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四爷 第63章 县志记载的四爷
热门推荐:
海岛种田嫁军官
凡人寻长生:科学修仙录
霍格沃茨的库洛魔法使
小松的爱情保卫战
我推演出了人仙武道
搬空钱财,下乡后被高冷军官盯上
我为神剑狂
末世:从挟持同学妈妈开始无敌
从红海行动开始做大做强
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温县山深林密,土匪横行。
当地成名的土匪即有二十余股,其它昼伏夜出、打家劫舍的散匪,数不胜数。
“南山小南顶,土匪万千”,当地流传的民谣,虽然夸张,也是土匪遍地的写照。
但温县土匪并非都作恶多端,祥云四爷即义匪,他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是血气男儿励志的故事。
传四爷家族,原属殷实人家,在祥云有良田数百亩,亦经营有粮食、当铺、药房。其家望子成龙,家风颇严,请有私塾。
但四爷自小痴迷武术,天生顽劣,整日呼朋唤友,舞刀弄枪,家中钱财,散与众人,四爷家中老爷连连摇头,无可奈何。
一年秋天,有游乡卖艺陈姓父女到达祥云,四爷见女子漂亮,自恃身强力壮,前去挑衅,狂言:拳脚分高低,输了给一百大洋,赢了娶女子为妻。
卖艺老头连忙赔罪:走乡串户,卖艺糊口,不敢与四爷争斗。
四爷咄咄逼人,卖艺老头无奈出手,四爷屡战屡败,自知遇到高人,即拜老头为师。
卖艺老头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女儿长大,出行不便,遂收四爷为徒,自此陈氏父女定居南湖,四爷醉心研习,功夫日益增进。
南山多煤,南湖距南山不足百里,倒卖煤炭风盛。
四爷仗着年轻力壮,武艺高强,收取贩煤之人保护费为生。
一次偶遇土匪胡三海,胡三海早闻四爷大名,邀请四爷入伙,四爷亦听说胡三海为人仗义,从不欺负穷苦百姓。一番思量入伙胡三海,上了南山,胡三海封四爷“二当家”的。
与其蜗居不远,另有一伙土匪,匪首马后炮,作恶多端,百姓恨之,亦与胡三海有怨。
两伙土匪因地盘之争火拼,混乱中老大胡三海身死。
四爷义愤填膺,率众偷袭马后炮部,将其全部歼灭。此后,四爷被众人推为老大。
四爷为匪,胜于胡三海,仗义疏财,与作恶土匪和财主争斗,抢来粮财均救济贫苦百姓,不留分毫。
在温县一带,人称四爷为“义匪”,追随者众,有良知土匪敬仰其为人,纷纷投靠,队伍多达数百之众。
陈氏艺人将女儿留给四爷为妻,流浪四方,不知所踪。
民国二十七年,敌军自青岛登陆,一路西进,很快进犯到温县,烧杀抢掠,百姓遭难,四爷家乡亦无幸免。
四爷号召众匪:保家卫国,乃中华儿女之天职!四爷一举大旗,群情激愤,誓言杀敌!
之后,四爷带众兄弟多次与敌军交战,成为当时豫南抗敌有生力量。
一次他率众被国民党包围,幸得八路军林海支队前来支援。于是四爷率队伍参加八路,编为林海支队祥云游击大队,四爷被任命为大队长。
自此四爷率伍转战各地,威震温县,多次立功,后升职为林海支队副支队长。
1944年夏,四爷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国民党用尽残酷手段,四爷面不改色,只字不提军中秘密,国民党见其不肯就范,遂在山中将其杀害。
是年,四爷三十二岁。
若干年后,温县民众提起四爷,仍纷纷竖起大指:四爷,是真爷们!
再往下看,别的没有什么了,四爷合上了书本。
这个记者写的,和他母亲讲的有些出入,但是里面显示他母亲陈氏这一点是符合的。
可是他母亲并没有提到,他还有一个会武功的外公,这个版本的故事怎么还有一个外公啊?
还有,按文中记载四爷参加了八路军,附近的居民也从来没有说过此事。
按照这个故事的结局,他的父亲白四爷已经牺牲了。
如果这个结局是真的,那也就意味着,四爷永远找不到他的父亲了。
四爷心里很是郁闷,刚才的喜悦之情一扫而光。
刘姐看四爷闷闷不乐的样子,提醒四爷说:“这个县志我还没有归档,你写个借阅申请,拿回家里仔细研究,别把它弄丢了,看完以后给我送来。”
四爷十分感激刘姐,办好正规借阅手续,把这本发黄的县志带回了家。
回家以后,四爷也没有心情外出,把那个记者记载的内容详细看了几遍,又仔细翻阅了一下其他页面,却再也都没有找到和四爷有关的内容。
不过仔细阅读并非没有收获,四爷在阅读其他英雄事迹的时候,突然间有了一个想法。
这个县志里边记载的好些故事,栩栩如生,好像小说一样,细节部分记载的特别清楚。
四爷突然间意识到,一定是这个记者在写他父亲的事迹时,加入了个人的杜撰和猜想,就好像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一样,他写的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他马上给小翠打电话,把今天去档案局的过程,和现在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
小翠在电话那边想了一会儿,说道:“四爷,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这名记者记载你父亲的事迹,他也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见到你父亲本人,甚至和你父亲直接接触的人员,他一个也没见过。”
“他只是收集了民间有关你父亲传说,然后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需要,加以演绎,编成英雄故事收集到了县志里。”
“他写的的故事,大部分应该是真实的,至于后面具体的细节描写,应该是他个人推测或者是杜撰出来的。”
“还有一点,四爷,你不在政府工作,好些事你不会懂,”
“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好多英雄事迹,都是出于宣传正能量的需要,目的是号召广大人民联合起来,和土匪以及旧军阀军队作斗争,肯定要树立一大批的先进典型。”
“在真实事迹的基础上,让文笔好的人加以润色,最后传播给千家万户,号召鼓舞民众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所以,我猜测,这个记者编写的所有英雄人物故事,完全是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其中一个故事,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四爷传说改编而成。”
“四爷,提醒你一下,你看看县志里边这名记者的姓名叫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近期去拜访他一下。”
四爷听了小翠的分析,连忙把县志打开仔细的看了看,还真有记者的姓名。
这篇报道的标题下边写着:
以下内容,是根据温县地区民间传说,和了解四爷事迹的民众所述,加以整理而成,整理人:记者,叶华。
这个叶华是谁?四爷把县志翻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他的其他信息。
听了四爷的话,小翠安慰四爷说:“现在看来,这篇报道真的是根据传说整理出来的,内容是否真实,只有叶华自己知道了。”
“好了,四爷,你别再纠结这个事了,今天你收获很大,应该高兴点,毕竟找到了关于你父亲的文字记载。”
“明天,我找政府的同事问下,看能不能问出来这个叶华是谁,我们要想办法找到他。”
“如果能找到叶华,一切就都清楚了。”
当地成名的土匪即有二十余股,其它昼伏夜出、打家劫舍的散匪,数不胜数。
“南山小南顶,土匪万千”,当地流传的民谣,虽然夸张,也是土匪遍地的写照。
但温县土匪并非都作恶多端,祥云四爷即义匪,他的故事,流传至今,仍是血气男儿励志的故事。
传四爷家族,原属殷实人家,在祥云有良田数百亩,亦经营有粮食、当铺、药房。其家望子成龙,家风颇严,请有私塾。
但四爷自小痴迷武术,天生顽劣,整日呼朋唤友,舞刀弄枪,家中钱财,散与众人,四爷家中老爷连连摇头,无可奈何。
一年秋天,有游乡卖艺陈姓父女到达祥云,四爷见女子漂亮,自恃身强力壮,前去挑衅,狂言:拳脚分高低,输了给一百大洋,赢了娶女子为妻。
卖艺老头连忙赔罪:走乡串户,卖艺糊口,不敢与四爷争斗。
四爷咄咄逼人,卖艺老头无奈出手,四爷屡战屡败,自知遇到高人,即拜老头为师。
卖艺老头风餐露宿,居无定所,女儿长大,出行不便,遂收四爷为徒,自此陈氏父女定居南湖,四爷醉心研习,功夫日益增进。
南山多煤,南湖距南山不足百里,倒卖煤炭风盛。
四爷仗着年轻力壮,武艺高强,收取贩煤之人保护费为生。
一次偶遇土匪胡三海,胡三海早闻四爷大名,邀请四爷入伙,四爷亦听说胡三海为人仗义,从不欺负穷苦百姓。一番思量入伙胡三海,上了南山,胡三海封四爷“二当家”的。
与其蜗居不远,另有一伙土匪,匪首马后炮,作恶多端,百姓恨之,亦与胡三海有怨。
两伙土匪因地盘之争火拼,混乱中老大胡三海身死。
四爷义愤填膺,率众偷袭马后炮部,将其全部歼灭。此后,四爷被众人推为老大。
四爷为匪,胜于胡三海,仗义疏财,与作恶土匪和财主争斗,抢来粮财均救济贫苦百姓,不留分毫。
在温县一带,人称四爷为“义匪”,追随者众,有良知土匪敬仰其为人,纷纷投靠,队伍多达数百之众。
陈氏艺人将女儿留给四爷为妻,流浪四方,不知所踪。
民国二十七年,敌军自青岛登陆,一路西进,很快进犯到温县,烧杀抢掠,百姓遭难,四爷家乡亦无幸免。
四爷号召众匪:保家卫国,乃中华儿女之天职!四爷一举大旗,群情激愤,誓言杀敌!
之后,四爷带众兄弟多次与敌军交战,成为当时豫南抗敌有生力量。
一次他率众被国民党包围,幸得八路军林海支队前来支援。于是四爷率队伍参加八路,编为林海支队祥云游击大队,四爷被任命为大队长。
自此四爷率伍转战各地,威震温县,多次立功,后升职为林海支队副支队长。
1944年夏,四爷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国民党用尽残酷手段,四爷面不改色,只字不提军中秘密,国民党见其不肯就范,遂在山中将其杀害。
是年,四爷三十二岁。
若干年后,温县民众提起四爷,仍纷纷竖起大指:四爷,是真爷们!
再往下看,别的没有什么了,四爷合上了书本。
这个记者写的,和他母亲讲的有些出入,但是里面显示他母亲陈氏这一点是符合的。
可是他母亲并没有提到,他还有一个会武功的外公,这个版本的故事怎么还有一个外公啊?
还有,按文中记载四爷参加了八路军,附近的居民也从来没有说过此事。
按照这个故事的结局,他的父亲白四爷已经牺牲了。
如果这个结局是真的,那也就意味着,四爷永远找不到他的父亲了。
四爷心里很是郁闷,刚才的喜悦之情一扫而光。
刘姐看四爷闷闷不乐的样子,提醒四爷说:“这个县志我还没有归档,你写个借阅申请,拿回家里仔细研究,别把它弄丢了,看完以后给我送来。”
四爷十分感激刘姐,办好正规借阅手续,把这本发黄的县志带回了家。
回家以后,四爷也没有心情外出,把那个记者记载的内容详细看了几遍,又仔细翻阅了一下其他页面,却再也都没有找到和四爷有关的内容。
不过仔细阅读并非没有收获,四爷在阅读其他英雄事迹的时候,突然间有了一个想法。
这个县志里边记载的好些故事,栩栩如生,好像小说一样,细节部分记载的特别清楚。
四爷突然间意识到,一定是这个记者在写他父亲的事迹时,加入了个人的杜撰和猜想,就好像罗贯中写三国演义一样,他写的是小说,不是纪实文学。
他马上给小翠打电话,把今天去档案局的过程,和现在的想法详细说了一遍。
小翠在电话那边想了一会儿,说道:“四爷,你分析的很有道理。”
“这名记者记载你父亲的事迹,他也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见到你父亲本人,甚至和你父亲直接接触的人员,他一个也没见过。”
“他只是收集了民间有关你父亲传说,然后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需要,加以演绎,编成英雄故事收集到了县志里。”
“他写的的故事,大部分应该是真实的,至于后面具体的细节描写,应该是他个人推测或者是杜撰出来的。”
“还有一点,四爷,你不在政府工作,好些事你不会懂,”
“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好多英雄事迹,都是出于宣传正能量的需要,目的是号召广大人民联合起来,和土匪以及旧军阀军队作斗争,肯定要树立一大批的先进典型。”
“在真实事迹的基础上,让文笔好的人加以润色,最后传播给千家万户,号召鼓舞民众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所以,我猜测,这个记者编写的所有英雄人物故事,完全是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其中一个故事,就是根据民间流传的四爷传说改编而成。”
“四爷,提醒你一下,你看看县志里边这名记者的姓名叫什么,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近期去拜访他一下。”
四爷听了小翠的分析,连忙把县志打开仔细的看了看,还真有记者的姓名。
这篇报道的标题下边写着:
以下内容,是根据温县地区民间传说,和了解四爷事迹的民众所述,加以整理而成,整理人:记者,叶华。
这个叶华是谁?四爷把县志翻了几遍,都没有找到他的其他信息。
听了四爷的话,小翠安慰四爷说:“现在看来,这篇报道真的是根据传说整理出来的,内容是否真实,只有叶华自己知道了。”
“好了,四爷,你别再纠结这个事了,今天你收获很大,应该高兴点,毕竟找到了关于你父亲的文字记载。”
“明天,我找政府的同事问下,看能不能问出来这个叶华是谁,我们要想办法找到他。”
“如果能找到叶华,一切就都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