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山高我为峰 > 第128章 传朕旨意

山高我为峰 第128章 传朕旨意

    在京城的权贵们,也对上官修文的声名鹊起感到嫉妒和恐惧。在那一座座奢华的府邸中,于昏暗的烛光下,他们秘密集会。厅内弥漫着凝重的气氛,权贵们交头接耳,心怀叵测地谋划着如何进一步抹黑上官修文,以削弱他的影响力。

    “这上官修文在边疆屡立战功,如今声名远扬,百姓皆对他称赞有加,这可如何是好?”一位权贵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那脸上的皱纹因焦虑而显得愈发深刻,额头上的汗珠如豆般滚落,在烛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不安的光芒。他不停地搓着双手,仿佛这样就能搓掉上官修文带给他的威胁。

    “哼!他不过是一时运气好罢了,若不是我们在朝中为他周旋,他能有今日?”另一位权贵愤愤不平,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怨怼和嫉妒,手中的折扇被紧紧握住,指节发白,仿佛那是上官修文的脖颈,恨不得立刻将其掐断。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竟敢抢了我们的风头!”

    “没错!他的战功让百姓都只知有他上官修文,不知有我们这些朝中重臣。长此以往,我们在朝中的地位岂不是岌岌可危?”又一位权贵附和着,他的声音颤抖,透露出内心的恐惧。他不安地在厅内踱步,华贵的衣衫随着他的动作摆动,却无法掩盖他的慌张。

    这些权贵们平日里养尊处优,此刻却因上官修文的功绩而坐立不安,他们害怕上官修文的威望会动摇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和利益。

    但在边疆的战场上,上官修文和叶知秋并不知道京城的风云变幻。他们在这边关大地,建立起的一支百人队神机营,那都是货真价实的清一色的自动步枪。只是受限于当时的生产力,若不是原材料稀缺、工匠短缺以及制造工艺的复杂,相信神机营的队伍远不止这个规模。

    “上官兄,如今咱们虽有这利器,可后方的支持却越来越少,这可如何是好?”叶知秋面露忧虑,他望着远方,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那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迷雾,却始终找不到清晰的方向。

    上官修文目光坚定,回道:“莫要担心,咱们只要能保家卫国,问心无愧便好。”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仿佛能给人无尽的信心,犹如洪钟大吕,在空旷的边疆回荡。

    他们依然凭借着精湛的枪械技术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击退敌军。那每一次的射击,都仿佛是命运的裁决,准确无误地击中敌人的要害。每一声枪响,都如同是对敌人的审判,让敌军闻风丧胆。子弹呼啸而出,带着炽热的怒火,将敌人的防线撕开一道道口子。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冬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过去,城外的河水已经有化冻的迹象,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河流化冻后马匹再想过河就不容易了,所以这时候怕是会有金狗偷袭,大家都在紧张地做着防御。士兵们加固城墙,搬运箭矢和石块,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战斗。他们的汗水洒在土地上,每一滴都饱含着对家园的守护之情。那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没有人有丝毫的懈怠。

    这天清晨,大雾弥漫,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厚重的白纱所笼罩。敌军以为这是偷袭的绝佳时机,悄悄地集结行军,试图对大周军队进行包围。他们蹑手蹑脚,自以为行动隐秘,却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上官修文察觉。

    “知秋,你看,这群金狗还想玩这把戏。”上官修文嘴角上扬,露出一丝不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敌军的轻蔑,仿佛敌军在他眼中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

    叶知秋应道:“那就让他们有来无回!”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和斗志,声音洪亮,犹如战鼓敲响。

    上官修文和叶知秋带着一队精兵,悄悄地埋伏在一处高地。在瞄准镜中,敌军将领那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

    上官修文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目标,果断扣动扳机。只听一声巨响,敌军将领瞬间倒下,鲜血在雾中绽放出一朵诡异的花。

    敌军顿时大乱,他们惊慌失措,失去了指挥的核心。而大周军队趁机如猛虎下山般出击,士兵们高喊着冲锋的口号,挥舞着刀剑,打得金兵丢盔弃甲,哭爹喊娘。

    战场上的喊杀声震耳欲聋,大周士兵们的勇气和决心让敌军胆寒。那喊杀声冲破云霄,仿佛要将天空都撕裂开来。

    在无数次这样的战斗中,上官修文和叶知秋的配合愈发默契。他们仿佛心有灵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明白彼此的意图。他们的狙击行动成为了金兵心中永远的噩梦,让金兵们每当听到枪声就胆战心惊,双腿发软。

    大周的军队在他们的助力下,势如破竹,不断扩大着领土。所到之处,大周的旗帜高高飘扬,那旗帜在风中舞动,象征着胜利与荣耀。而上官修文和叶知秋的名字,也成为了传说,甚至上官修文还被人们称颂为“草原王”。

    在京城的皇宫中,皇帝也对上官修文的崛起心生忌惮。

    “这上官修文战功赫赫,如今在民间的声望如日中天,朕不得不防啊。”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那皇冠上的珠帘微微晃动,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安,他的眼神游移不定,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陛下,此人确实功高震主,若不加以遏制,恐生变故。”一位大臣进言道,他弓着身子,脸上满是谄媚与担忧,那卑微的姿态仿佛在迎合皇帝的每一丝情绪。

    “可如今金人未退,若对上官修文打压过甚,万一前线溃败,如何是好?”另一位大臣提出担忧,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犹豫,额头上的青筋微微跳动。

    皇帝陷入沉思,权衡利弊,最终决定采取一些限制措施。

    “传朕旨意,削减上官修文的粮草军备供应,命他速速班师回朝。”皇帝下令,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却又隐藏着几分犹豫,那语气仿佛在艰难地做出一个危险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