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气象 > 第189章 宦官挂帅,无果而终的河朔削藩战(上)

大唐气象 第189章 宦官挂帅,无果而终的河朔削藩战(上)

    【01】

    河朔一带多为安禄山节制之地,早在安史之乱后,就已形成了以平卢、魏博、成德、幽州四镇为主的割据局面。德宗曾穷六年之功、举全国之力予以围剿,不仅只取得了名义上的臣属关系,远未动摇其根本,而且让他一改往日对藩镇的强硬态度,变得一味姑息迁就。

    到了宪宗时期,四镇节帅虽几经变迁,但割据自立的大格局依然如故!

    平卢节度使经李正臣、李纳父子传至李纳之子李师古,李师古无子嗣,死后又将位置传给了异母弟李师道。李师道因非嫡出,时常贬谪外地过的很困窘。长年的冷遇,让他染上一身市侩气,无论是格局眼光还是能力品行,比起他的前任都差了许多,让李家在淄青地区雄厚的统治基础有所弱化。

    魏博军镇经田承嗣、田悦、田绪,传至田季安。田悦、田绪是堂兄弟,田季安是田绪之子,与李师道一样属于“藩三代”。当年田绪猝死,十五岁的他被拥立为帅,宪宗登基时也不过才二十五岁。不要说与老而弥坚的田承嗣、年少成名的田悦比,即便是他那个酗酒成性的父亲田绪,也比他老辣的多。

    成德军镇自王武俊死后,传位给了儿子王士真,王士真久经战阵,且在父亲影响下对朝廷比较尊重,但因年岁较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至于幽州,朱滔被朝廷所败羞愧而死,军中将士将威信较高的副帅刘怦转正。相比野心勃勃的朱滔,刘怦要稳重厚实的多,刘怦死后把位置传给了儿子刘济。

    此外,还有从成德分割出去的易、定二州,被朝廷命名为义成军,其节帅也从张孝忠传至其子张茂昭。此人能力品行在众多“藩二代、藩三代”中,表现的较为抢眼。

    综上所述,河朔各镇节帅通过父死子继的方式,均已传了二至三代。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他们显然没能逃过这一宿命,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局面!

    【02】

    元和四年(809年)三月,成德节度使王士真病故,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称留后,并奏告朝廷请求袭爵。

    此事在河朔已成常态,所谓奏告也不过走个形式,朝廷只需顺理成章的批复下来,双方即可皆大欢喜。但宪宗却想借机革除河朔藩镇世袭制的弊端,由朝廷自行委任节度使,如果王承宗不听就出兵打他。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不久前淄青节度使李师古病故,他的异母弟李师道自称留后,朝廷未作任何干预,很快就下达了正式命令。

    宰相裴垍谏言道:“李师道的父亲李纳生前极为嚣张,且长期与朝廷对抗;而王家却一直忠于朝廷,特别是王武俊,更是有功于国。陛下准许李师道承袭,但却不让王承宗继任。同样的事不一样的结果,王承宗恐怕不会听命。”

    宪宗有些犹豫,便将此事发给翰林院商议。

    李绛等人经过讨论,认为:“河北各镇长期不尊奉朝廷诏旨,天下人无不愤怒叹惜,然而现在想革除旧弊,恐怕时机尚未成熟!成德军镇在王武俊父子手中已有四十多年,当地军民早就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是件错事。何况王承宗已接掌兵权,如果将他更换,他未必接受诏令。”

    “幽州、魏博、易定、淄青四镇都是父死子继,与成德做法相同。一旦让他们知道成德节度使由朝廷委任,他们必因心生疑惧而暗中相帮。朝廷不论派不派人接替王承宗,对他们都会有利。假如朝廷派的人能够顺利上任,他们会自认有功;假如所派之人无法接任,他们又会借机与王承宗交结。到那时,朝廷为了维护体制兴师征讨,他们打着讨贼名义按兵不动,将帅加官进爵,士卒增衣添粮,所有经费都要朝廷承担。现如今江淮水灾,国家财政吃紧,实在不宜轻启战端。”

    宪宗见李绛等人也这么说,只得把更换王承宗之事暂时搁置,然而他的内心深处仍倾向于此。

    宪宗的想法逃不过身边宦官的眼睛,左军中尉吐突承璀是宪宗做亲王时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见到宰相、学士都反对宪宗主张,便主动迎合宪宗意图,请求由自己带兵征讨。

    对吐突承璀这一行为,宪宗虽很高兴,但没有明确表态。宗正少卿李拭为讨好吐突承璀,奏称:“王承宗擅称留后,不可不讨。承璀是圣上身边近臣,若是把禁军交给他,再让他号令各军,还有谁敢不服!”

    以宪宗的英明当然知道李拭是什么动机,便拿着李拭奏疏扔给翰林学士,不无讥讽的说:“这就是一个奸臣,知道朕想让承璀担任领军将领,所以才上了这封奏疏。卿等切记,此人今后不得任用。”

    正当宪宗还在打与不打之间权衡取舍时,昭义节度使卢从史的一番表态,让宪宗最终定下决心。

    卢从史在任期赶上父亲病故,依制守丧在家。他这人原本立场就有些问题,曾于元和初年擅自发兵进入洺州一带招摇,宪宗早有换掉他的想法。

    他见朝廷许久没有起复他的意思,不禁有些着急。趁着王承宗这事,通过吐突承璀向宪宗表示,愿率昭义军前往征讨。宪宗听信了吐突承璀的鬼话,重新启用卢从史为节度使。

    宪宗对宦官言听计从的样子,简直与当年的肃宗、代宗、德宗完全一致!

    有了地方大佬卢从史的支持,又有贴心宦官吐突承璀的拥护,宪宗心里算是托了底。然而他毕竟是中唐以来难得的英主,考虑问题比他父辈要理智的多,他也知河朔藩镇盘根错节的复杂局面,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建中年间“四镇之乱”的覆辙。

    在经过一番思索后,他秘密召见翰林学士,说出了他的最新想法:“朕准备任命王承宗为成德留后,但需让他划出德州、棣州,另组一镇,用以削弱他的势力。同时,按时缴纳赋税,由朝廷任命州县官吏,你们看这样如何?”

    李绛答:“德、棣二州归属成德已经很久,一旦划分出去,容易引发王承宗及其将士们的怨愤,邻近各镇也会顾虑土地被朝廷分割,从而暗中勾连煽动。万一他们抗旨不遵,更加难以处置。至于上缴税收、任命官吏的事,请陛下派名使者前往,以他本人的名义转告王承宗,不说是陛下的意思。如果他听,当然最好;假如他不听,也没损伤朝廷体面。”

    宪宗点点头,接着问:“如今幽州的刘济、魏博的田季安身体都不怎么好,如果二人去世,也像成德一样把位置传给他们的子孙,那这天下何时才能太平!有人对我说‘应借机换掉,不听就打’,你们看呢!”

    李绛道:“陛下轻易平定西川刘辟、浙西李锜,那些阿谀奉承的人才争着向您献策,劝您打开河北局面,而您也因前两次取胜易如反掌,就轻信了他们的话。臣等反复考虑,河北藩镇形势与西川、浙西不同,西川、浙西周边都是听令与朝廷的势力。刘辟、李锜两个狂徒势单力孤,朝廷大军一到势必四散奔逃。”

    “然而成德不是这样,他们内部非常团结,四周遍布利益相近的盟友。朝廷一旦出兵征讨,必将陷入兵连祸结、财尽力枯的困境,届时西戎、北狄再趁虚而入,安史之乱的大祸又将重演。中兴大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愿陛下三思!”

    就在这时,传来淮西节度使吴少诚病重的消息!

    李绛力劝宪宗先出兵平定淮西,同时抓紧任命王承宗为节度使,让他感恩朝廷,避免两线开战。

    宪宗随即委任京兆少尹裴武前往恒州(今河北正定)宣慰,王承宗倒也识趣,对裴武热情招待,痛快答应割让德、棣二州。

    九月初七,宪宗诏令王承宗为成德节度使,依托德、棣二州组建保信军,任命德州刺史薛昌朝为该军首任节度使,并兼任德、棣观察使。

    薛昌朝是王承宗家族的女婿,为了方便今后照应,王承宗向朝廷举荐了他。

    事情本来一直都很顺利,谁知就在诏令颁布不久,变故横生!

    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不愿看到成德倒向朝廷,遣使拜访王承宗,诬称薛昌朝暗中与朝廷勾结,这才获取了节度使职位。王承宗勃然大怒,派出数百骑兵突入德州,将薛昌朝抓回恒州关押起来。

    【03】

    消息传到朝廷,宪宗派人警告王承宗,令他放回薛昌朝,王承宗拒不奉诏。

    公然违背朝廷旨令形同叛逆,局势到了这一步不打都不行了!

    十月十一日,宪宗下诏免去王承宗官爵,任命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军、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招讨处置使——说白点就是战区总司令——发兵进讨王承宗!

    翰林学士白居易看到这纸命令,即刻上疏劝阻:“国家遇有作战行动,一直由武将出任主帅,近十年来才开始由宦官监军。现在陛下让吐突承璀节制四方兵马,担任三军统帅,这是自古从未有过的奇闻!”

    “臣恐怕让天下藩镇听到,一定会认为朝廷无能;让四方蛮夷得知,必然会嘲笑大唐无人!陛下难道真的要让宦官带兵这一可笑行为,从您这里形成惯例!”

    “臣还担心刘济、张茂昭、范希朝、卢从史这些军中高级将领耻于听从宦官指令。人心都不齐,仗还怎么打得赢!您这不是挫众将之势,扬宦官之名吗!”

    “陛下如果感念承璀的勤劳辛苦,怜惜他的忠诚赤胆,可以给他高官厚禄。至于统帅三军、征讨贼寇这样的军国大事,事关朝廷制度!陛下怎能为了一点私情,破坏祖宗定下的成法,留下话柄让后世嘲笑!”

    除了白居易外,众多言官、御史也纷纷上疏劝谏,宪宗骨子里那股执拗劲儿上来了,无论谁说,就是不听!

    度支使李元素、盐铁使李鄜、京兆尹许孟容、御史中丞李夷简,给事中吕元膺、穆质,右补阙独孤郁等一众高官重臣集体来到延英殿劝阻示威。宪宗没想到朝臣们对此事反应如此剧烈,迫不得已之下收回诏令,将吐突承璀的兵马使一职改为宣慰使。

    官职名称虽然改了,但让吐突承璀带兵征讨的事实依然没变,双方各退一步,群臣也不再多说!

    在重用宦官的问题上,宪宗表现的虽然固执了些,但有这么多大臣敢于直言劝谏,至少说明在他治下的朝政,风气正在逐渐好转!

    【04】

    十月二十七日,吐突承璀率领神策军从长安进发,并命令位于成德周边的各个藩镇同时出兵征讨。

    由宦官担任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闹剧最终还是上演了,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出于宪宗这位中兴明君之手!

    朝廷出兵的消息很快传来,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召集将佐商议,面容严肃的说:“朝廷军队足有二十五年没有渡过黄河,如今越过魏博讨伐成德,成德失利,魏博也将不复存在。请问诸位有什么好的计策!”

    话音刚落,一位将领站起来说:“请借我精骑五千,我愿替您分忧,挡住他们的去路!”

    田季安慨然应允,大声道:“真是壮士啊!我决意与朝廷对阵,有敢违令者,斩!”

    此时,幽州牙将谭忠奉刘济之命出使魏博,听说了田季安的计划,匆忙前往拜访。

    他直言不讳道:“如果按您所说去做,一定会把全天下的军队都招引过来。朝廷越过魏博讨伐成德,不指派百战宿将而将兵权交付宦官,不征调其他军队而动用神策军,您知道这是出自谁的主意吗?这是天子他自己的谋划,无非是想通过此举向群臣炫耀他的高明。如果在没有接触成德之前先被您击败,岂不证明天子的计谋不如群臣,他的颜面何在!愤怒之下,他一定会任用能臣出谋画策,派出猛将调齐精兵,集中全力卷土重来。不再对付成德,而是将进攻的箭头指向您。到了那时,请问您该如何防御?”

    田季安一下愣住了,吃惊的问:“那该怎么办?”

    谭忠面色从容的说:“朝廷军队进入魏博境内,您要热情款待,重重犒赏。然后以讨伐成德为名,把军队全部集结到边境。再暗中与成德协商,让他们献出一座城池给魏博,以便向朝廷交差。如此以来,您既可向朝廷以示忠诚,也可与成德继续友好,魏博将处于绝对安全之中!”

    田季安大喜:“对极了!先生能来,是上天眷顾我魏博啊!”当即采用谭忠计谋,假意占领了成德的堂阳县(今河北邢台新河县)。

    谭忠返回幽州,准备劝说刘济进击王承宗。恰好赶上刘济召集众将商议此事,谭忠抢先道:“天子不会下令让我们进攻成德,而成德也不会将我们当作敌人严加防范。”

    刘济怒道:“你这话什么意思!不如直接说我刘济与王承宗共同造反算了!”挥手示意,让人把谭忠收捕入狱。

    没过两天,谭忠说的竟完全应验。先是边境斥候上报,成德毫不设防。之后又有诏旨下达,命令刘济严守北疆,不要让朝廷担忧胡人进犯。

    刘济吃惊的让人放出谭忠,询问原因。谭忠说:“昭义卢从史猜忌我们,他一定会设法让成德相信,我们的立场与成德一致,不用出兵设防,以此使天子对我们产生疑心。”

    刘济道:“那该怎么办?”

    谭忠答:“幽州与成德积怨已久,此事无人不知。现在天子讨伐成德,您坐拥数万甲兵,却没有一人渡过易水,这才让卢从史找到机会说您对朝廷不忠。您心怀忠义,却被朝廷误解,成德那边也不会感激您。何去何从,希望您认真考虑!”

    刘济思忖良久,猛然说:“我知道了!”遂向军中下令:“五天后全军出发,落后者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