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七百五十四章 轻松获胜
有时候吧,机会摆在面前,不抓住是要遭天谴的。
尤其是面对羌人这样的异族作战,真的不能想的太多。
如果现在豲道县内的军队是魏军,领兵的还是郭淮这样的名将,那张溪必然会选择小心谨慎,担心这两个投诚部落是郭淮放出来的诱饵。
但羌人.真不是张溪小瞧了羌人,他们真的没有这个脑子。
但凡有脑子,他们就不会在冀县城下败的那么快,也不会被庞德的三千骑兵,在西县城下被吓的四散奔逃了。
因此,张溪和马岱一致认为,羌人彼此猜忌防备,乃至互相内讧是真的,这种机会要是不把握住,那就太对不起天赐战机了。
托了两个投诚部落首领的福,张溪如今已经知道了羌人的具体兵力部署。
羌人确实因为矛盾激化而彼此猜忌,哪怕是羌人五部,也没有集中到一起,而是分散在了南安郡各县。
豲道县内驻扎的,是羌人五部中的最大的两个部落,羌兵壮丁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妇孺三万余人,其中骑兵有五千人的规模,是目前战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本来吧,张溪选择进兵狄道,在狄道口堵人,也算是无奈之举。
狄道位于豲道县以西五十里处,如果从战术角度来考虑,进攻豲道县,可比堵狄道来的有价值的多。
但问题是,根据张溪战前获得的情报,羌人五部聚集在豲道县过冬.即使再怎么低估羌人可作战人数,豲道县也应该有四五万可战之兵,七八万妇孺老幼,加起来有十万人以上。
攻城难度太大了。
即使羌人不善攻城,也不善守城,但如果他们一心要跑.十万羌人啊,就靠张溪手头的那点人,能堵住多少人?!
不得已,张溪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扎兵狄道堵人。
但现在,投降的羌人首领告诉张溪,豲道县加上妇孺,也只有不到五万羌人,而自己有一万多步骑联军。
以羌人的作战风格,他们必然不可能据城死守,等待援军.如今羌人都在猜忌内讧,豲道县的羌人有没有援军都不一定呢。
因此吧,张溪在心里划拉了一下,觉得以自己手头的军队,进攻豲道县,如果能打一个出其不意,也不是没有可能突袭占据豲道县。
而一旦张溪占据了豲道县,在其他各县盘踞的羌人想要退回草原,除非是跟西县城下那样丢下牛羊,妇孺,辎重的四散溃逃,否则根本不可能绕过豲道县,退往狄道。
战机已经出现了,张溪自然不能放过,一路急行军,争取抢在豲道县的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动攻城。
虽然因为是急行军,不太可能制造大型攻城器械,但问题是羌人也不擅长守城啊,就钩梯一项,羌人也没啥应对经验。
为了抢时间,张溪必须选择风险比较大的攻城方略。
但.张溪也没想到,事情能进展的那么顺利。
当张溪领兵突然出现在豲道城下的时候,豲道城内的羌人才刚刚反应过来,将将来得及关闭城门,城墙上站满了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好的羌人士兵。
而当张溪休整一夜,准备第二天攻城的时候.当天夜里,豲道县城内,却突然传出了喊杀声,闹的张溪三人全都觉得莫名其妙。
而更加让张溪三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第二天一早,豲道县城门居然就这么打开了。
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将军,绑着另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俘虏,带着一脸谄媚的笑容,出城向张溪请降。
真的,张溪都郁闷了.这叫什么事儿?!
出于谨慎起见,张溪让马岱进城先控制城防,确认不是“请君入瓮”之计后,张溪才和庞德一起,在那个一脸谄媚的羌人首领的陪同下,领军进城。
然后吧,才算是真正的搞清楚了这场稀里糊涂的攻城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能说,张溪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羌人内部互相猜忌,已经发展到羌人五部之间都开始互相不信任,都以为对方想要借机针对自己,吞并自己部落的地步。
而当张溪突然出现在豲道县城外,同时还带着两个明显是羌人的部落首领,这一切,让驻扎在豲道县的羌人两部,猜忌到达了顶点。
羌人五部其实都想过,这个冬天过去后,该怎么向大汉朝廷服软,在尽可能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摆脱这次反叛的影响。
按照羌人的“传统”,打的过的时候自然不用说,一旦打不过了,选择投降大汉朝廷,换取自己部族生存的机会,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此,羌人五部虽然表面上保持着一致,但实际上,每个部落首领都想过,是不是找个机会,把挑起叛乱的罪责归咎到他人身上,自己在关键时刻来一个“拨乱反正”。
都怀着这样的心思,再加上利益分配不均,到了这个时间点,羌人五部之间的信任,已经是非常脆弱的了。
而这个时候,张溪领兵出现在了豲道县城外,还带着两个羌人中小部落的首领,这让驻守在豲道的羌人二部首领都认为,这是对方故意放出去,联络汉人的使者,准备出卖自己部落,以换取汉人的谅解。
这样汉人才有可能悄无声息的靠近豲道,才能突然的出现在城外。
在本来就彼此猜忌的情况下,羌人两部的首领根本没有任何沟通,各怀鬼胎,都想着先下手为强,干掉对方,投降汉军。
这样不仅能表现出自己投诚的诚意,说不定还能抓住机会,吞并另一个部落的部众和牛羊。
反正汉人也不可能跟羌人来抢夺草原的归属权,到最后肯定要选择一个部落加以扶持,平衡草原势力的.这个势力,为什么不能是我?!
这就是两个部落首领的共同想法,然后当天晚上,两家就开始了内讧。
隔天,最终获胜的那个部落首领,带着已经成为俘虏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开门投降。
张溪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了豲道县。
这个馅饼掉的,张溪吃到嘴里都觉得很不真实。
但好歹也是主政一方的大佬级人物了,张溪在占据了豲道县之后,立刻派兵接管了整个豲道的防务,同时对投诚的羌人首领加以安抚,把被擒的羌人首领关押起来,等待诸葛亮到来后处置。
其实吧,张溪也没憋着好心,这个被擒的羌人首领,可比那个主动投诚的羌人首领要有价值的多,交给诸葛亮处置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两个不合的羌人大部落,可比一个更强大的羌人部落,要好控制的多。
那个投诚的羌人首领,显然也不是笨蛋,他也明白张溪不杀被擒羌人首领的原因,同时他也知道,既然他已经选择了投靠朝廷,那么接下来,他也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因此,投诚的羌人首领向张溪献计,他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差,给分散在其他各县的羌人首领传递假消息,就说发现汉军有北上的迹象。
这么一来,分散在其他各县的羌兵们,不管是不是有内部矛盾,都不会愿意再被汉军围住,他们必然会主动往豲道集结,通过狄道撤退回草原。
汉军只要在通往豲道的大路上半路设伏,就能以有备击无备,轻松击溃这些急于撤退的羌兵们。
如此一来,就算这些羌兵中能有一部分逃回草原去,也已经无力作乱,秦州羌乱,自然也就平定了。
这计策献的,张溪看这个投降羌人头领的眼光都变了。
这货,真的是够狠,也够果决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羌人首领,非常的会审时度势。
虽然这货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还是想着削弱其他羌人部众,壮大自己的族群。
但他却能分清楚,什么样的小心思汉人能接受,什么样的小心思,汉人不允许。
张溪现在怀疑,就算自己把那个被擒的羌人首领放归,利用两人的矛盾让他们互相制衡.这个被擒羌人首领,他有没有能力能制衡这个投降的羌人首领。
感觉两人的水平,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计策还是可行的。
而且如今豲道在张溪的控制之下,这个羌人首领和他的部众如今就在城内,也已经被没收了军械武器,张溪还真的不怕这货在书信里做手脚,搞猫腻。
拿自己和全族五万余部众的性命作诱饵.张溪不相信羌人中会有这样的英雄人物。
依计而行便是。
当然,最后张溪也没忘了,找人询问一下,这个投降羌人首领的名字是什么。
这种人,不太可能默默无闻。
结果也确实如此。
此人,叫迷当。
本章完
尤其是面对羌人这样的异族作战,真的不能想的太多。
如果现在豲道县内的军队是魏军,领兵的还是郭淮这样的名将,那张溪必然会选择小心谨慎,担心这两个投诚部落是郭淮放出来的诱饵。
但羌人.真不是张溪小瞧了羌人,他们真的没有这个脑子。
但凡有脑子,他们就不会在冀县城下败的那么快,也不会被庞德的三千骑兵,在西县城下被吓的四散奔逃了。
因此,张溪和马岱一致认为,羌人彼此猜忌防备,乃至互相内讧是真的,这种机会要是不把握住,那就太对不起天赐战机了。
托了两个投诚部落首领的福,张溪如今已经知道了羌人的具体兵力部署。
羌人确实因为矛盾激化而彼此猜忌,哪怕是羌人五部,也没有集中到一起,而是分散在了南安郡各县。
豲道县内驻扎的,是羌人五部中的最大的两个部落,羌兵壮丁大概有一万五千人左右,妇孺三万余人,其中骑兵有五千人的规模,是目前战力最强的一支部队。
本来吧,张溪选择进兵狄道,在狄道口堵人,也算是无奈之举。
狄道位于豲道县以西五十里处,如果从战术角度来考虑,进攻豲道县,可比堵狄道来的有价值的多。
但问题是,根据张溪战前获得的情报,羌人五部聚集在豲道县过冬.即使再怎么低估羌人可作战人数,豲道县也应该有四五万可战之兵,七八万妇孺老幼,加起来有十万人以上。
攻城难度太大了。
即使羌人不善攻城,也不善守城,但如果他们一心要跑.十万羌人啊,就靠张溪手头的那点人,能堵住多少人?!
不得已,张溪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扎兵狄道堵人。
但现在,投降的羌人首领告诉张溪,豲道县加上妇孺,也只有不到五万羌人,而自己有一万多步骑联军。
以羌人的作战风格,他们必然不可能据城死守,等待援军.如今羌人都在猜忌内讧,豲道县的羌人有没有援军都不一定呢。
因此吧,张溪在心里划拉了一下,觉得以自己手头的军队,进攻豲道县,如果能打一个出其不意,也不是没有可能突袭占据豲道县。
而一旦张溪占据了豲道县,在其他各县盘踞的羌人想要退回草原,除非是跟西县城下那样丢下牛羊,妇孺,辎重的四散溃逃,否则根本不可能绕过豲道县,退往狄道。
战机已经出现了,张溪自然不能放过,一路急行军,争取抢在豲道县的羌人反应过来之前,发动攻城。
虽然因为是急行军,不太可能制造大型攻城器械,但问题是羌人也不擅长守城啊,就钩梯一项,羌人也没啥应对经验。
为了抢时间,张溪必须选择风险比较大的攻城方略。
但.张溪也没想到,事情能进展的那么顺利。
当张溪领兵突然出现在豲道城下的时候,豲道城内的羌人才刚刚反应过来,将将来得及关闭城门,城墙上站满了手足无措,不知道接下来要干什么好的羌人士兵。
而当张溪休整一夜,准备第二天攻城的时候.当天夜里,豲道县城内,却突然传出了喊杀声,闹的张溪三人全都觉得莫名其妙。
而更加让张溪三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第二天一早,豲道县城门居然就这么打开了。
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将军,绑着另一个五大三粗的羌人俘虏,带着一脸谄媚的笑容,出城向张溪请降。
真的,张溪都郁闷了.这叫什么事儿?!
出于谨慎起见,张溪让马岱进城先控制城防,确认不是“请君入瓮”之计后,张溪才和庞德一起,在那个一脸谄媚的羌人首领的陪同下,领军进城。
然后吧,才算是真正的搞清楚了这场稀里糊涂的攻城战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能说,张溪出现的时机,实在是太巧了。
羌人内部互相猜忌,已经发展到羌人五部之间都开始互相不信任,都以为对方想要借机针对自己,吞并自己部落的地步。
而当张溪突然出现在豲道县城外,同时还带着两个明显是羌人的部落首领,这一切,让驻扎在豲道县的羌人两部,猜忌到达了顶点。
羌人五部其实都想过,这个冬天过去后,该怎么向大汉朝廷服软,在尽可能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摆脱这次反叛的影响。
按照羌人的“传统”,打的过的时候自然不用说,一旦打不过了,选择投降大汉朝廷,换取自己部族生存的机会,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此,羌人五部虽然表面上保持着一致,但实际上,每个部落首领都想过,是不是找个机会,把挑起叛乱的罪责归咎到他人身上,自己在关键时刻来一个“拨乱反正”。
都怀着这样的心思,再加上利益分配不均,到了这个时间点,羌人五部之间的信任,已经是非常脆弱的了。
而这个时候,张溪领兵出现在了豲道县城外,还带着两个羌人中小部落的首领,这让驻守在豲道的羌人二部首领都认为,这是对方故意放出去,联络汉人的使者,准备出卖自己部落,以换取汉人的谅解。
这样汉人才有可能悄无声息的靠近豲道,才能突然的出现在城外。
在本来就彼此猜忌的情况下,羌人两部的首领根本没有任何沟通,各怀鬼胎,都想着先下手为强,干掉对方,投降汉军。
这样不仅能表现出自己投诚的诚意,说不定还能抓住机会,吞并另一个部落的部众和牛羊。
反正汉人也不可能跟羌人来抢夺草原的归属权,到最后肯定要选择一个部落加以扶持,平衡草原势力的.这个势力,为什么不能是我?!
这就是两个部落首领的共同想法,然后当天晚上,两家就开始了内讧。
隔天,最终获胜的那个部落首领,带着已经成为俘虏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开门投降。
张溪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的,占据了豲道县。
这个馅饼掉的,张溪吃到嘴里都觉得很不真实。
但好歹也是主政一方的大佬级人物了,张溪在占据了豲道县之后,立刻派兵接管了整个豲道的防务,同时对投诚的羌人首领加以安抚,把被擒的羌人首领关押起来,等待诸葛亮到来后处置。
其实吧,张溪也没憋着好心,这个被擒的羌人首领,可比那个主动投诚的羌人首领要有价值的多,交给诸葛亮处置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
两个不合的羌人大部落,可比一个更强大的羌人部落,要好控制的多。
那个投诚的羌人首领,显然也不是笨蛋,他也明白张溪不杀被擒羌人首领的原因,同时他也知道,既然他已经选择了投靠朝廷,那么接下来,他也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因此,投诚的羌人首领向张溪献计,他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差,给分散在其他各县的羌人首领传递假消息,就说发现汉军有北上的迹象。
这么一来,分散在其他各县的羌兵们,不管是不是有内部矛盾,都不会愿意再被汉军围住,他们必然会主动往豲道集结,通过狄道撤退回草原。
汉军只要在通往豲道的大路上半路设伏,就能以有备击无备,轻松击溃这些急于撤退的羌兵们。
如此一来,就算这些羌兵中能有一部分逃回草原去,也已经无力作乱,秦州羌乱,自然也就平定了。
这计策献的,张溪看这个投降羌人头领的眼光都变了。
这货,真的是够狠,也够果决的。
最重要的是,这个羌人首领,非常的会审时度势。
虽然这货也有自己的小心思,还是想着削弱其他羌人部众,壮大自己的族群。
但他却能分清楚,什么样的小心思汉人能接受,什么样的小心思,汉人不允许。
张溪现在怀疑,就算自己把那个被擒的羌人首领放归,利用两人的矛盾让他们互相制衡.这个被擒羌人首领,他有没有能力能制衡这个投降的羌人首领。
感觉两人的水平,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但不管怎么说,这个计策还是可行的。
而且如今豲道在张溪的控制之下,这个羌人首领和他的部众如今就在城内,也已经被没收了军械武器,张溪还真的不怕这货在书信里做手脚,搞猫腻。
拿自己和全族五万余部众的性命作诱饵.张溪不相信羌人中会有这样的英雄人物。
依计而行便是。
当然,最后张溪也没忘了,找人询问一下,这个投降羌人首领的名字是什么。
这种人,不太可能默默无闻。
结果也确实如此。
此人,叫迷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