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 > 第4章 我同意

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 第4章 我同意

    纸张突然成为热门商品并持续增值,权贵们心动不已,虽口头上并未明说,暗中却纷纷将家里的钱换成纸张。只有偃一人尚不知情。然而,使用国库资金购买纸张来保值,这让大臣们犹豫不决,不清楚这究竟是好是坏。

    巨鹿君赵穆站在台阶上低头示意,一位大臣在承受不住压力后,无奈地站出来拱手道:“陛下,我认为可行。”

    \"我同意!\"

    \"我也同意!\"

    一旦有人带头,事情就容易多了。大部分大臣赞同偃的策略,少数几位大臣面色阴沉,略显尴尬。他们可能私底下也购买了纸张囤积,对于国库购买心存顾虑,害怕成为国库问题的罪魁祸首。

    无论国家再 ,总有一部分忠贞之人。

    \"很好!就这样决定吧,张大人,财务是你管辖的,接下来的购买和兑换工作交给你处理。\"偃将责任推给了财政大臣,他自己则不打算亲自承担。

    同样,楚 完在朝会上提出了与偃相同的政策。楚 室历来喜好奢华,但国土广阔却人口稀少,导致国库收入一般,而历代 又挥霍无度。

    当楚国发现纸张的特性后,楚王完比任何统治者更早将金银换成纸币,期待其价值提升,保值。但现在,他不仅满足于私人财富的增长,还希望国家也能参与进来,以获取更多的财富供享乐。提出这个建议后,大部分官员还在犹豫,唯有公子春生君黄歇坚决反对:\"大王,此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纸张的价值飙升显而易见,其保值性甚至超越黄金!\"楚王完怒气冲冲地质问。

    \"大王,世间万物没有只涨不跌的,也没有绝对保值的事物,即使是坚硬的金属也会有波动,何况是纸张呢?\"春生君毫不畏惧地说,\"况且,这种怪异的现象才是我们楚国应警惕之事。我认为不仅不应动用国库购买纸张,反而应明令禁止大规模交易,并调查此事背后的异常情况。\"

    \"简直是谬论!\"楚王完气得眼睛都瞪圆了。

    春生君的政敌大臣立即抓住机会反驳:\"大王,臣也认为春生君的说法荒谬。纸张这种看得见、摸得着且持续增值的东西,大家都认为比金属更保值,怎么会有问题?难道大家以后不用纸张书写,不读书看报,公文也不再审批了吗?\"

    其他大臣也一致反对,觉得春生君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只想购买赚钱,谁也无法阻止。反对声充斥整个大殿,让楚王完感到得意。

    面对这一幕,春生君黄歇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瞪大眼睛看着。

    ---

    要纸币取代国库中的金银?

    面对春生君还想争辩,楚王完头痛地喝止:\"够了,这不是讨论要不要做,而是告诉你们如何执行!\"说完,他不再理睬春生君,转向其他大臣商量购买数量。

    其他国家,如N国、魏国、齐国、燕国也纷纷动用国库购买纸张,姬无夜与翡翠虎早就借助N国的资金秘密大量购买。

    这种狂热的情绪像瘟疫般蔓延,知识阶层也无法阻止这场全民疯狂的购买潮。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都在疯狂抢购纸张。在古代,没有现代金融概念,商人最多也只是囤积粮食,高价卖出。而现在,纸张只需金钱就能购买,无需操作,坐等升值即可发家致富,这让所有人都陷入疯狂,无法听取劝阻。随着价格飙升,沈万在背后布局全局,他操纵着纸张销售商多数为秦国势力。

    最初,沈万只将货物卖给秦国商人,让他们携带货物在外售卖。接着,嬴政配合封闭函谷关,调集兵马封锁一切来自秦国的消息,实行民间闭关,防止秦国也被卷入。随后,纸张卖家变成了伪装的商人,分散在全国各地售卖。

    ---

    难道纸张比金属还坚固?

    秦国的密探一边监控着国市场上的纸张价格,一边买入卖出,推高价格。

    还有一些商人通过一对一的链条模式,作为棋子不知情地参与其中,完成整体布局。

    他们的工作精细且分散,有的负责采购物资回大秦,有的专注纸张收购,有的开设店铺销售,有的悄悄转移资产。就像生产线上的工人,只管自己岗位的工作,至于整体设备如何运作,他们了解甚少。

    此外,还有许多贫困的贵族被沈万悄然腐蚀,成为他的棋子,默默推动纸张价格上涨。由于价格飞涨,人们来不及正常交易,价格变化无常。然而,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聪明才智显现,人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快速交易方式,类似前世的期货,用刻有纸张数量的竹筒片代替实物交易,迅速流转,价格翻了几番。

    仓库里是否有纸张,纸张的数量,原本有人会关注,但很快人们就失去了耐心,只关心手中纸张的价格上涨和利润。

    第十一章 市场 的消退(上)

    固执的人总是难以被轻易说服,尤其当一个国家的民众都持有相同固执观念时,更是如此。燕王坚信纸张的价值神话,即使它像泡沫般脆弱,价格上涨带来的可见利益 却使他不愿放手。沈万点燃国库新购的纸张,尽管造成了燕国的巨大损失,被燕王当众责罚关押,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立场。

    然而,作为太子的燕丹,他的言辞和激进行为让燕王内心产生了些许动摇,目睹这一幕的大臣们也稍感困惑,开始反思。纸张的易燃性与金属的耐火性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否意味着纸张真的比火焰中的金属更为坚固?

    这股疑惑在高层的行动下,首次冲击了燕国的纸张市场。 迅速将情报送到沈万那里,神色紧张地报告:“大人,大事不妙!燕国的纸张市场价格开始波动,价格有微弱下滑迹象,宫室和一些大臣已经开始抛售,显然他们的信心有所动摇,可能是因为燕丹的行为。”沈万从容地放下茶杯,沉声道:“嗯,详细说来。”

    细作迅速将燕宫内的细节一一禀报,这个情报早已在燕都传开。沈万看着细作,神色平静,只是微微皱眉道:“这样吗?我明白了。”

    “大人,如果这影响到咸阳君的重大事务,该如何是好?”细作显得有些忧虑。

    “确实棘手。”沈万轻叹一声,拿起茶杯浅尝一口,又紧锁眉头说:“纸张的价格本质上源自人们对它持续升值的信心。人们相信,拥有纸张不仅能保值增值,还能随时买卖,才能维持价格上涨的热情。”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沈万微笑道:“原是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准备的手段,没想到这么快就用得上。既然如此,就照这个策略行事吧。”

    “大人?”细作疑惑地看着沈万。

    沈万笑道:“你去安排一下,让我们在燕国的人大量购入纸张,不惜成本,能收多少就收多少。同时,齐国和赵国也要这样做,但只购入总量的一半。价格也不要一成不变,每两天涨百分之十,明白了吗?”

    “这……”细作惊讶地看着沈万,“大人,以现在纸张的价格,我们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收购。之前高价卖出的那点收入远远不够,万一他们大量抛售怎么办?”

    “资金问题你不必担心。”沈万神秘一笑,接着说:“告诉燕、齐、赵的人启动备用计划即可,他们会知道怎么做。另外,让购入的人不经意透露给其他人,周的异族也在悄悄买入纸张。”

    “虽然单个异族部落贫穷,但所有部落加起来的面积不亚于我国。届时,他们自然会因紧张而停止抛售。”

    尽管内心仍有不安,但面对上司赵高的严令,沈万的指示必须执行,细作只能无奈地离去传达命令。

    通过飞鸽传信,两天之内,沈万安排的商人开始在燕、赵、齐三国高价不限量收购纸张,甚至出现了价格越追越高的情形。最初两天,由于燕国民众的恐慌,纸张确有少量流出。

    然而,在接到沈万指令的第二天,商人们开始大幅度提高收购价,燕国售卖者惊讶地发现,刚抛售的纸张瞬间被抢购一空,价格非但没有放缓,反而持续上涨,势头更为猛烈!

    出于好奇,有人通过各种渠道打探,得知了“周异族”的举动,立刻紧张起来,不再出售,反而急于购买更多纸张。人心趋于稳定,短短几天内,燕国再无人敢抛售纸张。

    转眼间,那位真诚呼吁的燕国太子的话和他在宫中烧纸的行为,成为了燕地的笑柄。若非燕丹被禁足,此时出门必遭冷嘲热讽。

    与燕丹的禁足和反向行为不同,燕国高层不仅受他言行影响卖出一些纸张,反而继续大量收购。随着市场上纸张数量的变化,他们的财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全国上下对纸张的升值充满期待,希望值越高越好。

    甚至在乡村,纸张价格飙升至普通百姓无力购买的程度,但他们自有办法:联合多个家庭的资金购买一张,静待其升值。商人更是绞尽脑汁,四处搜寻新货源。

    一辆辆满载纸张的马车涌入,很快售罄。人们坚信这是上天赐予的财富神器,既能大幅升值,又能保值。受中原影响,包括燕周等地的游牧民族和商人,也在狂热的氛围中大量囤积纸张,等待发财。然而,在所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正是沈万在此时开始了疯狂的出货销售。

    大量装载纸张的马车不断从函谷关涌出,以惊人价格在国内售卖,买家倾尽积蓄购得,却不流入市场,而是储存等待价格进一步攀升。

    第13章 纸价泡沫何时破

    纸价的上涨势头究竟能持续多久,又会在升至何种价位时停止,无人能料定。每个人都忙于计算新价格下的财富变化,却鲜有人去深究这个无关痛痒的问题。

    沈万此时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竹筒,看着其中琳琅满目的数字,嘴角微扬:“时机已到!”

    马车上满载着纸张,不仅是马车,就连地面上的仓库也被塞得满满当当,到处都是囤积的纸张储备。

    各地的 和秦国的\"商人\"虽不明白沈万的意图,但他们清楚,这些都是咸阳君的指令,而以君王的智慧,绝不会做亏本之事,此举必然有着重大意义。他们只需遵照沈万大人的命令行事。

    一场无声的掠夺战在暗中悄然展开。在众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函谷关按沈万的指示,开始大规模运输纸张,增加对国家的物资供应。

    每隔两天,至少就有数十辆马车载着纸张出境,沿长江、黄河的航道,船只运载着大量来自秦国的纸张,换取了大批金银财宝,这些收获除了留下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都换成了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回国内。

    起初,造纸厂规划的产能确实有限,但在计划启动后,秦始皇嬴政早就下令扩大规模,为满足国家需求,甚至暂停了非核心工程,抽调大量人力投入生产。

    从最初的几辆马车到几十辆,几艘船到上百艘,纸张源源不断地运进国内,囤积在仓库中,等待着大规模抛售的时机。

    为了确保计划顺利,嬴政虚造了数千名虎狼之士,未让他们服食虎狼丹,便派往关外听候沈万调遣。这些忠诚且执行力极强的队伍,被用于执行这项宏大计划。

    市场上的纸张突然激增,起初商人们欣喜若狂,但供应量却让人不满,每日限量供应,价格飙升。尽管大量抛售,但价格并未波动,仍在可控范围内。那些有钱却买不到的人们,疯狂地用金子或其他物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