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锦绣农女:小侯爷的心尖宠 > 第162章 远水救不了近火

锦绣农女:小侯爷的心尖宠 第162章 远水救不了近火

    午饭过后,柳絮在她娘屋里日常逗弄两个墩儿。

    柳秀梅敲门进来,给娘俩提了要离开的事。

    “弟妹,我和你姐夫商量了下,打算过完小年就回去了。只是福临,暂时只能先留在你这边,等他骨头长好一些,我们再来接他,你看成吗?”

    母女俩对视一眼,徐若兰开口道:“大姐,姐夫这还没有好彻底,你们回去了不影响吗?”

    她知道大姑子夫妻的想法,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若是刘来顺身子无碍,她自是不会多劝的。

    “你姐夫已经没什么大碍了,我问过孟大夫,他说之后可以不用针灸了,他多开几天的药巩固一下就好了!”柳秀梅笑着道。

    “姑姑,你们能不回去吗?土桥村的人对你们又不好,就不能留在柳家村吗?万一你们回去,那些人又欺负你们咋办?”

    柳絮前些日子给忙忘了,原本从县城回来就要说的事,现在才想起。

    “傻丫头,土桥村再不好,那也是姑姑的家啊!姑姑不回去,家里的房子,、田地、鸡鸭这些不要了?还有你姑父的爹娘、祖辈还葬在那边呢,我们不回去,谁给他们扫墓上香?回头咱不得被人戳脊梁骨骂呀?”柳秀梅拉过小侄女抱在腿上,温声反问道。

    “那有什么,卖了就卖了呗,回咱村再建就行!你们要实在舍不得,就把地儿佃给别人,房子让刘二叔他们帮忙看着就是了。至于祭祖啥的,离得又不远,逢年过节了,让姑父赶着马车回去不就行了?”

    他们这离得远,就算她一时帮他们报仇了,那她也不能一直派人守着吧?回头她们一走,又被人欺负了咋整?

    俗话说得好,这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徐若兰也闻言眼睛一亮,也劝说道;“是啊,大姐,我觉着絮儿说的有道理。你不妨回去和姐夫再商量一下?若是你们觉得住这边不自在,也可以先去老宅和爹娘一起住啊,那边你也看了,屋子不少,你们一人一间都住的下。”

    “这……”柳秀梅有些动摇,徐若兰又道:

    “而且福临也能跟你们在一起,下人照顾哪有自家人贴心?福康还能继续跟着贺磊习武,姐夫到时候可以在家侍弄一些菌菇。你和红英还能去作坊做工,红英已经到了说亲的年纪,土桥村那边到底……咱们柳家村好儿郎可不少。”

    别说柳秀梅,柳絮听着都觉得心动,原来她娘这么会劝人啊。

    “姑姑,留下吧!而且我先前忘记和你们说了,我打算让表姐做些酸菜送去醉云轩。到时候家里又能多一个营生!”

    柳秀梅犹豫了半晌,“那我回去和你姑父商量一下,看看他怎么想?”

    “嗯嗯,我觉得姑父会答应的,刘家人除了刘二叔,其他人也没什么好留恋的。”

    柳秀梅点点头,若有所思的回了西屋。

    “娘,你说姑姑他们会留下吗?”柳絮靠在母亲身旁,轻声问道。

    徐若兰摸了摸女儿的小脑袋,微笑道:“絮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姑姑他们若是留下,自然最好。若是他们选择回去,那也没什么,我们已经做了自己能做到了!”

    “嗯嗯,絮儿明白!”柳絮点点小脑袋,“对了娘亲,朱伯伯先前说跨院快完工了,趁着没什么事,咱们过去瞧瞧吧?”

    正好两个墩儿睡了。

    “那去看看吧,想来你外公他们再有几天也该到了。正好看看需要添置些什么。”

    娘俩先去了东跨院。

    为了不打扰主院这边正常生活,施工期间,院门都是关起来的。

    轻轻推开院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假山,山石错落有致。假山上青苔点点,几株不知名的小草从石缝中顽强地探出头来,给假山增添了一抹生机。假山旁,有清泉潺潺流淌,汇聚成一个小小的喷泉。喷泉的水花散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自然的乐章。

    院子的地面由青石板铺就,沿着石板路前行,工人正在两侧摆放精心修剪的常青灌木,都是盆栽,看着生机勃勃。

    正房外院子里一角栽种了一棵香樟树,哪怕是冬季也绿意盎然,两个工人正在培土。

    另一角摆放着几张石凳和一张石桌。石凳上刻着精美的花纹。

    工人们见二人来了,乐呵呵的打着招呼:“东家夫人,东家小姐!”

    “伯伯叔叔好,辛苦你们啦!”柳絮笑眼弯弯的回道。

    “不辛苦,不辛苦。”

    “这是咱们应该做的!”

    “伯伯叔叔们,屋里都已经完工了吗?”

    “屋里前儿个就收尾了,昨儿个把家具也放好了。就剩下院子里这些活了,再有半个时辰也就差不多了。”

    母女俩微微颔首,工人们也不再多言。

    两人把屋子都推开看了看,和主院相似却又不同。

    院子只有正房有一个书房,厢房三间主屋也是一明两暗设计,类似于两室一厅。没有倒座房,只在主屋两边各建了一间耳房。

    所以院内的景色更好一些,院子一角还建了个小亭子,周围有花坛,等来年开春时,想必美不胜收。

    娘俩满意的点点头,去了西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