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科举,寒门读书郎 > 第91章 考完,出贡院

科举,寒门读书郎 第91章 考完,出贡院

    在贡院内作答,会不明所以的产生一种紧张感。

    首场太过重要,李承平很专注,午时饭点过了都没意识到。

    作答完才瞅见桌案上两个已经冰凉的饼子,李承平就着水啃了两口,实在太干,凉掉的饼子吃起来直掉渣。

    院试是由贡院提供饭食,饭钱是要收的,人家就指着这个赚钱。

    饼子尽管早已凉透,但早上吃的稠粥已经消耗殆尽,肚子咕咕叫的情况下,李承平吃的挺香。

    李承平吃起饼子来,动作很小心,害怕碎渣掉落侵染考卷。

    若是卷子脏了,什么都别说了,铁定要落第,而且考生本人还不能直接出去,要等贡院开门才能随着其他考生走出龙门。

    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为考卷问题,在贡院中硬挨了后面两日,心态好的也就罢了,崩溃大闹的考生同样不少见。

    作死情节较轻的,念及读书不易,停考三年事情就算过去了。

    反之则终身取消科考资格,说不定还要被夺了童生身份,

    秀才功名取消与否,学政只要理由合理都可一言决之,更别提童生。

    正因为这种低级错误发生的太多,李承平才会慎之又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或许是每日一篇策论习惯,李承平细思下作答,速度也没慢多少。

    李承平早早作答完,反复改动优化后,便将答案誊抄在考卷上。

    一场要在贡院待三日,时间是充裕的,可若是誊抄考题都堆在第三日,就害怕扎堆,写得字数太多,会忙中出错写错字。

    誊抄完,李承平收拾干净木板上的笔墨纸张,便趴在案子上打起瞌睡来。

    炎炎夏日,热浪中夹杂着蝉鸣,让人昏昏欲睡。

    直到有巡视小吏敲响锣鼓,李承平才悠悠醒转。

    贡院是允许考生点蜡烛作答的,但严格上来讲并不提倡。

    点灯作答不仅熬夜伤神,不利于第二日考试。

    而且隐患很大,毕竟贡院的防火设施并不完善,若有考生要在夜间答卷,必定有衙役盯着。

    被人注视着,很容易干扰到考生。

    李承平中午只吃了两张薄饼,肚子饿的慌,幸好贡院敲完锣鼓就放饭。

    一碗稠粥配一张饼子,饭量大的,就要多花钱财购买。

    有钱,别说多张饼子多碗粥,即便是烧鸡、鱼翅都能给人弄进来。

    晚上不宜吃太多,李承平觉得这些就很好。

    趁衙役巡视灯笼的光亮,把板子放下,组成一个正方形的小床,蜷缩的睡在号舍中。

    将衙役拿来的薄被撇在一旁,味道难闻的很,而且前几日下过雨,大概是在雨水中泡过捂干的,一股子潮味。

    夜晚温差大,李承平展开考篮上的油布盖在身上,想着勉强凑合一晚。

    在贡院里面过夜,李承平还是头一次,心里给自己提个醒,往后这种状态怕是科考的常态。

    甭管第一日进去的考生精神是怎样抖擞,出来必然蔫蔫的。

    起初没经历过,李承平还不信,可整晚的蝉鸣声,和蚊虫叮咬,真让人受不了。

    带进来的熏香和药剂是有作用的,但用处不大。

    号舍敞开,蚊虫完全可以随意进出,皎白的月光照在李承平脸上,但他此时无心欣赏。

    他再次涂抹一层药膏,强忍着虫鸣声睡觉。

    第二日,考经史时务策、帖经,题量不小。

    第三日,考杂文、律例。

    中间休息一日,李承平便重新进入贡院考试。

    高强度的伏案数日,再怎么精神的人都有点遭不住,李承平展开卷子细细查看,严防错漏字,或语句疏漏卡顿。

    将最后一道题誊抄在答卷上,李承平疲倦的闭目养起神来。

    巡视的衙役来回数趟,咂嘴看了几眼李承平,摇着头离开。

    他虽然读书不多,但还是很会观察的,贡院中的考生就没见到有停笔的。

    这少年昏睡许久,不是中暑昏厥就是答不上来,怕是此次院试悬喽。

    睡得有点头昏脑胀,李承平喝些水缓缓,等着交卷。

    考生在贡院三天两夜,考卷是一次性发放完,但试题则是一天一天的公布。

    由于考生人数太多,预防糊名错乱,交卷有一定的秩序,不允许提前交卷,防止丢失错漏。

    所以哪怕李承平已经提前答完,也要挨到锣鼓声响才能交卷。

    答卷早就誊抄完,李承平眼看时间还很充裕,只得无聊的检查。

    ......

    原先崔学政计划在西安考三场,但由于时间紧凑,只得取消第三场。

    院试与乡试不同,乡试是全省考生汇聚于省会参考,院试只需在各自所在的府城等待学政大人前去举行即可。

    可想而知,院试命题审卷完全是崔博一人说的算,权力是很大的。

    取消了第三场考试,在第七日的午后,永兴三十四年西安府院试正式结束。

    院试落下帷幕,李承平倒是轻松了,但贡院里面热火朝天,人员走动没有停歇的意思。

    考卷被提学道与府衙的书吏重新抄录,糊名后,就会呈交给众多考官批阅。

    卷张太多,考官颇少,每个人的工作量巨大,考生的任务是暂时告一段落,但考官的工作算是刚刚开始。

    印象之中应该忙碌无暇的崔博正悠哉悠哉的喝着茶,一摞摞批改好的答卷堆在他的桌案前。

    主考官可不是个劳碌命,相反这个活很轻松。

    考卷抄录糊名后,送发到处于贡院中县、府学教谕手中,筛选后,再呈送给崔学政。

    且慢,到这让一步仍旧不需崔博耗神,还有一道程序,提学衙门除了原有的几个书办,其余人员都被前任提学给带走了。

    古代衙门编制并不多,知县需要聘请幕僚来参与处理日常政务。

    提学道衙门也是如此,所以最后选中的精品考卷还要再过一遍崔博手底下幕僚师爷的手。

    最后送到崔博面前的不过是寥寥数十份答卷,千余份考卷,筛落到后面的数十份。

    若是没有提前在崔博这里留下姓名,同时经过两三层筛选都没能选上的话,恐怕作答水准也就那样。

    尽管如此,崔博也不会这么快下决定,在落卷中,他会组织人并亲自筛查一遍,严防舞弊和遗漏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