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古代: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 第33章 水车

穿越古代: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第33章 水车

    爷爷去找了那几家村民,让他们考虑一下,下午来家里细说。

    两三点钟,陆陆续续五家人到齐,爷爷拿出图纸,给他们几个人看,大家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更不知道这玩意是否真这么顶用。几个人都不太敢答应,如果真能行,错过了,又太可惜,正犹豫和纠结中摇摆。

    “你们还不相信我老陈,这图纸我可花钱请人买来的,如果你们不做,我一个人也能行,丑话说在前头,到时水流出了,别说我把它断开,不流进你们家田里,你们不要找我的茬子就行了。”

    几家人最后还是同意了,一家人先交二两银子,不够到时再平滩,多了就退还他们。

    于是驾着牛车找隔壁柳树村的严木匠,让他父子俩做,严木匠看了图纸,高兴的说:“这可是好东西,如果能成功,可帮了村民的大忙,缺水的田地也带来了福音,好!我们尽快做。”

    “拉回树湾村再安装吧!不过你们父子去一个人看看,在什么地方安装,还需要些什么。我提前准备好。”

    “宽儿,你跟陈叔去,我在家准备木料。”

    于是爷爷带着严宽一起来树湾村,查看了地方,量了尺寸,又说在什么地方挖一个蓄水池,安排完,爷爷送他回柳树村。

    爷爷晚上去了村长家,说了装水车的事,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又聊了会就回来了。

    过十来天,严木匠父子用牛车拉了两车的水车材料和零件过来,把东西放在河边平地方,开始安装,爷爷又叫那几户人一起帮忙。有的去陈家搬竹子,有的拿东西,红红火火的忙开了。

    村长带着村里几个年长的族老来到这里,有的村民也凑过来看热闹。

    一个时辰后水车全部装好,竹子里的竹节也打通,一根一根接好,在田地上方挖了一个长三米,宽四米的蓄水池,把水引上来方便田地灌溉。

    村民也热情的帮忙,把水车竖起来,推动,一会水车就在水的动力下旋转起来,水也缓缓流到水槽里,再流到大水坑里。

    村民们都欢呼着,沸腾起来,纷纷找村长,要求装一台水车。

    “大家安静,这是陈峰和几个村民出钱装的,图纸也是陈峰请人花钱买的,你们想做可以和陈峰谈。”村长站在土坡上大声对村民说。

    有的村民迫不及待的跑到陈峰面前:“陈哥,你看我家田地离水远,我每次挑水灌溉,肩上的皮都要磨破一层,你这水车好,太好了,省了多少事。”

    “一会想做的可以和严木匠交涉一下,我不会做,这图纸虽然是我花钱买的,但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这钱我就自己掏了。”

    “陈家大义,人真不错,这水车图也花了不少钱的。“夸赞声不绝于耳。

    村长走到陈峰身边对他说:“陈老弟,你对整个村子的付出,做为村长,我带村民感谢你,我明天带你去镇长那报告这事,让水车的事推广出去,让更多村里的村民受益,放心吧,不会让你们家吃亏的。”

    第二天,村长早早的来到陈家,陈清云开了门,看见村长来了,忙打招呼:“村长来了,我爹在屋里马上出来。”

    一会陈老爹出来,今天去见镇长,穿一身干净的衣裤,脚上是布鞋,后院牛车都套好了,两人开了后门,赶着牛车去镇上。

    上午十点多,进村的路上跑过来两辆车,马车在前,牛车在后。

    车子一直开到有水车的地方,村里人知道镇长来了,呼啦啦去了不少人,陈清云和二弟也去看看,叫家里人准备午饭,请镇长和村长来家吃饭,说完就和老二走了。

    中午十一点多,爷爷赶着牛车走在前面,镇长的马车跟在后面,来到陈家,马车赶进了院子。

    陈清云把牛车赶到后院。爷爷陪着镇长在堂屋坐下,倒上茶水,镇长抿了一口,夸赞道:“好茶。”又接着说:“水车的事,我就上报县里,这是大功劳,到时我可能是陪着大人们一起来,这图纸你可以交给我带走吗?”

    碧月躲在门后,听着爷爷和镇长谈话,当听到要交图纸时,也不知道该不该交。

    爷爷说了声,“好”,就把图纸交给镇长,并说饭做好了,请镇长和他的随从,还有村长一起吃饭,今天人多,男女两桌,女人和孩子这桌在空房间里,男人们在堂屋吃,吃完后,爷爷还用竹罐装了大半罐茶叶让镇长带上,镇长觉得爷爷很上道。

    爷爷以为交了图纸就石沉大海了。

    过了十来天,镇长带着县太爷和师爷及衙役们浩浩荡荡来到村里。

    平静的小山村又热闹起来了,陈家父子亲自带县令及一众人,去了水车处。

    远远就看见水车立在河边,运行正常,水车的运转把河里的水舀起,水车上的竹筒又把水倒在水车下方的水槽里,水就缓缓的流进水槽,然后水就慢慢的运送到蓄水池,就可以随时浇灌了,大大节省了不少人力。

    大人赞赏的说:“本官已经上报京城,不日有封赏下来,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定要让天下百姓用上,特别是缺水的地方。”

    爷爷邀请众人去家里吃饭,大家也不客气,今天吃饭的人多,蒸了一木桶米饭,炒了两盆菜,给县令他们单独做了一桌,今天开了三桌,才把这顿午饭忙完,送走县令,大家才松一口气。

    七天后,县里衙役就带来了表彰,写了一些表扬的话,奖励了两百两银子,十匹棉布。

    爷爷打赏了送报喜的人,一家人都很开心,村里人也很羡慕,大家都来恭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