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年移民去350年前 第250章 王直6
热门推荐:
重生救赎之路
三山阙
从龟公开始长生不老
开局明末战场,首秀三连杀
魔法这么练也是可以的吧
我的重生真的有意义么
穿越变暴力狂【星际】
娱乐:诽谤,我绝对没有潜规则
重生年代,我的1978
还是不对,又少算了五块,王直看了看老板娘,一脸的苦笑,老板有点不好意思了,说不用给五块了。
王直说我本来是能去镇上吃饭的,之所以来这里吃饭,就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算了,既然你家老板娘长嘴了,这五块就给你吧,算是回老家交学费了,于是又扫了五块钱。
回镇上的路上,王直心想,亲爱的乡亲们呀,为啥就这么没出息呢?要宰就宰狠点呗,五块、十块的,这也未免太小架子气了吧。
回到旅店,跟旅店老板娘吐了吐槽,老板娘表现的义愤填膺,说那家饭店她知道,就是不地道,专门欺负外地人,不要脸。
下午两点多钟,该去候车了,王直与老板娘告别,老板娘说过十二点了,你就再给50吧,本来要收你70的,都是老乡,算了,少收你点吧,
旅店住一天才70,王直问不是说没事吗?老板娘说是没事呀,但没事不等于不要钱呀,这已经少收你的了,王直一脸苦笑,说那就谢谢您了,扫码走人。
叫了辆车,只有两公里不到,没有计价器,下车就要收十块,王直说通化市起步价才6块,三公里后一公里加一块,司机说我们起步就十块,王直又习惯性的苦笑了一下,扫码走人。
就此,离开了他日思夜想的故乡。
他乘火车,四个小时,到了通化市,找了家商务酒店,先看了看房间,一开门,一股烟味扑面而来,呛的他直咳嗦,
跟前台投诉,前台却不以为然,说现在的人,有几个不抽烟的,像你这样的好人太少了,王直被噎的只翻白眼,说不抽烟就算好人了吗?也真是服了,只能换了家宾馆。
晚上和老乡小沈吐槽,抱怨家乡的民风堪忧,说自己记得小时候,家乡人不是这样的,难道是记错了吗?
小沈也深有同感,说二十年前,他离开家乡前,还民风淳朴,上次回来,也一路被宰多次,他是回老家来迁户口的,接触的各级政府官员,也都是冷言恶语,态度恶劣。
王直听他说到各级官员的态度,想起自己碰到的林业局干部,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说,如今的民风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症结就在各级官员身上,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地方的上梁,就是地方上的各级干部,如果他们总是充满戾气,对弱势群体的普通百姓,恃强凌弱,那么就会带动这个地方上的民风,也如此转化。
老百姓也会去欺负弱势群体,而外地人,大多时候,就是弱势群体,所以就会普遍宰客。
东北近些年之所以会落后,是有原因的,人们更多是从经济层面找原因,其实官本位、官老爷主义作风盛行,才是核心原因之一。
内陆、南方,最起码表面上,各级官员,已经脱胎换骨成公务员了,一般很少会有明目张胆的官老爷做派。
但在大东北,官老爷们还活在三十年前,带动的民风充满戾气,所以才会有,投资不过山海关之说,投资的都是外地人,处处挨宰谁敢去投资?
没有投资,哪来的经济发展?所以,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东北人,王直从心里往外,希望家乡能文明、富强起来。
公元2018年6月25日,是王直姑娘的十八岁的生日,本来,王直是要去上海给姑娘庆生的,但姑娘说要与小伙伴们开派对,王直才奔了东北。
但王直还是给小女儿,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就是要去通化的祖先烈士墓前,给她发一个拜祭先烈的视频,姑姥姥从小就是这么教育他的,他也要传承给自己的女儿。他之所以这次回老家来到通化,就是为了这个。
王直从记事起,姑姥姥就一遍遍的,向他讲述王家的抗日家史。
王直的父亲姓齐,按道理,他也应该姓齐,他哥哥就叫齐志,之所以姓王,不单单是因为离婚跟了母亲,没离婚前,王直就是姓的王,
之所以如此,因为王氏家族一门,这一支,因为抗日,已经没有男性后人了,王直等于是过继给了王家,作为王家唯一的继承人。所以姑姥姥,特别重视对小王直的传承教育。
姑姥姥讲述王家的家史是这样的:王家的先祖,是在清道光年间,从山东历城县,赴辽宁盖县做县令,由此迁居的关外。
后来落户在吉林通化市,一度,王家是通化的首户,号称王半城。
王直的太姥爷,也就是姑姥姥的父亲、母亲的姥爷,王风阁,1895年,就诞生在这个首富之家,幼年入私塾读书,后毕业于通化县立中学附属师范班。
王风阁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还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拳脚好功夫,曾一度投入奉军汤玉麟部充任下级军官,后来历任少帅的卫队营长。
他亲历和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毅然辞去军职,返回了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王风阁变卖了所有家产,首举义旗,召集旧部、收编地方武装,发动农民、伐木工人、以中小学教师为骨干,于1932年2月,举起了抗日救国自卫军的大旗。
是东北最早投入抗战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5月,王凤阁率抗日救国自卫军,加入了辽宁民众自卫军,被编为第十九路军,并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司令。
王风阁帅军,艰苦卓绝,一直坚持到了1937年,其间屡次重创日寇,战功卓着,央视曾经在80年代,为他拍过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其主演,王风阁的扮演者,就是后来火遍全国《亮剑》的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
1937年春,王风阁率部攻打临江日军要塞时,不幸被日军包围,经过数日的激战,3月27日,王凤阁一家三口与剩下的几名战士,弹尽粮绝。
王直说我本来是能去镇上吃饭的,之所以来这里吃饭,就因为这里是我的家乡,算了,既然你家老板娘长嘴了,这五块就给你吧,算是回老家交学费了,于是又扫了五块钱。
回镇上的路上,王直心想,亲爱的乡亲们呀,为啥就这么没出息呢?要宰就宰狠点呗,五块、十块的,这也未免太小架子气了吧。
回到旅店,跟旅店老板娘吐了吐槽,老板娘表现的义愤填膺,说那家饭店她知道,就是不地道,专门欺负外地人,不要脸。
下午两点多钟,该去候车了,王直与老板娘告别,老板娘说过十二点了,你就再给50吧,本来要收你70的,都是老乡,算了,少收你点吧,
旅店住一天才70,王直问不是说没事吗?老板娘说是没事呀,但没事不等于不要钱呀,这已经少收你的了,王直一脸苦笑,说那就谢谢您了,扫码走人。
叫了辆车,只有两公里不到,没有计价器,下车就要收十块,王直说通化市起步价才6块,三公里后一公里加一块,司机说我们起步就十块,王直又习惯性的苦笑了一下,扫码走人。
就此,离开了他日思夜想的故乡。
他乘火车,四个小时,到了通化市,找了家商务酒店,先看了看房间,一开门,一股烟味扑面而来,呛的他直咳嗦,
跟前台投诉,前台却不以为然,说现在的人,有几个不抽烟的,像你这样的好人太少了,王直被噎的只翻白眼,说不抽烟就算好人了吗?也真是服了,只能换了家宾馆。
晚上和老乡小沈吐槽,抱怨家乡的民风堪忧,说自己记得小时候,家乡人不是这样的,难道是记错了吗?
小沈也深有同感,说二十年前,他离开家乡前,还民风淳朴,上次回来,也一路被宰多次,他是回老家来迁户口的,接触的各级政府官员,也都是冷言恶语,态度恶劣。
王直听他说到各级官员的态度,想起自己碰到的林业局干部,一下子就明白了,他说,如今的民风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症结就在各级官员身上,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一个地方的上梁,就是地方上的各级干部,如果他们总是充满戾气,对弱势群体的普通百姓,恃强凌弱,那么就会带动这个地方上的民风,也如此转化。
老百姓也会去欺负弱势群体,而外地人,大多时候,就是弱势群体,所以就会普遍宰客。
东北近些年之所以会落后,是有原因的,人们更多是从经济层面找原因,其实官本位、官老爷主义作风盛行,才是核心原因之一。
内陆、南方,最起码表面上,各级官员,已经脱胎换骨成公务员了,一般很少会有明目张胆的官老爷做派。
但在大东北,官老爷们还活在三十年前,带动的民风充满戾气,所以才会有,投资不过山海关之说,投资的都是外地人,处处挨宰谁敢去投资?
没有投资,哪来的经济发展?所以,人的因素,永远是第一位的。作为一个东北人,王直从心里往外,希望家乡能文明、富强起来。
公元2018年6月25日,是王直姑娘的十八岁的生日,本来,王直是要去上海给姑娘庆生的,但姑娘说要与小伙伴们开派对,王直才奔了东北。
但王直还是给小女儿,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就是要去通化的祖先烈士墓前,给她发一个拜祭先烈的视频,姑姥姥从小就是这么教育他的,他也要传承给自己的女儿。他之所以这次回老家来到通化,就是为了这个。
王直从记事起,姑姥姥就一遍遍的,向他讲述王家的抗日家史。
王直的父亲姓齐,按道理,他也应该姓齐,他哥哥就叫齐志,之所以姓王,不单单是因为离婚跟了母亲,没离婚前,王直就是姓的王,
之所以如此,因为王氏家族一门,这一支,因为抗日,已经没有男性后人了,王直等于是过继给了王家,作为王家唯一的继承人。所以姑姥姥,特别重视对小王直的传承教育。
姑姥姥讲述王家的家史是这样的:王家的先祖,是在清道光年间,从山东历城县,赴辽宁盖县做县令,由此迁居的关外。
后来落户在吉林通化市,一度,王家是通化的首户,号称王半城。
王直的太姥爷,也就是姑姥姥的父亲、母亲的姥爷,王风阁,1895年,就诞生在这个首富之家,幼年入私塾读书,后毕业于通化县立中学附属师范班。
王风阁不仅学业优秀,而且还从小习武,练就了一身拳脚好功夫,曾一度投入奉军汤玉麟部充任下级军官,后来历任少帅的卫队营长。
他亲历和目睹了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惨状,毅然辞去军职,返回了家乡,当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王风阁变卖了所有家产,首举义旗,召集旧部、收编地方武装,发动农民、伐木工人、以中小学教师为骨干,于1932年2月,举起了抗日救国自卫军的大旗。
是东北最早投入抗战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5月,王凤阁率抗日救国自卫军,加入了辽宁民众自卫军,被编为第十九路军,并被任命为第十九路军司令。
王风阁帅军,艰苦卓绝,一直坚持到了1937年,其间屡次重创日寇,战功卓着,央视曾经在80年代,为他拍过一部长篇电视连续剧,其主演,王风阁的扮演者,就是后来火遍全国《亮剑》的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
1937年春,王风阁率部攻打临江日军要塞时,不幸被日军包围,经过数日的激战,3月27日,王凤阁一家三口与剩下的几名战士,弹尽粮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