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之不做乖乖女 第61章 二表姐来了
宋晚木说的要和二表姐一起吃饭,倒也没有说谎。
说起二表姐吴燕华,就不得不提到宋晚木的外家。
宋晚木的母亲王丽珠的娘家距离宋家所在的村子也就1公里多的距离,她在家里排行第五,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的小哥。
大哥王国冲,目前在小学教数学,大姐王国芬,二姐王国丽,两人都是普通的在家务农的家庭主妇。
在王丽珠没生下小儿子之前,他们哥妹四人,每家都生的是个女儿,姐妹之间每个相差三岁左右。
大哥家的王海琳最大,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现在虚岁20,目前托关系进了一个私人小厂做库管;二姐家的吴燕华,初中读完就不愿意再读了,自觉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儿,一看到书就头痛,吵着闹着说初中毕业后去找个活干。
大姨拗不过女儿,苦口婆心地劝了几回,都没改变二表姐的想法,便托王丽珠帮忙,在她工作的皮鞋厂找个活儿,跟着王丽珠做皮鞋。
吴燕华学做了几年,觉得厂子工资太低了,而且穷乡僻野的,既没有电影院,也没有大商场,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和同事闲聊,实在是没劲儿。
于是吴燕华就辽足了劲儿,一心想要在在繁华的市里面找工作。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上个月她终于成功在服装厂找了个缝纫工的工作。
工资嘛,也就是廉价劳动力的水平,倡导多劳多得。好处是包吃包住,离市中心很近,想看电影了、想买衣服了、想和小姐妹聚会了,公交车20分钟就到了。坏处呢也有,时不时地需要三班倒赶工,比较累人。
吴燕华对此倒是很满意,年轻小姑娘哪有不向往城市繁华热闹生活的呢?
上头两位姐姐都工作了,下面两个妹妹都还在读书。
二姨家的女儿陈嘉燕,目前在读高一,上的是市里面排名第三的长风高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二姨对她寄予厚望,管的也很严,凡是影响成绩的事情一律严防死守,就盼她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嫁个好人家,这样她这一辈子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至于小辈中唯一的男丁宋朝旸,此刻还窝在王丽珠怀里还在吃奶呢,不提也罢。
王丽珠哥妹几个感情不错,经常你分点粽子,我回点馒头的,按理说子女辈也该这样亲近,其实却不然。
学习就像是一道严格的分水岭,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地分成几个圈子。
就拿宋晚木几个姐姐来说,同属于学渣的大表姐和二表姐关系就比较亲密,三表姐则是和宋晚木来往比较多,因为她们两个算是比较会读书,成绩也比较好的一类人。
当然这是之前的两派圈子,等王丽珠病逝后,上头两个大姐姐心疼丧母的妹妹,经常关心联系,宋晚木业也投桃报李,经常给两个姐姐家的孩子买些衣服,零食,渐渐地,三人的姐妹情愈加牢固。
而三表姐陈嘉燕,算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结婚前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结婚之后更是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小家庭,不怎么联系其他的姐妹,关系愈加疏远,逐渐成为普通的亲戚。
宋家的几个外甥女都是普通人,家族里也没有哪个孩子有大出息,挣大钱,大家都是辛苦工作赚窝囊费的平凡小市民,但宋晚木心中最觉得惋惜的,当属二表姐。
吴燕华是个能干的勤快人,长得也是浓眉大眼,如果能够瘦下来,一定是个清秀耐看的小美人,更是烧的一手好菜。
宋晚木一直觉得吴燕华是小镇女孩拼搏的代表。
尽管她只是初中毕业,但是她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乡下走到省里,从皮鞋厂女工,到大市里面电子厂的技术员,从月薪500到月薪9000。
只是她到底亏在学历上面,做的都是需要三班倒的工作,长年累月的做下来亏空了身体,33岁的时候被查出了淋巴瘤,厂子也去不了,只能在慢慢休养。
至于二姐夫,只能说他既不是特别好,也称不上坏,只是平凡的农村男人。
和大姐夫以及其他的农村男人一样,都是外出在工地上干活,一年到头只有清明、春节、国庆两个大节会回来,其余时间都看不见影子。
留下两个姐姐在家中操持家务,侍奉老人,教养孩子,他们只需要出钱就行,可谓是典型的丧偶式婚姻。
宋晚木看着眼前胖胖的还没有因为化疗消瘦的二表姐,扬起笑容:“燕华姐,你来啦。”
吴燕华扎着利索的马尾辫,胖胖的脸盘子上浓眉打脸,细看其实是个很清秀的长相,只是她有些胖,减损了几分容色。
吴燕华左手拎着一袋柚子,右手拎着一袋山竹,感受到宋晚木热情的招呼,也笑着回说:“是啊,这两袋水果你和海琳姐一起吃哈,好吃的。”
王海琳从厨房间出来,看到吴燕华手里又拎着两大袋,嗔道:“你又买了点什么过来,上次不是和你说别买了,这么见外。”
吴燕华笑嘻嘻地看着王海琳:“谁说买给你们的,这是我要吃的,你们只是顺带。”
王海琳从吴燕华手里接过两个袋子,指着一个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黑红黑红的,咋吃呀?”
吴燕华献宝似的从袋子里面拿出3个山竹,分别递给宋晚木和王海琳:“没见过吧,这叫山竹,还是上次我室友分给我吃,我才知道还有这水果。”
王海琳接过山竹,迟疑道:“这怎么吃?直接啃吗?”
吴燕华哈哈大笑:“是这样滴,把绿杆拧下来,然后顺着纹路扒开,里面白白的果肉就是能吃的。”
宋晚木和王海琳照做,白色的果肉鲜嫩多汁,味道更是酸酸甜甜。
宋晚木竖起个大拇指,充分表示对吴燕华品味的肯定。
三人收拾收拾,准备去步行街上觅食。
说起二表姐吴燕华,就不得不提到宋晚木的外家。
宋晚木的母亲王丽珠的娘家距离宋家所在的村子也就1公里多的距离,她在家里排行第五,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出生不久就夭折了的小哥。
大哥王国冲,目前在小学教数学,大姐王国芬,二姐王国丽,两人都是普通的在家务农的家庭主妇。
在王丽珠没生下小儿子之前,他们哥妹四人,每家都生的是个女儿,姐妹之间每个相差三岁左右。
大哥家的王海琳最大,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现在虚岁20,目前托关系进了一个私人小厂做库管;二姐家的吴燕华,初中读完就不愿意再读了,自觉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儿,一看到书就头痛,吵着闹着说初中毕业后去找个活干。
大姨拗不过女儿,苦口婆心地劝了几回,都没改变二表姐的想法,便托王丽珠帮忙,在她工作的皮鞋厂找个活儿,跟着王丽珠做皮鞋。
吴燕华学做了几年,觉得厂子工资太低了,而且穷乡僻野的,既没有电影院,也没有大商场,每天除了干活就是和同事闲聊,实在是没劲儿。
于是吴燕华就辽足了劲儿,一心想要在在繁华的市里面找工作。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上个月她终于成功在服装厂找了个缝纫工的工作。
工资嘛,也就是廉价劳动力的水平,倡导多劳多得。好处是包吃包住,离市中心很近,想看电影了、想买衣服了、想和小姐妹聚会了,公交车20分钟就到了。坏处呢也有,时不时地需要三班倒赶工,比较累人。
吴燕华对此倒是很满意,年轻小姑娘哪有不向往城市繁华热闹生活的呢?
上头两位姐姐都工作了,下面两个妹妹都还在读书。
二姨家的女儿陈嘉燕,目前在读高一,上的是市里面排名第三的长风高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二姨对她寄予厚望,管的也很严,凡是影响成绩的事情一律严防死守,就盼她考上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嫁个好人家,这样她这一辈子也算是扬眉吐气了。
至于小辈中唯一的男丁宋朝旸,此刻还窝在王丽珠怀里还在吃奶呢,不提也罢。
王丽珠哥妹几个感情不错,经常你分点粽子,我回点馒头的,按理说子女辈也该这样亲近,其实却不然。
学习就像是一道严格的分水岭,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清清楚楚地分成几个圈子。
就拿宋晚木几个姐姐来说,同属于学渣的大表姐和二表姐关系就比较亲密,三表姐则是和宋晚木来往比较多,因为她们两个算是比较会读书,成绩也比较好的一类人。
当然这是之前的两派圈子,等王丽珠病逝后,上头两个大姐姐心疼丧母的妹妹,经常关心联系,宋晚木业也投桃报李,经常给两个姐姐家的孩子买些衣服,零食,渐渐地,三人的姐妹情愈加牢固。
而三表姐陈嘉燕,算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结婚前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结婚之后更是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小家庭,不怎么联系其他的姐妹,关系愈加疏远,逐渐成为普通的亲戚。
宋家的几个外甥女都是普通人,家族里也没有哪个孩子有大出息,挣大钱,大家都是辛苦工作赚窝囊费的平凡小市民,但宋晚木心中最觉得惋惜的,当属二表姐。
吴燕华是个能干的勤快人,长得也是浓眉大眼,如果能够瘦下来,一定是个清秀耐看的小美人,更是烧的一手好菜。
宋晚木一直觉得吴燕华是小镇女孩拼搏的代表。
尽管她只是初中毕业,但是她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乡下走到省里,从皮鞋厂女工,到大市里面电子厂的技术员,从月薪500到月薪9000。
只是她到底亏在学历上面,做的都是需要三班倒的工作,长年累月的做下来亏空了身体,33岁的时候被查出了淋巴瘤,厂子也去不了,只能在慢慢休养。
至于二姐夫,只能说他既不是特别好,也称不上坏,只是平凡的农村男人。
和大姐夫以及其他的农村男人一样,都是外出在工地上干活,一年到头只有清明、春节、国庆两个大节会回来,其余时间都看不见影子。
留下两个姐姐在家中操持家务,侍奉老人,教养孩子,他们只需要出钱就行,可谓是典型的丧偶式婚姻。
宋晚木看着眼前胖胖的还没有因为化疗消瘦的二表姐,扬起笑容:“燕华姐,你来啦。”
吴燕华扎着利索的马尾辫,胖胖的脸盘子上浓眉打脸,细看其实是个很清秀的长相,只是她有些胖,减损了几分容色。
吴燕华左手拎着一袋柚子,右手拎着一袋山竹,感受到宋晚木热情的招呼,也笑着回说:“是啊,这两袋水果你和海琳姐一起吃哈,好吃的。”
王海琳从厨房间出来,看到吴燕华手里又拎着两大袋,嗔道:“你又买了点什么过来,上次不是和你说别买了,这么见外。”
吴燕华笑嘻嘻地看着王海琳:“谁说买给你们的,这是我要吃的,你们只是顺带。”
王海琳从吴燕华手里接过两个袋子,指着一个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黑红黑红的,咋吃呀?”
吴燕华献宝似的从袋子里面拿出3个山竹,分别递给宋晚木和王海琳:“没见过吧,这叫山竹,还是上次我室友分给我吃,我才知道还有这水果。”
王海琳接过山竹,迟疑道:“这怎么吃?直接啃吗?”
吴燕华哈哈大笑:“是这样滴,把绿杆拧下来,然后顺着纹路扒开,里面白白的果肉就是能吃的。”
宋晚木和王海琳照做,白色的果肉鲜嫩多汁,味道更是酸酸甜甜。
宋晚木竖起个大拇指,充分表示对吴燕华品味的肯定。
三人收拾收拾,准备去步行街上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