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世微尘 第54章 父子分析局势,祸患或会内生
热门推荐:
快穿年代之炮灰逆袭
团宠小姐:又飒又娇怎么了?
穿书娱乐圈:我靠毒舌意外翻红了
穿成豪门弃妇,我靠孕吐火上热搜
全球贬值,我穿回来后带飞全家!
光明之路
女帝主天下,侍夫都想父凭子贵
头号鉴宝师,老板娘绝色倾城
狱医
一早醒来,武进和梅儿简单收拾后去前厅给父母见礼,一家人坐下来吃早饭。
武家与其他士家不同,虽家中有两位高阶朝臣,但在日常生活上从不喜欢奢靡浪费。虽然家主已经致仕,现在基本不再过问朝政,但随太祖征战多年又参与国政,资历自不用多说。少家主虽年纪不显,却已封为伯爵,又握有监察百官的检校大权,即使生活上要优越些也顺理成章。
尽管家里的财富水平已不再是“豪绅”一类词汇可以形容,武家仍是保持着以往的低调。家具够用就好,房舍保持就好,日常不缺什么就可以了。
武府原址本是公侯府,府中亭台楼阁不少,住进的两年时间也多是修修补补,从未额外兴建楼阁。院落中原有的花草品类倒是新增不少,尤其是少夫人格外喜欢花草香,管家姜伯就从外专门请了几个善种花草的仆妇打理,府院一年到头总有红绿相映。
钱财多了,很多权贵家都会专注于哪一方面精中选精。比如说对吃、穿或是古玩等形成较为专一的爱好。
武家人对穿要求不突出,女眷喜欢些很正常,男主们基本上都是常服出门。武父因常会文友还稍稍讲究些,倒是武进,常年也就是一身纯色外袍加上一支玉簪,从不做什么修饰。要不是进妈觉得他的穿着折了伯爵爷的面,强令着必须挂上一面上好玉牌,武进的装束与穷家士子也没什么区别。
武家不讲求吃的多高级,原材料尽可能普通,只是制作上精细。就是用繁复工艺让再普通不过的食材成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只是这个本事的立意便已经超脱于一般追求了。
就拿武家的蛋炒饭来说,雪白稻米和橙黄鸡蛋相绞,再拌上一把翠玉般的葱花和岩盐,京城里除了乞儿就没有人家吃不起。可是就选材和火候可不是一般厨子能做好的。就这一道再平常不过的炒食差不多被传成了传奇。就这一道炒饭,武家铁坊的铸铁平锅都卖出去了上千。
武家早餐也与普通的京城普通人家一样,主要吃些面食和凉拌的青绿小菜。比如说馎饦(就是面片汤),别人家就是清水煮熟再放些盐佐味,武家却是用鸡架熬制的老汤来煮,再放些菠菱菜丝、鸡蛋丝,出锅时再扬上一小把小葱花。物料并没有增加什么,一家人吃也就是多出一小把菜和两个鸡蛋而已,品相却拔高了一大截。
武家的厨子冯四野现在也不是一般人,在两年时间里培养出来不少厨艺精湛的徒弟,望山楼的家常菜满京城没有第二家可比。除了重要客人需要上灶露上几手外,冯大厨还是最愿意回到武家厨房操持。武母说家里吃喝简单,让他找个徒弟来做就好,他却不肯。
武家待人谦和,家中无论是军属还是普通仆役都一视同仁,不仅薪金给的多,又不过分苛责,一般在届满一载时便将仆役除了奴籍。家中侍从、女仆有届婚龄娶亲出嫁的,武家从不阻挠,还会送上一份贺礼。
如果是随身照顾主家的人,老爷和夫人还会亲自证婚,仁义之至。朴实简单在一般民众人家里也没什么,到了王侯之家却真成了不得的仁厚,这样好的主家在这样的强权之地实在难寻更多,所以即使除了奴籍也无人愿意离开武家。
越是乱世,平民百姓的命便越不值钱。后周承继后汉朝之制,奴隶买卖仍在。对于杀仆、虐奴之事官家并不理会,即使责罚不过罚钱百铢了事。王侯将相家中仆役、家奴日常无不小心翼翼,旦有懈怠可能就会是殒命之祸。
武家对于犯错奴仆最多不过斥责、罚薪,从无杀伤之事发生。除非怀有二心之人会被逐出门庭,包藏祸心者会被扭送府衙外,其他都能安稳度日,所以每人都尽心办事。京都富贵家总是需要新雇仆役补缺,一年新增十几人都是常是。武家却不同,在京城几年也只增加了几人。
冯厨子和厨娘都是老兵的军属,这样的军属在武家做工的人不少,甚至连马夫也是军属。最初由铁东带来的二十多个老兵,除了高平一战中战死五人,余下的十几人中七人与武进成了义兄弟,剩余几人也都是武家的供奉。这些老兵随着武进夜闯过皇宫,在高平冲过敌阵,久历风险之后早已成了血浓于水的真兄弟。
义兄弟中几个识字的也都做了官或是成了武家在外地的大掌柜。大哥铁东现在是兵部行走,也到了七品。二哥高和杰现在是神机军副将,从六品的武官。崔舜兴、苏文臻、宋靖、白滔替武进各把持着一方产业。
后来又陆续来了过百的有关系的老兵来投靠,武进也都想着法连带着军属妥善安排了下来,所以现在为武家买卖操持的人很多。
只靠兄弟情谊苦哈哈地过日子可不是武进的想法,他不介意再给这牢不可破的关系上再加一层利益的保护壳,更经得起风浪。现在的武家其实实质上是武家、徐家、武进义兄弟们和手下无数老兵、军属等等许多人家的组合,要说社会影响力可能不如士家大族,但是要说实力,却也能有所抗衡。
大哥铁东理顺了武进安排的登州沿海基地建设任务,便坐镇徐州成为大掌柜,掌控着武家从西至北的各项生意往来。他手下的团队便是经过神机军参谋部历练的智囊。从武进交权后,这些将校不受新来主官的待见,大多便依照安排辞了官职,随铁东一起到徐州建立商会,控制着从情报到战略物资配给、发展方略等多项关乎武家未来布局的构想和逐步实现。而武进的二哥则守着神机军,把握着武进唯一可控制的官方军事力量,完全架空了后派来的指挥使。
三哥苏文臻是湖州人,却生得和北方汉子一样壮实,现在雄州经营与吴越和南唐的商道,同时帮着从南唐招募造船工匠、船工,建造商船的同时也储备着以后建造大型战船的实力。
四哥崔舜兴祖上早年是从高句丽逃难来的,说得一口流利的高丽话,现在守在登州督造基地和为武家守着通往高句丽商道,进一步筹划庙岛、长山岛上的基地建设。
五哥白滔远远地去了秦州,专事向吐蕃出口各种生活用品、粮食,收购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石脂)。
六哥宋靖现在江陵,主要负责花钱,从蜀地走私铁矿、芒硝、铅锌、磷、煤等矿藏,甚至他还买通了蜀地的官员,在几地建了私矿采集矿石。所购买的矿产少部分提供给内府,大部分却运到了雄州,由苏文臻以商船运至登州,再屯入基地。
七哥范岩旺,人送诨号“犯阎王”,是武家万顺镖局的总镖头,曾是绿林游侠中名声响当当的一条好汉。他按照武进的想法,招收经年老兵,收服匪盗中的义气之士。还以房州为中心在周、蜀交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社会概念——江湖。不但推动了一些帮派的建立,还在多地设立了江湖名人排行榜,掀起了民间好武的风气。
其他几位虽不是义兄弟,但是关系一样十分紧密的老兵供奉鲍月霖、骆昆、房裕专门倒腾粮食、棉花、农具,还组织了一支专业工程队,负责为各地官员、士家、富豪建设居所,构筑城墙。周渝全是众多老兵中最能说会道的,其机敏过人,也曾在军中任斥候队正多年,很多方言张口就来,现时掌管着武家商路拓展,带着手下常年奔波在商路上,从西域等地购进各种特产,又输出中原的手工艺品、白酒、丝绸、瓷器,每年盈利不可计数。
也碰到过赖账不给的,自有犯阎王前去收账,怎么收就不是需要关心的事了。显举、谭飞、管璋、杜望、柳喆是武进特意部署在辽东复县周围的暗哨,负责在当地建立势力,为以后武家占据辽东做准备。
武进排行第八,众兄弟私处的时候都只叫他老八,在办公事时却都严肃称为大帅或是家主。
前些天武进遇刺,哥几个在不同的时间收到了传自京都的密信,一时间武家在各地的生意都在收紧,很多地方甚至开始整备人马。隔了两三天又收到京都发去的第二封密信,各地的紧张态势才得以缓解。这情况让很多地方政权感到了莫名其妙,却又查不出任何消息。
全家用过了早饭,武进也不急着去工作,一是等着变化,二是最近朝廷会很混乱,自己还是趁机休养比较好。三是伤势还没有痊愈,现在出门只能是让兄弟铁卫更辛苦。在花园里放了两张躺椅,竹编小桌子上放了茶壶和水果,拿着一卷书装作好学一样看。没有几分钟,书便扣在了脸上,打起了呼噜。
还没睡一会,便被旁边更大的呼噜声给吵醒了,不用睁眼睛就知道是铁卫。这家伙整晚在院子里巡视,就怕家里再进凶徒。武进拿起茶壶倒了杯茶,不管冷热一口抽干后才慢慢坐起来,不忍心打扰铁卫做好梦,把外袍给他盖上。慢慢走回寝院,见梅儿和舒香一起绣手帕,白色丝绢手帕上的两只鸳鸯已经快要绣完,很是精致漂亮。
没好打扰两人的闺房话,转身慢悠悠地向着父亲的书法走去,母亲怕是又去忙生意了,好在还有父亲赋闲在家,可以找他聊。
果然,武父正在书房写大字,看来又是功力大涨。
一幅字写完,武父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抬头间看见了笑呵呵站在旁边的武进。
“你小子整天不在家,为父也只能自得其乐了。来,你也写一幅。”
武进接过父亲递来的毛笔,略想了一下,在纸上以行草书写:
南乡子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笔力遒劲,如蛟龙戏水,似暴雪随风,如蝴蝶翩飞,最后都显于纸上。
“不错,也不知你这字是什么时候练的,总是觉得耐看。”武父很高兴,这回又可以向老朋友们炫耀一番了。
“不过这诗词可是心中写意?对朝堂这个大泥坑厌烦了?准备跟着陛下去收复燕云?”
“父亲,您真是神了!随便写的几句词便看出了孩儿心里所想,还是您厉害!”武进放好了毛笔,向着父亲竖起来大拇指,还晃了晃,脸上堆着笑容。
“哼,别以为说几句好话,为父就不会训你。谁让你拿着性命去冒险的?还得唠叨多少回,咱们武家三代单传……。”
“您老消消气,孩儿下次不敢了。您渴了吧,这都说了半个时辰了,一定是渴了。孩儿这就去给您沏壶茶。”武进找了借口刚想走,就见武父伸手从桌几的另一边矮几上提起一个铜壶来。
“哦,孩儿疏忽了,刚才未见。那孩儿去取些茶点来,就着茶水更有味道。”武父又从矮几下拿起一个朱红漆食盒。
“哦,您老准备的真全。那您这还缺什么?孩儿这就去取来。缺孙儿?这个,这个,呵呵呵。”武进尴尬。
“不要紧,为父特意让文臻从雄州买来一样好东西——虎鞭!给你补一补,说不定很快就有孙儿了呢。你这是太忙累了,你说说梅儿进门后你有没有在家待上一个月的时候?三五天都不见人影。少年人哪个不是耳鬓厮磨的,你们新婚却像老夫妻一般,让我们老两口发愁啊!”武父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了是一根肉干样的东西,不说谁能知道这就是虎鞭。这玩意在后世太少见,范科那么有钱都没见过。
接过来,武进坏笑着说:“一会就让冯厨子去炖了,咱爷俩一起补补,说不定明年我还能再添个弟弟。哎哟,父亲,好好说话不带动手的。”
“知道你又动了随陛下南征的心思,虽然你阿娘听你的,什么都不说,但是我心里有数。你到底在谋划什么?”武父正色问道。
“父亲,朝政参与越多,我便心里越不安,越觉得危机就在眼前。陛下醉心天下一统的执念,去年时更提出要收复燕云,虽然被朝臣反对,但是过了一年多也并没有打消想法。分析最近的情报,我竟然发现陛下的这个打算已经开始实施,说不准今年解决了南唐后就会兴兵伐辽。”
“陛下有志向不好么?总比那些尸位素餐的君主好吧?”
“话倒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不适合。陛下和我这回设了局,剔除了士家大族在朝堂中枢埋下的不少势力,但是也只是削弱而已。不趁着这个时机铲除其深埋在各地的根基,被他们重新掌控朝堂也只是早晚的事。”武进说。
“表面上是忠诚党借着这次的风波扩大了势力,陛下获益最大,实际上很多投诚的人并非改变了立场,只是为了暂避风头或是趁此搅乱局面。一旦士家重新掌权,该是哪家的势力还会回到哪家。攘外必先安内,陛下之前的革新步子太大,与士家结仇,现在又没有趁着最好的时机铲除,却把精力放在了对外征伐上,只想转嫁皇权与士家间的矛盾而不打算彻底解决。要是仗打胜了是皆大欢喜,皇权能够增加威望,可是士家也会因此获利,相互的对立没有一丝改变。要是败了,皇权威风扫地,士家更会借此兴风作浪,能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还不好说。”
“父亲,您和陛下一样,不要相信军方的完全效忠,他们的忠诚早就被士家大族挖得千疮百孔了。对外战争可以获利,所以才会顺从地听陛下的指挥,一旦与皇家分利时,那时您便会看到那些嘴脸是如何卑劣了。”武进站着有些累了,便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武父煮了茶,父子俩一起喝茶谈起来。
“还有一件事非常不好。陛下对王朴数术算出的‘可用三十年’笃信不疑,几年来每天少睡少餐,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伏案处理政务上,这很不好。陛下出身军旅,又对肉食极喜好,平时进食都以肉食为主,为的却是花时间少,饿得慢。几年下来就出现了时常头痛、疲倦和不安的情况,御医却诊不出甚么病症。孩儿觉得,陛下身体已然受损,这些症状都是血脉压力过大引起的。如果这次陛下仍然坚持亲征,怕是中途身体便会出现不适。这件事我已经劝过多次,但陛下仍我行我素,没有任何用处。所以武家应该提前思考如何安稳退走的事情了。”武进说到这心里一紧,然后便想起了沈冰云。
“我在一年前便将自己的十六个义兄,逐步从家族生意里抽出来,分期分批地送到了边境或是辽东,就是为了汇集财力在辽东打下一片根据地,建立一座强大的堡垒。这既是为陛下亲征做准备,也是为武家的未来基业打牢根基。目前已经在临近陆地的两个岛链上修建了武备,其他资源也正不断由登州、莱州、海州运送到那。”武进把大概情况告诉了武父。
“堡垒!武备!进儿啊,就算你没有打算造反,也会被人以此拿住诬告谋反啊?”武父一下子站了起来,碰倒了茶杯,茶水沿着案几纹路润湿了武进刚才写好的行草。
“父亲,这些我已经考虑到了,所以事先是和陛下说了的。我的用意恰恰相反,是为了保住社稷,保住郭家。”武进也慢慢站起来,看着武父。
“陛下太过轻信所谓忠臣,如果出现意外必会将幼主托付给范质、王溥之流,这些人在太平盛世也许还能守国,但是在这危机四伏的局面下不过是块无甚用处的忠义招牌罢了。在权势之下,他们改弦易张就是分分钟的事情。那武家呢?武家这些老老少少呢?靠着他人赏赐能活下几人?又能在旁人的口舌下、鄙夷眼神里苟活多久呢?”
“我积累实力不是为了夺得权力进而称霸一方,而是用可以称霸一方的实力夺得生存的权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实力,我才有可能保住大周。就算保不住大周也至少能保住郭家的血脉,对得起我父子二人两代为臣的忠义。在军权最大的此时,谁的拳头大谁就掌握着真理。父亲,您还不知密谋刺杀我的人都有谁吧?”
“不是张永德和李重进?”
“是,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李普。”武进答。
“都点检赵匡胤的心腹?”武父惊骇。虽然久不在朝,但是对于朝廷的一些隐秘消息他还是十分了解。
“嗯。这次整顿禁军后,五个主官、五个副官里,赵匡胤的势力已经占了八个,其中不乏义社十兄弟之人。我向陛下进言不可予权过重,也从未向陛下举荐过赵某,昨夜陛下却说是我推荐了,是陛下对赵某太过相信,还是对我信不过?信过则失,危局已现。”见武父沉默,武进便继续说下去。
“范质和王溥之流,看似正直忠贞,但却从来都是书生意气,什么时候向士家大族举起过刀枪?又何时争取过掌握兵权?他们就是怕兵权烫手,遇到大势有变会影响了保命。他们的迂腐也正是赵某的机会,一旦以兵权挟天子,还怕忠臣党不投诚?”武进的话像一根刺,挑动了武父叫做“君、臣、义”的那根敏感神经。
“他们敢!”武父很激动,甚至拍着桌子。
“为什么不敢!父亲,太祖登基时不就是这样么?他们不是武家,不懂得激流勇退,更不懂得平安是福,这些人只是富贵险中求的政客。所以,我只能被迫做好准备。如果陛下平安,我会将燕云十六州变成周朝最稳固的北方防线,中原百姓会因此受益;如果最不想见的事发生,燕云便是武家、郭家的栖身之地,中原百姓仍会得世代太平。您觉得此事做得吗?”
武父呆立许久才叹气,道:“进儿啊,如今你的见识已经超过了为父,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无论如何要切记,我武家什么时候都不能失了道义,那样会失去立足的根本。”武进点头表示受教。武父说完这一句,就好像被抽光了精气神般颓然坐了下来,说想自己待一会。
武进刚出书房,管家老王就匆忙走来,说宫里给使来宣旨。武进让老王先去招待,又进书房请父亲一同去接旨。
武家与其他士家不同,虽家中有两位高阶朝臣,但在日常生活上从不喜欢奢靡浪费。虽然家主已经致仕,现在基本不再过问朝政,但随太祖征战多年又参与国政,资历自不用多说。少家主虽年纪不显,却已封为伯爵,又握有监察百官的检校大权,即使生活上要优越些也顺理成章。
尽管家里的财富水平已不再是“豪绅”一类词汇可以形容,武家仍是保持着以往的低调。家具够用就好,房舍保持就好,日常不缺什么就可以了。
武府原址本是公侯府,府中亭台楼阁不少,住进的两年时间也多是修修补补,从未额外兴建楼阁。院落中原有的花草品类倒是新增不少,尤其是少夫人格外喜欢花草香,管家姜伯就从外专门请了几个善种花草的仆妇打理,府院一年到头总有红绿相映。
钱财多了,很多权贵家都会专注于哪一方面精中选精。比如说对吃、穿或是古玩等形成较为专一的爱好。
武家人对穿要求不突出,女眷喜欢些很正常,男主们基本上都是常服出门。武父因常会文友还稍稍讲究些,倒是武进,常年也就是一身纯色外袍加上一支玉簪,从不做什么修饰。要不是进妈觉得他的穿着折了伯爵爷的面,强令着必须挂上一面上好玉牌,武进的装束与穷家士子也没什么区别。
武家不讲求吃的多高级,原材料尽可能普通,只是制作上精细。就是用繁复工艺让再普通不过的食材成为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佳肴,只是这个本事的立意便已经超脱于一般追求了。
就拿武家的蛋炒饭来说,雪白稻米和橙黄鸡蛋相绞,再拌上一把翠玉般的葱花和岩盐,京城里除了乞儿就没有人家吃不起。可是就选材和火候可不是一般厨子能做好的。就这一道再平常不过的炒食差不多被传成了传奇。就这一道炒饭,武家铁坊的铸铁平锅都卖出去了上千。
武家早餐也与普通的京城普通人家一样,主要吃些面食和凉拌的青绿小菜。比如说馎饦(就是面片汤),别人家就是清水煮熟再放些盐佐味,武家却是用鸡架熬制的老汤来煮,再放些菠菱菜丝、鸡蛋丝,出锅时再扬上一小把小葱花。物料并没有增加什么,一家人吃也就是多出一小把菜和两个鸡蛋而已,品相却拔高了一大截。
武家的厨子冯四野现在也不是一般人,在两年时间里培养出来不少厨艺精湛的徒弟,望山楼的家常菜满京城没有第二家可比。除了重要客人需要上灶露上几手外,冯大厨还是最愿意回到武家厨房操持。武母说家里吃喝简单,让他找个徒弟来做就好,他却不肯。
武家待人谦和,家中无论是军属还是普通仆役都一视同仁,不仅薪金给的多,又不过分苛责,一般在届满一载时便将仆役除了奴籍。家中侍从、女仆有届婚龄娶亲出嫁的,武家从不阻挠,还会送上一份贺礼。
如果是随身照顾主家的人,老爷和夫人还会亲自证婚,仁义之至。朴实简单在一般民众人家里也没什么,到了王侯之家却真成了不得的仁厚,这样好的主家在这样的强权之地实在难寻更多,所以即使除了奴籍也无人愿意离开武家。
越是乱世,平民百姓的命便越不值钱。后周承继后汉朝之制,奴隶买卖仍在。对于杀仆、虐奴之事官家并不理会,即使责罚不过罚钱百铢了事。王侯将相家中仆役、家奴日常无不小心翼翼,旦有懈怠可能就会是殒命之祸。
武家对于犯错奴仆最多不过斥责、罚薪,从无杀伤之事发生。除非怀有二心之人会被逐出门庭,包藏祸心者会被扭送府衙外,其他都能安稳度日,所以每人都尽心办事。京都富贵家总是需要新雇仆役补缺,一年新增十几人都是常是。武家却不同,在京城几年也只增加了几人。
冯厨子和厨娘都是老兵的军属,这样的军属在武家做工的人不少,甚至连马夫也是军属。最初由铁东带来的二十多个老兵,除了高平一战中战死五人,余下的十几人中七人与武进成了义兄弟,剩余几人也都是武家的供奉。这些老兵随着武进夜闯过皇宫,在高平冲过敌阵,久历风险之后早已成了血浓于水的真兄弟。
义兄弟中几个识字的也都做了官或是成了武家在外地的大掌柜。大哥铁东现在是兵部行走,也到了七品。二哥高和杰现在是神机军副将,从六品的武官。崔舜兴、苏文臻、宋靖、白滔替武进各把持着一方产业。
后来又陆续来了过百的有关系的老兵来投靠,武进也都想着法连带着军属妥善安排了下来,所以现在为武家买卖操持的人很多。
只靠兄弟情谊苦哈哈地过日子可不是武进的想法,他不介意再给这牢不可破的关系上再加一层利益的保护壳,更经得起风浪。现在的武家其实实质上是武家、徐家、武进义兄弟们和手下无数老兵、军属等等许多人家的组合,要说社会影响力可能不如士家大族,但是要说实力,却也能有所抗衡。
大哥铁东理顺了武进安排的登州沿海基地建设任务,便坐镇徐州成为大掌柜,掌控着武家从西至北的各项生意往来。他手下的团队便是经过神机军参谋部历练的智囊。从武进交权后,这些将校不受新来主官的待见,大多便依照安排辞了官职,随铁东一起到徐州建立商会,控制着从情报到战略物资配给、发展方略等多项关乎武家未来布局的构想和逐步实现。而武进的二哥则守着神机军,把握着武进唯一可控制的官方军事力量,完全架空了后派来的指挥使。
三哥苏文臻是湖州人,却生得和北方汉子一样壮实,现在雄州经营与吴越和南唐的商道,同时帮着从南唐招募造船工匠、船工,建造商船的同时也储备着以后建造大型战船的实力。
四哥崔舜兴祖上早年是从高句丽逃难来的,说得一口流利的高丽话,现在守在登州督造基地和为武家守着通往高句丽商道,进一步筹划庙岛、长山岛上的基地建设。
五哥白滔远远地去了秦州,专事向吐蕃出口各种生活用品、粮食,收购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石脂)。
六哥宋靖现在江陵,主要负责花钱,从蜀地走私铁矿、芒硝、铅锌、磷、煤等矿藏,甚至他还买通了蜀地的官员,在几地建了私矿采集矿石。所购买的矿产少部分提供给内府,大部分却运到了雄州,由苏文臻以商船运至登州,再屯入基地。
七哥范岩旺,人送诨号“犯阎王”,是武家万顺镖局的总镖头,曾是绿林游侠中名声响当当的一条好汉。他按照武进的想法,招收经年老兵,收服匪盗中的义气之士。还以房州为中心在周、蜀交界兴起了一个新的社会概念——江湖。不但推动了一些帮派的建立,还在多地设立了江湖名人排行榜,掀起了民间好武的风气。
其他几位虽不是义兄弟,但是关系一样十分紧密的老兵供奉鲍月霖、骆昆、房裕专门倒腾粮食、棉花、农具,还组织了一支专业工程队,负责为各地官员、士家、富豪建设居所,构筑城墙。周渝全是众多老兵中最能说会道的,其机敏过人,也曾在军中任斥候队正多年,很多方言张口就来,现时掌管着武家商路拓展,带着手下常年奔波在商路上,从西域等地购进各种特产,又输出中原的手工艺品、白酒、丝绸、瓷器,每年盈利不可计数。
也碰到过赖账不给的,自有犯阎王前去收账,怎么收就不是需要关心的事了。显举、谭飞、管璋、杜望、柳喆是武进特意部署在辽东复县周围的暗哨,负责在当地建立势力,为以后武家占据辽东做准备。
武进排行第八,众兄弟私处的时候都只叫他老八,在办公事时却都严肃称为大帅或是家主。
前些天武进遇刺,哥几个在不同的时间收到了传自京都的密信,一时间武家在各地的生意都在收紧,很多地方甚至开始整备人马。隔了两三天又收到京都发去的第二封密信,各地的紧张态势才得以缓解。这情况让很多地方政权感到了莫名其妙,却又查不出任何消息。
全家用过了早饭,武进也不急着去工作,一是等着变化,二是最近朝廷会很混乱,自己还是趁机休养比较好。三是伤势还没有痊愈,现在出门只能是让兄弟铁卫更辛苦。在花园里放了两张躺椅,竹编小桌子上放了茶壶和水果,拿着一卷书装作好学一样看。没有几分钟,书便扣在了脸上,打起了呼噜。
还没睡一会,便被旁边更大的呼噜声给吵醒了,不用睁眼睛就知道是铁卫。这家伙整晚在院子里巡视,就怕家里再进凶徒。武进拿起茶壶倒了杯茶,不管冷热一口抽干后才慢慢坐起来,不忍心打扰铁卫做好梦,把外袍给他盖上。慢慢走回寝院,见梅儿和舒香一起绣手帕,白色丝绢手帕上的两只鸳鸯已经快要绣完,很是精致漂亮。
没好打扰两人的闺房话,转身慢悠悠地向着父亲的书法走去,母亲怕是又去忙生意了,好在还有父亲赋闲在家,可以找他聊。
果然,武父正在书房写大字,看来又是功力大涨。
一幅字写完,武父捋着胡须摇头晃脑地欣赏着自己的作品,抬头间看见了笑呵呵站在旁边的武进。
“你小子整天不在家,为父也只能自得其乐了。来,你也写一幅。”
武进接过父亲递来的毛笔,略想了一下,在纸上以行草书写:
南乡子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笔力遒劲,如蛟龙戏水,似暴雪随风,如蝴蝶翩飞,最后都显于纸上。
“不错,也不知你这字是什么时候练的,总是觉得耐看。”武父很高兴,这回又可以向老朋友们炫耀一番了。
“不过这诗词可是心中写意?对朝堂这个大泥坑厌烦了?准备跟着陛下去收复燕云?”
“父亲,您真是神了!随便写的几句词便看出了孩儿心里所想,还是您厉害!”武进放好了毛笔,向着父亲竖起来大拇指,还晃了晃,脸上堆着笑容。
“哼,别以为说几句好话,为父就不会训你。谁让你拿着性命去冒险的?还得唠叨多少回,咱们武家三代单传……。”
“您老消消气,孩儿下次不敢了。您渴了吧,这都说了半个时辰了,一定是渴了。孩儿这就去给您沏壶茶。”武进找了借口刚想走,就见武父伸手从桌几的另一边矮几上提起一个铜壶来。
“哦,孩儿疏忽了,刚才未见。那孩儿去取些茶点来,就着茶水更有味道。”武父又从矮几下拿起一个朱红漆食盒。
“哦,您老准备的真全。那您这还缺什么?孩儿这就去取来。缺孙儿?这个,这个,呵呵呵。”武进尴尬。
“不要紧,为父特意让文臻从雄州买来一样好东西——虎鞭!给你补一补,说不定很快就有孙儿了呢。你这是太忙累了,你说说梅儿进门后你有没有在家待上一个月的时候?三五天都不见人影。少年人哪个不是耳鬓厮磨的,你们新婚却像老夫妻一般,让我们老两口发愁啊!”武父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锦盒,打开了是一根肉干样的东西,不说谁能知道这就是虎鞭。这玩意在后世太少见,范科那么有钱都没见过。
接过来,武进坏笑着说:“一会就让冯厨子去炖了,咱爷俩一起补补,说不定明年我还能再添个弟弟。哎哟,父亲,好好说话不带动手的。”
“知道你又动了随陛下南征的心思,虽然你阿娘听你的,什么都不说,但是我心里有数。你到底在谋划什么?”武父正色问道。
“父亲,朝政参与越多,我便心里越不安,越觉得危机就在眼前。陛下醉心天下一统的执念,去年时更提出要收复燕云,虽然被朝臣反对,但是过了一年多也并没有打消想法。分析最近的情报,我竟然发现陛下的这个打算已经开始实施,说不准今年解决了南唐后就会兴兵伐辽。”
“陛下有志向不好么?总比那些尸位素餐的君主好吧?”
“话倒是可以这么说,但是目前的情况却不适合。陛下和我这回设了局,剔除了士家大族在朝堂中枢埋下的不少势力,但是也只是削弱而已。不趁着这个时机铲除其深埋在各地的根基,被他们重新掌控朝堂也只是早晚的事。”武进说。
“表面上是忠诚党借着这次的风波扩大了势力,陛下获益最大,实际上很多投诚的人并非改变了立场,只是为了暂避风头或是趁此搅乱局面。一旦士家重新掌权,该是哪家的势力还会回到哪家。攘外必先安内,陛下之前的革新步子太大,与士家结仇,现在又没有趁着最好的时机铲除,却把精力放在了对外征伐上,只想转嫁皇权与士家间的矛盾而不打算彻底解决。要是仗打胜了是皆大欢喜,皇权能够增加威望,可是士家也会因此获利,相互的对立没有一丝改变。要是败了,皇权威风扫地,士家更会借此兴风作浪,能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还不好说。”
“父亲,您和陛下一样,不要相信军方的完全效忠,他们的忠诚早就被士家大族挖得千疮百孔了。对外战争可以获利,所以才会顺从地听陛下的指挥,一旦与皇家分利时,那时您便会看到那些嘴脸是如何卑劣了。”武进站着有些累了,便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武父煮了茶,父子俩一起喝茶谈起来。
“还有一件事非常不好。陛下对王朴数术算出的‘可用三十年’笃信不疑,几年来每天少睡少餐,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伏案处理政务上,这很不好。陛下出身军旅,又对肉食极喜好,平时进食都以肉食为主,为的却是花时间少,饿得慢。几年下来就出现了时常头痛、疲倦和不安的情况,御医却诊不出甚么病症。孩儿觉得,陛下身体已然受损,这些症状都是血脉压力过大引起的。如果这次陛下仍然坚持亲征,怕是中途身体便会出现不适。这件事我已经劝过多次,但陛下仍我行我素,没有任何用处。所以武家应该提前思考如何安稳退走的事情了。”武进说到这心里一紧,然后便想起了沈冰云。
“我在一年前便将自己的十六个义兄,逐步从家族生意里抽出来,分期分批地送到了边境或是辽东,就是为了汇集财力在辽东打下一片根据地,建立一座强大的堡垒。这既是为陛下亲征做准备,也是为武家的未来基业打牢根基。目前已经在临近陆地的两个岛链上修建了武备,其他资源也正不断由登州、莱州、海州运送到那。”武进把大概情况告诉了武父。
“堡垒!武备!进儿啊,就算你没有打算造反,也会被人以此拿住诬告谋反啊?”武父一下子站了起来,碰倒了茶杯,茶水沿着案几纹路润湿了武进刚才写好的行草。
“父亲,这些我已经考虑到了,所以事先是和陛下说了的。我的用意恰恰相反,是为了保住社稷,保住郭家。”武进也慢慢站起来,看着武父。
“陛下太过轻信所谓忠臣,如果出现意外必会将幼主托付给范质、王溥之流,这些人在太平盛世也许还能守国,但是在这危机四伏的局面下不过是块无甚用处的忠义招牌罢了。在权势之下,他们改弦易张就是分分钟的事情。那武家呢?武家这些老老少少呢?靠着他人赏赐能活下几人?又能在旁人的口舌下、鄙夷眼神里苟活多久呢?”
“我积累实力不是为了夺得权力进而称霸一方,而是用可以称霸一方的实力夺得生存的权利。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实力,我才有可能保住大周。就算保不住大周也至少能保住郭家的血脉,对得起我父子二人两代为臣的忠义。在军权最大的此时,谁的拳头大谁就掌握着真理。父亲,您还不知密谋刺杀我的人都有谁吧?”
“不是张永德和李重进?”
“是,还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李普。”武进答。
“都点检赵匡胤的心腹?”武父惊骇。虽然久不在朝,但是对于朝廷的一些隐秘消息他还是十分了解。
“嗯。这次整顿禁军后,五个主官、五个副官里,赵匡胤的势力已经占了八个,其中不乏义社十兄弟之人。我向陛下进言不可予权过重,也从未向陛下举荐过赵某,昨夜陛下却说是我推荐了,是陛下对赵某太过相信,还是对我信不过?信过则失,危局已现。”见武父沉默,武进便继续说下去。
“范质和王溥之流,看似正直忠贞,但却从来都是书生意气,什么时候向士家大族举起过刀枪?又何时争取过掌握兵权?他们就是怕兵权烫手,遇到大势有变会影响了保命。他们的迂腐也正是赵某的机会,一旦以兵权挟天子,还怕忠臣党不投诚?”武进的话像一根刺,挑动了武父叫做“君、臣、义”的那根敏感神经。
“他们敢!”武父很激动,甚至拍着桌子。
“为什么不敢!父亲,太祖登基时不就是这样么?他们不是武家,不懂得激流勇退,更不懂得平安是福,这些人只是富贵险中求的政客。所以,我只能被迫做好准备。如果陛下平安,我会将燕云十六州变成周朝最稳固的北方防线,中原百姓会因此受益;如果最不想见的事发生,燕云便是武家、郭家的栖身之地,中原百姓仍会得世代太平。您觉得此事做得吗?”
武父呆立许久才叹气,道:“进儿啊,如今你的见识已经超过了为父,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但无论如何要切记,我武家什么时候都不能失了道义,那样会失去立足的根本。”武进点头表示受教。武父说完这一句,就好像被抽光了精气神般颓然坐了下来,说想自己待一会。
武进刚出书房,管家老王就匆忙走来,说宫里给使来宣旨。武进让老王先去招待,又进书房请父亲一同去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