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科举,寒门读书郎 > 第161章 哪有小舅子置办聘礼的

科举,寒门读书郎 第161章 哪有小舅子置办聘礼的

    快意,当真快意,好久没体会到纵马狂奔的感觉。

    回身望去,李承平没发现柳安和马车,一骑绝尘是真的爽。

    探头一望,村子已在视线内。

    瞧瞧天色,枣红果然够快,太阳还没有落山的意思。

    大概是在驿站憋久了,枣红也是憋着一股劲,跑起来肆意了些。

    “承平回来了。”

    “这马好像更俊了,精神的很。”

    “刚回来吧承平,到婶子家吃口饭去。”

    见几个婶子要上手把自己撕了,李承平连忙婉拒,说奶奶晓得他今个回来,饭都做好。

    听到这,几个婶子才作罢。

    前轱辘不转后轱辘转,马车很快也到了村口。

    正值乡亲们干完农活回来,突兀的见一辆马车停在村口,下意识的认为是来找李承平的。

    黄立搀扶着李曦走下来,让乡亲们一阵困惑,不是那些个老爷们。

    ......

    李承平回来后,原本计划着开始温书,谁知自打他一回来,就没能闲下来。

    他有些低估了解元郎这个身份所带来巨大影响力,几乎每日都有人登门拜访,让他有些疲于应付。

    村里进进出出的车流,更是开始让村民习以为常。

    今日村中却来了个让李承平都未曾预料到的人。

    规矩的行了弟子礼,李承平颤声道:“学生见过大人。”

    来人正是马知县。

    若他没记错的话,马知县早已调任荆南,为了自己特意赶回来,李承平很是感动。

    李承平刚刚行礼完毕,马知县便笑着将他扶起。

    大笑道:“不必如此多礼,久安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少年英才啊!不过,还需谦谨,不可骄傲过甚。”

    李承平连忙点头应道:“学生谨遵教诲。”

    马知县接着问道:“久安,你可是计划着过完年进京赴考?”

    李承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的,我有意去京城试炼一番。”

    沉吟片刻,马知县认真地建议道:“是否有些急了,若能再刻苦用工三载,待学业有成后,再前往京城参加考试也为时不晚。明年就参加会试,恐怕成绩会很不理想。”

    李承平听出了马知县的好意,可还是拱手道谢:“多谢大人指点,但学生还是想亲自去试一试。”

    马知县摇头一笑,说道:“年轻人还是更有闯劲,多走走多看看,终究不是坏事。”

    会试中榜的含金量是乡试比不了的,哪怕是最后一名,都算是有了进士身份。

    只不过进入官场的上限高低不同,一甲和同进士之间的差距犹如黄河一般,激荡的让人难以横渡。

    对于李承平明年是否高中,马知县属实不知,可一旦在榜成了吊车尾,真的就惨了,起点不同,前路就很不明朗。

    就如同他现在这样,马知县哭笑不已。

    李承平知道马知县对自己的关爱,“多谢大人不远千里来此。”

    对于李承平来说,明年去参加会试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如果会试成绩不符合预期,哪怕是中试了也可以不受,只是其中代价很大。

    与北宋时期的宰相章惇不同,时代决定一切。

    章惇第一次考中进士得了第五名,但因为自己的侄子中了状元,成绩胜于他,觉得羞愧,所以便放弃了自身成绩,重新备考。

    经过三年的再次备考,他是重新考中了进士,并从而入仕为官。

    不过这种方式很不可取,如此这般视科考于儿戏,是很少会得到别人认可的。

    就像现代很多人不满一些考生填报志愿被录取后,却不去上一样,很容易被别人说成是占用名额。

    其实不会,因为一旦学生未曾招满,学校是会进行补录的。

    但大多数人是不了解补录的。

    反正大乾朝百官是不赞同章惇这种做法,幸好章惇生在了宋朝,不然放弃了殿试成绩,别说再考,怕是直接取消你科考的资格。

    李承平是没有中试不受的想法,成绩如何那都是命,他既然敢去应试,自然是对自己的水平有一定的预估。

    马知县与李承平交谈了好一会儿,两人叙话了许久,说起来,马知县还是李承平的贵人,有前辈指导,路确实会走的很顺。

    后面好不容易空闲下来,李承平就要为李曦的嫁妆出主意,他要温书没什么时间。

    只能麻烦李茂才去按照列好的清单开始了采买,买的自然是李曦嫁人时的所需了。

    不只是李曦的嫁妆,连黄立的聘礼也是李承平帮忙置办,谁让黄立每天眨着卡姿兰大眼睛对着他呢!

    他家里没什么人,叔伯不善,村中的乡亲不敢过于劳烦。

    找小舅子准备聘礼,你小子算是古今第一人。

    对于如何置办李曦的嫁妆,有着李若在前面摆着,弄起来倒是省心。

    都是自己的孙女,李固和余氏也不让谁吃亏,置办的都是与李若成亲时一模一样的物什。

    东西不少,李茂才硬是在县城里转了数日,才把所有东西都置办齐全了。

    李承平看着眼前满满当当的嫁妆,心里不禁感叹:“这可真是不少嘞!”

    他知道这些都是为了给李曦日后过日子准备的,别看东西多,却没几件能用一辈子的。

    与此同时,李曦在院里也忙碌地准备着自己的嫁妆。

    那些都是从县城里采买的寻常物件,摆在面前的才是李家压箱底的好东西。

    她亲自挑选数匹精美的布料,不只是裁剪出自己那件华丽的嫁衣,剩下的更是要全部装箱带走。

    平常穿戴的各种饰品,如发簪、耳环等,都是许莲和刘燕她们替她置办的。

    李若还从县里抬了几箱物件,给她压箱。

    难得臭美起来,李曦仔细整理了自己的衣物,确保每一件都整齐干净。

    在这个过程中,李曦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她期待着与黄立能都举案齐眉,同时也担心未来的生活是否能够顺利。

    然而,每当她想起家里人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她的内心便充满了温暖和底气。

    反正有家里给自己兜底,日子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李承平若是知道这丫头是这个想法,怕是会吐血。

    古代女子出嫁,准备这么些嫁妆,不只是显现娘家的富裕,更是给女子提供保障。

    一想到日后李曦嫁了人,还要回家连吃带拿,仅是想象就让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