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八百零七章 添油
其实在柳隐看来,如今依然不是出兵的好时机。
城外四门的魏军依然在呢,这个时候冒险出城策应,势必会被敌军所趁。
但不出门也不行啊,眼前的战况柳隐都看在眼里呢,谁能料到郭淮居然不惜夜战也要一举击溃北军.北军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了,自己出兵或者不出兵,后果已经相差不大了。
躲的过今晚,也躲不过明天一早。
不如出兵一搏,争取一线生机。
当然,出兵归出兵,不能这么简单的就冲出去这么干,傻子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因此,柳隐下令,让五百军士,每人持两个火把,从东门而出。
东门外,是郭淮中军的方向,而此时郭淮已经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压上去了,身边只有百余亲卫守卫,可以说是指挥中枢空虚。
从东门而出,营造一种要强攻郭淮中军的迹象,围城的魏军势必会调兵阻拦。
这时候柳隐就有机会,领兵从南门而出,直奔战场侧翼,通过进攻正面的魏军步卒,给吴懿解围。
骑兵那个方向,柳隐是想都没想,他根本不认为自己率领的这些步兵能跟北军一样,跟骑兵极限一换一,能跟魏军步兵对抗,还得借着天色渐暗,视野不好的优势,搞一把虚张声势的突袭。
某种程度上来说,柳隐的计划,成功了一半。
当看到槐里城内有守军自东门而出,从火把数量判断,至少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人的规模.郭淮根本没有想过这个时候槐里城内的柳隐还会玩计谋,想都没想的下令,让四门的看守魏军在第一时间往东门聚拢,阻挡这支军队往自己的中军进发。
但随后,当郭淮发现东门守军回撤,而南门方向却又跑出两千槐里守军后,郭淮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即使如此,郭淮也没有当回事。
槐里城内的守军还能有多少战斗力,郭淮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即使能从侧翼策应到正面的蜀军,帮助蜀军稳住正面防线.只要侧翼方面骑兵击溃蜀军的主力,那么正面防线也必然崩溃。
到了那个时候,郭淮甚至可以把蜀军援军和槐里守军一锅端,不费吹灰之力的攻下槐里城。
之后是继续留守槐里还是撤退,主动权就全在郭淮手里了。
所以,槐里守军出城策应,在郭淮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他们也阻挡不了自己获胜的步伐。
如今,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柳隐.在领兵出城作战后,柳隐其实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出兵,多少有些莽撞了。
自己率领的两千士卒,从右扶风败退,到死守槐里,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渡过的。
守城的时候,有城墙的保护,再加上自己还能稳住士气,因此才能坚守了十天左右的时间。
可如今出城野战,没有了城墙的保护,自己麾下的这些士卒们,战斗力根本无法发挥出来,能被自己带领着出城来策应而没有溃散,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此,当对正面防线的魏军发起突袭后,柳隐发现,其实自己对正面防线的帮助并不大,只能勉强帮助正面的汉军暂时稳住防线,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反,因为投入战斗,被魏军缠住,短时间内,柳隐已经没有了再次撤回槐里的可能,只能是在城外继续跟魏军缠斗,根据战场胜败来决定槐里县的归属。
这简直就是兵法中最忌讳的添油战术,自己白白出城来送人头的一样。
柳隐,已经没有办法了。
而局势的发展,正在朝着对魏军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前进。
到了这个时候,柳隐也好,吴懿也好,都有些绝望了。
他们还能支撑,但继续撑下去,谁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尤其是在魏军已经做好了打夜战准备的情况下。
郭淮也认为,只要继续这么打下去,自己必然收获一场胜利,从而重新掌握进退的主动权。
而就在这个时候,异变陡生。
战场北侧,突然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打着蜀军的旗号,正在快速接近中。
郭淮当时就懵了.这又是哪里来的蜀贼?!
郭淮迅速的在脑海里把战场附近的蜀贼军队盘算了一遍,很快,他想到了一支军队。
那支从长安派往槐里的蜀贼援军。
嗯.既然是这支部队的话,那也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根据秦朗给到自己的情报,郭淮可以判断出来,这支长安来的援军,组织度和战斗力都相当的低下,甚至连郡兵的战斗力都不如。
这样的军队,郭淮是不认为能造成什么威胁的。
而且郭淮也不是没有应变的手段围着槐里城的那四千郡兵,现在完全可以撤回来了。
如今槐里城的守军已经出城作战了,那四千郡兵围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以如今的战况,槐里城是现在攻取和明天一早攻取,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出城的槐里守军也别想再回去了。
而以那支长安援军的战斗力,四千郡兵,足够抵挡住他们了。
只要挡住这支援军,那么在周围战场上,就不会再有其他蜀贼出现的可能了,虽然中间有些波折,但胜利终究还是属于自己的。
而事情,也确实如郭淮预料的那样,当陈祗领兵碰上郭淮撤下来的四千郡兵的时候,他手下的那帮乌合之众,别说进攻了,就是防守,也无法完全挡住那四千郡兵。
给陈祗气的,一向文质彬彬的陈祗差点直接骂娘!
特么老子这边可是有将近八千人呐,两倍于对手的兵力,居然被人压着打,还隐隐有后撤溃散的迹象?!
之前让你们去支援槐里,你们死活一天只能走二十里,后来在金钱和军功的激励下,又不顾行军阵型,不顾自己的收拢指挥,硬是一天走四十里赶到战场.结果就这?!
老子以后要是再带这种兵上战场,老子就不姓陈。
内心咒骂归内心咒骂,但陈祗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能不能在槐里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收拢这些乌合之众,尽力阻挡魏军进攻的问题了。
这要是守不住,这些乌合之众活不了,他陈祗也一样没有好下场。
所以,虽然没有什么战场经验,但陈祗依然是拼命的逼着自己冷静下来,根据自己所读兵书上的内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指挥起了军阵战斗。
然后陈祗就发现.特么根本用不上。
摊上这群乌合之众,自己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自己不管怎么指挥,这帮混蛋时听时不听的,根本无法有效的组建防守阵型,依然是各打各的。
也就搭着现在天色越来越黑,战场上的可见度越来越低,哪怕是魏军郡兵,也无法在这种天色下发挥出战斗力来,而乌合之众们,正经作战能力几乎为零,但乱战之下,他们还有一拼的机会这才给了乌合之众们继续坚持的可能。
但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毕竟这帮人就是乌合之众,陈祗随时要担心这帮人给你来个一哄而散,然后裹挟着自己往后败退。
到了那个时候,这帮乌合之众不见得会如何,但自己回到长安后,必然是要面临军法处置的。
陈祗那个郁闷的,但偏偏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力的往自己身边收拢兵力,继续防守,拼一刻算一刻。
此时的郭淮,在看到北侧防线稳固,挡住了蜀贼最后一支援军的进攻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郭淮立刻下令,正面的士卒加强进攻,争取在天色彻底暗下来,什么都看不清之前,击溃眼前之敌。
夜战,终究是有引发混战的风险的,而一旦进入混战,就不是郭淮可以控制的了.作为一名将领,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
如果能在视线彻底看不见之前结束战斗,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当郭淮刚刚下完这个命令,魏军再次全线压上进攻的时候,战场的东侧,突然又出现了一支数千的部队。
郭淮在看到这支部队行进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后,瞬间后背冒汗。
不管脑子里怎么想,怎么盘算,郭淮都无法想出来,自己身后怎么会冒出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出来。
而更要命的是,郭淮如今已经把手头能派出去的兵力全都派出去了.如果这支军队不是自己的友军,而是蜀贼的话.郭淮恐怕就只能靠着手里的一百亲卫,去跟那数千士卒掰掰手腕了。
但郭淮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自己的一百亲卫,就算是对上北侧的那些乌合之众,也不会有任何胜算,更别说后方突然出现这支明显训练有素的军队了。
现在郭淮只能祈祷,祈祷这支军队,是自己的友军毕竟是从自己身后来的嘛。
但很可惜,天不遂人愿很快,郭淮就看到了这只军队的旗号。
“汉”
“蒋”
两面大旗伫立,让郭淮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侥幸心理。
(本章完)
城外四门的魏军依然在呢,这个时候冒险出城策应,势必会被敌军所趁。
但不出门也不行啊,眼前的战况柳隐都看在眼里呢,谁能料到郭淮居然不惜夜战也要一举击溃北军.北军已经有了崩溃的迹象了,自己出兵或者不出兵,后果已经相差不大了。
躲的过今晚,也躲不过明天一早。
不如出兵一搏,争取一线生机。
当然,出兵归出兵,不能这么简单的就冲出去这么干,傻子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因此,柳隐下令,让五百军士,每人持两个火把,从东门而出。
东门外,是郭淮中军的方向,而此时郭淮已经把自己所有的兵力都压上去了,身边只有百余亲卫守卫,可以说是指挥中枢空虚。
从东门而出,营造一种要强攻郭淮中军的迹象,围城的魏军势必会调兵阻拦。
这时候柳隐就有机会,领兵从南门而出,直奔战场侧翼,通过进攻正面的魏军步卒,给吴懿解围。
骑兵那个方向,柳隐是想都没想,他根本不认为自己率领的这些步兵能跟北军一样,跟骑兵极限一换一,能跟魏军步兵对抗,还得借着天色渐暗,视野不好的优势,搞一把虚张声势的突袭。
某种程度上来说,柳隐的计划,成功了一半。
当看到槐里城内有守军自东门而出,从火把数量判断,至少有一千到一千五百人的规模.郭淮根本没有想过这个时候槐里城内的柳隐还会玩计谋,想都没想的下令,让四门的看守魏军在第一时间往东门聚拢,阻挡这支军队往自己的中军进发。
但随后,当郭淮发现东门守军回撤,而南门方向却又跑出两千槐里守军后,郭淮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
即使如此,郭淮也没有当回事。
槐里城内的守军还能有多少战斗力,郭淮再清楚不过了,他们即使能从侧翼策应到正面的蜀军,帮助蜀军稳住正面防线.只要侧翼方面骑兵击溃蜀军的主力,那么正面防线也必然崩溃。
到了那个时候,郭淮甚至可以把蜀军援军和槐里守军一锅端,不费吹灰之力的攻下槐里城。
之后是继续留守槐里还是撤退,主动权就全在郭淮手里了。
所以,槐里守军出城策应,在郭淮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他们也阻挡不了自己获胜的步伐。
如今,不过是时间问题。
而柳隐.在领兵出城作战后,柳隐其实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出兵,多少有些莽撞了。
自己率领的两千士卒,从右扶风败退,到死守槐里,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渡过的。
守城的时候,有城墙的保护,再加上自己还能稳住士气,因此才能坚守了十天左右的时间。
可如今出城野战,没有了城墙的保护,自己麾下的这些士卒们,战斗力根本无法发挥出来,能被自己带领着出城来策应而没有溃散,已经很不容易了。
因此,当对正面防线的魏军发起突袭后,柳隐发现,其实自己对正面防线的帮助并不大,只能勉强帮助正面的汉军暂时稳住防线,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反,因为投入战斗,被魏军缠住,短时间内,柳隐已经没有了再次撤回槐里的可能,只能是在城外继续跟魏军缠斗,根据战场胜败来决定槐里县的归属。
这简直就是兵法中最忌讳的添油战术,自己白白出城来送人头的一样。
柳隐,已经没有办法了。
而局势的发展,正在朝着对魏军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前进。
到了这个时候,柳隐也好,吴懿也好,都有些绝望了。
他们还能支撑,但继续撑下去,谁也不知道还能支撑多久,尤其是在魏军已经做好了打夜战准备的情况下。
郭淮也认为,只要继续这么打下去,自己必然收获一场胜利,从而重新掌握进退的主动权。
而就在这个时候,异变陡生。
战场北侧,突然出现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打着蜀军的旗号,正在快速接近中。
郭淮当时就懵了.这又是哪里来的蜀贼?!
郭淮迅速的在脑海里把战场附近的蜀贼军队盘算了一遍,很快,他想到了一支军队。
那支从长安派往槐里的蜀贼援军。
嗯.既然是这支部队的话,那也没什么可以担心的。
根据秦朗给到自己的情报,郭淮可以判断出来,这支长安来的援军,组织度和战斗力都相当的低下,甚至连郡兵的战斗力都不如。
这样的军队,郭淮是不认为能造成什么威胁的。
而且郭淮也不是没有应变的手段围着槐里城的那四千郡兵,现在完全可以撤回来了。
如今槐里城的守军已经出城作战了,那四千郡兵围城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以如今的战况,槐里城是现在攻取和明天一早攻取,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出城的槐里守军也别想再回去了。
而以那支长安援军的战斗力,四千郡兵,足够抵挡住他们了。
只要挡住这支援军,那么在周围战场上,就不会再有其他蜀贼出现的可能了,虽然中间有些波折,但胜利终究还是属于自己的。
而事情,也确实如郭淮预料的那样,当陈祗领兵碰上郭淮撤下来的四千郡兵的时候,他手下的那帮乌合之众,别说进攻了,就是防守,也无法完全挡住那四千郡兵。
给陈祗气的,一向文质彬彬的陈祗差点直接骂娘!
特么老子这边可是有将近八千人呐,两倍于对手的兵力,居然被人压着打,还隐隐有后撤溃散的迹象?!
之前让你们去支援槐里,你们死活一天只能走二十里,后来在金钱和军功的激励下,又不顾行军阵型,不顾自己的收拢指挥,硬是一天走四十里赶到战场.结果就这?!
老子以后要是再带这种兵上战场,老子就不姓陈。
内心咒骂归内心咒骂,但陈祗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能不能在槐里战场上建功立业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收拢这些乌合之众,尽力阻挡魏军进攻的问题了。
这要是守不住,这些乌合之众活不了,他陈祗也一样没有好下场。
所以,虽然没有什么战场经验,但陈祗依然是拼命的逼着自己冷静下来,根据自己所读兵书上的内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指挥起了军阵战斗。
然后陈祗就发现.特么根本用不上。
摊上这群乌合之众,自己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自己不管怎么指挥,这帮混蛋时听时不听的,根本无法有效的组建防守阵型,依然是各打各的。
也就搭着现在天色越来越黑,战场上的可见度越来越低,哪怕是魏军郡兵,也无法在这种天色下发挥出战斗力来,而乌合之众们,正经作战能力几乎为零,但乱战之下,他们还有一拼的机会这才给了乌合之众们继续坚持的可能。
但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毕竟这帮人就是乌合之众,陈祗随时要担心这帮人给你来个一哄而散,然后裹挟着自己往后败退。
到了那个时候,这帮乌合之众不见得会如何,但自己回到长安后,必然是要面临军法处置的。
陈祗那个郁闷的,但偏偏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尽力的往自己身边收拢兵力,继续防守,拼一刻算一刻。
此时的郭淮,在看到北侧防线稳固,挡住了蜀贼最后一支援军的进攻后,满意的点了点头。
紧接着,郭淮立刻下令,正面的士卒加强进攻,争取在天色彻底暗下来,什么都看不清之前,击溃眼前之敌。
夜战,终究是有引发混战的风险的,而一旦进入混战,就不是郭淮可以控制的了.作为一名将领,他并不喜欢这种感觉。
如果能在视线彻底看不见之前结束战斗,那自然是最好的。
可.当郭淮刚刚下完这个命令,魏军再次全线压上进攻的时候,战场的东侧,突然又出现了一支数千的部队。
郭淮在看到这支部队行进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后,瞬间后背冒汗。
不管脑子里怎么想,怎么盘算,郭淮都无法想出来,自己身后怎么会冒出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出来。
而更要命的是,郭淮如今已经把手头能派出去的兵力全都派出去了.如果这支军队不是自己的友军,而是蜀贼的话.郭淮恐怕就只能靠着手里的一百亲卫,去跟那数千士卒掰掰手腕了。
但郭淮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自己的一百亲卫,就算是对上北侧的那些乌合之众,也不会有任何胜算,更别说后方突然出现这支明显训练有素的军队了。
现在郭淮只能祈祷,祈祷这支军队,是自己的友军毕竟是从自己身后来的嘛。
但很可惜,天不遂人愿很快,郭淮就看到了这只军队的旗号。
“汉”
“蒋”
两面大旗伫立,让郭淮彻底失去了所有的侥幸心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