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 第14章 华兴源创688001的前世今生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14章 华兴源创688001的前世今生

    创业起点:2005 年的破局之始

    2005 年,是华兴源创发展历程中的起点,也是中国科技产业发展浪潮中的一个关键节点。这一年,陈文源和张茜夫妻共同出资,创立了苏州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仅 100 万元,陈文源出资 90 万元持股 90%,张茜出资 10 万元持股 10% 。看似普通的创业开端,背后却蕴含着改变行业格局的雄心。

    回溯当时的时代背景,全球电子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期。在平板显示领域,Lcd(液晶显示)技术逐渐兴起,成为市场主流,但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掌握着从面板生产到检测设备的关键技术,而中国大陆的相关产业则相对薄弱,在技术和设备上高度依赖进口。这种技术和产业上的差距,不仅限制了中国大陆电子产业的发展,也使得国内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被动地位。

    陈文源,这位华兴源创的掌舵人,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在创立华兴源创之前,他曾在多家企业任职,从技术员逐步成长为企业高管,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管理经验。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电子产业要想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突破检测设备这一关键环节的技术瓶颈。于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检测设备的自主研发与生产,成为了陈文源创立华兴源创的初衷。

    创业初期,华兴源创面临着诸多困难。资金有限、技术人才短缺、市场信任度低等问题,如同重重障碍,横亘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但陈文源和他的团队没有退缩,他们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从最基础的检测设备维修业务做起,逐步积累技术和客户资源。在简陋的办公环境中,他们用螺丝刀和电烙铁这 “两把枪”,开启了国产检测设备的逆袭之路。

    生存期:“两把枪” 打下的根基(2005 - 2010)

    创业初期的华兴源创,办公环境简陋,资金紧张,技术团队也相对薄弱。在这样的条件下,陈文源带领团队从最基础的检测设备维修业务做起。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对工作的热情,用螺丝刀和电烙铁,小心翼翼地修复着一台又一台出现故障的检测设备。每一次维修,都是对技术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市场信任的一次积累。

    当时,国外品牌的检测设备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这些设备价格昂贵,维修成本高,且维修周期长。华兴源创抓住这一市场痛点,以快速响应和优质服务为突破口,为客户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维修解决方案。无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客户设备出现问题,华兴源创的技术人员都会迅速赶到现场,及时解决问题。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让华兴源创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客户的信任,逐渐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在维修业务逐渐稳定后,华兴源创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开始向检测设备的维护和升级领域拓展。他们深入研究各种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特点,不断积累维护和升级的经验。通过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华兴源创了解到客户对于检测设备的更高需求,这也为他们后续的自主研发奠定了基础。

    2008 年,华兴源创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液晶屏后道模组检测设备的需求日益增长。华兴源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决定集中力量研发围绕液晶屏后道模组的检测设备。这一决策,成为了华兴源创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研发过程充满了挑战。技术难题、资金压力、人才短缺等问题,时刻考验着华兴源创的团队。但他们没有退缩,而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华兴源创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液晶屏后道模组检测设备。

    这款检测设备的问世,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而且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价格却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凭借着高性价比的优势,华兴源创的检测设备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订单如雪片般飞来。这一成功,让华兴源创在检测设备领域崭露头角,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长期:“三个积累” 厚积薄发(2011 - 2014)

    2011 - 2014 年,华兴源创步入成长期,这一阶段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在这期间,华兴源创凭借着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技术、人才、客户三方面进行了深度积累,为后续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积累是华兴源创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崛起,对检测设备的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华兴源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检测技术的前沿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路径。在这一过程中,华兴源创与国外顶级企业展开合作,参与到全球高端检测设备的研发项目中。通过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碰撞,华兴源创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还掌握了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例如,在与苹果公司的合作中,华兴源创为满足苹果对产品高精度检测的要求,不断优化检测算法和设备性能,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检测设备的精度和效率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人才积累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华兴源创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在成长期积极引进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公司从高校和科研机构招聘了大量优秀的技术人才,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华兴源创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在实际工作中,华兴源创采用师徒制的培养模式,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带领新员工,使新员工能够快速熟悉工作流程和技术要点,迅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这种贴合现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技术能力,还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客户积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成长期,华兴源创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和认可。公司在巩固现有客户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客户群体。通过参加国际知名的电子展会和行业研讨会,华兴源创展示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产品优势,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关注。除了苹果,三星、LG、夏普、JdI 等国际知名厂商也纷纷与华兴源创建立合作关系。华兴源创为这些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检测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这一时期,华兴源创在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变的技术浪潮中,成功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从传统检测设备向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升级。公司的产品线不断丰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也逐步扩大。通过技术、人才、客户的 “三个积累”,华兴源创在检测设备领域的地位日益稳固,为后续的多元化发展和上市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跨越期:自动化转型实现腾飞(2015 - 2019)

    2015 - 2019 年,是华兴源创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跨越期。在这一时期,全球电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华兴源创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推进自动化转型,实现了从手动检测设备到半自动、全自动检测设备的重大跨越,企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随着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检测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华兴源创凭借前期积累的技术、人才和客户资源,果断加大在自动化检测设备研发上的投入。公司组建了专业的研发团队,深入研究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算法、机器视觉等前沿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检测设备的研发中。在研发过程中,华兴源创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如设备的高精度运动控制、复杂图像的快速处理与分析等。但研发团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创新精神,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攻克了这些技术难题。

    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华兴源创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全自动检测设备。这些设备采用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产品的快速、准确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同时,设备还具备高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检测、自动分类等功能,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华兴源创研发的平板显示检测设备,采用了先进的机器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平板显示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精度达到了亚微米级,远远超过了行业标准。

    这些全自动检测设备的推出,使华兴源创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苹果、三星、LG、夏普、京东方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与华兴源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大量采购其检测设备。华兴源创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日韩等国际市场。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也实现了快速增长,2018 年,华兴源创的营业收入达到了 10.05 亿元,净利润达到了 2.43 亿元,企业发展进入了快速上升期。

    2019 年 7 月 22 日,是华兴源创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华兴源创正式登陆资本市场,成为 “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率先走完受理、审核、审议、注册流程,第一家启动 Ipo 发行工作,股票代码为

    。上市过程可谓 “后发先至,火速获批”,从 3 月 27 日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到 6 月 14 日获得注册,只用了 83 天。

    上市对于华兴源创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上市为公司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公司此次申报科创板拟募资约 10 亿元,主要用于平板显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半导体事业部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平板显示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是公司基于多年来深耕平板显示检测设备行业的技术积累、研发优势、客户资源和对消费电子行业未来需求增长的预期,对目前公司现有产能的进一步扩充;半导体事业部建设项目是公司基于国内集成电路发展趋势和自身多年研发投入,新建半导体生产基地,以扩大测试设备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司的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另一方面,上市提升了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向公司聚集。作为一家科技属性比较强的公司,华兴源创非常需要研发投入,上市以后在吸引人才方面作用巨大,能够进一步吸引和留住人才。

    上市后的发展与挑战(2019 - 至今)

    业务拓展与技术创新

    上市后的华兴源创,并未因资本市场的认可而停下前进的脚步,而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开启了更为广泛的业务拓展与技术创新之旅。在半导体领域,公司积极布局,产品覆盖测试机(Soc、射频等)和分选机(平移式、转塔式等) ,并逐步进入前道晶圆缺陷检测设备的量产阶段。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华兴源创在半导体领域的市场地位愈发稳固,为公司构筑了新的增长极。

    在显示技术领域,华兴源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布局 micro - LEd 及 micro - oLEd 技术路线。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对显示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micro - LEd 和 micro - oLEd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等优势,被视为未来显示技术的发展方向。华兴源创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加大在相关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公司研发的 micro - LEd 系列测试设备已供给终端客户进行试做验证,micro - oLEd 系列测试设备也正在积极配合多家终端客户进行产品测试和新产品研发。其中,苹果公司 Visionpro 系列产品相关模块就采用了华兴源创的测试方案,这充分展示了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竞争与业绩波动

    然而,华兴源创在上市后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波动的挑战。2024 年,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需求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业绩出现了预亏的情况。从市场环境来看,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仍处于低位回升阶段,市场需求呈现阶段性波动,部分客户存在降本压力,导致公司部分产品单价下降。同时,市场竞争持续加剧,同行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技术,给华兴源创的市场份额和毛利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从公司自身经营来看,部分投资项目建成后尚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新增资产折旧、摊销费用同比增加较多,给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预计 2024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净利润未达预期,存在商誉减值迹象,公司依规计提减值准备。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公司 2024 年度经营成本同比增加,业绩出现亏损。根据 2024 年三季报,华兴源创实现营业收入 12.76 亿元,同比下降 4.57%;净利润则出现了亏损,达到 .95 元,同比下滑 126.79% 。虽然公司的毛利率为 47.98%,仍保持着一定的盈利能力,但整体业绩的下滑无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面对困境,华兴源创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公司同步公告了实际控制人增持股份计划及增加回购股份资金总额。实控人陈文源基于对公司未来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对公司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自 2025 年 1 月 20 日起 3 个月内,使用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 2,500 万元,不高于 5,000 万元 。此外,公司还调整了此前的回购股份方案,将回购资金总额提升至不低于 4,000 万元,不超过 8,000 万元。这些举措不仅彰显了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也向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在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及新产品开发力度,完善业务布局,贯彻执行降本增效措施,不断提升内部管理精细度,提质增效。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华兴源创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从长期来看,随着公司在半导体和新型显示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不断取得进展,公司的业务结构将不断优化,盈利能力也将逐步提升。同时,随着全球科技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检测设备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华兴源创作为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有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