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 第3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影视:开局获得阿尔法狗 第3章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运河边,花街。

    “桂香,小卖铺桂香有你的电话。”

    刘玉玲(邵星池的妈妈)拿着一瓶醋回到花街沿河的小吃摊上,平时她跟马奶奶、李燕(夏凤华的妈妈)、梁海泓(谢望和的妈妈)还有梁桂香就在一块摆摊,相处得就跟一家人一样。

    梁桂香有些疑惑:“我的电话?”

    “还是长途呢,好像是湖北一个出版社的。”

    “出版社找我干嘛?”梁桂香闻言更是一头雾水。

    “桂香你先去看看吧,反正现在也没什么人,这里我们替你看着呢。”梁海泓提议。

    梁桂香带着疑惑来到小卖铺,结果按照小卖铺老板记下来的电话打过去,对方直接一句:“是梁桂香,梁老师吗?”

    “呃,我是叫梁桂香,不过不是什么老师,你是不是找错人了?”

    对方迟疑间报了一段家庭住址。

    梁桂香更疑惑了,这的确是她身份证的家庭住址不假,可对方是怎么知道的?

    “你怎么知道我身份证的住址?”

    “梁老师,您给我们杂志社投了三篇稿子,上面有您的联系方式和家庭住址。”

    梁桂香一听就直摇头:“你们肯定是搞错了,我初中都没毕业,写作文都费劲,怎么可能给你们杂志社投稿?”

    对方也懵了,再度拿出稿子上留下的信息跟梁桂香核对,发现完全一致。

    “梁老师,您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啊?我知道市面上对我们知音杂志有一些误解,这一点您放心,您的个人信息是完全保密的,您的文章署名采用的是笔名,不是真名。”

    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脸色有些古怪,知音虽然给的稿费足够高,但约稿的内容却是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很多作者都没有用常用笔名投稿。

    梁桂香一脸懵逼,什么笔名真名的,完全听不懂。

    就在她准备挂电话时,忽然想到那天晚上秦浩要了她的身份证。

    “难道是儿子?”

    可是转念一想,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错,可四年级真的能给杂志社投稿吗?

    “咳咳,那个吴编辑,我现在有点急事要先去处理一下,要不明天再给您回电话怎么样?”

    “好的梁老师,您先忙,我今天给您打电话就是想通知您,您的三篇稿子有两篇都被我们杂志社选中……”

    梁桂香回到小吃摊上,脑海里还在回响着刚刚吴编辑的话,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

    “桂香,怎么了这是?接个电话回来整个人跟丢了魂似的。”

    隔壁摊位的刘玉玲关切的问。

    梁桂香只当是讲笑话一样把情况说了一遍。

    “那肯定是打错了,浩子才四年级,我们家华子现在写两百字的作文还要标点符号凑字数呢,浩子作文写得再好,也不可能被杂志社选中啊。”李燕笑道。

    刘玉玲也附和道:“是啊,我们家老邵经常给杂志社投稿,可也只有很少的几次能发表。”

    “是吧,我也觉得不太可能。”梁桂香说话间心里还是有些失落的,毕竟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

    马奶奶却说:“也不一定,桂香回头你问问浩子,说不定咱们花街出了个写作天才呢。”

    “好,那我回去问问。”梁桂香心底又重燃起了希望。

    刘玉玲她们却对此完全不抱希望。

    下午四点半左右,随着孩子们陆续放学,小吃摊也迎来了一波好生意,梁桂香忙着忙着也把这事忘在脑后,一直到夕阳西下,眼看也没什么生意了,几人各自收拾摊位回家。

    回到家,梁桂香看到儿子正乖乖写作业,鬼使神差地走到跟前。

    “浩子,你是不是给杂志社投稿了?”

    秦浩抬起头:“稿子被选中了?”

    梁桂香不可思议地望着儿子:“真的是你投的稿?”

    见秦浩点头,梁桂香感觉自己世界观都被颠覆了。

    “不是,你什么时候投的稿?”

    “就上个礼拜啊。”

    “可,你才上四年级……”

    “对啊,所以我才用你的名义投的稿啊。”

    梁桂香脑海一片混乱:“不对,我的意思是,你的稿子怎么会被选中呢?”

    秦浩乐了,这是不相信他的实力啊。

    “其实很简单,只要弄清楚这个杂志选取稿件的风格,投其所好就可以了。”

    梁桂香可不相信这么简单:“邵老师那么有文化的人都没被选中几次……”

    “那是因为他放不下文人的架子,说白了就是死要面子。”

    梁桂香感觉自己又被带偏了:“你把稿子给我看看。”

    “没了,都寄出去了。”秦浩两手一摊,这种稿子还是暂时不要给梁桂香看到比较好。

    梁桂香缓了半天才接受秦浩的“作文”被杂志社选中的事实。

    “儿子,你先写作业,妈今天给你加个菜。”

    不管怎么说,儿子的“作文”能被杂志社选中,绝对是件大好事,值得庆祝一下。

    “妈,知音的编辑有没有说过了几篇?给多少稿费?”

    这才是秦浩最关心的问题。

    梁桂香想了想:“好像是说过了两篇,稿费?还有稿费呢?”

    “当然,而且还不低呢。”秦浩提前给梁桂香打个预防针。

    “能有多少?我听你刘阿姨说,邵老师目前为止拿到过最高的稿费,也才83块钱。”梁桂香随口说道。

    “反正肯定比邵叔叔的高。”

    “是嘛,我儿子可真棒。”

    与此同时,花街小院里,已经是满园飘香,谢望和四个皮猴子满院子撒欢,等到各家的饭菜被端上桌,这才各自回家吃饭。

    邵星池回到家时,就听母亲刘玉玲说起秦浩投稿的事情。

    邵秉义对此嗤之以鼻:“一个小学生字都认不全,能写出什么好文章来。”

    “那倒也是,不过究竟是谁用了桂香的名义投稿呢?”刘玉玲百思不得其解。

    “像这样藏头露尾的人,想必也没什么学问,不用理会。”

    邵星池随口说了一句。

    “那可不一定,浩子写的文章,就连我们老师都说好呢。”

    “学校老师的评判标准跟杂志社编辑的评判标准能一样吗?”邵秉义瞪了儿子一眼。

    “你老爹我这么有学问的人,这么多年也才过了几次稿而已,一个小学生能在杂志社发表文章?简直笑话。”

    刘玉玲见丈夫语气过于严厉,生怕吓到儿子,赶紧转移话题。

    ……

    到了第二天下午,梁桂香早早收摊,来到学校接秦浩放学。

    “梁阿姨好。”

    “梁阿姨。”

    梁桂香冲谢望和四人挥了挥手“你们好。”

    “谢谢梁阿姨。”

    梁桂香拉着秦浩一路来到小卖铺,夏凤华见二人进去,舔了舔嘴唇。

    “梁阿姨是要给秦浩买零食吗?”

    谢望和给三人使了个眼色,悄悄跟了上去。

    结果让二人大失所望,梁桂香带着秦浩径直走向了电话。

    在秦浩的示意下,梁桂香深吸一口气拨通了昨天的电话。

    “喂,是吴编辑吗?对是我……”

    平时诚实惯了,突然让她撒谎,梁桂香感觉腿肚子都在发抖。

    吴编辑见梁桂香终于“承认”自己的身份,也松了口气,那两篇稿子杂志社里的其他编辑都很看好,下一期的发行量还指望着这两篇稿子呢,要是因为签约问题发不出去,他肯定是要受批评的。

    “稿费。”秦浩小声提醒。

    梁桂香这才小心翼翼地询问:“吴编辑,我这……两篇稿子的稿费。”

    吴编辑正色道:“是这样的,梁老师您这两篇稿子的质量非常不错,不过介于您目前还是个新人,我们只能给到千字150的稿费。”

    梁桂香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在她看来写一千个字就能拿150已经很多了,惊讶之余正要答应下来,却被秦浩拉了一下。

    “稿费定得太低了,至少也得千字200!”

    “这还低?”梁桂香捂住话筒,小声道。

    秦浩摇摇头:“知音的稿件最低都是这个价,这涉及到我往后的稿费,现在定太低,往后不好涨价。”

    “还能涨价?”梁桂香瞪大眼睛。

    “您就按照我的说。”

    跟人讨价还价,梁桂香还是有经验的,吴编辑那边沉默了有半分钟,就在梁桂香担心对方会不会变卦,不要儿子的稿子时,对方却忽然开口了。

    “好吧,我个人非常欣赏梁老师的文采,千字200我跟主编争取一下,问题应该不大,不过我们需要跟梁老师签一个独家撰稿的合同。”

    梁桂香把情况跟秦浩说了一遍。

    “答应他,问他什么时候能结稿费。”

    见梁桂香答应下来,吴编辑十分高兴:“梁老师您放心,我们会把支票跟合同一起邮寄给您的。”

    梁桂香小心翼翼地问:“吴编辑,能不能先告诉我,这次我能拿到多少稿费?”

    “您这两篇稿子加起来字数是4852字,总稿费是970.4元,扣除税款的话,应该是936块。”

    梁桂香瞪大了眼睛,原本她以为能有个两三百块已经很多了,没想到居然会有这么多。

    要知道她一个月累死累活又是摆摊又是打零工的,也就一千多块钱的收入,这都快赶上了她一个月的收入了。

    “梁老师您在听吗?”

    梁桂香如梦方醒:“在,在呢。”

    “要是没别的问题,那我就安排给您邮寄合同,另外您给我一个银行账户,等您签完合同邮寄过来,我们确认之后就会给您汇款的。”

    梁桂香下意识看向儿子,见秦浩点点头,这才长舒一口气:“好的。”

    挂断电话,梁桂香整个人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在旁边偷听的谢望和四人也都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目光望着秦浩,特别是邵星池,他平时没少听老爹吹嘘自己的文章发表在某些刊物上,可据他所知,老爹最高的一笔稿费也不超过一百块。

    秦浩的稿费整整是老爹的九倍,在邵星池看来,其他的都不重要,只有稿费拿到手那才是真真切切的收入。

    “秦浩,以后我能在杂志上看到你的文章吗?”

    “秦浩,你也太厉害了,不愧是我们花街四少。”

    周海阔跟谢望和冲秦浩竖起大拇指,这回就连夏凤华都没有去纠结花街四少的称谓。

    梁桂香也很高兴,结完账,难得大方地拿出五块钱。

    “阿姨请你们吃雪糕,想吃什么自己拿。”

    “谢谢梁阿姨。”

    “梁阿姨万岁。”

    谢望和四人举着雪糕跑回小院,然后迫不及待地将情况跟家里大人说了一遍。

    刘玉玲正在做饭,手上的动作一顿:“这么说,浩子写的文章要上杂志了?”

    “不止,还有稿费,九百多呢。”邵星池补充道。

    这下院子里其他人也都惊奇不已,九百多块钱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谢老大每次跑船回来他们都能拿到一定分红,可毕竟秦浩才十岁啊。

    “浩子这孩子我打小看着就聪明,往后桂香有好日子过了。”刘玉玲十分同情梁桂香的遭遇。

    周一仆(周海阔的爷爷)感慨的道:“书中自有黄金屋,海阔看到了没有,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往后你要多向人家学习。”

    “嗯,我知道爷爷。”周海阔十分乖巧的回答。

    谢望和见母亲梁海泓满脸羡慕的模样,立马拍胸脯道:“妈,将来我挣到钱,全都给你花。”

    梁海泓笑骂:“少来了你,看看人家浩子,这么小就赚稿费了,你一个作文都写不明白,我这辈子怕是享不到你的福了,你少让我操点心,我就阿弥陀佛了。”

    谢望和不好意思地挠头。

    马奶奶笑呵呵的道:“望和从小就聪明,只要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马奶奶您就别夸他了,人家浩子学习一直名列前茅,那才是真聪明,他啊就是一点小聪明。”

    很快各家就做好了晚饭,邵秉义下班回到家,刘玉玲立马给他打了热水。

    邵秉义正洗着手,就听外面还在说秦浩的事情。

    “怎么个意思?浩子的稿子真被选上了?什么杂志?青少年作文吗?”邵秉义随口问了一句。

    “不是,我听梁阿姨说好像是什么知音。”

    邵秉义闻言皱起眉:“知音?他一个十岁的孩子给知音投稿?还过了?”

    一向自诩“文化工作者”邵秉义表面上瞧不起市面上的通俗刊物,何况还是“知音”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可他对“知音”的稿酬也是有所耳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