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这也是江湖? > 第229章 硝烟四起

这也是江湖? 第229章 硝烟四起

    徐天佑一行四人迅速抵达会客厅,只见应无疾面带淡漠,悠闲地品着茶。

    四人一进门,应无疾便简洁地示意:“请坐。”

    他们依言落座。

    徐天佑率先开口:“大理使臣此时来访,有何要事?”

    应无疾平静地回答:“他们来表明与玄朝永久交好的立场,并表示若有需要,大理国愿意借兵。”

    玄诚眉头紧锁,不解地问:“这等大事,尤其是借兵之事,不应当直接向京城报告吗?”

    应无疾解释道:“京城路途遥远,大理使臣担心时间紧迫,故而直接与我沟通。”

    林玄儿紧接着问:“究竟何事如此紧急?”

    应无疾沉声道:“吐蕃诸部计划趁乱发兵。”

    虽然这在众人预料之中,但消息一旦被证实,徐天佑四人心中仍不免一惊。

    徐天佑道:“难怪应大人即便接到景帝的密信,也选择留在邻理县。”

    应无疾点头:“我已回信给景帝,详细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徐天佑建议:“朝廷距离遥远,我认为应该写信给雅州知州,请求增援。若吐蕃真的进攻,我们这八百余人恐怕难以抵挡。”

    应无疾道:“七天前,我已派人快马加鞭送去了信件。”

    玄诚松了一口气,说:“那援军应该很快就到了。”

    应无疾微微颔首。

    突然,一名传令兵急匆匆地跑进来,报告:“应大人,雅州知州有急信。”

    应无疾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快呈上来。”

    传令兵迅速递上信件。

    应无疾匆匆一瞥,眼中的期待瞬间转为失望。

    玄诚见状,关切地问:“应大人,出了何事?”

    应无疾将信放在桌上,语气沉重:“吐蕃已经开始行动。”

    徐天佑担忧地问:“那援军……”

    应无疾摇头:“雅州已被围困,吐蕃军切断了补给线,他们无法派出援军。信中还提到,希望我们放弃邻理县,带领士兵支援雅州。”

    玄诚站起身,走向墙上的地图,仔细研究。

    不久,一名暗哨气喘吁吁地冲进来:“应大人,吐蕃军正朝邻理县进发。”

    应无疾急切地问:“多少人马?”

    暗哨回答:“约一万。”

    应无疾又问道:“领头军旗是何模样?”

    暗哨道:“军旗上写着‘查’。”

    应无疾点头:“知道了,你先退下。”

    应无疾沉吟片刻,喃喃道:“也不知道是查姓哪位将军。”

    林玄儿问道:“吐蕃的查姓将军很厉害么?”

    应无疾点头道:“吐蕃六大姓,查,祝,董,噶,韦,达。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玄诚沉吟道:“邻理县必须坚守,否则雅州将成为孤城。”

    应无疾赞同:“正是如此。若让这一万兵马与其他路线的兵马汇合,雅州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徐天佑忧虑地问:“我们如何用八百士兵抵挡一万吐蕃军?”

    应无疾道:“动员邻理县的百姓,我们可以暂时抵挡。只希望其他州的支援能尽快到达雅州,助其脱困。”

    众人陷入沉默。

    应无疾劝道:“你们本是来此避难,但现在看来,这里并不比天音阁安全。你们应尽快返回天音阁,否则可能无法及时离开。”

    徐天佑坚定地回应:“应大人,您认为我们是贪生怕死之人吗?”

    应无疾连忙解释:“绝无此意,只是守住邻理县与你们无关,不必无谓牺牲。”

    林玄儿坚定地说:“我们虽非邻理县人,也非玄朝士兵,但我们是玄朝的子民。”

    徐天佑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人人都选择逃避,那何处才能找到安宁?”

    玄诚道:“我已厌倦逃避,若再逃,我的道心将碎。”

    孟娟犹豫再三,见三人都决心要留下,便也鼓起勇气:“我也不走。”

    应无疾深感敬佩,拱手道:“玄朝有你们这样的忠义之士,定能渡过难关。”

    说罢,应无疾提笔写信。

    徐天佑问道:“应大人这是写信给何人?”

    应无疾道:“写信给大理国使臣,希望他们真能借兵支援。”

    为今之计,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

    林玄儿道:“我觉得我们坚壁清野,守城不出方为上策。”

    徐天佑摇头道:“坚壁清野已经来不及了,暗哨若已看到吐蕃大军,那先行军估计已经赶到了邻理县附近。”

    林玄儿道:“那守城不出。”

    徐天佑道:“若无法坚壁清野,那更做不到守城不出。邻理县旁边的树木太多,吐蕃军就地取材便能造出攻城器械。若等他们将攻城器械制造出来,邻理县守不住。”

    林玄儿沉默片刻,道:“恕我直言,八百士兵出城迎战一万吐蕃军,跟送死无疑。”

    应无疾将信写完,唤来传令兵:“现在大理国使臣应该还在客栈,火速将此信交给他。”

    传令兵接过信件,飞奔而去。

    应无疾揉了揉眉心,道:“只希望大理国能直接挑明立场,派兵直接从建昌府过来,这样不但支援速度快,而且能与我们呈包围之势,前后夹击吐蕃军。”

    徐天佑皱眉道:“应大人怎么会有这种顾虑?大理国若愿意借兵帮忙,自然是挑明立场的。”

    应无疾缓缓道:“大理国虽地域狭小,人口不多,却能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其秘诀在于与玄朝保持友好关系的同时,在军事上坚守中立。正是这种巧妙的外交策略,使得大理国能够在周边各国间游刃有余,维系着自身的安宁与繁荣。”

    玄诚直言不讳道:“难道不是因为大理国所在的地方攻打起来麻烦,打完之后又没多少利益可言么?”

    应无疾不否认:“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林玄儿道:“怎么有一种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的感觉?”

    应无疾安慰道:“也不至于这么悲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邻理县军民一心,总有办法挡住吐蕃的进攻。”

    应无疾说完,便陷入了沉思。

    约莫一盏茶功夫,应无疾眼中精光一闪,他看向孟娟,道:“若是查姓将军,我们或许可以兵行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