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第六百四十六章 退避三舍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六百四十六章 退避三舍

    贾诩可不是自己来的洛阳,他是被曹丕一封私人书信,给招到洛阳的。

    这事儿,还得从满宠离开洛阳,前往长安督军开始说起。

    本来呢,曹丕这次出征,至少从纸面阵容上来看,文臣武将是真的不少。

    文臣方面,有蒋济,刘晔,满宠,贾逵,孙资,刘放等,武将方面,有曹真,张合,郭淮,张辽,徐晃,曹休,司马懿等,可以说是济济一堂。

    但这个打仗吧,就是这样,打着打着,曹丕把能派的人都派出去了,这才发现,好像自己身边,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有了。

    武将倒还好说,毕竟这些将军基本都是驻扎一地,而且明显还都够用,暂时不用着急。

    但谋士这边,曹丕发现自己身边除了一个刘晔勉强还能出主意外,剩下的都是玩政治的。

    军略这个东西,跟政治是真的不一样,孙资,刘放两人虽然政务娴熟,但终究对军略的理解相当的浅薄,指望他们出主意给自己,那曹丕还不如问刘晔呢。

    因此,曹丕发现自己谋士不足后,立刻给身在邺城的贾诩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择日南下,来洛阳这里给自己参谋军务。

    而贾诩呢贾诩确实是个老狐狸,非常擅长浑水摸鱼。

    可也正因此,贾诩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摸鱼,天子会觉得高兴,什么时候摸鱼,会让天子觉得难受因此,贾诩在接到曹丕的私人信件后,根本没有多做准备,当天就直接坐车架离开邺城,南下直奔洛阳。

    这才在这个关键时刻,来到了曹丕的面前。

    曹丕看着已经七十多岁,一脸风尘仆仆,但依然赶到洛阳听命的贾诩,心里更是说不出的感动。

    本来曹丕的意思,是让贾诩先好好休息一下,恢复一下体力,明天再议事,但贾诩拒绝了。

    “陛下,老夫来时,闻听前方战事颇紧,还请陛下细言之,军情紧急,不可耽搁。”

    贾诩这话说的,又一次把曹丕给感动到了。

    看看吧,这就是你们这帮世家嘴里的“无德之辈”.大敌当前,“无德之辈”想着为国出力,你们这帮“有德”的世家大族们,就惦记着挖我的那点屯田民。

    特么谁才是真正的“无德之辈”?!

    曹丕感动之下,也不想驳了贾诩的面子.当下,拉着贾诩,赶紧说起了如今的前线战况。

    而贾诩嘛贾诩心说我就是客气客气,这么说不显得我一心为国嘛还真的就直接商议军情啊?!

    可听着听着吧,贾诩脸色也凝重了。

    战况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确实是不能再久等的,耽误一天的功夫,都有可能会出大事儿。

    但有一点,贾诩是真的很好奇——前线的那帮将军们,到底是怎么了?!集体降智了?!怎么能打成这个样子的?!

    贾诩是真的不理解,三线战事,除了南阳张辽那边是自家主君瞎指挥造成的后果,另外两线的将军们,对这样的战况,肯定是要负主要责任的。

    尤其是关中方面。

    固然,关中战事失利的主要责任,是夏侯楙的不战而逃,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后面的战事之中,郭淮,曹真,张合三个人,拖拖拉拉,犹犹豫豫,决断瞻前顾后,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深陷困境不思快速突围,居然还幻想着反攻眉县你们这帮人就没想过万一反攻失败后,整个关中和三辅要承受什么样的损失么?!

    怪不得天子都不跟自己玩客套了呢,如今的战事,确实已经到了非常紧急的关头了。

    而贾诩一边皱眉,一边询问天子,对如今的局面,天子可有决断。

    如果曹丕有决断了,那贾诩就不会越殂代疱,只会在曹丕决断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建议和修改,绝对不会去反对曹丕的决断。

    如果曹丕没有决断,这时候贾诩才会选择说出自己的决断,给曹丕提供参考。

    这就是老狐狸的生存之道。

    因此,当曹丕说了刘晔的上中下三策,以及自己的想法后,贾诩只是简单的瞄了一眼刘晔,对刘晔的上中下三策,却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实话实说啊,虽然刘晔的策略里包含了太多的弯弯绕绕,但贾诩一眼就能看出,刘晔的策略中,所谓的下策才是真正的上策,曹丕如果执行这个策略,虽然有些风险,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应对方法但很显然,曹丕对这三个策略都不满意。

    既然天子对这三个策略都有所不满,那贾诩干嘛还要去评价,这三个策略,到底哪个更好呢?!

    天子问自己的,是自己有没有什么谋略,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而不是让自己来帮天子在这三个策略中做出选择。

    因此,贾诩对着目前的形势,各种情报分析文稿,认真的阅读思考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始琢磨用词。

    “老臣倒是有一计,只是有些欸.”

    贾诩这个吞吞吐吐的劲,给曹丕憋够呛。

    “太尉有话,不妨直说,我自有判断。”曹丕赶紧的许诺催促着,说道。

    贾诩一听这话,顿时了然,微微一笑,说道,“天子可知,春秋时期,晋文公退避三舍之典故?!”

    “退避三舍?!”曹丕闻言一愣,然后默默的琢磨了起来。

    很显然,曹丕好歹也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个文学批评家,退避三舍的典故,曹丕不可能不知道。

    这个典故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曹丕需要考虑的,是贾诩提到这个典故的背后意义。

    这是让自己选择一时的退让,来换取更大的战略活动空间?!

    可问题是,向谁退让呢?!

    总不能是向蜀贼退让吧?!

    两家可是不死不休的仇敌,一个号称是禅让代汉,一个是号称延续汉室两家的立国基础就是互相矛盾的,根本不存在退让的可能。

    所以.太尉的意思,是让我对江东小儿退让?!

    难道是让自己选择刘晔的策略,承认孙权小儿的帝位,然后用青徐和淮南剩余的城池,换取孙权再次背刺荆州?!

    实话实说,这主意,看着还行,但孙权小儿,会这么容易上钩么?!

    再一个,从内心上来说曹丕觉得膈应啊。

    刘备当世英雄,如果不从他继承汉室的行为来看,他称帝倒也够资格.孙十万,他凭什么?!

    曹丕心里一阵扭曲,怎么想都觉得这么做憋屈。

    因此,曹丕微微抬头,小心的问贾诩,说道,“太尉之意,可是要我用子扬之计,诱孙权反攻荆州?!”

    贾诩一听这话,也是一愣,随即嗤笑一声,不屑的说道,“子扬之计虽好,却也要对人用孙仲谋阴而无信,若用此计,不过是徒失土地城池尔。再者,江东鼠辈,徒仗酷烈横行于世,我大魏堂堂之国,何须对其退让,若如此作为,岂不为天下所耻笑?!”

    不是,先不说江东那边是不是这么不堪.您老这意思,是让我跟刘备退让?!

    曹丕真的不解了。

    对江东退让吧,多少还能落点好处,而且江东势弱,尤其在平原之地,就算割给江东青徐之地,只要等长安这边击退了刘备,腾出手来了,转头收拾那帮陆战弱鸡的江东鼠辈,轻而易举。

    但你对刘备退让.让刘备占领了关中,再想要打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贾诩见曹丕不解,却也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开始讲述自己的理由。

    “方今天下,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纵使我等不愿,顷刻间,亦灭不得蜀,平不得吴。然江东之地,多为守成之辈,本不足为虑,今日所仗者,不过周瑜等辈一时之气尔。西蜀之地,虽有勇略,然刘备终究是外人入主,且又年老,若其亡故,蜀地必然不稳,其势必不久也。今我大魏,雄踞天下精华之地,只需保证中原,河北腹心不丢,养精蓄锐,待时日长久,蜀吴皆非我等对手也。”

    “昔日天子下诏,征讨江东,今日若轻而退兵,任由江东鼠辈据有青徐,必为天下所笑,故此,青徐之地,天子当命诸军奋起以退江东。南阳之地,乃中原腹心门户,此地亦不可丢,故此天子当速派大将援军前往驻守,且不可大意。唯有关中之地.昔日关中为马韩二贼所据,太祖武皇帝依然举全国之兵南征荆楚,可见此地虽重,却非不可丢失之地。天子只需遣一员大将镇守潼关,待退南阳之敌后,天子可闭关以自守,休养生息,带天下有变之时,关中可复夺也。”

    “此臣所谓“退避三舍”之计,还请天子详查。”

    老狐狸贾诩,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