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寻夫遭背叛,扭头就嫁他领导 第362章 房证
“这人跟人之间的差距还挺大的。”
叶昭挡在师兰前面,摸了摸差点被撞到的鼻子吐槽。
就跟她们多留几秒就会在他家里蹭饭吃一样。
看那男人年纪也就跟顾五叔差不多,后者还是市局的局长呢,也没见有这么大的脾气,平时对谁都礼貌有加。
叶昭看了看师兰手里的东西,说:“方才应该抓紧时间检查一下包裹的。”
他说没看就没看了?可信度不高。
师兰倒是不在意,那人这么嫌弃她们,说不定根本就没把这份包裹看在眼里。
更何况她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看了也没用。
走了两步来到树荫下,她还是选择将包裹拆开,里面只有一个泛黄的信封,信封材料有些特殊,摸起来滑溜溜的,应该能防水。
早看晚看都是看,师兰当即就小心拆开,里面只有两张折叠的纸。
其中一张较厚,她拿起来一看,眼睛瞬间瞪大。
纸张正中间从上到下写有“燕京市土地房屋所有证”几个黑体大字。
内页有点像结婚证一样,都是用粗体花边框成一个框,文字是从右到左竖排印刷的。
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现在所用的简体字实际上经过好几个版本的演变,这张房产证明显由来已久,上面的字有些并不熟悉。
还好师兰经常阅读以前的报纸、文章,阅读起来并不难。
内容有的是印刷的,有的是手写。
‘燕京市人民政府,市地所字第***号,据所有权人霍启明申请登记左列房地产业经审查......准予登记特给此证,以凭管业。’
左列对房产的地号、坐落、种类、地名、面积等作了明确填写。
师兰努力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生怕漏了哪里。
从填写的内容知道,这栋房子位于燕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占地面积937平,系1952年3月1日购买。
证书左上角贴有印花税票,左下角有好几个签名,同时还加盖了燕京市人民政府的大红公章。
师兰震惊了呀。
占地面积这么大,房间数20多间,一看就是三进的四合院。
要知道,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四合院大部分都是公房,除非是那种老破小,不然很少有私人产权的。
想想上回小黄同志还想让她买南池子街的四合院,要价一万块,她可没钱买。
哪想到短短几个月就拿到了一张房证呢?
嘻嘻。
房子谁不爱?
激动过后,师兰又意识到,房子这么多年,空着的概率太小了,毕竟住房紧张,说不定已经让公家充当了单位住房。
回头找人打听打听,不能贸然上门收房。
她将房证妥帖地放回信封里,又打开另一张信纸。
这应该是霍骁爷爷的亲笔所书给孙子的信,上头交代了房证为他所有,交给自己的生死之交阚邢峰保管。
同时提到让霍骁要多多孝顺关信华,把他当亲爷爷对待,自己还有事情单独交代了对方。
信的内容很简短。
前面提到的关信华应该就是关老爷子。
依照信的内容看来,包裹里确实就这两样东西。
方才那人虽然态度不好,但没有撒谎骗她们。
“他不要正好,我们去顾爷爷家拜访一下,毕竟来都来了。”师兰将东西收好,提着礼物朝另一边走去。
站岗的哨兵认识她,保不齐人家随口说一句,她来都来了却不上门,有点失礼。
“师兰同志,您怎么来了?”
来开门的是打过好几次照面警卫员小朱,看到师兰有些意外,不过态度依旧热情,忙让两人进去。
老太太这会吃完饭了正搁院子里晃悠着消食呢。
“顾奶奶。”师兰甜甜地打招呼,“不请自来,您别见怪,嘿嘿~”
顾奶奶看到师兰有点惊喜,嘴上却埋怨说:“你这小丫头,你不来我还得骂你两句,先前说一周来一趟,可叫我好等,连你的人影都没见着。”
“我这不是来了嘛。”师兰打蛇随棍上,自来熟地过去搀着老太太。
俗话说人老成精,老太太见她没带孩子过来,时间又这么不凑巧,立刻猜到她并不是专门过来拜访。
算了算两家的距离,猜测她这个点应该还没吃饭,吩咐方婶去后厨叫人准备一点便饭。
“都放暑假了怎么不过来玩?”老太太边走边问她,年纪大了就越发稀罕孩子,尤其是漂亮孩子。
她不仅喜欢师兰,也喜爱她的那两个娃娃,嘴甜又听话。
师兰解释说:“我想着反正假期也没什么事,就去制片厂找了个临时工,做外国影片翻译。”
“是不是手头紧了?”老太太一语中的,“我瞧着你最近好像瘦了些。”
她听老五说过,叶昭这个保镖一个月工资就是一百块。
对普通家庭来说负担确实大了一点。
部队工资也不是那么高,还得养两个孩子,估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哪能呢?霍骁的工资、补贴全都寄回来,一个月也有两百多块钱,加上我的补贴,完全够花的,我就是在家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
买了房子后兜里确实没多少钱,但这种事也不好往外说。
“就该这样。”顾爷爷从外面散步回来,顺口接话,“年轻的时候不干事业什么时候干?像我们这样老骨头一把,想上进也没那条件了。”
师兰心里默默跟一句,七十岁正是闯的时候,瞧您这中气十足的声音,比现代三十岁的打工人还要有活力。
“刚刚门口的小雷跟我打招呼说看到你来了,我一听赶紧回来。”他扫了两眼,只看到两个人,“怎么没把孩子和你妈带过来玩?”
您是馋我妈做的饭吧?师兰心说。
万幸她真过来了一趟,不然下次上门人家心里说不定不痛快。
面上笑呵呵回:“今天有点赶,我下班后直接从单位过来的,下次带她们过来玩,到时候您可别嫌吵。”
老爷子也是人精,听她这么说就知道来他们家只是顺带的,“咋回事啊,说说看。”
师兰就简单解释,机缘巧合发现丈夫的爷爷还给他留了遗物,一路从津沽找到燕京的单位,结果人去世了。
给了地址却神奇地发现竟然是同一个大院。
“头一回上门,还匆匆忙忙的,带了礼物人家也没收,怪不好意思的。”师兰又说。
叶昭手上还提着她买来送阚家的东西,因为提前也不知道人就在大院,也没来得及准备送顾家的东西。
所以干脆诚实说手里的是人家不要退回来的。
“哪一家啊?”老爷子看了眼,麦乳精、点心,都是好东西了。
“姓阚,您认识吗?”
叶昭挡在师兰前面,摸了摸差点被撞到的鼻子吐槽。
就跟她们多留几秒就会在他家里蹭饭吃一样。
看那男人年纪也就跟顾五叔差不多,后者还是市局的局长呢,也没见有这么大的脾气,平时对谁都礼貌有加。
叶昭看了看师兰手里的东西,说:“方才应该抓紧时间检查一下包裹的。”
他说没看就没看了?可信度不高。
师兰倒是不在意,那人这么嫌弃她们,说不定根本就没把这份包裹看在眼里。
更何况她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看了也没用。
走了两步来到树荫下,她还是选择将包裹拆开,里面只有一个泛黄的信封,信封材料有些特殊,摸起来滑溜溜的,应该能防水。
早看晚看都是看,师兰当即就小心拆开,里面只有两张折叠的纸。
其中一张较厚,她拿起来一看,眼睛瞬间瞪大。
纸张正中间从上到下写有“燕京市土地房屋所有证”几个黑体大字。
内页有点像结婚证一样,都是用粗体花边框成一个框,文字是从右到左竖排印刷的。
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现在所用的简体字实际上经过好几个版本的演变,这张房产证明显由来已久,上面的字有些并不熟悉。
还好师兰经常阅读以前的报纸、文章,阅读起来并不难。
内容有的是印刷的,有的是手写。
‘燕京市人民政府,市地所字第***号,据所有权人霍启明申请登记左列房地产业经审查......准予登记特给此证,以凭管业。’
左列对房产的地号、坐落、种类、地名、面积等作了明确填写。
师兰努力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生怕漏了哪里。
从填写的内容知道,这栋房子位于燕京市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占地面积937平,系1952年3月1日购买。
证书左上角贴有印花税票,左下角有好几个签名,同时还加盖了燕京市人民政府的大红公章。
师兰震惊了呀。
占地面积这么大,房间数20多间,一看就是三进的四合院。
要知道,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四合院大部分都是公房,除非是那种老破小,不然很少有私人产权的。
想想上回小黄同志还想让她买南池子街的四合院,要价一万块,她可没钱买。
哪想到短短几个月就拿到了一张房证呢?
嘻嘻。
房子谁不爱?
激动过后,师兰又意识到,房子这么多年,空着的概率太小了,毕竟住房紧张,说不定已经让公家充当了单位住房。
回头找人打听打听,不能贸然上门收房。
她将房证妥帖地放回信封里,又打开另一张信纸。
这应该是霍骁爷爷的亲笔所书给孙子的信,上头交代了房证为他所有,交给自己的生死之交阚邢峰保管。
同时提到让霍骁要多多孝顺关信华,把他当亲爷爷对待,自己还有事情单独交代了对方。
信的内容很简短。
前面提到的关信华应该就是关老爷子。
依照信的内容看来,包裹里确实就这两样东西。
方才那人虽然态度不好,但没有撒谎骗她们。
“他不要正好,我们去顾爷爷家拜访一下,毕竟来都来了。”师兰将东西收好,提着礼物朝另一边走去。
站岗的哨兵认识她,保不齐人家随口说一句,她来都来了却不上门,有点失礼。
“师兰同志,您怎么来了?”
来开门的是打过好几次照面警卫员小朱,看到师兰有些意外,不过态度依旧热情,忙让两人进去。
老太太这会吃完饭了正搁院子里晃悠着消食呢。
“顾奶奶。”师兰甜甜地打招呼,“不请自来,您别见怪,嘿嘿~”
顾奶奶看到师兰有点惊喜,嘴上却埋怨说:“你这小丫头,你不来我还得骂你两句,先前说一周来一趟,可叫我好等,连你的人影都没见着。”
“我这不是来了嘛。”师兰打蛇随棍上,自来熟地过去搀着老太太。
俗话说人老成精,老太太见她没带孩子过来,时间又这么不凑巧,立刻猜到她并不是专门过来拜访。
算了算两家的距离,猜测她这个点应该还没吃饭,吩咐方婶去后厨叫人准备一点便饭。
“都放暑假了怎么不过来玩?”老太太边走边问她,年纪大了就越发稀罕孩子,尤其是漂亮孩子。
她不仅喜欢师兰,也喜爱她的那两个娃娃,嘴甜又听话。
师兰解释说:“我想着反正假期也没什么事,就去制片厂找了个临时工,做外国影片翻译。”
“是不是手头紧了?”老太太一语中的,“我瞧着你最近好像瘦了些。”
她听老五说过,叶昭这个保镖一个月工资就是一百块。
对普通家庭来说负担确实大了一点。
部队工资也不是那么高,还得养两个孩子,估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哪能呢?霍骁的工资、补贴全都寄回来,一个月也有两百多块钱,加上我的补贴,完全够花的,我就是在家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
买了房子后兜里确实没多少钱,但这种事也不好往外说。
“就该这样。”顾爷爷从外面散步回来,顺口接话,“年轻的时候不干事业什么时候干?像我们这样老骨头一把,想上进也没那条件了。”
师兰心里默默跟一句,七十岁正是闯的时候,瞧您这中气十足的声音,比现代三十岁的打工人还要有活力。
“刚刚门口的小雷跟我打招呼说看到你来了,我一听赶紧回来。”他扫了两眼,只看到两个人,“怎么没把孩子和你妈带过来玩?”
您是馋我妈做的饭吧?师兰心说。
万幸她真过来了一趟,不然下次上门人家心里说不定不痛快。
面上笑呵呵回:“今天有点赶,我下班后直接从单位过来的,下次带她们过来玩,到时候您可别嫌吵。”
老爷子也是人精,听她这么说就知道来他们家只是顺带的,“咋回事啊,说说看。”
师兰就简单解释,机缘巧合发现丈夫的爷爷还给他留了遗物,一路从津沽找到燕京的单位,结果人去世了。
给了地址却神奇地发现竟然是同一个大院。
“头一回上门,还匆匆忙忙的,带了礼物人家也没收,怪不好意思的。”师兰又说。
叶昭手上还提着她买来送阚家的东西,因为提前也不知道人就在大院,也没来得及准备送顾家的东西。
所以干脆诚实说手里的是人家不要退回来的。
“哪一家啊?”老爷子看了眼,麦乳精、点心,都是好东西了。
“姓阚,您认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