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90:超生检查到我家 > 第65章 学校招生(下)

重回90:超生检查到我家 第65章 学校招生(下)

    这样来说宏志学校的学生要采取走读式和寄宿式,相比现在大队乡镇的初中和高中放养模式,可真算是惊世骇俗了。

    最重要的是封闭式教学通常会有较为完善的校内设施和配套资源。

    但就现在宏志学校的建设速度跟的上吗?

    嗯,简单来说,利好方家这种购买店铺的人。

    毕竟后面整个学校加在一起大几千上万的师生,学校不可能满足这么多人的生活所需,这就给方家这种买店铺的的人做生意的机会了。

    教导主任的大喇叭还在继续,不过真正家长关心的问题已经差不多说完了。

    总结起来就是周围四个县,不怕路远的,成绩好的都可以来这里上学。

    成绩差点也问题不大,只要舍得交一份借读费就行了。

    学校严格管理、封闭式教学,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成绩。

    方承枫似乎理解了上辈子父母没有将哥哥姐姐送来上学的原因了。

    距离远不说,仅仅上下学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可没后世那种修好的水泥柏油路,都是山野间的田间地头,可不好走。

    其次封闭式的教育意味着午饭是在学校解决的,大人的确方便了,但是相对来说,费用就提高了。

    后者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毕竟比起现在,上辈子家里的困难也不是一两句话说的完的。

    母亲嘀嘀咕咕的在前面说着亏了亏了,方承枫也是哭笑不得。

    敢情母亲以为上次请学校那些人吃饭就是为了姐姐们的上学问题,结果自家崽个个争气,压根不需要走后门进来。

    今天学校就可以招收学生了,只要带着学生的户口本就可以去学校的教务处咨询。

    母亲早早的就带着家里的户口本,一行人直接朝着教务处走去。

    按照道路指示来到教务处,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家长已经在咨询了。

    十几个工作人员,或者说是老师已经忙的晕头转向了。

    终于排到自家,母亲将户口本递了过去,一连报了五个名字,除了自己和六姐两个黑户,其他几个全都最低都上初中了。

    负责接待的老师也是一脸懵圈,好家伙这一家直接一户口本除了大人都是来上学的?

    这是什么家庭啊,这么重视教育。

    要知道在农村很多人读完小学就直接辍学了,如果是男孩子说不定读个初中就不错了。

    “大姐,你家还真重视孩子读书啊!”只见接待的老师笑着说道。

    “那是,老师你也知道,我们这些一辈子种田的没啥出息,就指望家里孩子能好好读书,以后不要像我们一样。”母亲笑着解释道。

    接待老师一脸的动容,没想到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有这样的见识。

    客气的接过户口本,学校之前就做好工作,将周边几个学校也都摸底过了,能不能上学按照姓名直接就能查到。

    你要说名字一样的怎么办?咋的,谁家户口本上没身份证号啊。

    “大姐我来看下,姓于是吧?咦怎么还有姓方的?”只见老师一脸奇怪的自言自语。

    母亲也没解释,接待老师拿着户口本去旁边的姓名资料里去查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过了一会儿,负责接待的老师走了过来,一脸古怪的看着于秀兰,搞的母亲莫名其妙。

    “你好,同志,这边我查了下,这户口本上的五个同学都可以入读我们宏志学校,恭喜。”只见接待老师客气的说道。

    说完从旁边的接收通知书里拿出五份,写上一些信息,旁边有专人盖上公章,然后递给于秀兰。

    “哈哈,我就知道,大丫,小七看到没,这学校也不难进嘛。”母亲接过接收通知书,就招呼大家离开。

    路上,方承枫随手拿出一份看了下,只见上面除了名字和班级其他都打印好了。

    名字那一栏写的是二姐的名字,而班级那一栏,方承枫仔细看了几眼,又从母亲手里拿过其他几份接收通知书。

    这下确认了,前几天张书记吃饭时拍着胸脯说的事,最终结果落在了这里。

    只见接收通知书上班级那一行写的是高二年级实验班,母亲手上拿着的五份都是如此,唯一的区别就是姓名和年级了。

    看着方承枫一脸古怪的样子,母亲也好奇的拿过接收通知书,看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

    气的母亲一怒之下给了方承枫一记后脑勺:“臭小子,一脸的古怪,不说你妈说个清楚,信不信把你耳朵拧下来。”

    得,老妈得罪不起,母亲没发现那是因为她也不知道所谓的实验班和普通班有什么区别。

    也是,宏志学校第一次招生,这里面的弯弯道道还真没几个人知道。

    和后世一样,这年代已所谓的实验班、尖子班、重点班之类的正是刚刚出现的节点。

    大致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国家的教育就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发展。

    当然最终目标肯定都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随着教育的推进,成绩就成了衡量的标准。

    既然按照成绩,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差生和优等生。

    一些学校就开始尝试设立具有特殊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的班级,这就出现了所谓的各种尖子班。

    回到店铺,看着摆在桌子上的接收通知书,方承枫将实验班的性质和大家说了下。

    听说自己的五个子女都上了宏志学校的实验班,父亲比赚钱了都高兴。

    一个劲的嘀咕等张支书来了高低陪老哥喝两杯。

    方承枫翻了个白眼,姐姐们能进实验班说的好像不是她们自己本身学习也优秀一样。

    当然张支书肯定有指示,这点还真的感谢人家。

    要不要给他来一份关于应试教育下的题海大法?

    像宏志学校这样一个班级配置十个班来说,最少要配置两个实验班,两三个优秀班,剩下的估计就是普通班了。

    真正的升学率还得看前面五个班。

    不管怎么说,家里人的上学问题解决了,也算去掉父亲的一块心病。

    至于另一块当然就是两个最小的黑户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