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兴衰史 第258章 王商为相
热门推荐:
震惊,异世界我来去自如
融衍功法,长生咫尺
太古祖墟
离谱的异世界Q
开局被贬为庶民,我直升陆地神仙
人间已无敌,上天打神仙
青锋传
什么不懂的我在异界发光发亮
家人偏心,我反手一个断绝关系!
书接上回,汉成帝建始三年,前30年,数百流民占据长安南山作乱。
造反头领提出反的口号是:“杀贪官,诛污吏。”
他们夜袭县衙,杀死县令,打开粮仓放粮,气焰十分嚣张。
这可把成帝气坏了,“奶奶滴!天子脚下也不太平。”
成帝召来朝议,此时太守傅刚自请出兵剿匪,成帝准奏。
“弘农太守听令”,
“在!”
朕委任你为中军校尉,率一千多官兵进山剿匪,不得有误。
“喏——”
傅刚领命而去。
风云骤起,南山成了朝廷关注的焦点。
剿匪队伍在傅刚带领下进了山。
他以为不就几百上千的流民吗?有啥不好对付的!
可实际一上手,不是那回事。他哪里知道这些流民和当地黑社会勾结在一起,
取长补短,战斗力和谋略增加了无数倍。
另外山中的流民走山路如履平地,他们和朝廷官兵玩起了捉猫猫。
你来我们就跑,你走我们就扰,朝廷官兵疲于奔命,看得见逮不住,干着急。
结果一个多月,傅刚剿匪没有任何效果。
成帝复派京兆尹马彪率军剿匪,依然没有效果。
气得成帝整天骂娘。
这时王凤想起了王尊,“这家伙很厉害,天不怕地不怕。何不起用此人?”
于是王凤推荐王尊去剿匪。
成帝也知道王尊的大名,于是点头同意。
当时王尊还是平民一个,不是被罢了官了吗?
成帝任命王尊为谏大夫,守京都尉,行京兆尹事。
哈哈,这官职不低了。
这是王尊第五次走马上任。
乖乖,他破了西汉官员复出的记录,不,在历史上这种人也不多见,让朝廷又爱又恨!
王尊三月率军进山剿匪,到10月,金秋来临之际,聚众造反的流民被他彻底平灭。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不服老王不行。
一个月后,成帝升任王尊为京兆尹。
三年后,王尊因遇到使者时行为失当,没有礼貌而被再次罢免了官职。
当时御史大夫张谭落井下石,报复王尊弹劾之仇,“上奏说王尊暴虐的性情没有改变,
对外说大话,对上级傲慢无礼。”
但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对王尊被罢免深表同情,上万言书为王尊求情。
当时长安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上书汉成帝,“皇上,王尊是忠臣,是能臣,要重用人才啊!”
成帝有所触动,复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东郡太守。
看到了吧?王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他的升迁伴随着罢免,罢免伴起用,兜兜转转,好像一个怪圈。
所幸最后王尊死在了京兆尹任上,为他这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王尊,奇人也,那些自以为三上三下的官员很牛批,与王尊相比,都是渣渣!
……
匡衡在民间,因“凿壁偷光”的故事声名显赫,其实他为官十分不堪,尤其是晚年。
建始四年(前29年),匡衡因见风使舵弹劾佞臣中书令石显,被王尊状告其不作为,马后炮,势利小人等等罪名。
匡衡心虚汗颜,请求辞职回家,成帝极力挽留。
翌年,匡衡被封为乐安侯。
由于其封地文书载明的土地数目不详细,与当地临淮郡发生了土地争端。
其封邑原本有41万亩土地,有人告发他多占了四万亩,
后又因其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
他的次子,匡昌的弟弟仗着父亲是丞相,预谋结伙劫狱营救,结果事情败露被捕。
诸多事情让匡衡惶惶不安,自请免冠待罪。
成帝继位后,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匡衡被贬为庶民,返回故里。
不几年,病死家中,卒年65岁。
匡衡死后,丞相一职由光禄大夫,左将军王商担任。
王商,涿郡蠡吾县人,今河北博野县人。
他是汉宣帝刘询生母王翁须的侄子,王翁须是史皇孙刘进的妻子。
按辈分来说,汉成帝刘骜,得叫王商一声表叔,属于外戚。
还有一层关系,王商和史丹是姻亲关系。
史丹的女儿嫁给了王商的儿子。
史丹是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的侄子,是另一外戚。
卧靠!看到了吧?汉成帝继位后,他爹平帝刘奭,给儿子留下的班底都是外戚。
哈哈!这还不算过分的。
汉成帝在母亲王政君撺掇下,于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
封其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
五人同日受封,世称为“五侯”,也称王氏五侯。
提醒一下,此王商和前面说的丞相王商,是不同的两个人。
此王商是汉成帝的舅舅,皇后王政君的弟弟,王禁的第五子。
王氏家族权势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称帝。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话接前言,说回丞相王商。
王商不同于王政君兄弟们,成帝的舅舅们“霍霍”大汉朝,
而丞相王商忠于汉朝。
所谓忠奸势不两立,你说双方能不发生点事吗?
王商荣登丞相之位,大将军、大司马王凤登门拜访,无非就是套近乎,拉拢王商。
王凤开门见山道:“丞相,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来,以后只要咱俩团结起来,朝中还不是咱俩说了算?”
王商义正辞严道:“你身为大将军大司马,拜访我这个丞相有点不妥吧?
有啥事明天朝堂上说就是了!”
王凤吃鸡大窝脖,闹了个大红脸,悻悻而归。
建始三年(前30年)秋,长安城百姓纷纷跑上街头,惊恐万状议论道:
“哥几个,听说了没?说过几天要发大水,大水漫过城楼,赶紧准备逃吧!”
百姓不知真假,不知该怎么办?
逃,谈何容易,家里东西咋办?
不逃,一旦真的发生,非死不可!
朝廷也不知道咋办?古代没有天气观测,无法预知。
汉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
此时大将军王凤出班奏道:“陛下,水火无情,不管真假,应该早做准备。”
“大将军,你的意思是发大水的概率很大?”
“陛下,很有可能,这几年天象异常,不得不防。
微臣建议多准备船只,提前让后宫女人上船躲避。
还有,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以躲避水灾。”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
这时有一道声音传来:“陛下,微臣反对!”
众人循声音一看,是丞相王商。
“陛下,自古即便是再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时候,商纣王无道吧?没有爆发过特大洪水。
况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
陛下,微臣认为这一定是谣传。在这种敏感的时候,陛下一定要稳住心态,
如听从大司马的话,下令让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制造混乱!请皇上三思!”
汉成帝一听,有道理,皇宫乱,百姓更乱,于是打消逃走的念头,心中也就不再恐慌。
过了许久,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就慢慢恢复了。
事后经过调查,确实是谣言,成帝把制造谣言的祸首斩首示众。
成帝对王商力排众议很是赞赏。
王凤因此事而十分羞惭,心中暗骂王商不随大流!二人心生嫌隙。
造反头领提出反的口号是:“杀贪官,诛污吏。”
他们夜袭县衙,杀死县令,打开粮仓放粮,气焰十分嚣张。
这可把成帝气坏了,“奶奶滴!天子脚下也不太平。”
成帝召来朝议,此时太守傅刚自请出兵剿匪,成帝准奏。
“弘农太守听令”,
“在!”
朕委任你为中军校尉,率一千多官兵进山剿匪,不得有误。
“喏——”
傅刚领命而去。
风云骤起,南山成了朝廷关注的焦点。
剿匪队伍在傅刚带领下进了山。
他以为不就几百上千的流民吗?有啥不好对付的!
可实际一上手,不是那回事。他哪里知道这些流民和当地黑社会勾结在一起,
取长补短,战斗力和谋略增加了无数倍。
另外山中的流民走山路如履平地,他们和朝廷官兵玩起了捉猫猫。
你来我们就跑,你走我们就扰,朝廷官兵疲于奔命,看得见逮不住,干着急。
结果一个多月,傅刚剿匪没有任何效果。
成帝复派京兆尹马彪率军剿匪,依然没有效果。
气得成帝整天骂娘。
这时王凤想起了王尊,“这家伙很厉害,天不怕地不怕。何不起用此人?”
于是王凤推荐王尊去剿匪。
成帝也知道王尊的大名,于是点头同意。
当时王尊还是平民一个,不是被罢了官了吗?
成帝任命王尊为谏大夫,守京都尉,行京兆尹事。
哈哈,这官职不低了。
这是王尊第五次走马上任。
乖乖,他破了西汉官员复出的记录,不,在历史上这种人也不多见,让朝廷又爱又恨!
王尊三月率军进山剿匪,到10月,金秋来临之际,聚众造反的流民被他彻底平灭。
看到了吧?这就是水平,这就是能力,不服老王不行。
一个月后,成帝升任王尊为京兆尹。
三年后,王尊因遇到使者时行为失当,没有礼貌而被再次罢免了官职。
当时御史大夫张谭落井下石,报复王尊弹劾之仇,“上奏说王尊暴虐的性情没有改变,
对外说大话,对上级傲慢无礼。”
但当地的官吏和百姓都对王尊被罢免深表同情,上万言书为王尊求情。
当时长安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上书汉成帝,“皇上,王尊是忠臣,是能臣,要重用人才啊!”
成帝有所触动,复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不久又调任东郡太守。
看到了吧?王尊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他的升迁伴随着罢免,罢免伴起用,兜兜转转,好像一个怪圈。
所幸最后王尊死在了京兆尹任上,为他这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王尊,奇人也,那些自以为三上三下的官员很牛批,与王尊相比,都是渣渣!
……
匡衡在民间,因“凿壁偷光”的故事声名显赫,其实他为官十分不堪,尤其是晚年。
建始四年(前29年),匡衡因见风使舵弹劾佞臣中书令石显,被王尊状告其不作为,马后炮,势利小人等等罪名。
匡衡心虚汗颜,请求辞职回家,成帝极力挽留。
翌年,匡衡被封为乐安侯。
由于其封地文书载明的土地数目不详细,与当地临淮郡发生了土地争端。
其封邑原本有41万亩土地,有人告发他多占了四万亩,
后又因其子匡昌醉后杀人,被捕入狱。
他的次子,匡昌的弟弟仗着父亲是丞相,预谋结伙劫狱营救,结果事情败露被捕。
诸多事情让匡衡惶惶不安,自请免冠待罪。
成帝继位后,司隶校尉骏等告其“专地盗土”,匡衡被贬为庶民,返回故里。
不几年,病死家中,卒年65岁。
匡衡死后,丞相一职由光禄大夫,左将军王商担任。
王商,涿郡蠡吾县人,今河北博野县人。
他是汉宣帝刘询生母王翁须的侄子,王翁须是史皇孙刘进的妻子。
按辈分来说,汉成帝刘骜,得叫王商一声表叔,属于外戚。
还有一层关系,王商和史丹是姻亲关系。
史丹的女儿嫁给了王商的儿子。
史丹是太子刘据太子妃史良娣的侄子,是另一外戚。
卧靠!看到了吧?汉成帝继位后,他爹平帝刘奭,给儿子留下的班底都是外戚。
哈哈!这还不算过分的。
汉成帝在母亲王政君撺掇下,于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
封其舅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
五人同日受封,世称为“五侯”,也称王氏五侯。
提醒一下,此王商和前面说的丞相王商,是不同的两个人。
此王商是汉成帝的舅舅,皇后王政君的弟弟,王禁的第五子。
王氏家族权势不断壮大,最终导致了王莽篡汉称帝。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话接前言,说回丞相王商。
王商不同于王政君兄弟们,成帝的舅舅们“霍霍”大汉朝,
而丞相王商忠于汉朝。
所谓忠奸势不两立,你说双方能不发生点事吗?
王商荣登丞相之位,大将军、大司马王凤登门拜访,无非就是套近乎,拉拢王商。
王凤开门见山道:“丞相,一笔写不出两个王来,以后只要咱俩团结起来,朝中还不是咱俩说了算?”
王商义正辞严道:“你身为大将军大司马,拜访我这个丞相有点不妥吧?
有啥事明天朝堂上说就是了!”
王凤吃鸡大窝脖,闹了个大红脸,悻悻而归。
建始三年(前30年)秋,长安城百姓纷纷跑上街头,惊恐万状议论道:
“哥几个,听说了没?说过几天要发大水,大水漫过城楼,赶紧准备逃吧!”
百姓不知真假,不知该怎么办?
逃,谈何容易,家里东西咋办?
不逃,一旦真的发生,非死不可!
朝廷也不知道咋办?古代没有天气观测,无法预知。
汉成帝立即召集公卿大臣商议对策。
此时大将军王凤出班奏道:“陛下,水火无情,不管真假,应该早做准备。”
“大将军,你的意思是发大水的概率很大?”
“陛下,很有可能,这几年天象异常,不得不防。
微臣建议多准备船只,提前让后宫女人上船躲避。
还有,通知百姓登上长安城墙,以躲避水灾。”
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
这时有一道声音传来:“陛下,微臣反对!”
众人循声音一看,是丞相王商。
“陛下,自古即便是再无道的国家,也没有大水突然漫过城郭的时候,商纣王无道吧?没有爆发过特大洪水。
况且如今天下承平,四海安定,怎么会无端发起大水呢?
陛下,微臣认为这一定是谣传。在这种敏感的时候,陛下一定要稳住心态,
如听从大司马的话,下令让百姓登上城墙,反而会助长谣言,制造混乱!请皇上三思!”
汉成帝一听,有道理,皇宫乱,百姓更乱,于是打消逃走的念头,心中也就不再恐慌。
过了许久,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就慢慢恢复了。
事后经过调查,确实是谣言,成帝把制造谣言的祸首斩首示众。
成帝对王商力排众议很是赞赏。
王凤因此事而十分羞惭,心中暗骂王商不随大流!二人心生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