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 第6章 华能国际600011的前世今生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6章 华能国际600011的前世今生

    华能国际初印象

    在我国电力行业的广阔版图中,华能国际()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华能国际自诞生以来,便凭借强大的实力与前瞻的战略布局,在电力市场中一路披荆斩棘,成为行业的领军者之一 。

    华能国际的业务广泛,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多个领域,可控发电装机容量和权益发电装机容量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发电资产布局广泛,覆盖中国二十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在新加坡全资拥有一家营运电力公司,在巴基斯坦投资一家营运电力公司 ,展现出强大的国际影响力。2024 年上半年,中国华能集团旗下华能国际录得净利 74.54 亿元,在五大发电集团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中最高,净利同比增长幅度为 18.16%,这一出色的业绩表现,更是彰显了其在行业中的雄厚实力。这样一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呢?让我们一同回溯华能国际的前世今生。

    应运而生:成立背景与早期发展(1994 - 2000 年)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力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需求急剧增长 。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电力需求,同时推动电力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华能国际应运而生。1994 年 6 月 30 日,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由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联合 7 家地方投资公司共同创建,开启了其在电力行业的辉煌征程。

    同年 10 月,华能国际在全球首次公开发行了 12.5 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并以 3,125 万股美国存托股份形式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功踏入国际资本市场,为公司的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也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知名度。这一举措,不仅是华能国际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电力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一次大胆尝试,为后续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提供了宝贵经验。

    1998 年 1 月,华能国际外资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以介绍方式挂牌上市,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加强了公司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 。同年 3 月,公司又成功完成了 2.5 亿股外资股的全球配售和 4 亿股内资股的定向配售,为公司的项目建设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在成立初期,华能国际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发电技术和管理经验,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发电效率和管理水平 。公司在中国首次引进了 60 万千瓦 “超临界” 发电机组,大大提高了发电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华能国际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经验丰富的管理层,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凭借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和卓越的业绩,2000 年,华能国际被授予国内首个 “中国一流电力公司” 称号,这是对公司成立初期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激励着华能国际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追求卓越。

    稳步扩张:规模增长与多元化布局(2001 - 2010 年)

    2001 年 11 月,华能国际在国内成功发行 3.5 亿股 A 股,其中 2.5 亿股为社会公众股 ,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 。此次 A 股上市,为华能国际打开了国内资本市场的大门,使其拥有了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更广泛的融资渠道,为公司的大规模扩张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保障 。

    借助上市带来的资本优势,华能国际开启了迅猛的扩张之路。公司积极投身于电厂建设与收购行动,在国内多个地区布局新的发电项目,不断扩大自身的装机容量和市场份额。在这一时期,华能国际先后收购了多家电厂,如 2003 年收购山东华能发电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在山东地区的市场影响力 。通过一系列的收购与整合,华能国际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从 2001 年的 2794 万千瓦,增长至 2010 年的超过 6000 万千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华能国际也积极推进多元化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电源结构 。公司在巩固火电业务优势的基础上,开始涉足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领域。2006 年,华能国际首个风电项目 —— 华能如东八仙角风电场一期工程正式投产,标志着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后,公司陆续在云南、四川等地投资建设水电项目,逐步形成了火电、水电、风电等多种能源协同发展的格局,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卓越的市场表现和稳健的发展态势,华能国际在这一时期荣获了多项荣誉 。2007 年,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 “2007 年(第四届)中国上市公司 100 强”,排名第 34 位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公司过去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激励公司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转型挑战:煤电困境与新能源探索(2011 - 2020 年)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能源行业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在这一时期,华能国际面临着煤电业务困境与新能源转型的双重挑战。

    煤价的大幅上涨,给华能国际的煤电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煤炭作为火电的主要燃料,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火电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2011 - 2020 年期间,煤炭价格多次出现大幅上涨,导致华能国际的燃料成本大幅增加,煤电业务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以 2016 年为例,受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华能国际的燃煤采购成本同比上升了 [x]%,导致公司当年的净利润出现了大幅下滑 。

    为了应对煤电业务的困境,华能国际积极探索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加大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和布局 。公司制定了明确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将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作为重点发展方向,致力于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优化电源结构。在风电领域,华能国际加大了对风电场的建设和投资力度,先后在内蒙古、新疆、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了多个大型风电场 。其中,华能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 [x] 万千瓦,是华能国际在风电领域的重要项目之一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公司也积极推进光伏电站的建设,在青海、宁夏等地建设了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同时还开展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试点和推广 。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华能国际的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得到了显着提升 。截至 2020 年底,公司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 [x]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从 2011 年的 [x]% 提升至 [x]%,电源结构得到了有效优化 。这不仅有助于公司降低对传统煤电业务的依赖,减少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还为公司在新能源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困境:扭亏为盈与新战略布局(2021 - 至今)

    2021 - 2022 年,华能国际遭遇了严峻的经营挑战,连续两年出现亏损 。2021 年,受燃煤采购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影响,华能国际净亏损(调整后)100.06 亿元;2022 年,煤价继续高位运行,公司再度亏损 73.87 亿元 。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价格持续处于高位,导致公司燃料成本大幅攀升,尽管电价有所上涨以及新能源业务盈利增长,但仍无法完全覆盖煤电板块的亏损。

    转机出现在 2023 年,华能国际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2543.97 亿元,同比增长 3.11%,实现归母净利润 84.46 亿元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多个关键因素。在成本控制方面,2023 年国内煤炭供应保持高位、进口煤大增,煤炭价格下行,北方港 5500 大卡动力煤现货均价为 968 元 \/ 吨,比 2022 年降低 25.3% 。华能国际境内火电厂售电单位燃料成本为 326.43 元 \/ 兆瓦时,同比下降 12.38%,共采购煤炭 2.12 亿吨,煤炭采购均价(包括运输成本、其他税费)同比降低 115.78 元 \/ 吨,燃料成本的下降有效减轻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

    电量增长也为公司业绩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 年,华能国际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累计完成上网电量 4478.5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33%,全年平均利用小时 3776 小时,其中燃煤机组利用小时 4388 小时,同比增加 160 小时 。上网电量的增加,使得公司的发电收入相应增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新能源业务拓展方面,华能国际持续加大投资力度,不断优化电源结构 。2023 年,公司新增并网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1000.39 万千瓦,其中风电机组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203.32 万千瓦,太阳能可控发电装机容量 682.57 万千瓦 。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不仅提高了公司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还有效提升了新能源发电业务的利润贡献 。2023 年,华能国际风电板块实现了 59.13 亿元的利润,太阳能发电税前利润为 20.44 亿元,分别成为公司利润贡献的重要力量 。

    进入 2024 年,华能国际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可控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15 万兆瓦,新能源装机容量为 3.8 万兆瓦 。2024 年全年,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 4529.39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13%,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 494.26 元 \/ 兆瓦时 。电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新能源电量同比快速增长 。此外,火电机组在满足电热保供的前提下,优化运行方式,增加有效益的电量 。2024 年前三季度,华能国际实现收入 1843.96 亿元,归母净利润 104.13 亿元,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未来可期:华能国际的新征程

    回顾华能国际的发展历程,从成立之初的崭露头角,到稳步扩张的规模增长,再到转型挑战中的砥砺前行,以及突破困境后的稳健发展,华能国际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展望未来,华能国际有望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继续高歌猛进。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华能国际将持续加大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和开发力度,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优化电源结构,为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 。公司计划到 2025 年,力争新能源装机超过 5000 万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45% ,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将使华能国际在清洁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能国际也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发电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已形成扎实的技术积累,未来还将继续在 “卡脖子” 技术领域寻求突破,为电力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例如,华能国际的 700c高温材料项目自主研发出 650c\/700c机组用镍铁基新材料,完成部件试制,形成技术工艺规范及企业标准,高温锅炉管已通过全国锅炉与压力容器标委会的纳标评审,该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 119 项 ,这一技术突破将有助于提高发电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华能国际已在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家投资运营电力公司,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市场经验 。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全球能源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华能国际有望在沿线国家和地区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大的发展。

    华能国际作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一部企业的成长史,更是中国电力行业发展的缩影。在未来的发展中,华能国际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挑战,在新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电力行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华能国际的未来充满希望,必将在新的征程中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