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契约英灵?拜托了,另一个我 第305章 万世之师
热门推荐:
当赘婿被休,我带领全家荒年求生
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离婚独美,前夫和儿子悔断肠
斗破之从微末到斗帝
神诡异仙
玄学千金是大佬,三少追着要入赘
穿越远古后成了野人娘子
无敌六王爷
大唐:为夺杨玉环,请李隆基归天
“嗯?”
陈铭看着英灵信息,微微一愣。
这一长条的技能属实耀眼,而且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全是非同凡响的技能。
以陈铭丰富的经验来看,那“天策神军”与“神龙尊者”,怕不是能直接摇人,把当年天策军的辉煌与诸位冠绝一时的神龙尊者全都叫过来。
而品质方面自然毫无疑问是盖世级别,这在他的预料之内。
虽然是一命通关,但他的功绩相较之前的英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是盖世英灵。
让他好奇的是自己的称号。
“齐昭明帝”这个称号应该是从他他登基称帝的那一段时间的传说延续而来。
谥号,是议论平定帝王的一生。
大多帝王都是单字谥号,但由于他功绩非凡,后人议谥,定下双字谥号。
而且两个都是顶级美谥。
其实,当时议论谥号的时候,李冠廷压根没死。
不仅没死,那群给他议论谥号的大臣王公们全都老死了的时候,李冠廷依然还活着……
至于谥号,最初那群狂热分子定下的也不是什么双字谥号。
他们一议,就发现可以安上去的谥号太多了。
“文”“武”“高”“烈”“景”“庄”……
最后定下来一个五十字长谥。
为了表示对李元清的敬重,给他也安了一个五十字长谥,以论当年兄弟齐心的万古美谈。
并且,如果是李冠廷是开疆拓土,那李元清就是把万古基业安定。
论功绩,李元清真就未必比他差了。
毕竟是在位兢兢业业上百年。
所以真要说起来,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巴拉巴拉一长串,最后跟上“皇帝”二字共计五十二字长名。
简称齐昭明帝与齐昭文帝。
至于齐帝,则是谥称齐和帝,以表彰其“推贤让能”,禅位给五十字昭明帝的伟大功绩。
评判其一生,过于谨慎怯懦,有小过而无大错,或者说大错都被他的儿子们给平干净了。
至于功劳,大功:生出两个顶配好儿子。
可谓是望子成龙躺赢派的代表人物。
所以,齐昭明帝的来源他是知道的,说他是亲眼目睹也不为过。
让他好奇的是“万世之师”这个称号。
“万世之师……因为留着的那几本政书?”
陈铭思量,这个是有可能的。
李冠廷留下的那几本政书可不简单,全都是根据后世有所流传的祸事,来溯其根源以针砭。
后人犯了错事之后,翻开政书一看,发现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金玉良言,完美预言后世祸事。
这时候再一想,小时候苦背背不下来,觉得它这么长的书,这时候再一看,反倒是嫌短了。
于是称祖上一声万世之师,似乎也没有问题。
用手机一番查阅,陈铭心中了然。
齐昭明帝李冠廷,名列苍明界三千帝王第二,更在秦始皇嬴政之上。
评价其人,一言以蔽之——万世之师也。
身为王爷,他在封地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数次减少百姓赋税徭役,还在灾年大开粮仓以济民。
哪怕是在“天策神将”的诸般神迹出现之前,在青地,青王的名望更在齐帝之上。
当然,以王朝社稷而言,一位王爷在自己封地内名望更大于帝王,是否是一件好事情还有待商榷。
但对于后人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作为一名王爷,能不祸祸百姓就算是好王爷了,而像青王这样的王爷,那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
在那安土重迁的时代,边上地区的百姓都有许多迁入青地,可想其声望。
身为一名将军,天策神将可就有太多可以说的了。
天策神将的奇谋与神迹般的军队战力就不多说了。
后世将领,同样奇才无数,论奇谋计策,更在天策神将之上的不胜枚举。
论军队以多打少、百战不灭的姿态,不败军神的不败军也有话说。
至于治军严明,军纪如山,那更是有一大批名将做得到。
真正让天策神将成为后世将领的唯一指定至高标杆的,是他在个人利益与天下是非前做出的选择。
如果说领兵消灭血魔军与炎魔军,还有将领可以做到。
那么在已经获封“天策神将”,当魔族百万大军挥兵南下,满朝诸公与帝皇全都决定避战南迁之时,却可以率兵孤军北上,宁愿叛国也不卖国,
在大是大非之前,身为以奇谋出身的天策神将,却选择了最耿直愚蠢的送死选项,这是任何一个将领都不敢说自己做得到的。
后世兵圣在论着《兵法》时,称一名将领在为将之道上最高标准就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哪怕违背军令,背负罪名,也要去做。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所举例的就是天策神将的天河城之战。
当然,这并非是代表将军不受帝令,而是在家国利益与个人利益前,应当忘却个人而利国家。
当然,能否做到,又是否认同,就因人而异了。
身为皇室子弟,李冠廷可谓是残冷皇室的代表反面人物。
最是无情帝王家,似乎跟这位杀敌无数的帝王毫无关系。
身为兄长,他为战死的九弟报仇,温和对待破坏军机的七弟,并允许其临阵脱逃。
当然,七皇子骑马不知道跑到了哪里,以至于大胜之后仍然不见其踪迹,这是他自己的问题。
而其他皇子,诸如四皇子等人,全都对他敬佩有加。
(注:大家不用往前翻了,我帮大家翻了。七皇子是那个鲁莽攻城险些坏事,后来临阵脱逃一头撞死的。四皇子是擅长守城过于谨慎的皇子。两人都是太子阵营。)
身为弟弟,他也是兄友弟恭的代表人物。
无论是天河城之战大兄李元清率千军万马相救,还是后来的二弟皇位禅让,都尽显上下数万年再也看不到的兄弟和睦唯一风采。
身为帝王,在位期间万民称颂,并收复大半国土,为后续大齐复归奠基。
如此人物,单单掏出一项来,就足以青史留名。
而当它们全部汇聚于一人时,其效果可想而知。
陈铭看着英灵信息,微微一愣。
这一长条的技能属实耀眼,而且一眼看过去就知道全是非同凡响的技能。
以陈铭丰富的经验来看,那“天策神军”与“神龙尊者”,怕不是能直接摇人,把当年天策军的辉煌与诸位冠绝一时的神龙尊者全都叫过来。
而品质方面自然毫无疑问是盖世级别,这在他的预料之内。
虽然是一命通关,但他的功绩相较之前的英灵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自然是盖世英灵。
让他好奇的是自己的称号。
“齐昭明帝”这个称号应该是从他他登基称帝的那一段时间的传说延续而来。
谥号,是议论平定帝王的一生。
大多帝王都是单字谥号,但由于他功绩非凡,后人议谥,定下双字谥号。
而且两个都是顶级美谥。
其实,当时议论谥号的时候,李冠廷压根没死。
不仅没死,那群给他议论谥号的大臣王公们全都老死了的时候,李冠廷依然还活着……
至于谥号,最初那群狂热分子定下的也不是什么双字谥号。
他们一议,就发现可以安上去的谥号太多了。
“文”“武”“高”“烈”“景”“庄”……
最后定下来一个五十字长谥。
为了表示对李元清的敬重,给他也安了一个五十字长谥,以论当年兄弟齐心的万古美谈。
并且,如果是李冠廷是开疆拓土,那李元清就是把万古基业安定。
论功绩,李元清真就未必比他差了。
毕竟是在位兢兢业业上百年。
所以真要说起来,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巴拉巴拉一长串,最后跟上“皇帝”二字共计五十二字长名。
简称齐昭明帝与齐昭文帝。
至于齐帝,则是谥称齐和帝,以表彰其“推贤让能”,禅位给五十字昭明帝的伟大功绩。
评判其一生,过于谨慎怯懦,有小过而无大错,或者说大错都被他的儿子们给平干净了。
至于功劳,大功:生出两个顶配好儿子。
可谓是望子成龙躺赢派的代表人物。
所以,齐昭明帝的来源他是知道的,说他是亲眼目睹也不为过。
让他好奇的是“万世之师”这个称号。
“万世之师……因为留着的那几本政书?”
陈铭思量,这个是有可能的。
李冠廷留下的那几本政书可不简单,全都是根据后世有所流传的祸事,来溯其根源以针砭。
后人犯了错事之后,翻开政书一看,发现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金玉良言,完美预言后世祸事。
这时候再一想,小时候苦背背不下来,觉得它这么长的书,这时候再一看,反倒是嫌短了。
于是称祖上一声万世之师,似乎也没有问题。
用手机一番查阅,陈铭心中了然。
齐昭明帝李冠廷,名列苍明界三千帝王第二,更在秦始皇嬴政之上。
评价其人,一言以蔽之——万世之师也。
身为王爷,他在封地内对百姓秋毫无犯,而且数次减少百姓赋税徭役,还在灾年大开粮仓以济民。
哪怕是在“天策神将”的诸般神迹出现之前,在青地,青王的名望更在齐帝之上。
当然,以王朝社稷而言,一位王爷在自己封地内名望更大于帝王,是否是一件好事情还有待商榷。
但对于后人来说,这自然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作为一名王爷,能不祸祸百姓就算是好王爷了,而像青王这样的王爷,那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
在那安土重迁的时代,边上地区的百姓都有许多迁入青地,可想其声望。
身为一名将军,天策神将可就有太多可以说的了。
天策神将的奇谋与神迹般的军队战力就不多说了。
后世将领,同样奇才无数,论奇谋计策,更在天策神将之上的不胜枚举。
论军队以多打少、百战不灭的姿态,不败军神的不败军也有话说。
至于治军严明,军纪如山,那更是有一大批名将做得到。
真正让天策神将成为后世将领的唯一指定至高标杆的,是他在个人利益与天下是非前做出的选择。
如果说领兵消灭血魔军与炎魔军,还有将领可以做到。
那么在已经获封“天策神将”,当魔族百万大军挥兵南下,满朝诸公与帝皇全都决定避战南迁之时,却可以率兵孤军北上,宁愿叛国也不卖国,
在大是大非之前,身为以奇谋出身的天策神将,却选择了最耿直愚蠢的送死选项,这是任何一个将领都不敢说自己做得到的。
后世兵圣在论着《兵法》时,称一名将领在为将之道上最高标准就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哪怕违背军令,背负罪名,也要去做。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所举例的就是天策神将的天河城之战。
当然,这并非是代表将军不受帝令,而是在家国利益与个人利益前,应当忘却个人而利国家。
当然,能否做到,又是否认同,就因人而异了。
身为皇室子弟,李冠廷可谓是残冷皇室的代表反面人物。
最是无情帝王家,似乎跟这位杀敌无数的帝王毫无关系。
身为兄长,他为战死的九弟报仇,温和对待破坏军机的七弟,并允许其临阵脱逃。
当然,七皇子骑马不知道跑到了哪里,以至于大胜之后仍然不见其踪迹,这是他自己的问题。
而其他皇子,诸如四皇子等人,全都对他敬佩有加。
(注:大家不用往前翻了,我帮大家翻了。七皇子是那个鲁莽攻城险些坏事,后来临阵脱逃一头撞死的。四皇子是擅长守城过于谨慎的皇子。两人都是太子阵营。)
身为弟弟,他也是兄友弟恭的代表人物。
无论是天河城之战大兄李元清率千军万马相救,还是后来的二弟皇位禅让,都尽显上下数万年再也看不到的兄弟和睦唯一风采。
身为帝王,在位期间万民称颂,并收复大半国土,为后续大齐复归奠基。
如此人物,单单掏出一项来,就足以青史留名。
而当它们全部汇聚于一人时,其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