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秘事第四部 > 第1章 曹操开始考虑立嗣

三国秘事第四部 第1章 曹操开始考虑立嗣

    刘协离开了曹府之后,曹操简直喜出望外。

    若不是身负重伤无法下地,他真想在屋子里蹦蹦跳跳地溜达几圈儿。

    曹操本以为这次来许昌找刘协谈恢复九州的事,刘协又会百般推诿、诸多托辞,却没想到刘协竟然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接下来只需自己把身体养好,便可以举行朝议昭告天下了!

    等恢复了九州之后,自己再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一个国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称王称霸了。

    欣喜之余,曹操又不由思忖起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半晌之后,他似乎明白了刘协此番前来探望自己的目的。

    伏寿先是刺杀自己,然后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刘协。

    刘协听说了之后,肯定会担心伏寿的安危,于是他便亲自来到自己府上一探究竟,看看自己到底死了没有。

    好在自己福大命大,还一时半会儿死不了。

    刘协一看自己没事,就主动向自己示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感动自己,从而让自己不找伏寿报仇雪恨。

    所以当自己提出要把天下十四州恢复为九州,刘协毫不犹豫地就一口答应下来。

    早知道这样的话,还不如向刘协提出更高的要求呢!

    看刘协的意思,就是现在自己提出让他退位让贤,他也会欣然接受。

    不过还是别太贪心了,即便自己真的当了皇帝,也未必是件好事。

    江东孙权、荆州刘备,还有西凉马超、韩遂等诸侯目前都尚未平定下来。

    如果自己贸然篡位称帝了,很可能会遭到天下诸侯的群起而攻之,弄不好就会重蹈当年袁术的覆辙。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什么事还是知足常乐、适可而止吧。

    兴奋了一会儿之后,曹操不由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自己虽然久经沙场、身经百战,曾经在无数次的战役中死里逃生。

    然而无论哪一次,都没有这次凶险。

    在战场上面对敌人,还可以选择逃跑,或者其他方式与之周旋。

    而这一次,实在是卒起不意、措手不及。

    自己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柔柔弱弱的女子会对自己痛下杀手,而且还是在自己毫无防备的时候。

    这次自己是侥幸没死成,如果真死了呢?

    自己有朝一日真的撒手人寰了,天下会是什么样子?

    家中又会是什么样子?

    很显然,自己之前并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人固有一死,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也许会运气好,寿终正寝。

    也许会运气差,意外身亡。

    如今自己已经年近花甲,就算不是意外身亡的话,也终有一日会寿终正寝。

    不管怎么说,自己都没有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年自己曾经笑话过袁绍,说他对立嗣之事模棱两可、举棋不定,导致他死后几个儿子手足相残、祸起萧墙。

    也曾笑话过刘表,说他对立嗣之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一直到死都没想好到底该立哪个儿子为嗣子。

    可自己呢?

    自己恐怕还不如他们呢!

    都在鬼门关溜达一圈儿了,竟然还从来没考虑过立嗣之事。

    虽然现在看来家里这些人都各安本分、相安无事,但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真的不在了,他们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

    逐兔分定的故事还是很有道理的。

    如果不确定兔子的所有权,大家就会一直争来争去。

    只有尽早地把兔子的所有权确定了,大家才会消停下来。

    自己此生一共有二十五个儿子,曹昂和曹冲、曹熊如今都已经撒手人寰了,还剩下二十二个。

    而这二十二个儿子当中,只有曹丕、曹彰、曹植是嫡出,其他的都是庶出。

    除此之外,庶出的儿子当中,要么是年纪太小,要么是资质平平,谁也无法跟嫡出的这三个儿子相提并论。

    所以要立嗣子的话,只能从曹丕、曹彰、曹植当中做出选择。

    通过这些年来的观察,他们三个可以说各有千秋、各领风骚。

    曹丕文武兼备、智勇双全。

    但无论是文才,还是武艺,单拿出来的话,他都不是鹤立鸡群的水平。

    曹彰在武的方面十分了得,既能单打独斗,也能统领千军万马。

    但在文的方面却实在是乏善可陈,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习字,只喜欢好勇斗狠。

    曹植在文的方面十分突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也写出过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但在武的方面却实在一无是处,他自幼便是个文质彬彬的孩子,从来不喜欢舞枪弄棒、打打杀杀。

    如果让曹丕当嗣子的话,相信曹彰和曹植都不会有什么意见,毕竟曹丕是兄弟几个当中的老大。

    根据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规矩,也理应让曹丕当嗣子。

    此番自己遇刺,也算是给他们三个出了一道考题。

    当时问他们三个,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曹彰说要全城戒严,大肆搜捕刺客,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刺客找出来。

    曹植说等抓住了刺客之后,再写一篇文章在全国各处张贴,以告诫人们刺客根本无法刺杀丞相,让大家不要再痴心妄想、犯上作乱。

    而曹丕却说他没有主意,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此事。

    虽然表面上看,曹彰和曹植二人提出的方案都很有道理,只有曹丕毫无思路。

    但实际上却只有曹丕最得我心。

    如果你对一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根本一无所知,那就最好不要自作聪明地提出什么建议。

    刺客是伏寿,怎么搜捕啊?

    就算你曹彰真的把伏寿给查出来了,也会把整个事情牵扯出来,从而让自己下不来台、无法收场。

    连刺客都不能调查,又何谈写什么文章呢?

    所以曹植的想法也根本不对。

    只有曹丕的思路才是最合适的。

    他知道自己不了解情况,又发现自己的父亲对这件事讳莫如深,想采用息事宁人的方式处理,于是他便不发表自己的观点。

    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想到这里,关于嗣子的人选,在曹操的心中也大致有了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