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世微尘 第21章 贺寿献词扬名,暗伏仇家危机
热门推荐:
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
团宠小姐:又飒又娇怎么了?
穿书娱乐圈:我靠毒舌意外翻红了
穿成豪门弃妇,我靠孕吐火上热搜
全球贬值,我穿回来后带飞全家!
光明之路
女帝主天下,侍夫都想父凭子贵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狱医
转眼之间,武家回归京都已快半年,期间周朝廷发生了不少变化。
周皇帝郭威登基后,跟随他的一批老臣或致仕,或以清贵职位荣养,一时间朝廷人事变动频繁,很多人都在讲这是担心有实权的臣子效仿,重走军变的旧路。
皇帝怎么想都拦不住众多士族对掌握权力的渴求。在许多重要岗位空出后,不少想安插自家势力的大士族还没来得及运作,皇帝就用一批亲信之人迅速填补了户部、礼部、刑部、兵部的侍郎空缺。这些人都是皇帝的旧部,一下子就将本来势力不占优的皇权推到了一个足可以决定作用的高度。
实权岗位都是皇帝在以往朝堂上追随者,让本来占据朝廷和可以左右皇权的士族们大为紧张,但是权力的牌张已经重洗,只能把想说的话硬咽下肚子里,心里憋堵着要找机会发泄不满。还没等那些士族想好如何闹一闹才能引起君王的重视,重掌朝政优势,皇帝就将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太常卿、太子少保等更显要的职务塞给了各士族大员,让他们闹都没了目标,识趣地闭了嘴。
这一顿操作又把士族们弄得晕头转向,都为了心仪的职位暗下苦功钻营,只当是皇帝要犒赏各方,却没有思考诸多变化后面的意图。
不仅如此,兵部以超高的效率对军队将领也紧跟着做出了调整。掌控着龙武、羽林、神武三支近十万主力军的十大统军将军里的九位都一起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皇帝对主力军队的实际控制。其实这点上并不意外,毕竟现在的陛下是靠着武力夺权坐了江山,早晚会对有潜力效仿者进行防控的,只是如此突然出乎意料。
两次大动作之后,皇帝对人事、兵权和财权已基本掌握。
两个月后,已经任命的各机构基本运转起来,正当所有朝臣都以为朝廷的人事调整差不多了,可以算算剩余可用的部分权力,大家一起分果果的时候,皇帝又再下诏。这次将吏、户、礼、兵、刑、工等几大实权部门的尚书人选又换了一遍,还为每部又增派了侍郎,人性化地减少了前一段时间主持工作的侍郎们的压力和辛劳。
等诸事基本落定后,所有人才终于发现皇帝调整的最终目的既不是想甩开各士族的支持,也不是要完全中央集权,只是在不知不觉中给原有的朝堂白米饭里掺了一把他自己的沙子。士族再也不能左右朝政,皇帝也不想独断专行,朝堂又成了皇帝坐中间,大臣列两边,全员参与一起搞制衡的玩了几百年的正常集体游戏。
如果仔细思考便可知此次人事调整还有更深的含义。从大局上讲是皇帝以文治武的立意和追求天下大治的决心。从作用上看,带兵冲锋陷阵的还是武将,但制定战略和控制粮草、辎重的却是文官,两者既相互配合又相互掣肘,只有皇帝才是唯一能推动双方意见达到统一的人。从意义上说,文武官员在朝堂上的斗法将是大周朝政上的主旋律,哪一方都不会对皇权有致命的威胁才有意义,皇帝也最放心。
如此周密、复杂又极具智慧的帝王术着实让人敬佩,其他人或许只是猜测皇帝的心思,可武进却天天见到这次人事变革的主要谋划者,就是他爹老武。一个极低调,从来都只以个人文采示人的儒生幕僚。
除了朝政,周皇帝还追封了“乾佑事变”中失去的诸多亲眷以谥号。吴国夫人张氏追封为贵妃,长妇刘氏为彭城郡夫人;三女追封为乐安公主;两子为太保、司空;三个侄子为将军。虽有追封但皇帝却极为悲伤,他膝下仅余一女,已无可承继血脉之人。
皇帝虽哀,却仍有治国大志,他亲手将身边的金缕玉器、文玩奢物当众砸碎,以示克俭之风。拒绝契丹交好之意,派兵驻守边境,积极谋划夺回燕云十六州。放开与回鹘的商贸交易,促进商业流通和百姓就业;减轻刑罚并废除谋反以外的连坐,让有限的人力都能投入经济建设。这些都从各方面反映出朝廷谋长久发展,为休养生息的政策走向。
是年第一季尚未结束,河东刘筠从晋州带兵攻打隰州,刺史许迁领州军拒敌获胜,刘筠等连夜逃走,这是周建国后第一次对外交手。也许是小胜讯息传开,周边各势力虽对周虎视眈眈却不敢轻动。辽国尚书左丞田敏为信使欲与大周结盟交好;回鹘也送来贡品示以恭顺。
两代同堂的家庭每天都有无数杂事,何况是占据中原腹地,有着千万生民的大周朝。当然,这些大事中与武家相关的便是张贵妃谥号的追封一事。因是贵妃至亲,进妈被皇命敕封为诰命夫人,位列八品。武进虽然也随进妈为小姨遇难而难过,但毕竟从未见过面,感情深是如何都谈不上。
相比于皇帝的家事,有些消息更能引起武进的关注,因为许多都与他的工作和家里生意有关。
现在的朝堂格局和政策趋向,似乎代表着中原政权几十年内乱后以文统武时代的开启,这对武进以后走出少府监成为领兵将领存在诸多利好。而各主力军统军将军的替换,则预示着军队马上会迎来整顿和扩充,必然会伴随着大规模的兵器装备和维修,也就是说军器监和诸冶监来活了!还是个大活!
军费的增加和军器大规模制造也带来了更多市场商机,武家的煤坊就会增加不少销量。
也正是在这时,武进接到了这辈子第一次出差安排,巡视各军军器库藏和保养情况。还有一个月就是师祖的七十大寿,武进更想借此时机表表孝心,感谢师祖和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帮助。但接到诏命就没办法了,是陛下亲自交办的差事,容不得推脱。将军器监和诸冶监的各项事务交于王德生,又将前几日就准备好的给师祖的寿礼请老武帮送去老师家,简单收拾行李当天就在护从军的保护下向卫州和澹州出发了。
武进还是范科的时候喜欢东奔西跑,到处折腾着玩。虽然相隔两世,但从记忆里的时间上说也就是几年前。可是他现在不愿意出远门,即使有了武技傍身和铁东等一众老兵护卫,他也不愿意。无论面对哪一路武装,即使装备较差的府兵,几十个人实在不够看,路途中的安全性太差了。
武家从南平“逃难”到汴京的一路上见到了太多可怕的场景,武进才知道战争的真正破坏力。眼见那些因战祸而灭失的村庄,一间间泥草屋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上百具开始腐烂的尸首横七竖八躺满了村路;那些被大军轻易吞噬的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他们甚至都没有机会为自己的身份做出辩解,只因为身上的一点粮食或财货就惨遭屠戮;那些因饥饿死在路上的不知名的人,他们也是他人的子女、父母、妻儿、晚辈。
当权者可以树起一杆“为天下太平而战”的大旗,站在道德和正义的制高点上呼喝手下的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直捣黄龙,可那些生活在敌对地区的普通百姓呢?他们真的是敌对势力的支持者么?又有谁问过他们的意见呢?他们真的应该为了权争而身死家灭么?
真是的,连自家都不见得能保全的小人物想那么多干什么,还是抓紧赶路吧。
武进此次外出需要到武胜节度使所辖邓州、护国节度使所辖河中府、昭义节度使所辖潞州、天雄节度使所辖大名府、武宁节度使所辖徐州四地,所去目的是核查武器库存和使用状况,便于日后军费拨付和军器监在保证主力军队供给的前提下,计算可为地方州府提供的最为合理的武器数目。
四地分布于四个方向,是扼守边境至京都的重要节点,也是战备物资的流转之地。四地距离不近,要走上一圈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师祖的寿辰是肯定赶不上了,幸好提前留了礼物。
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武进也才从河中府出发几天,就算从官驿换马快行,离潞州也还有十日的路程。而此时的京都冯府上,全家上下都在热闹地准备明日冯太师的寿辰晚宴。
冯太师的寿辰晚宴上,家中晚辈为老太师行大礼祝寿,旁侧也有重要宾客观礼。礼毕,晚辈们一一献上寿礼,武进的寿礼则由他的老师冯可代献。武进年纪轻轻就受太师、工部侍郎老师的极度喜爱,又得陛下看重,在年轻一代中可说独占鳌头,来宾自然对他敬献的寿礼更感兴趣。
武进敬献的寿礼数量不少,共有十样,除金银珠玉、奇石玛瑙外还有两样特别之物,一样是件琉璃器,另一样是一幅字。
琉璃器是从南平运送过来,途中不仅有专人看护,还雇佣了一队私人武装保护。这是武家石灰坊产出的第二件琉璃器成品,第一件已经作为礼物进献给了皇帝姨父,那是一条两尺长的飞天金龙。给师祖贺寿的琉璃器是一颗一尺见方的乳白色寿桃,下面的托则是两片清透翠叶,足有。
琉璃器早就有了,但是如此大件有做工栩栩如生的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士族大家也从未见过,认为绝对是稀世珍宝。
目前石灰坊烧制的琉璃器其实都着有颜色,不是不想做出清澈透明的琉璃工艺品,实在是工艺上还做不到。要知道玻璃加热到两千三百度以上才能成为液态,才可以滤清杂质和以搅拌去除气泡。现在的炉温只能制造出钢水,也就是说最高也不过一千八百度至两千度。
所以外观上可以用工具压制做到平滑、亮泽,但去除内部的气泡还是做不到。为了遮掩不足,武进指导工匠将玻璃原料烧软后加入各种矿物配料调色。比如加锡粉和钙粉混合物可得白色;加铁粉可得绿色;加硫磺可得黄褐色。至于颜色深浅那就看添加的着色料多少了。
寿桃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寿桃果子形状用的是精心制作的瓷范,只用一次便会打碎;叶片用的则是铁范。待部件成型后再重新加热贴合,几位熟练工匠着实尝试了几十次才算制成了这件现代玻璃工艺品。
至于献给皇帝的那条金龙,龙身掺入了金粉,而龙睛则是真的蓝色宝石,脚爪则是用纯金打制,绝对算得上造价不菲。进献时皇帝还没有当众打碎奢华品,之后也没有动这物件,因为造型是龙,代表着天子的身份象征。现在,那条两尺多长的龙形工艺品已经被固定在了皇帝宝座前,连下面托举的木架子都是用碗口粗的金丝楠木特别制作的。
寿宴上,琉璃寿桃一出已经让宴会厅里羡慕之声此起彼伏,老太师也得意哈哈大笑。另外一幅字,则更加另众人惊讶。
诗词为武进特意为太师大寿所作,当然书法也是他亲手写的。诗词道:
新荷叶·薄露初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老太师格外喜欢此词,但自谦说已是老朽,现在参与政务已经竭力,恐怕是要拂了这徒孙的好意。他也喜欢武进书法,当着满庭宾客品评为少有佳作,要挂于书房中欣赏。这既是给儿子冯侍郎脸上添彩,也是借着寿宴的机会向人明武进之才。
众人对词作好奇,对被人传出手必佳品的武监丞的书法也很有兴趣。有与太师交好者欲求一见,太师也不推辞,大方传看。
武进的字确是佳品,行草的狂放笔迹中又有着说不出的成熟干练,让人很难理解一个弱冠青年如何能将书法练至如此至臻境界。
寿宴之后,武进的才学之名很快已在士人中传扬,连皇宫里都有人想求一幅字。可惜,武进还公出未还。
虽然武家的老少两代都已名声在外,但武家仍然保持着低调,尤其是武进除在诸冶监和军器监处理公事外极少露面。有才华,又有神秘感,武进竟成了京都不少官家嫁龄女心目中的择偶之选。不少朝廷官员都绕着弯地找冯侍郎打听武进的情况,大有想要为显贵之家结亲的意思。对此,冯侍郎只是笑笑,也并不回答。
越是得不到的往往更能引起兴趣,武家门庭前来访的士家大族也逐渐多起来,老武为此头疼不已。
如此这般,武家愈加神秘,太子詹事武境作为皇帝的老臣偶尔还是会出面应付下官场应酬。倒是军器监丞武进自从外地巡查回来后基本上把自己封闭在军器监工坊的管制区里,没有切身大事不现身,让痴等见面机会的京都名媛们的相思没了着落。
外人来看,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有诗才,有手段,有靠山,还有很深城府,实在是难遇的天选之子,已经让人羡慕到发狂。偏偏这小子凭着功绩成了正七品官,眼见着还在折腾,这让费了几十年功夫才爬进朝堂的一众平庸臣子们如何能忍得下心中的嫉妒。
做成点事情不容易,挑人毛病倒是简单,要是再加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不是难事。武进原来的性子就是极能折腾,况且现在的世界对他来讲又充满着好奇,但也要耐住性子安稳待着,总比成为众矢之的好。既然大多时间都待在军器监,索性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器监的日常管理里,一门心思带着众将作研究起兵器装备来。
他就是要以此为跳板,逐渐进入军方,成为手握实权的将领。
此时南平赶至京都的路上,有一队车马正在行进,其中最为华丽一架马车里坐着一个华服妇人和一个锦袍肥胖少年。妇人面带哀伤,少年却面露欣喜望向车外景致,这少年赫然便是武进的书院同窗——赵元。
周皇帝郭威登基后,跟随他的一批老臣或致仕,或以清贵职位荣养,一时间朝廷人事变动频繁,很多人都在讲这是担心有实权的臣子效仿,重走军变的旧路。
皇帝怎么想都拦不住众多士族对掌握权力的渴求。在许多重要岗位空出后,不少想安插自家势力的大士族还没来得及运作,皇帝就用一批亲信之人迅速填补了户部、礼部、刑部、兵部的侍郎空缺。这些人都是皇帝的旧部,一下子就将本来势力不占优的皇权推到了一个足可以决定作用的高度。
实权岗位都是皇帝在以往朝堂上追随者,让本来占据朝廷和可以左右皇权的士族们大为紧张,但是权力的牌张已经重洗,只能把想说的话硬咽下肚子里,心里憋堵着要找机会发泄不满。还没等那些士族想好如何闹一闹才能引起君王的重视,重掌朝政优势,皇帝就将中书舍人、同平章事、太常卿、太子少保等更显要的职务塞给了各士族大员,让他们闹都没了目标,识趣地闭了嘴。
这一顿操作又把士族们弄得晕头转向,都为了心仪的职位暗下苦功钻营,只当是皇帝要犒赏各方,却没有思考诸多变化后面的意图。
不仅如此,兵部以超高的效率对军队将领也紧跟着做出了调整。掌控着龙武、羽林、神武三支近十万主力军的十大统军将军里的九位都一起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皇帝对主力军队的实际控制。其实这点上并不意外,毕竟现在的陛下是靠着武力夺权坐了江山,早晚会对有潜力效仿者进行防控的,只是如此突然出乎意料。
两次大动作之后,皇帝对人事、兵权和财权已基本掌握。
两个月后,已经任命的各机构基本运转起来,正当所有朝臣都以为朝廷的人事调整差不多了,可以算算剩余可用的部分权力,大家一起分果果的时候,皇帝又再下诏。这次将吏、户、礼、兵、刑、工等几大实权部门的尚书人选又换了一遍,还为每部又增派了侍郎,人性化地减少了前一段时间主持工作的侍郎们的压力和辛劳。
等诸事基本落定后,所有人才终于发现皇帝调整的最终目的既不是想甩开各士族的支持,也不是要完全中央集权,只是在不知不觉中给原有的朝堂白米饭里掺了一把他自己的沙子。士族再也不能左右朝政,皇帝也不想独断专行,朝堂又成了皇帝坐中间,大臣列两边,全员参与一起搞制衡的玩了几百年的正常集体游戏。
如果仔细思考便可知此次人事调整还有更深的含义。从大局上讲是皇帝以文治武的立意和追求天下大治的决心。从作用上看,带兵冲锋陷阵的还是武将,但制定战略和控制粮草、辎重的却是文官,两者既相互配合又相互掣肘,只有皇帝才是唯一能推动双方意见达到统一的人。从意义上说,文武官员在朝堂上的斗法将是大周朝政上的主旋律,哪一方都不会对皇权有致命的威胁才有意义,皇帝也最放心。
如此周密、复杂又极具智慧的帝王术着实让人敬佩,其他人或许只是猜测皇帝的心思,可武进却天天见到这次人事变革的主要谋划者,就是他爹老武。一个极低调,从来都只以个人文采示人的儒生幕僚。
除了朝政,周皇帝还追封了“乾佑事变”中失去的诸多亲眷以谥号。吴国夫人张氏追封为贵妃,长妇刘氏为彭城郡夫人;三女追封为乐安公主;两子为太保、司空;三个侄子为将军。虽有追封但皇帝却极为悲伤,他膝下仅余一女,已无可承继血脉之人。
皇帝虽哀,却仍有治国大志,他亲手将身边的金缕玉器、文玩奢物当众砸碎,以示克俭之风。拒绝契丹交好之意,派兵驻守边境,积极谋划夺回燕云十六州。放开与回鹘的商贸交易,促进商业流通和百姓就业;减轻刑罚并废除谋反以外的连坐,让有限的人力都能投入经济建设。这些都从各方面反映出朝廷谋长久发展,为休养生息的政策走向。
是年第一季尚未结束,河东刘筠从晋州带兵攻打隰州,刺史许迁领州军拒敌获胜,刘筠等连夜逃走,这是周建国后第一次对外交手。也许是小胜讯息传开,周边各势力虽对周虎视眈眈却不敢轻动。辽国尚书左丞田敏为信使欲与大周结盟交好;回鹘也送来贡品示以恭顺。
两代同堂的家庭每天都有无数杂事,何况是占据中原腹地,有着千万生民的大周朝。当然,这些大事中与武家相关的便是张贵妃谥号的追封一事。因是贵妃至亲,进妈被皇命敕封为诰命夫人,位列八品。武进虽然也随进妈为小姨遇难而难过,但毕竟从未见过面,感情深是如何都谈不上。
相比于皇帝的家事,有些消息更能引起武进的关注,因为许多都与他的工作和家里生意有关。
现在的朝堂格局和政策趋向,似乎代表着中原政权几十年内乱后以文统武时代的开启,这对武进以后走出少府监成为领兵将领存在诸多利好。而各主力军统军将军的替换,则预示着军队马上会迎来整顿和扩充,必然会伴随着大规模的兵器装备和维修,也就是说军器监和诸冶监来活了!还是个大活!
军费的增加和军器大规模制造也带来了更多市场商机,武家的煤坊就会增加不少销量。
也正是在这时,武进接到了这辈子第一次出差安排,巡视各军军器库藏和保养情况。还有一个月就是师祖的七十大寿,武进更想借此时机表表孝心,感谢师祖和老师对他的爱护和帮助。但接到诏命就没办法了,是陛下亲自交办的差事,容不得推脱。将军器监和诸冶监的各项事务交于王德生,又将前几日就准备好的给师祖的寿礼请老武帮送去老师家,简单收拾行李当天就在护从军的保护下向卫州和澹州出发了。
武进还是范科的时候喜欢东奔西跑,到处折腾着玩。虽然相隔两世,但从记忆里的时间上说也就是几年前。可是他现在不愿意出远门,即使有了武技傍身和铁东等一众老兵护卫,他也不愿意。无论面对哪一路武装,即使装备较差的府兵,几十个人实在不够看,路途中的安全性太差了。
武家从南平“逃难”到汴京的一路上见到了太多可怕的场景,武进才知道战争的真正破坏力。眼见那些因战祸而灭失的村庄,一间间泥草屋烧得只剩下残垣断壁,上百具开始腐烂的尸首横七竖八躺满了村路;那些被大军轻易吞噬的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他们甚至都没有机会为自己的身份做出辩解,只因为身上的一点粮食或财货就惨遭屠戮;那些因饥饿死在路上的不知名的人,他们也是他人的子女、父母、妻儿、晚辈。
当权者可以树起一杆“为天下太平而战”的大旗,站在道德和正义的制高点上呼喝手下的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直捣黄龙,可那些生活在敌对地区的普通百姓呢?他们真的是敌对势力的支持者么?又有谁问过他们的意见呢?他们真的应该为了权争而身死家灭么?
真是的,连自家都不见得能保全的小人物想那么多干什么,还是抓紧赶路吧。
武进此次外出需要到武胜节度使所辖邓州、护国节度使所辖河中府、昭义节度使所辖潞州、天雄节度使所辖大名府、武宁节度使所辖徐州四地,所去目的是核查武器库存和使用状况,便于日后军费拨付和军器监在保证主力军队供给的前提下,计算可为地方州府提供的最为合理的武器数目。
四地分布于四个方向,是扼守边境至京都的重要节点,也是战备物资的流转之地。四地距离不近,要走上一圈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师祖的寿辰是肯定赶不上了,幸好提前留了礼物。
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武进也才从河中府出发几天,就算从官驿换马快行,离潞州也还有十日的路程。而此时的京都冯府上,全家上下都在热闹地准备明日冯太师的寿辰晚宴。
冯太师的寿辰晚宴上,家中晚辈为老太师行大礼祝寿,旁侧也有重要宾客观礼。礼毕,晚辈们一一献上寿礼,武进的寿礼则由他的老师冯可代献。武进年纪轻轻就受太师、工部侍郎老师的极度喜爱,又得陛下看重,在年轻一代中可说独占鳌头,来宾自然对他敬献的寿礼更感兴趣。
武进敬献的寿礼数量不少,共有十样,除金银珠玉、奇石玛瑙外还有两样特别之物,一样是件琉璃器,另一样是一幅字。
琉璃器是从南平运送过来,途中不仅有专人看护,还雇佣了一队私人武装保护。这是武家石灰坊产出的第二件琉璃器成品,第一件已经作为礼物进献给了皇帝姨父,那是一条两尺长的飞天金龙。给师祖贺寿的琉璃器是一颗一尺见方的乳白色寿桃,下面的托则是两片清透翠叶,足有。
琉璃器早就有了,但是如此大件有做工栩栩如生的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士族大家也从未见过,认为绝对是稀世珍宝。
目前石灰坊烧制的琉璃器其实都着有颜色,不是不想做出清澈透明的琉璃工艺品,实在是工艺上还做不到。要知道玻璃加热到两千三百度以上才能成为液态,才可以滤清杂质和以搅拌去除气泡。现在的炉温只能制造出钢水,也就是说最高也不过一千八百度至两千度。
所以外观上可以用工具压制做到平滑、亮泽,但去除内部的气泡还是做不到。为了遮掩不足,武进指导工匠将玻璃原料烧软后加入各种矿物配料调色。比如加锡粉和钙粉混合物可得白色;加铁粉可得绿色;加硫磺可得黄褐色。至于颜色深浅那就看添加的着色料多少了。
寿桃就是这样制作出来的。寿桃果子形状用的是精心制作的瓷范,只用一次便会打碎;叶片用的则是铁范。待部件成型后再重新加热贴合,几位熟练工匠着实尝试了几十次才算制成了这件现代玻璃工艺品。
至于献给皇帝的那条金龙,龙身掺入了金粉,而龙睛则是真的蓝色宝石,脚爪则是用纯金打制,绝对算得上造价不菲。进献时皇帝还没有当众打碎奢华品,之后也没有动这物件,因为造型是龙,代表着天子的身份象征。现在,那条两尺多长的龙形工艺品已经被固定在了皇帝宝座前,连下面托举的木架子都是用碗口粗的金丝楠木特别制作的。
寿宴上,琉璃寿桃一出已经让宴会厅里羡慕之声此起彼伏,老太师也得意哈哈大笑。另外一幅字,则更加另众人惊讶。
诗词为武进特意为太师大寿所作,当然书法也是他亲手写的。诗词道:
新荷叶·薄露初零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老太师格外喜欢此词,但自谦说已是老朽,现在参与政务已经竭力,恐怕是要拂了这徒孙的好意。他也喜欢武进书法,当着满庭宾客品评为少有佳作,要挂于书房中欣赏。这既是给儿子冯侍郎脸上添彩,也是借着寿宴的机会向人明武进之才。
众人对词作好奇,对被人传出手必佳品的武监丞的书法也很有兴趣。有与太师交好者欲求一见,太师也不推辞,大方传看。
武进的字确是佳品,行草的狂放笔迹中又有着说不出的成熟干练,让人很难理解一个弱冠青年如何能将书法练至如此至臻境界。
寿宴之后,武进的才学之名很快已在士人中传扬,连皇宫里都有人想求一幅字。可惜,武进还公出未还。
虽然武家的老少两代都已名声在外,但武家仍然保持着低调,尤其是武进除在诸冶监和军器监处理公事外极少露面。有才华,又有神秘感,武进竟成了京都不少官家嫁龄女心目中的择偶之选。不少朝廷官员都绕着弯地找冯侍郎打听武进的情况,大有想要为显贵之家结亲的意思。对此,冯侍郎只是笑笑,也并不回答。
越是得不到的往往更能引起兴趣,武家门庭前来访的士家大族也逐渐多起来,老武为此头疼不已。
如此这般,武家愈加神秘,太子詹事武境作为皇帝的老臣偶尔还是会出面应付下官场应酬。倒是军器监丞武进自从外地巡查回来后基本上把自己封闭在军器监工坊的管制区里,没有切身大事不现身,让痴等见面机会的京都名媛们的相思没了着落。
外人来看,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有诗才,有手段,有靠山,还有很深城府,实在是难遇的天选之子,已经让人羡慕到发狂。偏偏这小子凭着功绩成了正七品官,眼见着还在折腾,这让费了几十年功夫才爬进朝堂的一众平庸臣子们如何能忍得下心中的嫉妒。
做成点事情不容易,挑人毛病倒是简单,要是再加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也不是难事。武进原来的性子就是极能折腾,况且现在的世界对他来讲又充满着好奇,但也要耐住性子安稳待着,总比成为众矢之的好。既然大多时间都待在军器监,索性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军器监的日常管理里,一门心思带着众将作研究起兵器装备来。
他就是要以此为跳板,逐渐进入军方,成为手握实权的将领。
此时南平赶至京都的路上,有一队车马正在行进,其中最为华丽一架马车里坐着一个华服妇人和一个锦袍肥胖少年。妇人面带哀伤,少年却面露欣喜望向车外景致,这少年赫然便是武进的书院同窗——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