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汉朝兴衰史 > 第68章 陈豨招摇过市被周昌盯上

汉朝兴衰史 第68章 陈豨招摇过市被周昌盯上

    书接上回,戚夫人无论如何哭闹也无济于事。

    “废长立幼”这事几乎无法再实现,这就是“机会失去不再来”的真实写照。

    我说戚夫人啊,还是面对现实吧!

    “皇上,也不是妾身非要废长立幼,我只是要保全我们娘俩后半生安然无恙!”

    戚夫人很聪明,既然儿子当不上太子,那就退一步让刘邦安排稳妥也行。

    戚夫人要“退而求其次”。

    刘邦道:“容儿,这个你放心,我正在物色一个能保护你们娘俩的能臣。”

    戚夫人名叫戚花容,在二人世界里,刘邦常亲切称戚夫人为容儿。

    刘邦确实开动了脑筋,他要选一个强硬的忠臣。

    一个敢于挺身保护刘如意之人,让这个人辅佐刘如意,管理好赵国。

    就在刘邦苦思冥想物色人选时,为刘邦保管玉玺的小伙子赵尧看出了端倪。

    赵尧是御史大夫周昌的手下,负责掌管皇上的玉玺,小伙子头脑灵活有眼力劲。

    他对刘邦道:“皇上,我看你忧心忡忡的样子,是不是为戚夫人以后与皇后如何相处而发愁?”

    朝中文臣武将都知道吕后和戚夫人像斗鸡一样,都想啄对方一口。

    刘邦一愣,小伙子年纪不大,能看透我的心思,不简单!

    “是的,我正物色一位能保护刘如意的人。”

    “皇上,我倒有个建议,何不让御史大夫周昌做赵国丞相呢?

    周昌刚正不阿,不畏权势,刀架脖子不低头的汉子,他一定能保护好赵王如意。”

    经赵尧一提醒,刘邦豁然开朗。

    “对啊!我咋把周昌忘了。周昌敢怼我,同样敢怼皇后,正直无私,保护如意非周昌不可!”

    到了第二天,周昌听说皇上要把他调去赵国当丞相。

    哭着对刘邦道:“我没有犯错,怎么把我逐出朝堂去地方任职呢?”

    周昌由御史大夫调任赵国丞相是降级使用,故此伤心不已。

    谁不愿意围在皇上身边呢?

    另外周昌也知道刘邦任命自己为赵相的目的。

    谁愿意卷进皇家家事呢?张良这么聪明的人都避之不及。

    刘邦一个劲地安慰周昌,“我也知道委屈你了,我实在想不出比先生更合适的人选。”

    皇命难违,周昌只能告别长安,走马上任赵国国相。

    周昌走了,御史大夫一职空缺下来。

    刘邦寻思,谁来顶替周昌这一职位呢?官场都这样,一个萝卜一个坑,旧的去,新的上!

    他把玩着御史大夫这枚印,抬头看到了掌玺大夫赵尧。

    “这小伙子不错,看问题有远见,朝廷要给新人一个机会,就是他了!”

    皇上说行就行,不行也行!就这样赵尧接替了周昌的职务。

    周昌得知这一消息后,后悔得直拍大腿,悔当初没把赵尧踢出纪检部门。

    早在之前,周昌的官场好朋友方与公就提醒周昌:“老周啊,我看你身边赵尧这小伙子很了不起,日后小心顶替你的职位,后生可畏啊!”

    “呵呵!老方,你太高看赵尧了,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又何德何能顶替我呢?”

    如今赵尧做了御史大夫,正应了方与公的提醒。

    “之前赵尧在我面前表现的唯唯诺诺,原来是给我演戏!”

    周昌至此恍然大悟。

    果然后生可畏!官场朋友们,引以为戒吧!

    ……

    话说陈豨走马上任赵代两国军事总指挥前,他来到韩信府上探望老上级。

    陈豨曾是韩信的手下,“平代灭赵”时听从韩信的指挥。

    他很崇拜韩信的军事才能。

    韩信自从被刘邦剥夺楚王之位降为淮阴侯后,常常居家不出。

    苦闷彷徨、落寂无奈,后悔万分等消极情绪缠绕着他。

    见到陈豨拜访,韩信有说不完的话。

    他屏退左右,把陈豨拉到密室道:“如今将军是皇上最信任的人,手握赵代军权。

    第一次有人告将军的状,皇上一定不会相信。

    第二次有人告状,皇上有可能生气发火!

    等第三次有人告将军的状,我相信皇上会率军打击将军。

    倘若如此,我可以为将军做内应,把长安囚徒放出来,推翻刘邦的统治!”

    陈豨认为韩信有眼光,点头同意。

    韩信这人是军事天才,在政治上却是低能儿。

    楚汉相争时,蒯通劝他“三足鼎立”称王称霸,结果韩信妇人之仁,感恩刘邦的小恩小惠,不忍背叛刘邦。

    等大汉朝安定了下来,机会已失去,却相约陈豨谋反!

    这不是找死又是什么呢?

    假如韩信做不到三分天下,他效仿张良激流勇退,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无奈历史无法改写,韩信注定落得一个可悲结局。

    时间来到了高祖十年七月(前197年8月),太上皇刘太公死了,享年85岁。

    未央宫一片哀乐,全城缟素,诸侯纷纷前来吊唁。

    刘邦发现陈豨没有来,传话说他病了,不能前来吊唁。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不生病。”让他感受一下“病”的痛苦也不错!刘邦也没多想。

    太上皇去世后,没葬到老家丰邑,刘邦下令把太上皇葬在了栎阳北原。

    “栎阳北原”指的是栎阳地区的北部,即今天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与渭南市富平县交界处的区域。

    具体位于富平县杜村镇。

    刘邦后来在此建一城,取名万年县。所以刘太公墓又称万年陵或太上皇陵。

    后来,吕后下令在栎阳城为太上皇修建了一座墓园,并设置了宗庙。

    ……

    列位,知道陈豨没去吊唁刘太公是真的病了吗?

    当然不是,虽然他与韩信有相约谋反的计划。

    不过陈豨可不傻,他不可能被韩信忽悠。

    暗道:“韩信你落到这步田地,要兵无兵,要将无将,你拿什么给我做内应?”

    二人密室交谈的方案,只是陈豨最不愿意采纳的方案,可以说是陈豨最后的方案。

    要知道陈豨不是三岁的小孩,刘邦能看中他委其重任,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如果真这么弱智,刘邦岂能用他?

    刘邦手下可不缺将军,沛县系出身的将军还少吗?

    樊哙、曹参、灌婴等人,哪个不是狗赶鸭子——呱呱叫!

    刘邦没起用这些嫡系将领,说明陈豨比这些嫡系将领强,哪怕强一丢丢也是强。

    你说是不?

    另外,也不排除刘邦用陈豨的军队保护刘如意的考虑。

    如果起用沛县嫡系将领,这些人都与吕后关系紧密,难免有以权谋私的现象。

    陈豨就不同了,他非沛县系,不是刘邦的嫡系,与韩信情况差不多,自然不会听凭吕后的调遣。

    说了这么多,陈豨为何没参加刘太公的葬礼呢?

    原来有人暗中在检查他!

    谁在调查他?为何调查?

    是新任赵国丞相,之前的御史大夫周昌在暗中调查陈豨,调查陈豨私养门客图谋不轨等事。

    事情是这样的:周昌不是就任赵相吗?辅佐赵王刘如意,赵国都城在邯郸。

    就在刘太公去世前,陈豨回家探亲,他是河南菏泽人,路过邯郸住宿,把整个邯郸大驿馆都包了下来。

    原来陈豨回家省亲带着上千的门客。说白了就和过去香港黑道老大出行一样招摇过市。

    周昌过去任御史大夫,相当于纪检部门的一把手,政治嗅觉特别灵敏。

    “妈滴!一个军区领导带这么多的古惑仔!想搞事情吗?”

    周昌多了一个心眼。

    暗道:“军人拉山头危险极大,闹不好会割据一方,甚至养寇自重叫板朝廷!”

    过后,周昌借回朝汇报工作之机,就把陈豨包下邯郸所有驿馆这件事告诉了刘邦。

    刘邦对周昌说:“这事你先别声张,马上派人去马邑调查陈豨有没有其他不法之事。”

    书说简短,周昌派去的人回来说:“陈豨私养门客上千人,这些人多是生意人,为陈豨谋取不法利益。”

    书中暗表陈豨是魏国信陵君的忠实粉丝。

    信陵君就是魏国公子无忌,此人礼贤下士,广结天下豪杰,食客门客盈门。

    陈豨效仿信陵君广结人才,故此门客上千。

    其实陈豨崇拜信陵君不是什么过错,错就错在他崇拜的时间不对,错就错在这些人为他谋取私利。

    刘邦反秦时也崇拜信陵君,要不他身边也不可能聚集这么多能人异士。

    关键刘邦是反秦聚集天下豪杰,难道陈豨效仿信陵君反我吗?

    当一个人经过的事情才知道其中的奥秘,刘邦开始怀疑陈豨的用心。

    再就是陈豨出了经济问题。这些门客打着陈豨的旗号和匈奴人进行马匹交易。

    在刘邦当政时,和匈奴人马匹交易必须经皇上批准,马匹是战略物资,任何机构和个人不许染指。

    通常来说,越是朝廷禁止的东西,走私利润越大。

    举个例子,比如毒品,原产地到销售地会翻一万倍的价格,冒杀头风险获取的利益会放大n多倍。

    刘邦控制与匈奴人交易马匹,一是控制匈奴人获得利益,二是控制马匹流入不安定地区。

    陈豨放任手下门客获取不义之财,如今被朝廷纪检官员暗中调查。

    接下来会怎样?陈豨不敢往下想。

    此时他突然想到了韩信,韩信立下了盖世之功,不是一样差点刘邦砍了吗?

    如今韩信死不死,活不活的混日子,与行尸走肉何异?

    “我不能坐以待毙,不能像韩信那样任人宰割!”陈豨决定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