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风土人情收录 第115章 凯华材料
初创:梦想启航
2000 年,在天津市东丽区,凯华材料正式创立,创始人任志成凭借着对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前瞻性眼光,踏上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征程。彼时的任志成,已在化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在津东化工厂、天津市协通电子材料厂、天津市凯华绝缘材料厂任职,这些经历为他创立凯华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纪之交,电子产业正经历着飞速发展。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作为保障电子元器件稳定运行的关键材料 —— 电子封装材料,也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当时的电子封装材料行业,面临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尤其是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传统的含卤封装材料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开发无卤化、环保型的电子封装材料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凯华材料自创立之初,便将目光聚焦在环氧粉末包封料和环氧塑封料这两大核心产品上,致力于为电子元器件提供高品质、环保的封装解决方案,以填补市场空白,满足行业对高性能封装材料的需求。
成长:砥砺前行
在创业的道路上,凯华材料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紧张、技术难题、市场竞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创始人任志成和他的团队从未退缩。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不断突破困境,逐步实现了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在技术研发上,凯华材料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稳定、有凝聚力的专业研发团队。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有研发技术人员 28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20.14% ,其中研发核心成员均具有行业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凯华材料在产品配方及关键的生产工艺参数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公司获得已授权专利技术 41 项,其中发明专利 32 项,实用新型专利 9 项。这些核心技术不仅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成本以及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的产品赢得了市场认可。
2005 年,企业搬入天津东丽经济开发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伴随着机电行业外贸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凯华材料不断创新迭代产品,在 “小领域” 开拓出了 “大市场”。2014 年,东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凯华材料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同年,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产品年产量达 3000 吨,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拓展方面,凯华材料确立了直销的销售方式,制定了一整套客户管理体系。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 tdK 集团、兴勤电子、法拉电子、风华高科、宏达电子等企业的供应商。此外,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在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斯洛文尼亚等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全球销售市场 。
凭借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2021 年 7 月,凯华材料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公司过去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巨大激励,标志着凯华材料在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领域已经站稳脚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
腾飞:登陆北交所
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和不懈努力,2022 年 12 月 22 日,凯华材料成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
,发行价为 4.00 元 \/ 股,发行市盈率为 16.65 倍。此次发行,公司初始发行股票数量为 1800 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 2070 万股 。
上市首日,凯华材料表现亮眼,股价开盘价为 5.00 元,盘中最高上触 6.01 元,最高价较发行价上涨 50.25%,收盘报 5.76 元,涨幅 44.00%,振幅 28.25%,换手率 73.53%,成交额 8073.63 万元,总市值 4.61 亿元,成功打破新股破发 “魔咒”,成为当日资本市场的焦点 。
成功登陆北交所,为凯华材料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从资金募集方面来看,此次上市为公司募集资金总额 7200 万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这些资金将用于电子专用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有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提升上,北交所上市使得凯华材料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和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领域的优质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业的关注与合作意向,为公司拓展业务、深化产业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上市后的凯华材料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包括投资者、行业分析师、媒体等,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曝光度,也促使公司更加规范运营,提升管理水平,以满足市场的期待和监管要求。
然而,上市也给凯华材料带来了一些挑战。作为上市公司,公司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这对公司的信息管理和内部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市场的监督之下,股价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形象和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资本市场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应对股价波动带来的压力,是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加强风险管理,也是凯华材料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现状:持续奋进
近年来,凯华材料在经营上取得了显着成果。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72.33 万元,同比增长 12.12%;归母净利润 1748.54 万元,同比增长 32.52% ;扣非净利润 1340.61 万元,同比增长 1.34%。2024 年全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13.68 万元至 2442.29 万元,同比增长 42.20% 至 50.10% 。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效,也反映出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在产品结构上,凯华材料已形成环氧粉末包封料、环氧塑封料两大类产品及其他材料产品体系。环氧粉末包封料产品具有 125°c (直流) 环境下抗老化 (可达 1000 小时)、耐高低温冲击等特性,能满足连续生产线 160°c 环境下、30 分钟左右在线固化的要求,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环氧塑封料产品在应用于钽电容注塑封装时具有低应力的特性,在市场具有一定认可度。此外,公司还聚焦于环氧树脂、特种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阻燃体系、特殊助剂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工程试验验证影响材料性能的成分及配比,不断改善工艺、优化产品性能,已实现了多类配方的研制工作,按客户要求完成了材料的无卤化、快速固化,满足了国内外企业对环保有害物质控制的环保要求 。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凯华材料在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与 tdK 集团、兴勤电子、法拉电子、风华高科、宏达电子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产品不仅供应境内市场,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日益稳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
然而,凯华材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这对凯华材料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一定威胁。在技术创新方面,虽然公司在现有产品技术上取得了一定优势,但行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封装技术和材料不断涌现,如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凯华材料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子封装材料的生产离不开各种化工原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如何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强成本控制,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
未来:展望无限
展望未来,凯华材料充满机遇。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电子封装材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凯华材料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凭借其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有望在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凯华材料有望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的需求。例如,在有机硅和硅胶等新型封装材料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体系,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公司还可能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
在市场拓展方面,凯华材料将继续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可能会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方面,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全球化布局 。此外,随着国内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凯华材料还可能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对于投资者而言,凯华材料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公司业绩增长稳定,市场前景广阔,且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然而,投资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情况,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
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凯华材料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技术研发上,要注重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拓展方面,要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随着行业的发展,从业者还应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发展。
2000 年,在天津市东丽区,凯华材料正式创立,创始人任志成凭借着对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的敏锐洞察力和前瞻性眼光,踏上了这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创业征程。彼时的任志成,已在化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在津东化工厂、天津市协通电子材料厂、天津市凯华绝缘材料厂任职,这些经历为他创立凯华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世纪之交,电子产业正经历着飞速发展。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作为保障电子元器件稳定运行的关键材料 —— 电子封装材料,也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但当时的电子封装材料行业,面临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尤其是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传统的含卤封装材料逐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开发无卤化、环保型的电子封装材料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凯华材料自创立之初,便将目光聚焦在环氧粉末包封料和环氧塑封料这两大核心产品上,致力于为电子元器件提供高品质、环保的封装解决方案,以填补市场空白,满足行业对高性能封装材料的需求。
成长:砥砺前行
在创业的道路上,凯华材料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紧张、技术难题、市场竞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创始人任志成和他的团队从未退缩。他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不断突破困境,逐步实现了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在技术研发上,凯华材料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稳定、有凝聚力的专业研发团队。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公司共有研发技术人员 28 人,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 20.14% ,其中研发核心成员均具有行业 10 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凯华材料在产品配方及关键的生产工艺参数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截至 2022 年 6 月底,公司获得已授权专利技术 41 项,其中发明专利 32 项,实用新型专利 9 项。这些核心技术不仅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成本以及市场竞争力,也为公司的产品赢得了市场认可。
2005 年,企业搬入天津东丽经济开发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伴随着机电行业外贸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凯华材料不断创新迭代产品,在 “小领域” 开拓出了 “大市场”。2014 年,东丽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凯华材料的发展也驶入了快车道。同年,该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产品年产量达 3000 吨,销往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市场拓展方面,凯华材料确立了直销的销售方式,制定了一整套客户管理体系。通过多年的积累,公司与国内外知名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 tdK 集团、兴勤电子、法拉电子、风华高科、宏达电子等企业的供应商。此外,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在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斯洛文尼亚等地,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全球销售市场 。
凭借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卓越表现,2021 年 7 月,凯华材料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公司过去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巨大激励,标志着凯华材料在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领域已经站稳脚跟,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
腾飞:登陆北交所
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和不懈努力,2022 年 12 月 22 日,凯华材料成功登陆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为
,发行价为 4.00 元 \/ 股,发行市盈率为 16.65 倍。此次发行,公司初始发行股票数量为 1800 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若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总股数将扩大至 2070 万股 。
上市首日,凯华材料表现亮眼,股价开盘价为 5.00 元,盘中最高上触 6.01 元,最高价较发行价上涨 50.25%,收盘报 5.76 元,涨幅 44.00%,振幅 28.25%,换手率 73.53%,成交额 8073.63 万元,总市值 4.61 亿元,成功打破新股破发 “魔咒”,成为当日资本市场的焦点 。
成功登陆北交所,为凯华材料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从资金募集方面来看,此次上市为公司募集资金总额 7200 万元(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这些资金将用于电子专用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有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品牌提升上,北交所上市使得凯华材料的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公司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和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领域的优质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吸引了更多上下游企业的关注与合作意向,为公司拓展业务、深化产业链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上市后的凯华材料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包括投资者、行业分析师、媒体等,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曝光度,也促使公司更加规范运营,提升管理水平,以满足市场的期待和监管要求。
然而,上市也给凯华材料带来了一些挑战。作为上市公司,公司需要更加严格地遵守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这对公司的信息管理和内部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公司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市场的监督之下,股价的波动可能会对公司的形象和经营产生一定影响,如何在资本市场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应对股价波动带来的压力,是公司面临的重要课题 。此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加强风险管理,也是凯华材料需要持续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现状:持续奋进
近年来,凯华材料在经营上取得了显着成果。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772.33 万元,同比增长 12.12%;归母净利润 1748.54 万元,同比增长 32.52% ;扣非净利润 1340.61 万元,同比增长 1.34%。2024 年全年,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2313.68 万元至 2442.29 万元,同比增长 42.20% 至 50.10% 。这一增长态势,不仅体现了公司在市场拓展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成效,也反映出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在产品结构上,凯华材料已形成环氧粉末包封料、环氧塑封料两大类产品及其他材料产品体系。环氧粉末包封料产品具有 125°c (直流) 环境下抗老化 (可达 1000 小时)、耐高低温冲击等特性,能满足连续生产线 160°c 环境下、30 分钟左右在线固化的要求,在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环氧塑封料产品在应用于钽电容注塑封装时具有低应力的特性,在市场具有一定认可度。此外,公司还聚焦于环氧树脂、特种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阻燃体系、特殊助剂的研究,通过大量的工程试验验证影响材料性能的成分及配比,不断改善工艺、优化产品性能,已实现了多类配方的研制工作,按客户要求完成了材料的无卤化、快速固化,满足了国内外企业对环保有害物质控制的环保要求 。
凭借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凯华材料在电子元器件封装材料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与 tdK 集团、兴勤电子、法拉电子、风华高科、宏达电子等国内外知名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产品不仅供应境内市场,还出口到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日益稳固,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广泛认可 。
然而,凯华材料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随着电子封装材料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外的竞争对手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新产品,这对凯华材料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一定威胁。在技术创新方面,虽然公司在现有产品技术上取得了一定优势,但行业技术发展迅速,新的封装技术和材料不断涌现,如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电子封装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凯华材料需要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技术发展趋势,以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也是公司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电子封装材料的生产离不开各种化工原材料,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利润空间,如何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强成本控制,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
未来:展望无限
展望未来,凯华材料充满机遇。随着 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这为电子封装材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凯华材料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凭借其技术优势、产品质量和市场口碑,有望在新兴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业务的进一步拓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凯华材料有望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电子封装材料的需求。例如,在有机硅和硅胶等新型封装材料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体系,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公司还可能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
在市场拓展方面,凯华材料将继续巩固与现有客户的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同时,公司可能会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方面,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知名度,实现全球化布局 。此外,随着国内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凯华材料还可能受益于国内市场的增长,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对于投资者而言,凯华材料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公司业绩增长稳定,市场前景广阔,且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然而,投资也存在一定风险,如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此,投资者在投资时应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市场情况,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
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凯华材料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技术研发上,要注重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在市场拓展方面,要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外,随着行业的发展,从业者还应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