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 第473章 未雨绸缪及被坑

1972,红旗招展的青春年代 第473章 未雨绸缪及被坑

    与此同时在讨论张宏城去向的不止是组织部门和想争夺他的单位,还包括他的“对手”。

    “各项考核结论,对方都是无可辩驳的第一名。”

    岳书鸿说话的语气里带着一丝羡慕,但却没有嫉恨的意思。

    “你小子也别灰心,”坐在岳书鸿对面的是他的父亲,“遇上这样的对手,呵呵呵呵,只能说是世事弄人。”

    岳书鸿的心态似乎保持得不错。

    “我研究过他的实习报告,仅仅是开发矿务局内部市场和由此延伸出的好几个经营单位,足以证明这个人在经济开发的思路上堪称天马行空。”

    “我承认在这点上我没法跟他比。”

    岳书鸿的父亲也点点头。

    “其实还有另外一点你没注意到,他的一举一动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冒进,但你再仔细研究一下,会惊奇的发现一点。”

    “他所有的动作都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

    “带着镣铐跳华尔兹,这种能力和谨慎才是最让人心惊的!”

    “很难想象,这会是一个三十不到的年轻人啊。”

    岳书鸿微微低头。

    “父亲,政务院下属办公室我是不想了,我决定这次还是回外贸系统去......。”

    “不!”

    岳书鸿的父亲笑着拦住了岳书鸿的话头。

    “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回外贸了,那里对你的提升太过有限。”

    “如果你自己愿意,我会运作你直接下基层去锻炼锻炼。”

    “基层?!”

    岳书鸿知道自己的父亲从来不会无的放矢,所以这个建议的背后肯定是有什么事要发生。

    “对,去基层。”

    岳书鸿的父亲忽然指了指天花板。

    “我也是偶尔听到的一点风声,上头可能出台新的政策,组织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下到基层去,推动地方上的改革进度。”

    “这批人下去锻炼三年,然后再回京城来充实到各个部门里去。”

    岳书鸿似有所悟。

    很明显,这是上头准备着手培养下一批次的部委骨干。

    “父亲,这个消息已经传开了么?”

    岳父笑着摇摇头。

    “还藏得很严实,就连我都是无意中猜出来的。”

    “所以我建议你小子,立即写一封请愿书,第一个自愿下基层,先把这批年轻干部的领头人名分给占了。”

    岳书鸿当即起身。

    “事不宜迟,我马上去写!”

    看着儿子头也不回的离开,岳父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

    自己儿子在遇到这个张宏城之后,如今做事也有了几分自己雷厉风行的样子,再也不如之前那样云淡风轻。

    不过岳父一点也不急。

    他深知哪怕那个张宏城再优秀,但书鸿有着自己的加持,两人光是在提前得知机遇和获知消息上便存在着天壤之别。

    很不公平,但这就是现实。

    其实岳父更希望这个张宏城最好能更加优秀一点,能更多的、更久的给自己儿子带来压力才好。

    岳书鸿的文采不错,不过一个小时他便三易其稿,拿着写好的申请回到了父亲的书房。

    只是正拿着电话的父亲脸色有些古怪,表情中居然还有一丝丝岳书鸿很久没有见过的懊恼情绪在里面。

    “父亲,出了什么事?”

    岳父回答的语气带着点不可思议。

    “奇了怪,我的老朋友刚才告诉我,有个年轻干部在昨天交了一份申请上去,自请下基层去。”

    岳书鸿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

    要是普通人这么干,估计自己父亲不会是这样的表情,所以......。

    “是,张宏城?!”

    岳父默默的点头。

    两父子顿时都沉默了。

    ......

    “别看今年大家的口袋里钱多了些,市面上的商品也多了,但其实今年大体的经济环境还是紧缩的。”

    恭王府小院柳树下,一张小桌上摆着一碟酱牛肉和一碟炒花生,三个小酒盏各自摆开。

    张宏城抿了一口自己珍藏在妻子空间里的杏花白,笑着说出了与老幺欧剑截然不同的看法。

    “其实国际上今年普遍看低我们的经济发展。”

    俞老大不动声色,嘴里嚼着牛肉,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喝了一口酒的欧剑。

    欧剑眉头一挑,他最喜欢的就是辩论。

    “可我怎么得知,人家NIKE在粤省第二家鞋厂已经建设完毕,预计在我们国内的年生产量足足有1800万双。”

    “津门那边的农民们不是也在和法论人在谈葡萄供应的问题么?”

    “我记得你年初的时候还说今年的广交会会很了不得。”

    “事实证明资本还是看好国内的嘛。”

    张宏城扔了个花生到嘴里。

    “这都是改革开放推进得好的地方,但我们其他大部分地方在思想上还是存在着疑虑。”

    “你别看人家投资来的多,但有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

    俞老大等的就是张宏城这个解密。

    “老六,你越来越爱卖关子了,快说!”

    “呵呵,咱们的各处特区和外来资本还缺一样东西——比城市人口更廉价的劳动力!”

    张宏城笑着说出了后世不值一文的秘密。

    “其他地方思想不转变过来,哪里肯发动农民们去沿海打工?”

    俞老大似有所思,老幺欧剑则一脸的不可思议。

    “农民进城?!”

    张宏城的语气极其笃定。

    “包产到户之后,农村根本用不到那么多农村人口,所以多余的农村人口农闲了怎么办?”

    “基建、劳动力密集产业,都少了不人。”

    “不靠农民同志们,难道还要靠城里那些混日子的二流子么?”

    欧剑不知在想什么,脸上憋红了好一阵,但到底还是忍住了。

    俞老大吐出一口气。

    “难怪你说上头会选派精干年轻干部下基层,这事怕是......不好干啊。”

    “放心,很快就会有会议,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给定下来。”

    张宏城心里默默的给补充了一句——这不是Z,而是走有本国特色的S路线。

    “那你准备去哪?沿海?”

    听到欧剑的问话,张宏城的脸骤然苦了起来。

    他为了这个事早几年就开始布局,未雨绸缪,包括棉花的那五十五万“漏子”也是他计划中锦上添花的一环。

    可谁知事到临头,自己却被老领导给坑了一回狠的。

    “沿海,大概不去了,也许......是西北吧......。”

    俞老大和欧剑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对某人竖起了大拇指。

    “老六(六哥),兄弟以前是看错你了,你才是真正的这个!”

    张宏城低着头又闷了一口杏花白。

    ——狗R的老李,老子当年弄回来的杏花白可就你一个人拿的最多!

    当初劳资在沪上给你长了多少面子和款子?

    让你帮忙给我找个种棉花的地方,你居然不声不响坑我?

    可木已成舟,老奸巨猾的李部长让他西北的老家某县已经开垦出了三万亩棉花田,就等着自己的种子和自己过去。

    人家市里甚至已经主动调走了县主官,就留了一个老书纪。

    西北、贫困县啊!

    张宏城愁眉苦脸的又闷了一杯。

    向来运筹帷幄的自己,沿海港口主官梦,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