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八百二十五章 北伐前哨站
魏延到底是率领三千游骑兵出发,去偷袭潼关了。
最后敲定这个事情的人,是赵云,而张溪.也没反对就是了。
原因很简单,魏延做出了那样的承诺,就代表着他是要用命去死守潼关了.他的意志已经表达了,那么张溪这边的意志呢?!
潼关能守多少天,并不是完全取决于魏延一个人的努力的。
偷袭夺取潼关,并且尽可能坚守更长的时间,这是为要要做的,而正面的张溪和赵云,也必须做出同样的努力,尽量把曹真军团的主力拖在临晋县附近,不给曹真分兵,甚至是全军回防潼关的机会才行。
现在魏延已经表达了他的态度了,那么你张溪作为雍州刺史,同时也是第三次北伐大军的先锋大将,也必须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才行。
从偷袭潼关的作战部署来说,这已经不是雍州保卫战了,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第三次北伐战役了,张溪需要体现出他的担当。
赵云就是通过这个,说服了张溪,让魏延冒这么一次险当然,赵云也没忘了叮嘱魏延,能守则守,不能守也不要勉强,事有不可为就撤离潼关,切不可以命相博。
没办法,大汉也一样缺人才,尤其是统帅型的人才。
大汉的中生代将军里,也就只有张溪和魏延两人具备统帅之才,剩下的将军里,关平,寇封,吴懿等人已经算是比较出色的了,但更多还是合适作为一名将军,而不是统帅。
顺带一提,出于某种原因,李严,孟达两人,就不在赵云的考虑之内。
至于新生代,倒是有几个具备统帅才能的人才,但都太年轻,还需要实战历练,因此中生代这里,还需要撑上一段时间才行。
赵云可不想因为一次战役就损失一名未来军方的领军人物。
在送走了魏延后,赵云和张溪稍微商量了一下,两人也开始出兵,进攻大荔县。
大荔县在重泉县东北四十里不到,距离临晋大概只有二十里左右的距离,攻下大荔县,就相当于是跟退到临晋的曹真面对面了。
当然,这个时候,赵云和张溪也不确定曹真会不会退守临晋,但直接进攻临晋的风险很大,倒不如先攻下大荔县作为前沿阵地更加稳妥一些。
而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
赵云在等苏则率领的两万凉州军步卒抵达。
就手头这点人吧,如果曹真真的在临晋停留了下来,那张溪和赵云也不敢主动去进攻招惹,搞不好就有被人围殴的可能。
但等到苏则率领的两万凉州军步卒到位,那么双方的兵力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那个时候,就完全有底气可以跟曹真的司隶军僵持对抗,真正做到牵制住曹真军主力了。
而按照步兵的行军速度,赵云估计,苏则率领的两万步卒,大概还有五天才能抵达重泉县附近,因此就算进军,赵云也不敢跑太远,重泉县东北方向的大荔县,就是个合适的地方。
再一个,赵云在大荔县城外大破了牛金的骑兵,但并没有顺势对大荔县发动进攻。
没办法,骑兵确实不擅长攻城,而赵云又不是到了必须要让骑兵下马攻城的地步,大荔县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因此赵云并没有要强攻大荔县的打算,直接放任了大荔县不管,直奔重泉县而来。
而曹真撤退的时候,撤退的方向也是东南方向的临晋县,而不是东北方向的大荔县.如今的大荔县,可能还是跟之前一样,只有数百人的魏军粮草运输队驻扎,进攻起来,难度可不大。
因此,张溪留下了张翼,率领五千士卒继续驻守重泉县,防止曹真杀一个回马枪,自己则率领一万步卒,和赵云的五千骑兵一起,前往攻取大荔县。
这场进攻,就是一个走过场而已。
曹真基本已经算是明确的放弃了大荔县,而大荔县城内的守军就那么几百人,面对一万五千步骑联军,怎么可能有继续坚守下去的胆气。
几乎是张溪领兵刚到大荔县城下,大荔县就开城投降了。
而之后,张溪往临晋县方向派出侦骑,侦查曹真的主力大军动向,自己则暂时在大荔县驻扎下来,等待凉州步兵到来。
让张溪稍微松口气的是,曹真果然是选择了在临晋驻扎,并没有一路直接退回潼关。
而让张溪又不敢大意的是,凉州步兵的行军速度有些偏慢,即使是急行军,三天内也不可能赶到大荔县,张溪必须以一万五千步骑联军,在大荔县采取守势,不敢贸然进攻。
至于曹真一方面曹真也需要对撤退部队进行一番休整,另一方面,曹真也认为张溪中计了,只要张溪跟上来,被自己牵制在临晋附近,他就算成功了。
因此,曹真也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
这中间,有了短暂的三五天平静期。
然后,曹真就坐不住了。
后方急报,潼关遭遇蜀贼大量兵马偷袭,随时有失守的可能,潼关守将请求曹真快速派兵支援。
曹真接到这个消息,差点把心都跳出嗓子眼来。
随即,曹真就是一阵无名恼火!!!
曹泰是干什么吃的,王昶是干什么吃的,后方的那些占领县的县令们,又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就能让大量的蜀贼摸到自己大后方的潼关去了?!
而更要命的是,曹泰的紧急求援信送到临晋至少要花费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两天前,蜀贼就已经对潼关发动了偷袭,如今潼关是不是还在自己的手里,曹真并不确定。
这就让曹真恼火之余,也感到了一丝惊讶。
首先,根据曹泰的求援军报上说,蜀贼偷袭潼关的兵力,在万人左右曹真是真的不敢相信,蜀贼哪里来的一万人去偷袭潼关?!
除非大荔县的蜀贼就是个空壳子,否则张溪哪里能抽调出这么多人来?!
其次,如果真的是一万人的兵力去偷袭的潼关,这后方四个县城的县令集体都瞎了么,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他们楞就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么?!
还是说,这些县令全都集体倒戈了?!
最后,就算这些县令都倒戈了,那王昶呢?!
退兵回到临晋后,曹真就立刻给了王昶三千士卒,让他领兵去守潼关,算算时间,王昶应该也快到潼关附近了,如果蜀贼真有一万兵力的话,王昶不可能察觉不到,也不可能当曹泰的求援书信都到了,他王昶连一点情报都没有发回来吧?!
稍微冷静了一下,曹真结合了一下曹泰的能力,为人性格,再加上自己的理智,稍微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个结论——蜀贼根本不可能有一万人规模的兵力,绕过这么大一个圈子,去偷袭潼关。
所以,潼关遇袭大概率是真的,但兵力,大概率是曹泰这个蠢货,为了让自己快点发援兵去救潼关,刻意夸大了。
曹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蜀贼情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去偷袭潼关的蜀贼,大概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多了,根本瞒不过后方各县和王昶的斥候侦查,后勤补给也会相当困难。
如果只是五千人去进攻潼关的话,曹真倒是能稍微放心一点。
毕竟,潼关还是有三千士卒在守卫的,曹泰虽然是能力差了点,但潼关这种雄关,曹泰只要自己不犯蠢的主动出战,以三千人抵挡五千人的进攻,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就算曹泰能力不足,兵力不够,王昶也已经带着三千兵力去支援了。
只要王昶能赶到潼关,顺利进入潼关主持防守,那蜀贼就算真的有一万人去偷袭潼关,潼关也会安然无恙。
想到这里,曹真终于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曹真还是招来了戴陵,让他领兵五千,再次前往支援潼关。
毕竟,潼关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整个大军的后路,也关系到中原地区的安危,是绝对不能轻易丢失的。
就算曹真觉得蜀贼没有那么多兵力去偷袭潼关,但站在谨慎考虑的角度来看,曹真就当蜀贼有一万人去进攻了。
让戴陵再带五千援军过去,潼关总兵力就在一万以上了,这要是再守不住,那就真的,都别回来了,三个人直接原地抹脖子算了。
做完这些安排后,曹真稍微放下了一点心,开始考虑,是不是要从正面吸引蜀贼主动发起进攻了。
你们丫的都绕道去我后方搞事情了,我要是没点反应,还怎么引诱你们主动往临晋进兵啊?!
因此,曹真稍微想了一下,下令全军,做出全军集结,即将撤退的假象。
同时让细作往大荔县传播谣言,就说后方潼关告急,曹真打算全军后撤,回防潼关。
然后张溪就真的出兵了。
(本章完)
最后敲定这个事情的人,是赵云,而张溪.也没反对就是了。
原因很简单,魏延做出了那样的承诺,就代表着他是要用命去死守潼关了.他的意志已经表达了,那么张溪这边的意志呢?!
潼关能守多少天,并不是完全取决于魏延一个人的努力的。
偷袭夺取潼关,并且尽可能坚守更长的时间,这是为要要做的,而正面的张溪和赵云,也必须做出同样的努力,尽量把曹真军团的主力拖在临晋县附近,不给曹真分兵,甚至是全军回防潼关的机会才行。
现在魏延已经表达了他的态度了,那么你张溪作为雍州刺史,同时也是第三次北伐大军的先锋大将,也必须要拿出自己的态度来才行。
从偷袭潼关的作战部署来说,这已经不是雍州保卫战了,可以说是正式进入了第三次北伐战役了,张溪需要体现出他的担当。
赵云就是通过这个,说服了张溪,让魏延冒这么一次险当然,赵云也没忘了叮嘱魏延,能守则守,不能守也不要勉强,事有不可为就撤离潼关,切不可以命相博。
没办法,大汉也一样缺人才,尤其是统帅型的人才。
大汉的中生代将军里,也就只有张溪和魏延两人具备统帅之才,剩下的将军里,关平,寇封,吴懿等人已经算是比较出色的了,但更多还是合适作为一名将军,而不是统帅。
顺带一提,出于某种原因,李严,孟达两人,就不在赵云的考虑之内。
至于新生代,倒是有几个具备统帅才能的人才,但都太年轻,还需要实战历练,因此中生代这里,还需要撑上一段时间才行。
赵云可不想因为一次战役就损失一名未来军方的领军人物。
在送走了魏延后,赵云和张溪稍微商量了一下,两人也开始出兵,进攻大荔县。
大荔县在重泉县东北四十里不到,距离临晋大概只有二十里左右的距离,攻下大荔县,就相当于是跟退到临晋的曹真面对面了。
当然,这个时候,赵云和张溪也不确定曹真会不会退守临晋,但直接进攻临晋的风险很大,倒不如先攻下大荔县作为前沿阵地更加稳妥一些。
而这么做,还有一个目的。
赵云在等苏则率领的两万凉州军步卒抵达。
就手头这点人吧,如果曹真真的在临晋停留了下来,那张溪和赵云也不敢主动去进攻招惹,搞不好就有被人围殴的可能。
但等到苏则率领的两万凉州军步卒到位,那么双方的兵力差距就不大了,到了那个时候,就完全有底气可以跟曹真的司隶军僵持对抗,真正做到牵制住曹真军主力了。
而按照步兵的行军速度,赵云估计,苏则率领的两万步卒,大概还有五天才能抵达重泉县附近,因此就算进军,赵云也不敢跑太远,重泉县东北方向的大荔县,就是个合适的地方。
再一个,赵云在大荔县城外大破了牛金的骑兵,但并没有顺势对大荔县发动进攻。
没办法,骑兵确实不擅长攻城,而赵云又不是到了必须要让骑兵下马攻城的地步,大荔县也不是什么战略要地,因此赵云并没有要强攻大荔县的打算,直接放任了大荔县不管,直奔重泉县而来。
而曹真撤退的时候,撤退的方向也是东南方向的临晋县,而不是东北方向的大荔县.如今的大荔县,可能还是跟之前一样,只有数百人的魏军粮草运输队驻扎,进攻起来,难度可不大。
因此,张溪留下了张翼,率领五千士卒继续驻守重泉县,防止曹真杀一个回马枪,自己则率领一万步卒,和赵云的五千骑兵一起,前往攻取大荔县。
这场进攻,就是一个走过场而已。
曹真基本已经算是明确的放弃了大荔县,而大荔县城内的守军就那么几百人,面对一万五千步骑联军,怎么可能有继续坚守下去的胆气。
几乎是张溪领兵刚到大荔县城下,大荔县就开城投降了。
而之后,张溪往临晋县方向派出侦骑,侦查曹真的主力大军动向,自己则暂时在大荔县驻扎下来,等待凉州步兵到来。
让张溪稍微松口气的是,曹真果然是选择了在临晋驻扎,并没有一路直接退回潼关。
而让张溪又不敢大意的是,凉州步兵的行军速度有些偏慢,即使是急行军,三天内也不可能赶到大荔县,张溪必须以一万五千步骑联军,在大荔县采取守势,不敢贸然进攻。
至于曹真一方面曹真也需要对撤退部队进行一番休整,另一方面,曹真也认为张溪中计了,只要张溪跟上来,被自己牵制在临晋附近,他就算成功了。
因此,曹真也选择了暂时按兵不动。
这中间,有了短暂的三五天平静期。
然后,曹真就坐不住了。
后方急报,潼关遭遇蜀贼大量兵马偷袭,随时有失守的可能,潼关守将请求曹真快速派兵支援。
曹真接到这个消息,差点把心都跳出嗓子眼来。
随即,曹真就是一阵无名恼火!!!
曹泰是干什么吃的,王昶是干什么吃的,后方的那些占领县的县令们,又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就能让大量的蜀贼摸到自己大后方的潼关去了?!
而更要命的是,曹泰的紧急求援信送到临晋至少要花费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两天前,蜀贼就已经对潼关发动了偷袭,如今潼关是不是还在自己的手里,曹真并不确定。
这就让曹真恼火之余,也感到了一丝惊讶。
首先,根据曹泰的求援军报上说,蜀贼偷袭潼关的兵力,在万人左右曹真是真的不敢相信,蜀贼哪里来的一万人去偷袭潼关?!
除非大荔县的蜀贼就是个空壳子,否则张溪哪里能抽调出这么多人来?!
其次,如果真的是一万人的兵力去偷袭的潼关,这后方四个县城的县令集体都瞎了么,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他们楞就是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么?!
还是说,这些县令全都集体倒戈了?!
最后,就算这些县令都倒戈了,那王昶呢?!
退兵回到临晋后,曹真就立刻给了王昶三千士卒,让他领兵去守潼关,算算时间,王昶应该也快到潼关附近了,如果蜀贼真有一万兵力的话,王昶不可能察觉不到,也不可能当曹泰的求援书信都到了,他王昶连一点情报都没有发回来吧?!
稍微冷静了一下,曹真结合了一下曹泰的能力,为人性格,再加上自己的理智,稍微分析了一下,得出了一个结论——蜀贼根本不可能有一万人规模的兵力,绕过这么大一个圈子,去偷袭潼关。
所以,潼关遇袭大概率是真的,但兵力,大概率是曹泰这个蠢货,为了让自己快点发援兵去救潼关,刻意夸大了。
曹真根据自己了解到的蜀贼情报,再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去偷袭潼关的蜀贼,大概也就是五千人左右多了,根本瞒不过后方各县和王昶的斥候侦查,后勤补给也会相当困难。
如果只是五千人去进攻潼关的话,曹真倒是能稍微放心一点。
毕竟,潼关还是有三千士卒在守卫的,曹泰虽然是能力差了点,但潼关这种雄关,曹泰只要自己不犯蠢的主动出战,以三千人抵挡五千人的进攻,还是绰绰有余的。
而就算曹泰能力不足,兵力不够,王昶也已经带着三千兵力去支援了。
只要王昶能赶到潼关,顺利进入潼关主持防守,那蜀贼就算真的有一万人去偷袭潼关,潼关也会安然无恙。
想到这里,曹真终于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曹真还是招来了戴陵,让他领兵五千,再次前往支援潼关。
毕竟,潼关实在是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整个大军的后路,也关系到中原地区的安危,是绝对不能轻易丢失的。
就算曹真觉得蜀贼没有那么多兵力去偷袭潼关,但站在谨慎考虑的角度来看,曹真就当蜀贼有一万人去进攻了。
让戴陵再带五千援军过去,潼关总兵力就在一万以上了,这要是再守不住,那就真的,都别回来了,三个人直接原地抹脖子算了。
做完这些安排后,曹真稍微放下了一点心,开始考虑,是不是要从正面吸引蜀贼主动发起进攻了。
你们丫的都绕道去我后方搞事情了,我要是没点反应,还怎么引诱你们主动往临晋进兵啊?!
因此,曹真稍微想了一下,下令全军,做出全军集结,即将撤退的假象。
同时让细作往大荔县传播谣言,就说后方潼关告急,曹真打算全军后撤,回防潼关。
然后张溪就真的出兵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