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异界开镖局 第342章 木叶城的历史
在周青看来,作为草原上唯一的城市,又是胡人的帝都、皇城,木叶城必然极为高大、雄伟,然而,眼前这座城市的城墙却只有三四米高,和云林县的城墙高度差不多!
而且,这城池的城墙显得很是破旧,多处墙皮脱落,墙体也是风化严重,这一点,哪怕是和云林县的城墙相比,也是差了不少!
这样一座城池,居然是胡人唯一的城池木叶城,周青颇为意外。
这座城市唯一值得称赞的应该只有他的占地面积了,一眼看去,望不到边,占地面积显然不小。
“很惊讶?”史哲笑着问道。
“是啊。”周青点点头:“和我预想的相差甚大。”
“正常。”史哲笑道:“任何一个大夏国人第一次看到木叶城,都会是周大掌柜这种反应。”
显然,史哲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大夏国人的脸上看到这种震惊和意外了。
“胡人是游牧民族。”史哲解释道:“他们并不太喜欢在一个地方居住太久,对他们而言,住在草原之上,随着水源、草地迁徙更为习惯和舒服,住在城池之中,反倒是感觉受到束缚,若不是胡人大单于强行命令部分胡人住进这城内,只怕这木叶城的人口更少。”
“胡人大单于为什么要强行命令族人住进城内?”周青好奇道。
“因为他想要效仿咱们大夏国!”史哲说道:“虽然这些年,咱们大夏国在和胡人的战争中屡屡败北,但并非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底蕴就是胡人望尘莫及的!哪怕是吃了败仗,我们也能够迅速的恢复,甚至是崛起,反观胡人,只要兵败一次,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是就此没落,胡人大单于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决心效仿咱们大夏国,这才建了这座木叶城,目的就是要改变胡人的习惯,不让他们随意迁徙,鼓励他们定居一地,从事耕种,农业若是能够发展起来,他们的底蕴也会渐渐加厚,且以后即便遇到寒冬,也可避免粮食危机,当然,将胡人都聚集在一起,也有利于他的统治,让权利更为集中。”
周青点点头,那位胡人大单于倒是挺有想法,只不过,周青对他的这个做法并不是特别认同。
一个民族的习惯,那是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形成的,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基本不可能。
此外,两国的环境也不同,胡人生活于草原之上,水草就是他们最重要的物资,依赖水草,他们发展了畜牧业,养的牛羊马,数量多、品质高,比大夏国人圈养的强了不少,若是将胡人都搬进城市之中,他们的畜牧业必然受到重大打击,胡人之前极少从事生产,种田的水平比大夏国人差了不少,且草原上的土地,比大夏国境内的土地也差了不少,不如大夏国土地肥沃,未必就适合耕种。
当然,若是大单于有足够权威,强制让胡人执行这个命令数年,甚至是数十年,那或许,这些胡人的生活习惯还真有可能改变。
“大单于的想法是好的。”史哲接着说道:“只可惜,很多人并不认同他的做法,甚至认为他的这个决定是背弃了祖宗。”
周青对此倒是并不意外,大单于的这个决定,和胡人以往的习惯大相径庭,遭到反对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无论在哪里,改革都是困难的。
“再加上胡人不太会种地,这木叶城内外也缺少适合耕种的土地。”史哲道:“大单于的这个计划执行得并不顺利,大量的牛马羊集中在木叶城,将木叶城周边的草全部啃食干净,可那些草依旧不能满足那些牲畜的需求,大量的牲畜死亡,如此一来,反对大单于的声音越发大了,很多胡人违背大单于的命令,偷偷逃离了木叶城,大单于对此也很无奈,只能听之任之,这木叶城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原本繁华、热闹的木叶城也就渐渐没落了。”
说到这里,史哲眼中闪过一丝感慨:“木叶城建立之初,城内聚集了上千万的胡人,其人口规模不比咱们帝都小,非常的热闹、繁华,胡人大单于显然是有野心的,只可惜,这些年,不断有人逃离木叶城,如今的木叶城常驻人口只有一两百万,和之前完全无法相比,城池也就逐渐没落了。”
周青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他没想到,这木叶城还有这样的历史。
“这对咱们大夏国来说,或许是好事。”史哲笑道:“如今的胡人已经很强大了,战斗力比咱们高了不少,若是他们再耕种土地,有了丰富的粮食,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战争潜力更大,对我们大夏国的威胁也更大。”
“这也不好说。”周青道:“如果胡人都从事耕种,未必还有现在的血性和战斗力,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可能会消磨他们的斗志,有了充足的粮食,他们中又有多少人还愿意上战场呢?不是只有咱们大夏国人才惜命的,胡人也一样惜命。”
胡人这几年对大夏国用兵,几乎都是在秋冬,用兵的原因也都是因为冬天的寒冷,草地的枯竭,导致草原上的牲畜大量死亡,没有足够粮食过冬的胡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上战场,来大夏国找粮食。
然而,即便是胡人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赢多输少,但每次战争也是有伤亡的,谁也不能保证死亡的那些人里就一定没有自己,如果可以,他们未必愿意上战场拼命,在家就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自己和家人,还冒险上战场干嘛?活着不好吗?血性和斗志被消磨,胡人就未必有现在的战斗力。
从这点来说,那些反对胡人大单于改革的人,似乎也没错。
“你说的也有道理。”史哲道:“没发生的事情,谁知道呢?什么可能性都有,好了,咱们进城吧。”
周青点点头,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众人驱赶着马车,陆续进入木叶城内。
而且,这城池的城墙显得很是破旧,多处墙皮脱落,墙体也是风化严重,这一点,哪怕是和云林县的城墙相比,也是差了不少!
这样一座城池,居然是胡人唯一的城池木叶城,周青颇为意外。
这座城市唯一值得称赞的应该只有他的占地面积了,一眼看去,望不到边,占地面积显然不小。
“很惊讶?”史哲笑着问道。
“是啊。”周青点点头:“和我预想的相差甚大。”
“正常。”史哲笑道:“任何一个大夏国人第一次看到木叶城,都会是周大掌柜这种反应。”
显然,史哲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大夏国人的脸上看到这种震惊和意外了。
“胡人是游牧民族。”史哲解释道:“他们并不太喜欢在一个地方居住太久,对他们而言,住在草原之上,随着水源、草地迁徙更为习惯和舒服,住在城池之中,反倒是感觉受到束缚,若不是胡人大单于强行命令部分胡人住进这城内,只怕这木叶城的人口更少。”
“胡人大单于为什么要强行命令族人住进城内?”周青好奇道。
“因为他想要效仿咱们大夏国!”史哲说道:“虽然这些年,咱们大夏国在和胡人的战争中屡屡败北,但并非没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底蕴就是胡人望尘莫及的!哪怕是吃了败仗,我们也能够迅速的恢复,甚至是崛起,反观胡人,只要兵败一次,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是就此没落,胡人大单于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决心效仿咱们大夏国,这才建了这座木叶城,目的就是要改变胡人的习惯,不让他们随意迁徙,鼓励他们定居一地,从事耕种,农业若是能够发展起来,他们的底蕴也会渐渐加厚,且以后即便遇到寒冬,也可避免粮食危机,当然,将胡人都聚集在一起,也有利于他的统治,让权利更为集中。”
周青点点头,那位胡人大单于倒是挺有想法,只不过,周青对他的这个做法并不是特别认同。
一个民族的习惯,那是数百年甚至是数千年形成的,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基本不可能。
此外,两国的环境也不同,胡人生活于草原之上,水草就是他们最重要的物资,依赖水草,他们发展了畜牧业,养的牛羊马,数量多、品质高,比大夏国人圈养的强了不少,若是将胡人都搬进城市之中,他们的畜牧业必然受到重大打击,胡人之前极少从事生产,种田的水平比大夏国人差了不少,且草原上的土地,比大夏国境内的土地也差了不少,不如大夏国土地肥沃,未必就适合耕种。
当然,若是大单于有足够权威,强制让胡人执行这个命令数年,甚至是数十年,那或许,这些胡人的生活习惯还真有可能改变。
“大单于的想法是好的。”史哲接着说道:“只可惜,很多人并不认同他的做法,甚至认为他的这个决定是背弃了祖宗。”
周青对此倒是并不意外,大单于的这个决定,和胡人以往的习惯大相径庭,遭到反对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无论在哪里,改革都是困难的。
“再加上胡人不太会种地,这木叶城内外也缺少适合耕种的土地。”史哲道:“大单于的这个计划执行得并不顺利,大量的牛马羊集中在木叶城,将木叶城周边的草全部啃食干净,可那些草依旧不能满足那些牲畜的需求,大量的牲畜死亡,如此一来,反对大单于的声音越发大了,很多胡人违背大单于的命令,偷偷逃离了木叶城,大单于对此也很无奈,只能听之任之,这木叶城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原本繁华、热闹的木叶城也就渐渐没落了。”
说到这里,史哲眼中闪过一丝感慨:“木叶城建立之初,城内聚集了上千万的胡人,其人口规模不比咱们帝都小,非常的热闹、繁华,胡人大单于显然是有野心的,只可惜,这些年,不断有人逃离木叶城,如今的木叶城常驻人口只有一两百万,和之前完全无法相比,城池也就逐渐没落了。”
周青第一次听说这件事,他没想到,这木叶城还有这样的历史。
“这对咱们大夏国来说,或许是好事。”史哲笑道:“如今的胡人已经很强大了,战斗力比咱们高了不少,若是他们再耕种土地,有了丰富的粮食,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战争潜力更大,对我们大夏国的威胁也更大。”
“这也不好说。”周青道:“如果胡人都从事耕种,未必还有现在的血性和战斗力,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可能会消磨他们的斗志,有了充足的粮食,他们中又有多少人还愿意上战场呢?不是只有咱们大夏国人才惜命的,胡人也一样惜命。”
胡人这几年对大夏国用兵,几乎都是在秋冬,用兵的原因也都是因为冬天的寒冷,草地的枯竭,导致草原上的牲畜大量死亡,没有足够粮食过冬的胡人,为了活下去,不得不上战场,来大夏国找粮食。
然而,即便是胡人在战争中处于优势,赢多输少,但每次战争也是有伤亡的,谁也不能保证死亡的那些人里就一定没有自己,如果可以,他们未必愿意上战场拼命,在家就有足够的粮食养活自己和家人,还冒险上战场干嘛?活着不好吗?血性和斗志被消磨,胡人就未必有现在的战斗力。
从这点来说,那些反对胡人大单于改革的人,似乎也没错。
“你说的也有道理。”史哲道:“没发生的事情,谁知道呢?什么可能性都有,好了,咱们进城吧。”
周青点点头,不再谈论这个话题。
众人驱赶着马车,陆续进入木叶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