女儿升平公主有两座磨坊在河边,找到代宗恳求予以保留,素来宽容迁就的代宗很严肃的对她说:“我这么做是为了替苍生谋利,你若是了解我的用意,就去带头拆掉。”升平公主当即指挥家人毁掉了磨坊。
猫和老鼠是天敌,此事天下皆知。宰相兼陇右节度使朱泚找到一对从小一块儿长大、互不伤害的猫鼠,当做祥瑞进献给了朝廷,常衮带领百官在代宗面前庆贺。
面对这拨儿搞笑操作,只有中书舍人崔佑甫没有参与庆贺,清醒的对代宗说:“事出反常必有妖!猫抓老鼠本是天性,现在居然与老鼠一块儿长大,分明是妖孽现世,有什么可庆贺的!应当惩戒无法察明奸佞的法官、不能抵御外敌进犯的边将,用以顺应天意。”
代宗大大褒奖了他,并让他主管吏部官员选配,由此得到重用,成为德宗时期名相。
当初元载构陷李泌,代宗将他放到江西保护起来。处死元载后,代宗履行承诺征召担任江西判官的李泌入朝,告诉了他元载的事,对他说:“我与您阔别八年,方才诛杀此贼。这还全靠太子揭发了他的阴谋,不然几乎被他所害,见不到您!”
李泌答:“臣当初对陛下说过,群臣中有心存不轨的,就该提早将他摒退。是您过于宽容,才让元载得势。”
代宗道:“你说的很对,但我总觉得凡事如果没有考虑周全,不宜轻易动手。”
又说:“当初我把你当面托付给江西节度使路嗣恭,没想到他竟秉承元载意思,贬您去做虔州别驾。他前年平定岭南哥舒晃叛乱,进献给朕一面直径九寸的琉璃盘,朕还如获至宝。抄没元载家产时,发现了他送给元载的琉璃盘直径竟有一尺多长!我正要与您商量怎么治他的罪才好。”
李泌答:“嗣恭此人行事低调谨慎,懂得侍奉人,只是畏惧权势,精通政务但没有大局意识。他做县令时,政绩全国第一。陛下您因对他不了解没有重用,才让他依附元载,为元载效力。如果您对他加以委任,他也同样会替陛下卖命。至于担任虔州别驾,那是臣自己的事与他无关。何况他平定岭南为国立有大功,怎可因为一面琉璃盘而治罪于他!”
李泌这番话,让代宗打消了对路嗣恭的不满,升任路嗣恭为兵部尚书。
李泌的入朝让常衮深为紧张,担心代宗用他为相,危及自己地位,于是在代宗面前忽悠:“我知道陛下早想重用李泌,从前汉宣帝准备用人做宰相,一定先派他到地方任职,以此察看他的治理能力。您不如暂时先让李泌做个刺史,等到他熟悉民间利弊,有了政绩再提拔重用!”
常衮的理由表面看似乎是堂而皇之,实际上纯属私心作祟。他自己也从未有过地方任职的经历,为什么不去补上!而且李泌原先就在衡山隐居,又在江西苦熬八年,怎么会不知民间疾苦!至于政绩一说更是可笑,想当初李泌为肃宗定下平叛方略,协助太子李豫攻进长安,他常衮在干些什么!
但代宗偏偏听信了常衮的话,将李泌任命为澧州刺史。李泌从未把仕途放到心上,担任何种职务对他来讲根本无所谓。他早想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借机愉快上任而去。
像李泌这样不世出的高人,肃宗、代宗父子明明尊重有加,却偏偏就是不能用他为相,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初三,健康状况一直不错的代宗突发重疾;二十一日,刚刚下令由太子李适监管国事,当晚就驾崩于紫宸殿,享年五十三岁!
代宗在位十七年,有十五年时间都在同各类权臣做斗争。他对内剪除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宰的专权势力,夺回了自肃宗晚年开始丧失的皇权,让在他之后继任的德宗得以乾纲独断。
对外稳住回纥,避免了大唐落入两线作战的险境;重用郭子仪,有效遏制住了吐蕃的扩张态势,将其挡在了关中、剑南以外,保住了大唐基本盘。
如果上天能再多给他几年时间,靠着他的隐忍与韧劲,没准真能解决好藩镇割据问题,实现国内政权的统一。只可惜,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太少!
代宗自登基伊始就一直心怀中兴大唐的梦想,只是一来他性格偏柔不够强势;二来朝中相继有权阉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以及宰相元宰的掣肘,以至在位十五年,几乎全都浪费在与这些人的明争暗斗上,根本无力施展抱负。
现在终于守得花开见月明,代宗开启了他的复兴之旅,只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赐死了元宰、废掉了王缙,代宗将太常卿杨绾、礼部侍郎常衮提拔为宰相。
两人均为进士出身,履历大同小异,均没有在地方任职的经历,也都先后担任过太子正子、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与从政经验。
特别是杨绾,为人清廉节俭,不事虚华,在朝中声望很高。诏令下达当天,不仅满朝文武争相庆贺,就连高官权贵的奢靡行径也大为收敛。
正在大宴宾朋的郭子仪,听到杨绾任相,立即将席间歌舞助兴的乐伎撤走大半。京兆尹黎干一向官威极大,出行扈从人马众多,杨绾命令一到,即日起只保留了十名骑兵。还有御史中丞崔宽,竟让人紧急拆毁了富丽堂皇的府第。
当初元宰任相,官员们都愿意来京任职,他惟恐有人威胁自己地位,在制定俸禄标准时刻意把京官俸禄压的很低,以至驻京官员单靠俸禄无法维持正常开销,只得向外地官员借贷,严重影响了京官稳定。
杨绾、常衮一上任,就向代宗详细禀明了这一情形,陈述其中利害关系,提议增加京官俸禄标准,得到代宗允准。
四月二十八日,新的俸禄标准颁布实施,京官每年平均收入约为十五万六千缗,极大提升了在京官员的荣誉感和向心力!
安史之乱期间,玄宗出于抗击叛军需要,下令在内地设置节度使、观察使。节度使权力与边防藩镇相同,职能与战区相类,管辖地盘大、独立性强,有正式编制的军队,可指挥调动区域内所有武装力量。
观察使略低于节度使,没有朝廷授予的旌节,允许自行征募一定数量的团练兵(相当于民兵)。观察使兼任都团练使,有权指挥所辖一州或数州团练兵;刺史兼任团练守捉使,负责本州团练的征募与训练。由于观察使地盘小、力量弱,对朝廷较为服从。
安史之乱平定后,一方面国内局势趋于稳定,内地再无大规模战事,各州团练兵的存在不仅意义不大,还浪费了大量民力及租赋;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延长,一些强势的观察使开始仿效藩镇做法,不断扩大团练数量,渐有尾大不掉之势。
为了根除这一隐患,朝廷经过慎重考虑,下诏除保留都团练使外,将各州团练守捉使一并裁撤。并明确观察使如无紧急军务,不得擅自征召刺史,或者停止刺史职务找人代理,从制度上防止了观察使滥用权力。
各州如需保留团练兵,编配数量由朝廷统一确定,不得擅自增减。团练兵区分为“两类”:一类称“官健”,由州府统供粮食、衣物;另一类名“团结”,由各地临时征召壮丁,春夏务农、秋冬服役,官府发给口粮、酱菜。
战乱以来,州县官员俸禄标准不一,加之元载、王缙徇私舞弊,仅凭个人喜好随意境减刺史月俸,致使多的每月上千缗,少的仅有几十缗。这次也开始统一制定上自节度使,下至主簿、尉级官员的俸禄标准,原先超额或不足的,一律按标准取齐,使得上下有序。
这些基础性工作,自平定安史之乱算起,一直拖了十多年,直至杨绾、常衮上任才逐一建立、理顺,朝廷总算有了按章程办事的样子!
杨绾、常衮除了建章立制,还致力于举荐贤才,因得罪元载被贬出朝廷的湖州刺史颜真卿、淮南判官关播由此重返朝中获得提拔。
眼看朝政渐有起色,代宗正准备重用杨绾,让他厘定律法,革除弊政,没想到杨绾竟一病不起。
七月二十日,杨绾因病离世,享年五十九岁,担任宰相还不满四个月!
杨绾的死让代宗非常痛苦,他伤心的对群臣说:“上天难道不想让朕早些实现太平盛世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杨绾!”
失去了杨绾这个得力助手,中兴事业还得继续,代宗只得强打精神投入到千头万绪的繁杂政务中。
宰相只乘下常衮以及获封宰相待遇的朱泚,常衮虽然也很正直,但过于古板教条,在执政能力上与杨绾差距较大,关注的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至于朱泚,他只是出将入相,更多精力放在抵御吐蕃方面,基本不参与朝政处置。
元载、王缙做宰相时,代宗每天让御厨赏给他们十人份的饮食,时间一长形成了定例。杨绾死后,常衮叫上朱泚奏请代宗停止赐膳,代宗痛快答应了他。没多久,常衮又准备奏请代宗停止专给宰相颁发的堂封,类似于现在的岗位津贴,因遭到其他人劝阻方才作罢。
当时的士大夫对常衮这一行为表现的相当不屑,讥讽他故作清高。朝廷厚待宰相,是用来礼遇贤才,让你好好做事的。你不做事,理应辞职,而不是辞薪!
司马光老先生对此评价说:“所得俸禄多于所做事务,这是君子深以为耻的事。常衮准备辞去堂封,至少说明他还有些廉耻。与朝中那些一心保有官禄、整天啥事不做的权贵相比,岂不强出太多!
十月份,连阴秋雨绵绵不绝,河中地区池盐受损严重。户部侍郎韩滉担心朝廷减少盐户税收,便找几了个“专家”极力在代宗面前解释雨虽然大,盐田却并未受损。代宗深感怀疑,派谏议大夫蒋镇前往视察。
蒋镇去了一个多月,每天都受到热情接待,吃饱、喝足、捞够后安然返朝,向代宗证明:“池盐质量确如韩滉所说,没受任何影响。”并提议将此作为祥瑞予以庆贺,载入史籍。代宗在他们的忽悠之下,采纳了这一意见,被当世评为丑行。
京兆尹黎干向代宗奏报,秋雨损坏庄稼。韩滉在代宗面前指称黎干胡说,代宗派御史去查,御史回复有三万多顷庄稼受损严重。渭南县令刘澡依附韩滉,坚称自己境内庄稼未受损伤,前去调查的御史赵计与刘澡一个口吻。
代宗不信,对赵计说:“雨这么大,为什么只有渭南一县没事。”又派另一位御史朱敖去查,结果查清渭南全境受损庄稼达三千多顷。
代宗叹息很久,痛心疾首的说:“县令是养育百姓的官员,庄稼没受损伤都应奏报受损,以此减少百姓租赋。他可到好,境内受损严重还谎称未损,对百姓竟然不仁到了这个地步,难道这就是我大唐的父母官吗!”
事后,刘澡贬为南浦县尉,赵计贬为澧州司户。
两件事都牵涉到了韩滉,其实他的出发点一点也不复杂,无非是担心朝廷免去灾民租赋会影响到他的政绩。这样的官员你可以说他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却不能说他不做事。
韩滉自大历六年(771年)从尚书右丞调整至户部任职,主掌天下财赋。代宗派他到户部,主要是为了削弱元宰的权力。他为人廉洁勤快,精通账簿,对下管理严格,官吏们不敢糊弄。在任几年,正赶上连年丰收,边境暂无战事,国家财物储备逐渐充裕起来。代宗因之对他欣赏有加,没有深究他隐瞒灾情的事。
两件事处理的怎样我们暂且不论,至少证明朝中有了正义的声音,士大夫有了是非的概念,而代宗也有了救世的想法。
大历十三年(778年)正月,代宗下令毁去权贵们建在白渠支流上的水力磨坊,以便灌溉农田。
代宗女儿升平公主有两座磨坊在河边,找到代宗恳求予以保留,素来宽容迁就的代宗很严肃的对她说:“我这么做是为了替苍生谋利,你若是了解我的用意,就去带头拆掉。”升平公主当即指挥家人毁掉了磨坊。
猫和老鼠是天敌,此事天下皆知。宰相兼陇右节度使朱泚找到一对从小一块儿长大、互不伤害的猫鼠,当做祥瑞进献给了朝廷,常衮带领百官在代宗面前庆贺。
面对这拨儿搞笑操作,只有中书舍人崔佑甫没有参与庆贺,清醒的对代宗说:“事出反常必有妖!猫抓老鼠本是天性,现在居然与老鼠一块儿长大,分明是妖孽现世,有什么可庆贺的!应当惩戒无法察明奸佞的法官、不能抵御外敌进犯的边将,用以顺应天意。”
代宗大大褒奖了他,并让他主管吏部官员选配,由此得到重用,成为德宗时期名相。
当初元载构陷李泌,代宗将他放到江西保护起来。处死元载后,代宗履行承诺征召担任江西判官的李泌入朝,告诉了他元载的事,对他说:“我与您阔别八年,方才诛杀此贼。这还全靠太子揭发了他的阴谋,不然几乎被他所害,见不到您!”
李泌答:“臣当初对陛下说过,群臣中有心存不轨的,就该提早将他摒退。是您过于宽容,才让元载得势。”
代宗道:“你说的很对,但我总觉得凡事如果没有考虑周全,不宜轻易动手。”
又说:“当初我把你当面托付给江西节度使路嗣恭,没想到他竟秉承元载意思,贬您去做虔州别驾。他前年平定岭南哥舒晃叛乱,进献给朕一面直径九寸的琉璃盘,朕还如获至宝。抄没元载家产时,发现了他送给元载的琉璃盘直径竟有一尺多长!我正要与您商量怎么治他的罪才好。”
李泌答:“嗣恭此人行事低调谨慎,懂得侍奉人,只是畏惧权势,精通政务但没有大局意识。他做县令时,政绩全国第一。陛下您因对他不了解没有重用,才让他依附元载,为元载效力。如果您对他加以委任,他也同样会替陛下卖命。至于担任虔州别驾,那是臣自己的事与他无关。何况他平定岭南为国立有大功,怎可因为一面琉璃盘而治罪于他!”
李泌这番话,让代宗打消了对路嗣恭的不满,升任路嗣恭为兵部尚书。
李泌的入朝让常衮深为紧张,担心代宗用他为相,危及自己地位,于是在代宗面前忽悠:“我知道陛下早想重用李泌,从前汉宣帝准备用人做宰相,一定先派他到地方任职,以此察看他的治理能力。您不如暂时先让李泌做个刺史,等到他熟悉民间利弊,有了政绩再提拔重用!”
常衮的理由表面看似乎是堂而皇之,实际上纯属私心作祟。他自己也从未有过地方任职的经历,为什么不去补上!而且李泌原先就在衡山隐居,又在江西苦熬八年,怎么会不知民间疾苦!至于政绩一说更是可笑,想当初李泌为肃宗定下平叛方略,协助太子李豫攻进长安,他常衮在干些什么!
但代宗偏偏听信了常衮的话,将李泌任命为澧州刺史。李泌从未把仕途放到心上,担任何种职务对他来讲根本无所谓。他早想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借机愉快上任而去。
像李泌这样不世出的高人,肃宗、代宗父子明明尊重有加,却偏偏就是不能用他为相,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大历十四年(779年)五月初三,健康状况一直不错的代宗突发重疾;二十一日,刚刚下令由太子李适监管国事,当晚就驾崩于紫宸殿,享年五十三岁!
代宗在位十七年,有十五年时间都在同各类权臣做斗争。他对内剪除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宰的专权势力,夺回了自肃宗晚年开始丧失的皇权,让在他之后继任的德宗得以乾纲独断。
对外稳住回纥,避免了大唐落入两线作战的险境;重用郭子仪,有效遏制住了吐蕃的扩张态势,将其挡在了关中、剑南以外,保住了大唐基本盘。
如果上天能再多给他几年时间,靠着他的隐忍与韧劲,没准真能解决好藩镇割据问题,实现国内政权的统一。只可惜,历史留给他的时间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