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 第55章 纳芯微688052的前世今生

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55章 纳芯微688052的前世今生

    纳芯微诞生:集成电路浪潮中的启航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智能手机、电脑到汽车、工业设备,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集成电路的支持,它犹如电子设备的 “大脑”,掌控着设备的运行与功能实现。

    回顾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历程,自 1958 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发明集成电路以来,这一产业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壮大。从早期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到如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性能越来越强大,成本却不断降低。在这个过程中,集成电路产业不仅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还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格局,成为各国竞争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2013 年,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下,纳芯微应运而生,注册地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彼时的集成电路市场,竞争激烈,巨头林立,但也充满了机遇。智能手机、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对集成电路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和多样化的需求,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纳芯微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机遇,怀揣着推动集成电路国产化、为各领域提供高性能芯片解决方案的使命,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征程。

    早期探索:夹缝中求生存

    成立之初,纳芯微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时的集成电路市场,国际半导体巨头如德州仪器(tI)、亚德诺半导体(AdI)、英飞凌(Infineon)等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庞大的研发团队和广泛的市场份额,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 。这些巨头在技术、品牌和客户资源等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对于刚起步的纳芯微来说,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分得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纳芯微没有选择在成熟的红海市场中与巨头们正面竞争,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了细分的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市场作为切入点。这一市场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技术壁垒较高,需要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的研发能力,因此被国际巨头们相对忽视。然而,这也为纳芯微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在早期阶段,纳芯微专注于消费电子领域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的开发,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产品。2013 年,公司推出了国内首颗三轴加速度传感器 ASIc 芯片,该芯片能够精确地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倾斜和振动等信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中,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运动感知和交互体验。2014 年,纳芯微又推出了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和电流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这些产品凭借其高性能、高可靠性和良好的性价比,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为公司赢得了第一批客户和市场份额。

    选择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市场,对纳芯微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生存方面,避开了与国际巨头在主流市场的激烈竞争,为公司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空间。通过专注于细分领域,纳芯微能够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从而在市场中立足。在技术和经验积累方面,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的研发涉及到模拟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等多个领域,需要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在这一领域的深耕细作,纳芯微培养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积累了大量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为公司后续的产品拓展和市场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型突破:进军工业与汽车领域

    经过前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积累,纳芯微在 2015 年迎来了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尽管在消费电子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司管理层敏锐地意识到,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更新换代快,利润空间相对有限,且市场份额主要被国际巨头占据,纳芯微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工业和汽车领域对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的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且这两个领域技术门槛高,客户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一旦建立合作关系,客户忠诚度较高。这为纳芯微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纳芯微决定从消费类传感器的信号调理芯片转向难度更大的工业和汽车类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 ,围绕着汽车电子和泛能源这样的两个核心赛道,快速扩展产品品类。

    在汽车电子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汽车对各类芯片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燃油车所需汽车芯片数量为 600 - 700 颗 \/ 辆,电动车所需的汽车芯片数量将提升至 1600 颗 \/ 辆,而智能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将有望提升至 3000 颗 \/ 辆 ,未来随着自动驾驶的继续演进,单车价值量还会持续提升。纳芯微抓住这一机遇,推出了一系列车规级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如压力传感器信号调理 ASIc 芯片(AEc - q100 标准),该芯片满足汽车行业严苛的质量标准,能够精确地测量汽车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压力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在泛能源领域,纳芯微将新能源的发电侧、输电侧和用电侧应用场景合并起来,统称 “泛能源”。发电侧的应用场景包括光伏、风能、储能,输电侧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电网相关的变电、配电等,用电侧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功率用电侧,比如大功率的电机的驱动、pc 服务器、数据中心的电源、基站的电源等等。这些领域对传感器信号调理芯片的需求也十分旺盛,纳芯微的产品在这些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能源的高效转换、传输和利用提供了关键支持。

    为了满足工业和汽车领域对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严格要求,纳芯微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最终产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同时,纳芯微还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的打造

    技术创新是纳芯微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自成立以来,纳芯微始终将研发视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

    在研发投入方面,纳芯微的投入力度逐年增加。2023 年年报显示,纳芯微全年研发费用达到 5.2 亿元,同比增长 29.17%,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39.79%,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为 3.49 亿元,同比增长 46.5%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为 3.19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37.61%。高额的研发投入为纳芯微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使得公司能够吸引优秀的研发人才,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

    凭借多年的研发积累,纳芯微以信号链技术为基础,在模拟及混合信号领域开展了深入的自主研发工作,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在传感器领域,公司拥有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高精度 cmoS 温度传感器技术、高性能高可靠性 mEmS 压力传感器技术等。其中,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能够对前端敏感元件输出的微弱信号进行精确放大、转换和校准,校准精度可达 0.1%,同时还提供了传感器的开短路、过压、过流、高温等诊断技术,有效降低了产品失效带来的风险 。高性能高可靠性 mEmS 压力传感器技术则应用于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的全系列集成式压力传感器芯片中,微差压压力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微小压力差的准确测量,量程范围可以低至 200pa,NSpGd1 集成式压力传感器芯片能够实现对 2mm 水位的精准测量和 2.5mA 的低功耗运行,带气嘴的 dIp8 封装形式适合于非腐蚀性气体的差压检测和非接触式液位检测等领域 。

    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领域,纳芯微也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如基于 “AdaptiveooK” 信号调制的数字隔离芯片技术、高压隔离工艺、容耦隔离技术等。基于 “AdaptiveooK” 信号调制的数字隔离芯片技术是数字隔离类芯片产品的关键技术之一,它解决了传统 ooK 技术抖动过大的问题,使信号抖动控制在 1ns 左右,大大提升了数字隔离类芯片的性能,使其能够应用于更多高速高精准传输的场景 。容耦隔离技术作为纳芯微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工控领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与传统的光耦隔离相比,容耦隔离不仅提供了更好的抗干扰性能,还具备更高的 cmtI(共模瞬态抗扰度)和更强的耐压能力。纳芯微第二代容耦隔离技术的产品已经达到了 cmtI 200 kV\/μs、耐压能力超过 12 kVrms 的性能,而即将推出的第三代产品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包括更高的耐压能力、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强的抗干扰性能 。

    截至 2023 年,纳芯微新增 7 项核心技术,现达到 22 项;新获得 44 项知识产权项目授权,其中发明专利 24 件。2024 年以来,纳芯微继续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新获得了多项专利授权,如 “高精度磁场感测装置及运动传感器”“磁传感器、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等 。这些核心技术和专利不仅是纳芯微技术实力的体现,也为公司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技术创新对纳芯微产品性能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产品性能方面,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核心技术,纳芯微的产品在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抗干扰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满足汽车、工业、通信等高端领域对芯片的严格要求。以公司的隔离芯片为例,基于自主创新的加强绝缘隔离工艺和 “AdaptiveooK?” 编解码技术,大幅提升了共模抗干扰的抑制能力,使其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 。在市场竞争力方面,技术创新使得纳芯微能够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而赢得客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同时,核心技术的掌握也使得纳芯微在与国际半导体巨头的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端芯片领域的垄断,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

    市场拓展:国内扎根与海外布局

    在国内市场,纳芯微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与下游汽车、泛能源及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众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汽车电子领域,纳芯微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自 2016 年发布首款汽车芯片以来,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2022 年,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发货规模超过 1 亿颗芯片,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的新能源车型 。到 2023 年,汽车芯片出货量达到 1.64 亿颗,2024 年预计将超过 2.7 亿颗 。公司的汽车电子业务占比从 2022 年的 23% 增长至 2023 年的 31%,预计在 2024 年将超过 35% 。2024 年前三季度,纳芯微电子的汽车电子业务占比为 35%,远远大于本土其他头部模拟厂商,这一数值甚至超过了 2023 年的海外巨头 tI 。

    纳芯微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多个关键系统,如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车身控制、智能驾舱等领域。在三电系统中,公司的隔离类产品、驱动与采样芯片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新能源汽车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支持。在车身控制方面,纳芯微的通用接口芯片、LEd 驱动芯片等实现了对汽车灯光、车窗、门锁等部件的精准控制 。在智能驾舱领域,公司的音频功放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舒适和智能的驾乘体验 。

    在泛能源领域,纳芯微同样表现出色。公司将新能源的发电侧、输电侧和用电侧应用场景合并起来,统称 “泛能源”。在发电侧,纳芯微的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风能、储能等领域,为新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输电侧,公司的产品能够满足电网变电、配电等环节对芯片的严格要求,保障了电力传输的稳定和安全 。在用电侧,纳芯微的芯片被应用于大功率电机驱动、pc 服务器、数据中心电源、基站电源等领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据了解,2022 年,纳芯微约七成营收来自于泛能源领域 。

    除了在国内市场扎根发展,纳芯微还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实施全球化战略。早在几年前,公司就设定了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并在美国、德国、韩国、日本成立了子公司,在当地组建了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 。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纳芯微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服务和支持,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

    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纳芯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公司已经通过多家海外 tier 1 客户的供应商认证,部分客户已经开始稳定供货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约 15% 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 。在汽车应用领域,纳芯微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功能安全特性的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 。这一合作不仅提升了纳芯微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为公司进一步拓展海外汽车电子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当下成就:行业地位与市场表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纳芯微在模拟芯片行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了国内模拟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产品营收方面,纳芯微近年来取得了显着的成绩。2024 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5.17 亿元,同比增长 86.59%,环比增长 6.32%,创历史新高 。公司营收的稳步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的稳健增长,公司汽车电子领域相关产品持续放量;消费电子领域的景气度持续改善;泛能源工业自动化和数字电源领域大部分客户恢复正常需求 。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7 亿元,同比增长 36% 。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2024 年上半年,公司汽车电子领域收入占比 33.51%,出货量达 1.33 亿颗,汽车客户覆盖所有主流新能源车企和 tier - 1 供应商 ;消费电子领域收入占比 13.74%,收入规模同比增长超 60%;泛能源领域收入占比 52.75% 。

    在市场份额方面,纳芯微在汽车电子和泛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汽车电子领域,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4 年第三季度汽车电子领域营收达 1.96 亿元,单季度营收占比达 38%,环比提升 6 个百分点 。公司在汽车三电领域,尤其是电动车动力电机电控部分的驱动芯片,市场份额增长显着;多通道尾灯驱动芯片、磁电流传感器芯片以及部分接口芯片已实现大规模出货 。在泛能源领域,纳芯微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产品在光伏、风能、储能、电网变电配电、大功率电机驱动等多个细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

    此外,纳芯微的市场影响力还体现在其产品的广泛应用和客户的高度认可上。公司的产品不仅覆盖了国内众多知名企业,还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与多家海外 tier 1 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汽车应用领域,纳芯微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大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具有功能安全特性的汽车级压力传感器芯片 ,这一合作进一步提升了纳芯微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未来展望:持续创新与挑战应对

    展望未来,纳芯微明确制定了两个宏伟的战略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成为泛能源和汽车电子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 Ic 供应商,通过在核心赛道持续投入资源,构建起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和混合信号的 Ic 供应商,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的芯片产品和解决方案 。

    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纳芯微将在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在技术创新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围绕传感器、信号链和电源管理三大产品方向,深入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例如,在隔离芯片领域,纳芯微将继续优化 “AdaptiveooK” 信号调制技术,提升数字隔离芯片的性能,使其能够满足更高速度、更高精度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传感器领域,公司将不断改进传感器信号调理及校准技术,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拓展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

    在市场拓展方面,纳芯微将坚持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并重的发展策略。在国内市场,进一步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深入挖掘客户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积极开拓新的客户群体和应用领域,如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海外市场,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与海外客户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通过不断优化海外销售和技术支持团队,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然而,纳芯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也将面临一些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半导体行业作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国际半导体巨头和国内众多新兴企业都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争夺市场份额 。纳芯微需要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 。技术瓶颈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先进制程工艺、高性能模拟电路设计等,纳芯微可能会面临技术瓶颈,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突破技术难题 。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也可能对纳芯微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面对这些挑战,纳芯微将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在市场竞争方面,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 。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方面,加强市场监测和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对公司的影响 。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纳芯微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团队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纳芯微有望在未来实现战略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供应商 。在汽车电子和泛能源领域,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纳芯微的产品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全球市场,通过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纳芯微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与国际半导体巨头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