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一百四十七章 出巡
热门推荐:
枭龙出山
全球淹没:我囤出了一座城池
重披铠甲,将军夫人她英姿飒爽宋惜惜易昉
诺亚之光
从转职开始的炼蛊之旅
四合院:组团悔婚我娶秦京茹
山村美女图
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
开局就是城主,有点野心很合理吧
一郡换三郡的事儿,最终是没成。
原因很简单,周瑜不同意。
鲁肃提出的这个建议,虽然获得了孙权的赞同,但南郡这个时候是在周瑜的掌控之下,周瑜还是南郡太守,又是天下名将,江东柱石,孙权肯定也要问问周瑜的想法。
因此,刘备给诸葛亮写信征求意见,孙权也会写信给周瑜征求意见。
周瑜的回信自然是拒绝。
南郡是他花了很大代价,打了大半年才打下来的地方,屁股还没坐热呢,怎么能这么轻易的给换出去呢?!
再者说了,自己又不是没给好主意,只要孙权现在扣押了刘备,逼迫关张等人为他所用,那么整个荆州都是江东的,何必跟别人分来分去。
很显然,周瑜只是考虑到了军事层面,孙权真要这么做,政治层面的影响实在太大,别说鲁肃反对这么做,就是孙权,现在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这个时候的孙权,还是有着进取天下的野心的,因此这时候还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不是被张辽揍的鼻青脸肿,不得不破罐子破摔的时候。
所以,孙权采纳了周瑜的部分建议,收回了一换三的提议,但同样的,也没有采纳周瑜扣押刘备的建议,还是坚持按照原本的协议规定,要求刘备退出油江口。
这事儿暂时僵持住了。
一时间在江东得不到什么结果,刘备也不想再柴桑久待,因此托词江夏有紧急军情,打算暂时离开柴桑。
孙权也知道一时间要让刘备吐出已经占领的油江口很难,除非双方现在就翻脸因此也没有过多挽留,而是亲自送刘备到了渡口。
然后吧,这时候的刘备,就有点不厚待了。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就是刘备临分别前,对孙权说的话,显然的不安好心。
而孙权对此的态度这是笑笑,根本不以为意。
孙权早期的看人和用人还都是比较准确的,晚年发病是晚年的事儿,这会儿他还有进取天下的野心,没想过据长江自守,因此也不会因为刘备的一句话,就对周瑜这样的统兵大将有所猜忌。
就这样,两家暂时分别,关于油江口的问题,也只是暂时搁置。
鲁肃和周瑜,对孙权的这个决断都有些不满意,分别上书给孙权提意见。
鲁肃是觉得,油江口这事儿不能造成既成事实,如果孙权不同意把油江口划给刘备,那就该严令刘备撤兵。
而周瑜这是觉得孙权就不该放刘备离开,直接扣押了刘备,那刘备军没有了主心骨,很容易一哄而散的。
但孙权已经做出了决定,鲁肃就在身边,他的话孙权都不听,更别说远在南郡的周瑜了。
周瑜的书信送到柴桑的时候,刘备都已经回到三江口,见到了文聘了。
刘备在鄂城呆了五天,一方面是回到江夏,巡视一下防务。另一方面,则是收一下文聘的心。
对于文聘,刘备还是很欣赏的,也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文聘虽然说接受了关羽送来的文书和官印,但谁都知道他先是刘表的人,后来是刘琦的人,始终游离在刘备的圈子之外。
所以刘备特意在鄂城呆上几天,表达了对文聘的信任和支持,也让文聘很感动,暂时认可了刘备这个主公。
然后刘备坐船,回到夏口,见了一下关羽和张溪。
关羽先是跟刘备好好的叙了旧,然后又事无巨细的报告了一下江夏的守备情况,让刘备完全了解后,才开始讲私事。
一个是关平的婚事问题。
关羽最后决定,还是让关平迎娶赵云的长女,请求刘备做媒。
而刘备则一脸讶异的看向了张溪,闹得张溪一阵急赤白脸的赶紧解释,这事儿就是寇二哈信口开河,自己并没有看中赵云的女儿。
然后刘备就犯嘀咕了。
你没看中赵云的女儿,那肯定是看中了我女儿呗。
要不然你在汉津口,问军中家眷,总不能是关心关羽的女儿吧。
关羽的女儿那时候可才十三岁,就是个半大孩子。
这事儿刘备暂时也不好说,只能放在心里。
不过既然张溪没看中赵云的女儿,那也不存在张溪和关羽会因此不合的可能,所以刘备爽快的答应了关羽的请求,等回到武陵后,他亲自写信给赵云,充当这个媒人。
而第二件私事,这是甘夫人的事儿。
甘夫人一直卧病在床,虽然按照张溪提供的方法静养,但只能说是稳住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
一直到前几天,张溪护送着张机到来,给甘夫人做了诊断,这才找到病根,对症下药,现在在慢慢的好转中。
本来刘备来,是想带着甘夫人一起去武陵郡修养的,但现在根据张机的说法,现在甘夫人最好不要移动,以免舟车劳顿加重病情。
因此,刘备只能是回府看望了甘夫人,陪了甘夫人一晚上,然后把甘夫人继续留在江夏,继续养病,自己则继续启程,前往武陵郡。
临走前,刘备总算是把张溪的职责给明确了下来。
本来诸葛亮把张溪调回江夏,是担心关羽没有谋士辅佐,因此只是让张溪回江夏参赞军机,帮关羽查漏补缺的,并没有给张溪具体安排职位和工作。
而关羽呢,刚刚开始管理一整个郡,本身都有点不适应,哪里还有时间想到任命张溪的事儿。
再说张溪也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关羽也就没有急着安排张溪的工作,给了他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一直到刘备来了,关羽才请示一下刘备,给张溪安排什么工作好。
而刘备想了一下,直接把陈震,伊籍两人带去武陵,那边缺治理政务的文官,而江夏郡丞这个职位则给张溪空出来,让他担任。
也就是说,现在的张溪,已经是关羽的副手,负责全郡的政务工作了。
这倒是个文官该干的事儿,就是张溪心里有点虚。
以前张溪总喜欢强调自己是文官,是谋士,但他干的那些事儿,就没有离开过军营。
不管是帮张飞训练士卒,管理军纪,还是跟着诸葛亮一起过江,在赤壁唠嗑,最后包括领军帮助周瑜攻打南郡.全是武将该干的活。
现在冷不丁的让张溪干点文官该干的活,张溪还真的有点不太适应。
但好在,诸葛亮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江夏主政,他留下了一大堆的规章制度,张溪倒也不用费心自己去调整,直接萧规曹随就好。
而眼下,对张溪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年底的犒赏和巡视工作。
马上就是年底了,各地的工作报告也该交上来了,那么张溪所要做的,就是汇总各地的工作报告,查漏补缺,然后下去巡查一下,看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跟工作报告相同,如果存在出入,那就要追究原因,做出奖惩。
然后呢,张溪自己也要写一份这一年江夏的工作报告,送给武陵的刘备,让刘备来决定,对江夏诸官员的赏罚问题。
因此,十一月下旬,张溪带着邓艾,小八,以及三十个卫士,开始他履行他作为江夏郡丞的工作。
带上邓艾,是因为张溪觉得以邓艾现在的水准,张溪已经不能让邓艾死读书了。
虽然张溪呆在南郡打了大半年的仗,但邓艾可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进度。
从陆口回到夏口后,邓艾一直是在自学,不懂的时候就去请教徐庶。
后来徐庶被调去油江口之后,临走前给邓艾留下了几本书,邓艾就彻底以自学为主。
张溪发现,邓艾自学的能力真的很强,徐庶留给邓艾的书,邓艾全部自学完了,张溪检查了一下,发现邓艾不仅能背下来,而且内容也能理解个七七八八了。
就是,有点浮于表面,不太切合实际。
因此嘛,张溪觉得,现在的邓艾,不能再让他死读书了,应该结合一些实践,通过实践来帮他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正好张溪要到各县巡视,让邓艾跟着,提前接触一些基层实务,对邓艾也有帮助。
至于小八小七宝硬塞过来的,说既然是侍女,就该随在张溪身边照顾。
张溪也拿小七宝没办法,再加上小八随时要哭的样子,张溪也挺心疼的,因此就带上了。
至于晚上这个不用担心,张溪最近每晚都教授小邓艾读书到半夜,每次小八都会忍不住先睡着,这样就没事儿了。
小八是没事儿了,但小邓艾受不了啊。
原因很简单,周瑜不同意。
鲁肃提出的这个建议,虽然获得了孙权的赞同,但南郡这个时候是在周瑜的掌控之下,周瑜还是南郡太守,又是天下名将,江东柱石,孙权肯定也要问问周瑜的想法。
因此,刘备给诸葛亮写信征求意见,孙权也会写信给周瑜征求意见。
周瑜的回信自然是拒绝。
南郡是他花了很大代价,打了大半年才打下来的地方,屁股还没坐热呢,怎么能这么轻易的给换出去呢?!
再者说了,自己又不是没给好主意,只要孙权现在扣押了刘备,逼迫关张等人为他所用,那么整个荆州都是江东的,何必跟别人分来分去。
很显然,周瑜只是考虑到了军事层面,孙权真要这么做,政治层面的影响实在太大,别说鲁肃反对这么做,就是孙权,现在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这个时候的孙权,还是有着进取天下的野心的,因此这时候还很爱惜自己的羽毛,可不是被张辽揍的鼻青脸肿,不得不破罐子破摔的时候。
所以,孙权采纳了周瑜的部分建议,收回了一换三的提议,但同样的,也没有采纳周瑜扣押刘备的建议,还是坚持按照原本的协议规定,要求刘备退出油江口。
这事儿暂时僵持住了。
一时间在江东得不到什么结果,刘备也不想再柴桑久待,因此托词江夏有紧急军情,打算暂时离开柴桑。
孙权也知道一时间要让刘备吐出已经占领的油江口很难,除非双方现在就翻脸因此也没有过多挽留,而是亲自送刘备到了渡口。
然后吧,这时候的刘备,就有点不厚待了。
“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这就是刘备临分别前,对孙权说的话,显然的不安好心。
而孙权对此的态度这是笑笑,根本不以为意。
孙权早期的看人和用人还都是比较准确的,晚年发病是晚年的事儿,这会儿他还有进取天下的野心,没想过据长江自守,因此也不会因为刘备的一句话,就对周瑜这样的统兵大将有所猜忌。
就这样,两家暂时分别,关于油江口的问题,也只是暂时搁置。
鲁肃和周瑜,对孙权的这个决断都有些不满意,分别上书给孙权提意见。
鲁肃是觉得,油江口这事儿不能造成既成事实,如果孙权不同意把油江口划给刘备,那就该严令刘备撤兵。
而周瑜这是觉得孙权就不该放刘备离开,直接扣押了刘备,那刘备军没有了主心骨,很容易一哄而散的。
但孙权已经做出了决定,鲁肃就在身边,他的话孙权都不听,更别说远在南郡的周瑜了。
周瑜的书信送到柴桑的时候,刘备都已经回到三江口,见到了文聘了。
刘备在鄂城呆了五天,一方面是回到江夏,巡视一下防务。另一方面,则是收一下文聘的心。
对于文聘,刘备还是很欣赏的,也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文聘虽然说接受了关羽送来的文书和官印,但谁都知道他先是刘表的人,后来是刘琦的人,始终游离在刘备的圈子之外。
所以刘备特意在鄂城呆上几天,表达了对文聘的信任和支持,也让文聘很感动,暂时认可了刘备这个主公。
然后刘备坐船,回到夏口,见了一下关羽和张溪。
关羽先是跟刘备好好的叙了旧,然后又事无巨细的报告了一下江夏的守备情况,让刘备完全了解后,才开始讲私事。
一个是关平的婚事问题。
关羽最后决定,还是让关平迎娶赵云的长女,请求刘备做媒。
而刘备则一脸讶异的看向了张溪,闹得张溪一阵急赤白脸的赶紧解释,这事儿就是寇二哈信口开河,自己并没有看中赵云的女儿。
然后刘备就犯嘀咕了。
你没看中赵云的女儿,那肯定是看中了我女儿呗。
要不然你在汉津口,问军中家眷,总不能是关心关羽的女儿吧。
关羽的女儿那时候可才十三岁,就是个半大孩子。
这事儿刘备暂时也不好说,只能放在心里。
不过既然张溪没看中赵云的女儿,那也不存在张溪和关羽会因此不合的可能,所以刘备爽快的答应了关羽的请求,等回到武陵后,他亲自写信给赵云,充当这个媒人。
而第二件私事,这是甘夫人的事儿。
甘夫人一直卧病在床,虽然按照张溪提供的方法静养,但只能说是稳住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
一直到前几天,张溪护送着张机到来,给甘夫人做了诊断,这才找到病根,对症下药,现在在慢慢的好转中。
本来刘备来,是想带着甘夫人一起去武陵郡修养的,但现在根据张机的说法,现在甘夫人最好不要移动,以免舟车劳顿加重病情。
因此,刘备只能是回府看望了甘夫人,陪了甘夫人一晚上,然后把甘夫人继续留在江夏,继续养病,自己则继续启程,前往武陵郡。
临走前,刘备总算是把张溪的职责给明确了下来。
本来诸葛亮把张溪调回江夏,是担心关羽没有谋士辅佐,因此只是让张溪回江夏参赞军机,帮关羽查漏补缺的,并没有给张溪具体安排职位和工作。
而关羽呢,刚刚开始管理一整个郡,本身都有点不适应,哪里还有时间想到任命张溪的事儿。
再说张溪也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关羽也就没有急着安排张溪的工作,给了他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一直到刘备来了,关羽才请示一下刘备,给张溪安排什么工作好。
而刘备想了一下,直接把陈震,伊籍两人带去武陵,那边缺治理政务的文官,而江夏郡丞这个职位则给张溪空出来,让他担任。
也就是说,现在的张溪,已经是关羽的副手,负责全郡的政务工作了。
这倒是个文官该干的事儿,就是张溪心里有点虚。
以前张溪总喜欢强调自己是文官,是谋士,但他干的那些事儿,就没有离开过军营。
不管是帮张飞训练士卒,管理军纪,还是跟着诸葛亮一起过江,在赤壁唠嗑,最后包括领军帮助周瑜攻打南郡.全是武将该干的活。
现在冷不丁的让张溪干点文官该干的活,张溪还真的有点不太适应。
但好在,诸葛亮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江夏主政,他留下了一大堆的规章制度,张溪倒也不用费心自己去调整,直接萧规曹随就好。
而眼下,对张溪来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年底的犒赏和巡视工作。
马上就是年底了,各地的工作报告也该交上来了,那么张溪所要做的,就是汇总各地的工作报告,查漏补缺,然后下去巡查一下,看看实际情况是不是跟工作报告相同,如果存在出入,那就要追究原因,做出奖惩。
然后呢,张溪自己也要写一份这一年江夏的工作报告,送给武陵的刘备,让刘备来决定,对江夏诸官员的赏罚问题。
因此,十一月下旬,张溪带着邓艾,小八,以及三十个卫士,开始他履行他作为江夏郡丞的工作。
带上邓艾,是因为张溪觉得以邓艾现在的水准,张溪已经不能让邓艾死读书了。
虽然张溪呆在南郡打了大半年的仗,但邓艾可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进度。
从陆口回到夏口后,邓艾一直是在自学,不懂的时候就去请教徐庶。
后来徐庶被调去油江口之后,临走前给邓艾留下了几本书,邓艾就彻底以自学为主。
张溪发现,邓艾自学的能力真的很强,徐庶留给邓艾的书,邓艾全部自学完了,张溪检查了一下,发现邓艾不仅能背下来,而且内容也能理解个七七八八了。
就是,有点浮于表面,不太切合实际。
因此嘛,张溪觉得,现在的邓艾,不能再让他死读书了,应该结合一些实践,通过实践来帮他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
正好张溪要到各县巡视,让邓艾跟着,提前接触一些基层实务,对邓艾也有帮助。
至于小八小七宝硬塞过来的,说既然是侍女,就该随在张溪身边照顾。
张溪也拿小七宝没办法,再加上小八随时要哭的样子,张溪也挺心疼的,因此就带上了。
至于晚上这个不用担心,张溪最近每晚都教授小邓艾读书到半夜,每次小八都会忍不住先睡着,这样就没事儿了。
小八是没事儿了,但小邓艾受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