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 第68章 子龙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68章 子龙

    一刻钟后,唐瑁派人来将边柳请了去。

    同时在场的还有马如风,唐璟。

    “听说你见到了刺客?”

    “兴许是我看错了!”边柳说道。

    唐瑁瞪向唐璟,“加强戒备,日后不许再出现同样的事情。”

    “喏!”

    马如风也感到一丝压力,因为一直以来都平安无事,所以他的戒备心也下降了,看来以后,还是得寸步不移的“保护”“天子”。

    吩咐完唐璟,唐瑁才思索着说道:“没听过董卓有派刺客的做法,你可有见到那刺客是何模样?”

    董卓此时位高权重,最怕的就是别人派刺客杀他,所以自然不会大张旗鼓派刺客行凶,以落人口舌,被人效仿。

    “那人穿着一身青褐色戎装,身骨颇为壮实,我刚看到人影就大声呼救,那人马上就跑了,所以未看到具体容貌。”

    “最近县城来了许多人,天下大乱,他们的身份凭证不一定属实,劳烦传告一声镇关校尉,让他加强城里城外的戒备。”

    “谨遵唐公吩咐!”马如风说道。

    唐瑁点了点头,又对着边柳说道:“你身边真的不需要我再安排两个人?”

    边柳摇了摇头,他倒是不介意身边来两个服侍的侍女,而且以他坚强的意志,任那侍女貌比貂蝉,俏比甄姬,也绝不会出现禽兽之事。

    他就怕这里的人别有用心,给他下什么迷药,然后侍女肚子大了,这帮人再来个“去父留子”,他真的要欲哭无泪了。

    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女人只会耽误他兴复汉室!

    “事涉机密,纵使唐公安排亲信之人,也难抵外人豪掷千金,如今我有如风在内,文珲(唐璟字)在外,足以无忧矣!”

    “听见了吗?不要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唐瑁又对着唐璟说道。

    “喏!”

    唐瑁点了点头,又让人给边柳换上天子的冠冕,然后对着他说道:“这次喊你过来不只是要过问刺客的事,还有就是各地已经派了使者到来,需要你与我们一道迎接,你可有准备?”

    “唐公放心,我——孤已与王妃演练数遍,定无差错!”

    “那就好!今日你且先随我去见一位名士。”唐瑁说道。

    “哦,不知道这位名士是谁?”

    “是子龙先生!”

    ……

    片刻后,边柳就见到了一位比汉升还要老的子龙!

    边柳不怀好意的瞥了唐瑁一眼,这厮是懂得挑拨人情绪的。

    先是孔明,再是子龙,干脆你改个表字叫玄德,我取个表字叫翼德,咱们凑合着也把草台班子给凑齐了!

    边柳心中如此想到。

    见眼前少年一身天子冠冕,子龙先生发须尽白,却还是颤颤巍巍的跪倒在地:“陈留儒生申屠蟠参见天子,陛下金安,大汉万年!”

    “老先生快快请起!”边柳抬手道。

    唐瑁站在一旁说道:“《礼记》有云: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我大汉以孝治国,太祖曾亲制鸠杖以赠高龄,子龙先生已过古稀,按礼不必下跪。”

    “在下为刘刺史和张使君充当使者,按礼算是外臣,当携礼上贡,再行三跪九叩之礼,礼不可废,国礼与俗礼冲突之时,当以国礼为上。”申屠蟠坚持道。

    “董卓擅行废立,如今孤避祸于此,按礼,已经不算是天子了!”边柳说道。

    关于“刘辩”此时的身份,唐瑁与李旦,以及卫兹等人都考虑过。

    按情理,应该尊称天子;

    按法理,则是故天子,弘农王。

    二者如何取舍,他们选择了一条中庸的道路。

    对普通人,私底下,自然是以天子相称;

    但对关东官吏豪杰,在公开场合,自然是以弘农王的身份。

    原因有二:

    第一,皇帝身份非同一般,无论废立都得举行祭祀大典,告之天地,并嘱于诸公,传知海内;

    第二嘛,如果刘辩直接恢复皇帝的身份,那这身份就是先帝立的;但从弘农王恢复帝位,那众人就是拥立之功。哪一种功劳来得大,唐瑁还是分得清的,而且,这从龙之功还可以分予他人,让关东诸侯一起拥立,从从而效命。

    ……

    “陛下如何能说这种话,既然陛下幸存,那便是我等心中唯一的天子。如今天子既然避祸于此,但他日定当还师京都,重振朝纲!”申屠蟠再度叩倒在地,言语悲切。

    唐瑁上前将其扶起,继而说道:“子龙先生博通《五经》,兼治图纬,为世人所礼重。先前董卓欲收买人心,以公车征辟荀慈明(荀爽)、韩元长(韩融)、陈元方(陈群之父陈纪)等人,唯有子龙先生不就,可见先生性行高洁,不畏强暴。”

    唐瑁看似在向天子介绍,实则是在赞美申屠蟠的品行。

    “子龙先生品德如渊之清,如玉之洁,孤一定要嘉奖!”边柳看着唐瑁说道。

    “陛下言之有理。臣有个提议,子龙先生博学多才,高情远致,当为陛下传文授道,可请为太傅!”

    周朝的三公为太保、太师、太傅;东汉的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

    而在这名称变动的背后,本质是三公权力的下降。

    就比如董卓掌权之后,就先后被任命为司空,丞相,以及后来的太师,这可不是换着好玩,而是权力的掌控一点点变大。

    东汉也是有太傅这一职位存在的,而且称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

    一般来说,在位皇帝会为太子选定一位太子太傅,太子即位之后,太子太傅会直接称为太傅,并录尚书事。

    这时候,太傅的年纪一般都比较大了,等到他死去之后,皇帝就不会立新的太傅。

    先前刘辩的太傅就是袁隗,袁隗被董卓所杀之后,董卓又想让刘虞当刘协的太傅,可惜这份任命书并没有传到刘虞手中。

    “在下出身寒门,如何当得了太傅一职?况且慈明,元长诸公踏公车,入洛阳,未尝不是存了另类报国之念,其品行志洁皆胜过在下,陛下嘉奖在下万分感激,但太傅之位,在下万不敢授!”

    申屠蟠叩倒在地,谦卑的说道。

    ……

    ps:申屠子龙还真有个老乡,叫做黄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