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之我在小世界里浪啊浪 > 第490章 武大郎的春天五

快穿之我在小世界里浪啊浪 第490章 武大郎的春天五

    张欣彤买了两张大一些的床,二楼的主卧一张,次卧一张,一楼的大卧房里是炕,不用买床。还买了3个柜子、梳妆台、桌子、椅子、琵琶(原主琵琶弹的特别好,张欣彤手痒了,晚上打算给武大郎弹一曲)纱帘、被褥、恭桶、大浴桶、10多种花、石桌石椅(放后面小院子的)锅碗瓢盆、做炊饼的全套厨具等等,大大小小买了好几车,都让他们直接送到家里,房子布置了一天。

    店铺的牌子已挂好,武记炊饼铺。从外面一进门是大厅,大厅放了两张桌子(店里只卖炊饼,不是酒楼,摆桌子是给顾客一个坐着的地方,很少有人在店里吃)右手边有一个门,进去是厨房,厨房很大,以后炊饼就在这里做。左手边也有一个门,里面是大卧房,屋里是一铺大炕,能住6个人。

    大厅靠里面有楼梯,上去就是二楼。左边第一间是主卧,开窗是街道。第二间是梳妆间,开窗也是街道。右边第一间是次卧,开窗是后院。第二间是洗漱间,里面放着洗漱用品、浴桶、恭桶,开窗也是后院。

    买来的石桌石椅在后院,10多种花栽种在这里,夏日在这里撸个串喝点小啤酒还是不错的。角落有一间茅房,白日在这里如厕,晚上在洗漱间恭桶解决,清晨再倒进这里。这个活从住进这里,武大郎干了几十年,直到他们离开这个世界。

    上一世,武大郎在外面卖炊饼,不在铺子卖。

    虽然是临街铺面,但由于铺面位置不在闹市区,人流相对较少,对面的王婆也只是卖卖茶水,收入有限。因此,武大郎选择挑着担子到人流更多的地方叫卖,以提高销量和收入?。

    开店面的商人需要缴纳税收,武大郎通过挑担外出卖炊饼,不用交税,能降低成本?。

    要把武记炊饼做大做强,店铺必须要开。武大郎一个人挣不了多少银钱,张欣彤要做批发商,让那些和武大郎一样的卖货小贩都来武记炊饼进货。

    住进新家的第一晚,虽然白日干了很多活,但就是很兴奋。

    张欣彤乌黑的秀发散开,穿着红色的鸳鸯肚兜,手中拿着琵琶。

    “大郎,我给你弹奏一曲可好?”

    这会儿大概8点多,武大郎9点左右才会变成高大威猛的样子,他点点头,坐在桌旁欣赏着美若天仙、肤如凝脂的娘子弹奏琵琶。

    琵琶之音清脆悦耳,宛如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

    张欣彤唱着表达感情的歌曲,婉转动听,爱意满满。

    武大郎变身后,抱起张欣彤放到桌子上,琵琶放在一边。

    两人大部分都在武大郎变身后,张欣彤虽然不介意,但武大郎想给她最好的。

    武大郎解开细细的带子,覆在上面,声音低哑。

    “娘子”

    张欣彤整个人后仰,双手支在桌子上,艳若桃李,声音娇媚。

    “官人”

    桌上铺了桌布,高度刚刚好。翻云覆雨间,美丽的花儿绽放。直到午夜时分,两人双双睡去。

    第二日清晨,武大郎早早起来做炊饼,张欣彤已经教会他,馅料昨晚也调好了,他没叫张欣彤,一个人在厨房忙活。

    炊饼还是5样,实心的、白菜的、萝卜的、白糖的、猪肉的,价格也不变,实心的卖10文钱一个、白菜和萝卜的卖12文钱一个、白糖的卖15文钱一个、猪肉的卖16文钱一个。不管卖哪种,每个利润都是6文钱。

    张欣彤和武大郎交代过了,他卖的好,势必要影响别人的生意,到时他要推销自家炊饼。50个起批,每个给他们让利3文钱,张欣彤赚3文钱;200个起批,每个给他们让利4文钱,张欣彤赚两文钱。批发就要薄利多销,等打开市场,武大郎就不用出去了。

    武大郎一早蒸出20蒸笼,蒸好后把饭给张欣彤做好,挑着10蒸笼炊饼出去了,店里留了10蒸笼。

    店里厨房大,张欣彤这次买的蒸笼也大,每个蒸笼能蒸20个炊饼,第一日开业,这些不少了。

    张欣彤辰时起来的,大概7点多,洗漱好吃了饭就开门了。

    这条街的生意确实和预期的一样,不太好,一上午,只卖了3蒸笼。武大郎卖的却很快,午时回来,已经把10蒸笼炊饼都卖了。张欣彤让他吃口饭,又蒸了6蒸笼,加上店里剩的,一共有13蒸笼。

    武大郎吃过饭,带着10蒸笼炊饼走了,店里只留了3蒸笼。

    这一日,两人一共卖了26蒸笼,520个炊饼,挣了3两多银子,其实不少了。店里的税是按卖价的3%交,不是利润的3%,卖100文就要交3文钱。

    按这个卖法,一个月能挣80多两银子,生活花销肯定够了,不过这不是张欣彤的目标。

    “大郎,今日有没有人问炊饼批发的事?”

    “娘子,今日没人问,不过,咱家的炊饼好吃又便宜,卖的非常快,过两日就会有人问了。”

    “大郎,我想买几个下人,以后卖的多了,我们俩肯定忙不过来。”

    “我们的银子还够吗?”

    “够,还有不少。”

    “娘子想买就买,都听你的,除了买干活的,再买个伺候你的下人。”

    “好!”

    武大郎第二日去卖炊饼,张欣彤去了牙行。她想买一家人,有男有女有孩子的那种,比较适合他们家。

    “我想买一家人,孩子不要太小的,最好也能干活。”

    “夫人,请跟我来”(宋代不这么叫,他们的称呼不太习惯,作者改了,独立世界,别较真。)

    牙行里,符合要求的有三家人。第一家,男人40,会赶车会算账,妻子39,会绣花,两个儿子,一个21,一个19,都未娶妻。

    第二家,男人35,庄稼汉子会种地,妻子33,会做饭,一个女儿16,长的很漂亮,一个儿子13。

    第三家,男人33,以前当过护院,会武功,妻子30,以前当过丫鬟,只有一个女儿11,病的很严重,站都站不住,男人的母亲也在,看起来还算硬朗,不过55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