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汉朝兴衰史 > 第240章 冯嫽:首位女外交家,

汉朝兴衰史 第240章 冯嫽:首位女外交家,

    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丞相黄霸去世,御史大夫于定国继任丞相之位。

    于定国,东海郯人,即今山东郯城人。

    定国有个好爹,他爹于公是法律方面的专家,定国从小学的也是法律,其父于公就是他的启蒙老师。

    于公曾任县令秘书兼书记员,古代县令管审案,于公相当于法律顾问或者师爷。

    有一年,于公他们这里出了这样一件案子。有一家儿媳妇特别孝顺,却被人诬陷杀人被冤杀了。

    孝顺儿媳妇名王氏,年轻守寡,身边无子女。

    80岁的婆婆很心疼儿媳,心说“我年纪大了,拖累儿媳妇,儿媳还这么年轻就守寡了,

    又无儿无女,等我走了,谁来照顾儿媳呢?”

    婆婆和儿媳都是善良之人,都为对方着想。婆婆就逼着儿媳改嫁。

    儿媳则说,“娘,我不改嫁,我要为你老人家养老送终。”

    婆婆为了让儿媳早点改嫁。到了晚上,等儿媳熟睡的时候,偷偷到厨房服毒自杀了。

    婆婆有个女儿住在县城,很少回家照顾母亲。

    听说母亲死了,她这个当女儿的就跑回家奔丧。

    她母亲明明是自杀的,这个当女儿得一口咬定是嫂子害死了母亲。

    “你,你不能冤枉人,我怎么会害母亲呢?”儿媳被小姑子气得浑身发抖。

    “哼!咱们走着瞧,有你好看的!害死我娘你还嘴硬!”

    小姑子开始了告状。

    “咚咚咚”小姑子敲起鸣冤鼓。

    县令大人亲自办案,派人传唤了这家儿媳妇。

    一审二审完毕,县令认定是儿媳妇杀了婆婆,理由是家里没有其他人。

    于定国的老爸于公则持不同建议:他说:“县令大人,你说一个孝顺儿媳,怎么会毒杀婆婆呢?

    她想改嫁没人拦着,婆婆也立下了遗嘱,家产归儿媳。没有理由儿媳妇杀婆婆。一定是自杀。”

    县令说儿媳想改嫁也想立牌坊,于是杀了婆婆。

    执意认定儿媳是罪犯,县令说了算,最终判决儿媳斩刑。

    于公抗诉不采纳,抱着案卷在衙门口痛哭喊冤,想扭转判决结果,

    胳膊终究拗不过大腿,这家儿媳最终还是被斩了。

    儿媳被斩的当天夜里,天空乌云密布,不大功夫下起了鹅毛大雪。

    六月天儿却下起了大雪,三天三夜不停地下,通常来说,六月下鸿雪,天下必有冤情。

    太守亲自下来查案,有相师叩见太守道:“太守大人,想必是那家的儿媳有冤情,

    太守可杀一头牛,亲自去那家儿媳坟头祭祀,大雪可止。”

    太守依言而行,杀牛祭祀,果然雪住天晴。

    此后于公被太守提拔做了县令,原来的县令被关进了监狱。

    于公为官一方,没有出现过一桩冤假错案,百姓为他立了生祠,称于公祠。

    于定国就是他父亲熏陶下,法律知识与日俱增。

    定国后来被任命为东海郡郡守,他断案时通常喝两杯酒,喝的酒越多,判案快而准。

    这和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于做了十八年的廷尉,没有一起冤案,人们称他为于青天。

    定国仕途一帆风顺,从廷尉到御史大夫再到丞相,他被同僚奉为了楷模。

    ……

    于定国继任丞相的这一年,远嫁乌孙国的汉朝公主刘解忧请求回归大汉。

    追更的朋友应该知道,解忧公主是楚王刘戊的孙女,刘戊是皇室宗亲,这家伙好事没做过,坏事做绝。

    反常的是,他有个为国敢于牺牲的好孙女——解忧公主。

    在与乌孙国和亲的时候,武帝把解忧公主嫁给了乌孙国王。

    宣帝当政的甘露三年,此时解忧公主已到了古稀之年,大约77岁左右。

    有句话叫做“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解忧公主感到时日不多了。

    于是上书宣帝,表达了自己年老思念故乡的心情,希望能回到汉朝安度晚年。

    宣帝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归来吧,漂泊异乡的游子,大汉敞开怀抱欢迎您归来!”

    宣帝回了一封信,同意解忧公主归来,随后派人将她迎回了长安。

    与公主一同返回的还有她的三个孙子和外交家冯嫽。

    冯嫽当初是刘解忧的陪嫁丫头,后来嫁给了乌孙右将军。

    冯嫽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在乌孙国,冯嫽展现出了她的聪明才智,他不仅快速掌握了西域的语言和风俗,

    还多次作为汉朝的使节,代表解忧公主访问邻近各国。

    冯嫽宣扬汉朝的文化和教化,为大汉奔走呼号,因此被尊称为“冯夫人”。

    冯嫽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是奉宣帝之命,成功游说了乌孙国内的乌就屠。

    此时乌孙国为抢王位打得不可开交。冯嫽劝乌就屠放弃竞争,让位给汉朝支持的元贵糜。

    在她的劝说下,乌就屠放弃了竞争,从而避免了汉朝与乌孙之间的战争,

    汉宣帝对她的外交才能十分赞赏,封她为正史,再次出使乌孙国,

    最终乌孙国成为了汉朝的属国。

    回到长安后,刘解忧和冯嫽都受到了宣帝的赏赐,并给予了二人公主级别的奉养,

    两年后刘解忧在长安去世,宣帝以公主的礼仪安葬。冯嫽生卒史书没有记载。

    ……

    甘露四年,前50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带着随从,不远万里前来大汉拜访宣帝。

    自此汉匈化干戈为玉帛,两国成了友好国家。

    匈奴单于态度诚恳,表示臣服大汉。

    呼韩邪单于带着诚信而来,低头做小要当大汉的女婿,

    宣帝感其诚,最终采纳平等礼仪接待了匈奴单于。

    匈奴单于刚走,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来访,一时间万国来朝,“汉宣中兴”由此而来。

    ……

    汉宣帝真的很完美吗?非也!他是一位“中兴之主”,开创了“孝宣中兴”,这是被众人肯定的。

    但是,他一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杀了一些忠臣,赵广汉、韩延寿、盖宽饶,杨恽等人死得冤。

    盖宽饶和杨恽是如何冤死的?前面已叙述,不再赘言。

    韩延寿是宣帝一朝的名臣,他以清廉和推行教化而闻名。

    曾任颍川、东郡太守,治理地方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深受百姓爱戴。

    韩延寿是被御史大夫萧望之陷害而死的。

    韩延寿因何与萧望之产生了矛盾?

    原来御史大夫萧望之嫉妒韩延寿治理地方有方。老萧担心老韩有一天夺了他的御史大夫。

    就在老萧对老韩吹毛求疵的时候,韩延寿在东郡任上,为了阅兵的气势,动用了官款装饰军队,添置良马,甚至组建了仪仗队。

    萧望之就把这件事上告了宣帝。

    老韩的这些行为,在当时被视为严重的越权行为,有可能被解读为有造反的嫌疑。

    汉宣帝最怕有人谋反,勃然大怒判处老韩死刑。

    韩延寿在临刑前,从前治下的百姓和官吏自发为他送行,

    百姓纷纷喊冤:“韩大人死的冤,他是我们的好官员。”

    可见老韩在民间声望极高。

    韩延寿在监狱会见亲人时,告诫儿孙不要再当官,如果当官会像他一样送命。

    他的三个儿子含泪点头。韩延寿死后,他的三个儿子和孙子都辞去了官职。

    但是他的孙子韩威,后来又出来做官,并且官至将军。

    韩威同样以恩德和信义着称,但最终也因放高利贷,奢侈和僭越而获罪被杀。

    乖乖!这种事在韩延寿家族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