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共议
热门推荐:
重生84:一切都靠手
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
奥特:龙剑道的旅程
青云仙途之正邪风云
奥特同人之啥都写不出来
全球冰封:开局获得修改器
穷人系统:滴血成金传奇
花都极品狂龙
精灵:这个小茂大不一样
司马师的能力还是不错的,他现在欠缺的,只是独当一面的经验而已。
因此,司马师不会盲目的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战无不胜的战神,他作为一方战局的主将,是必须要做好自己父亲偷袭洛阳不成的心理准备的。
这不是不信任自己的父亲,而是一个优秀统帅该有的思维方式,必须尽可能多的对战场变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旦自己的父亲偷袭洛阳不成的话,那么司马师在孟津渡,就不能继续保持佯攻姿态,一定要做出改变,策应自己的父亲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才行。
只是司马师虽然有这样的心里准备,但他的临阵经验欠缺,导致了他现在有些举棋不定。
王昶来援了二十多天了,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他还没有退兵,有很大的概率来说,自己的父亲偷袭洛阳的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
但是呢,司马师又不敢轻易的去下判断,认定自己的父亲已经偷袭失败了。
如果自己的父亲只是路上遭遇了一些耽搁,或者说是洛阳丢的太快,诸葛亮根本来不及通知王昶撤军自己贸然发动进攻,占据孟津渡,很有可能起到打草惊蛇的效果。
所以啊,司马师是真的很为难。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魏军在这次反攻洛阳作战中,一个很大的弊端彼此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沟通。
这也是司马懿一直反对,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反攻洛阳的理由之一。
司马懿如果要调整战略部署,他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通知到河东的司马师和秦朗的,因为两方之间隔着一个洛阳,这是蜀贼的地盘。
要想保证军事行动的机密性,就必须从东郡渡过黄河,然后绕道到河内郡去传递军令.但这样的效率太低了,军令传达速度也太慢了。
而如果要依靠河东方面自己随机应变的话,就会造成现在的情况。
司马懿相信司马师和夏侯霸等人都有一定的自主应变能力,但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反应过来,下定决心改变战略,这就不是司马懿可以控制的了。
现在的司马师就有点举棋不定,为此,他不得不找来自己的搭档夏侯霸,认真的商量一下。
有一说一,夏侯霸跟司马师的搭档,还算是比较和谐的。
夏侯霸不像曹爽那么野心大,而且他的能力也比曹爽要强上不少,性格上也比较和缓一些,因此不管跟司马懿搭档还是跟司马师搭档,都还算合得来。
可夏侯霸和司马师也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临阵经验非常的不足。
夏侯霸跟司马懿搭档的时候,往往都是司马懿先做好的决策,然后跟夏侯霸解释这么做的理由,争取夏侯霸的同意.这种情况下,夏侯霸只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去判断,司马懿这么做到底行不行就可以了。
可现在,夏侯霸跟司马师搭档,他要决定的就不是简单的“行不行”的问题,而是要跟司马师一起商议到底怎么做的问题。
这个责任,可比跟司马懿搭档的时候,要大的多。
跟司马懿搭档,夏侯霸就算认可了司马懿的决策,但真要出了问题,那也是司马懿承担最大的罪责可现在,他夏侯霸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压力还是很大的。
倒不是夏侯霸没有这个担当,而是八万魏军的生死啊。
司马师要是做了错误的决策,大不了就是人头落地。
可这八万魏军的生死,事关大魏基业啊.现在的大魏,八万魏军的生死,已经是一种伤筋动骨的损失了。
作为大魏的宗室将领,夏侯霸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大魏基业能不能延续,这是他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因此,面对司马师的询问,夏侯霸认真的考虑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做法。
“征西大将军素来善战,足智多谋,此番进军战略,既定我等佯攻,我等还是莫要违背大将军战略为好。”
这就是夏侯霸做出的选择。
一方面,夏侯霸也是相信司马懿的能力,认为既然是他做出的决策,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破坏.万一就跟司马师担心的那样,打草惊蛇了怎么办?!
另一方面如果还是保持佯攻态势,不管他司马懿偷袭洛阳是成功还是失败,孟津渡这边,损失都不会太大。
司马懿偷袭洛阳成功的话,必然会挥军主动杀向孟津渡,到了那个时候,正面的蜀贼必然军心动乱,到了那个时候夏侯霸和司马师再领兵出击,也为时未晚。
而如果司马懿偷袭洛阳失败,接下来到底是强攻洛阳还是撤军固守,都还是未知数贸然强攻,没有友军的协助,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保守一点的选择,对大魏,对士卒,甚至对司马师和夏侯霸的前途,都没有什么坏处。
哪怕不能及时配合司马懿作战,那无非也是不能建立功勋而已,还不至于被人问责。
公心私心夹杂之下,夏侯霸做了这个决定。
而夏侯霸的这个决定,让原本就有点举棋不定的司马师,也同样坚定了佯攻的信念但这个信念才坚定了几天,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原本在孟津渡南门坚守的蜀贼将领张翼,突然率领士卒撤出了孟津渡,跑到孟津渡的外围汇合了王昶所部。
而紧接着,王昶所部的军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慌乱的状态,但这个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的就平息了下来。
王昶所部兵马,现在就在孟津渡的外围,围绕着孟津渡方向扎营,摆出防御姿态。
这个变化吧,让司马师和夏侯霸都有些怀疑了起来。
首先呢,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开始怀疑,是不是司马懿已经偷袭洛阳成功了,消息传到了孟津渡,导致孟津渡的蜀军出现了军心动摇。
蜀军军中出现的慌乱状态,就是这种可能的最好印证,至于很快平息下来,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是王昶领军,这位前大魏将军的能力,司马师和夏侯霸都是很清楚的,平息军中骚乱,一时稳定军心,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呢.司马师和夏侯霸都不是那种没脑子的莽夫啊,聪明人做事,就容易想的多一点。
为什么王昶都来了二十多天了,张翼一直在孟津渡坚守,这个时候却突然的撤离了孟津渡?!
真的是因为洛阳方面有什么变故么?!
又或者说,其实是司马懿偷袭洛阳失败了,现在洛阳方面腾出手来了,王昶已经有了援兵,摆出这幅架势是要吸引孟津渡的魏军主动出击,他们好半路设伏的攻击自己?!
俩聪明人开始凑在一起,再次商议了起来。
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儿子,还是很了解自己的老爹的。
司马懿只是偏师去偷袭的洛阳,如果成功的话不好说,但如果失败的话,一定会退守巩县,跟大部队汇合的。
因此,就算自己的父亲偷袭洛阳失败了,洛阳也不可能轻易腾出手来支援孟津渡方面。
所以,司马师是比较倾向于司马懿偷袭成功或者接近成功了,这才导致张翼弃守孟津渡,跟王昶汇合,两人要么是赶紧撤回弘农去,要么是赶紧回援洛阳。
司马师判断,这时候别看王昶稳定住了军心,但必然不会在孟津渡久待,一定会在最近的两天时间内撤军的。
因此,司马师是建议,全军做好出击准备,随时准备截杀王昶的退兵。
可夏侯霸不同意啊。
第一,洛阳腾不出手来,不代表其他地方也腾不出手来万一蜀贼从关中调兵呢?!
二十多天的时间,虽然仓促了一些,但以上次洛阳攻防战的经验,关中郡兵也不是不能通过潼关,直接抵达孟津渡驰援。
第二,退一步讲,就算征西大将军真的偷袭成功了洛阳,王昶现在的行为就是要撤兵,但王昶这个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王昶这个人,智勇双全,当年在曹真大将军帐下是屡立奇功,这种撤军的时候反戈一击的能力,他并不是没有.在征西大将军已经占据洛阳的情况下,咱们没必要贸然行动,徒增伤亡。
到时候各路军马全都高歌猛进,齐聚洛阳,就只有咱们这边损兵折将征西大将军就算不追究咱们的责任,朝廷那边也不好看啊。
好吧,夏侯霸的这个说法,其实没啥太大的说服力的.他这么说,就是不想让麾下的魏军士卒,有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这算是一种私心作祟。
但是呢,司马师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夏侯霸到底是大魏的宗室将领,他的意见,司马师也不能不当回事。
因此,司马师还是稍微犹豫了一下,暂时没有下全军战备的命令。
可隔天,当军中斥候回报,说王昶所部正在拔营,准备撤军的时候.司马师还是有点坐不住了。
王昶明摆就是要撤军了,不追的话,司马师怎么想都有点可惜了。
再次找来夏侯霸,司马师建议道,“此机不可失也.仲权若有疑虑,可领后军为援,某率一万兵马尾随追击。若成,你我皆有功勋,若不成,有仲权接应,想来不至于有失。”
一个出击,一个接应,而且只带一万兵马.夏侯霸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就.这样吧!!!
(本章完)
因此,司马师不会盲目的相信自己的父亲是战无不胜的战神,他作为一方战局的主将,是必须要做好自己父亲偷袭洛阳不成的心理准备的。
这不是不信任自己的父亲,而是一个优秀统帅该有的思维方式,必须尽可能多的对战场变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一旦自己的父亲偷袭洛阳不成的话,那么司马师在孟津渡,就不能继续保持佯攻姿态,一定要做出改变,策应自己的父亲进行下一步军事行动才行。
只是司马师虽然有这样的心里准备,但他的临阵经验欠缺,导致了他现在有些举棋不定。
王昶来援了二十多天了,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步他还没有退兵,有很大的概率来说,自己的父亲偷袭洛阳的计划,进行的并不顺利。
但是呢,司马师又不敢轻易的去下判断,认定自己的父亲已经偷袭失败了。
如果自己的父亲只是路上遭遇了一些耽搁,或者说是洛阳丢的太快,诸葛亮根本来不及通知王昶撤军自己贸然发动进攻,占据孟津渡,很有可能起到打草惊蛇的效果。
所以啊,司马师是真的很为难。
从这里,其实也可以看出魏军在这次反攻洛阳作战中,一个很大的弊端彼此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沟通。
这也是司马懿一直反对,在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反攻洛阳的理由之一。
司马懿如果要调整战略部署,他是无法在短时间内通知到河东的司马师和秦朗的,因为两方之间隔着一个洛阳,这是蜀贼的地盘。
要想保证军事行动的机密性,就必须从东郡渡过黄河,然后绕道到河内郡去传递军令.但这样的效率太低了,军令传达速度也太慢了。
而如果要依靠河东方面自己随机应变的话,就会造成现在的情况。
司马懿相信司马师和夏侯霸等人都有一定的自主应变能力,但问题是,什么时候能反应过来,下定决心改变战略,这就不是司马懿可以控制的了。
现在的司马师就有点举棋不定,为此,他不得不找来自己的搭档夏侯霸,认真的商量一下。
有一说一,夏侯霸跟司马师的搭档,还算是比较和谐的。
夏侯霸不像曹爽那么野心大,而且他的能力也比曹爽要强上不少,性格上也比较和缓一些,因此不管跟司马懿搭档还是跟司马师搭档,都还算合得来。
可夏侯霸和司马师也有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临阵经验非常的不足。
夏侯霸跟司马懿搭档的时候,往往都是司马懿先做好的决策,然后跟夏侯霸解释这么做的理由,争取夏侯霸的同意.这种情况下,夏侯霸只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去判断,司马懿这么做到底行不行就可以了。
可现在,夏侯霸跟司马师搭档,他要决定的就不是简单的“行不行”的问题,而是要跟司马师一起商议到底怎么做的问题。
这个责任,可比跟司马懿搭档的时候,要大的多。
跟司马懿搭档,夏侯霸就算认可了司马懿的决策,但真要出了问题,那也是司马懿承担最大的罪责可现在,他夏侯霸要承担一半的责任,压力还是很大的。
倒不是夏侯霸没有这个担当,而是八万魏军的生死啊。
司马师要是做了错误的决策,大不了就是人头落地。
可这八万魏军的生死,事关大魏基业啊.现在的大魏,八万魏军的生死,已经是一种伤筋动骨的损失了。
作为大魏的宗室将领,夏侯霸可以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大魏基业能不能延续,这是他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因此,面对司马师的询问,夏侯霸认真的考虑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做法。
“征西大将军素来善战,足智多谋,此番进军战略,既定我等佯攻,我等还是莫要违背大将军战略为好。”
这就是夏侯霸做出的选择。
一方面,夏侯霸也是相信司马懿的能力,认为既然是他做出的决策,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破坏.万一就跟司马师担心的那样,打草惊蛇了怎么办?!
另一方面如果还是保持佯攻态势,不管他司马懿偷袭洛阳是成功还是失败,孟津渡这边,损失都不会太大。
司马懿偷袭洛阳成功的话,必然会挥军主动杀向孟津渡,到了那个时候,正面的蜀贼必然军心动乱,到了那个时候夏侯霸和司马师再领兵出击,也为时未晚。
而如果司马懿偷袭洛阳失败,接下来到底是强攻洛阳还是撤军固守,都还是未知数贸然强攻,没有友军的协助,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保守一点的选择,对大魏,对士卒,甚至对司马师和夏侯霸的前途,都没有什么坏处。
哪怕不能及时配合司马懿作战,那无非也是不能建立功勋而已,还不至于被人问责。
公心私心夹杂之下,夏侯霸做了这个决定。
而夏侯霸的这个决定,让原本就有点举棋不定的司马师,也同样坚定了佯攻的信念但这个信念才坚定了几天,事情就发生了变化。
原本在孟津渡南门坚守的蜀贼将领张翼,突然率领士卒撤出了孟津渡,跑到孟津渡的外围汇合了王昶所部。
而紧接着,王昶所部的军中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慌乱的状态,但这个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的就平息了下来。
王昶所部兵马,现在就在孟津渡的外围,围绕着孟津渡方向扎营,摆出防御姿态。
这个变化吧,让司马师和夏侯霸都有些怀疑了起来。
首先呢,两个人都不约而同的开始怀疑,是不是司马懿已经偷袭洛阳成功了,消息传到了孟津渡,导致孟津渡的蜀军出现了军心动摇。
蜀军军中出现的慌乱状态,就是这种可能的最好印证,至于很快平息下来,也没什么奇怪的,毕竟是王昶领军,这位前大魏将军的能力,司马师和夏侯霸都是很清楚的,平息军中骚乱,一时稳定军心,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呢.司马师和夏侯霸都不是那种没脑子的莽夫啊,聪明人做事,就容易想的多一点。
为什么王昶都来了二十多天了,张翼一直在孟津渡坚守,这个时候却突然的撤离了孟津渡?!
真的是因为洛阳方面有什么变故么?!
又或者说,其实是司马懿偷袭洛阳失败了,现在洛阳方面腾出手来了,王昶已经有了援兵,摆出这幅架势是要吸引孟津渡的魏军主动出击,他们好半路设伏的攻击自己?!
俩聪明人开始凑在一起,再次商议了起来。
司马师作为司马懿的儿子,还是很了解自己的老爹的。
司马懿只是偏师去偷袭的洛阳,如果成功的话不好说,但如果失败的话,一定会退守巩县,跟大部队汇合的。
因此,就算自己的父亲偷袭洛阳失败了,洛阳也不可能轻易腾出手来支援孟津渡方面。
所以,司马师是比较倾向于司马懿偷袭成功或者接近成功了,这才导致张翼弃守孟津渡,跟王昶汇合,两人要么是赶紧撤回弘农去,要么是赶紧回援洛阳。
司马师判断,这时候别看王昶稳定住了军心,但必然不会在孟津渡久待,一定会在最近的两天时间内撤军的。
因此,司马师是建议,全军做好出击准备,随时准备截杀王昶的退兵。
可夏侯霸不同意啊。
第一,洛阳腾不出手来,不代表其他地方也腾不出手来万一蜀贼从关中调兵呢?!
二十多天的时间,虽然仓促了一些,但以上次洛阳攻防战的经验,关中郡兵也不是不能通过潼关,直接抵达孟津渡驰援。
第二,退一步讲,就算征西大将军真的偷袭成功了洛阳,王昶现在的行为就是要撤兵,但王昶这个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
王昶这个人,智勇双全,当年在曹真大将军帐下是屡立奇功,这种撤军的时候反戈一击的能力,他并不是没有.在征西大将军已经占据洛阳的情况下,咱们没必要贸然行动,徒增伤亡。
到时候各路军马全都高歌猛进,齐聚洛阳,就只有咱们这边损兵折将征西大将军就算不追究咱们的责任,朝廷那边也不好看啊。
好吧,夏侯霸的这个说法,其实没啥太大的说服力的.他这么说,就是不想让麾下的魏军士卒,有不必要的伤亡而已。
这算是一种私心作祟。
但是呢,司马师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头脑的人,夏侯霸到底是大魏的宗室将领,他的意见,司马师也不能不当回事。
因此,司马师还是稍微犹豫了一下,暂时没有下全军战备的命令。
可隔天,当军中斥候回报,说王昶所部正在拔营,准备撤军的时候.司马师还是有点坐不住了。
王昶明摆就是要撤军了,不追的话,司马师怎么想都有点可惜了。
再次找来夏侯霸,司马师建议道,“此机不可失也.仲权若有疑虑,可领后军为援,某率一万兵马尾随追击。若成,你我皆有功勋,若不成,有仲权接应,想来不至于有失。”
一个出击,一个接应,而且只带一万兵马.夏侯霸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出反对的理由来。
就.这样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