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310章 蝗灾
曹操此时并不好过。
他刚刚得到了兖州的大部分郡县,就爆发了大规模了蝗虫。
其实蝗灾一直有,今年也未必比往年多多少。
只是袁术刚刚失去了占据兖州的机会,如今这种事发生,他赶忙派人宣传了一番。
说有人得位不正,德行缺失,所以上天降下惩罚。
这种话可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君权神授”下,人们的认知就是这样。
一旦出现天灾,那要么是天子出了问题,要么是天子用的人出现了问题。
东汉的三公,许多时候都是这时候派上用场,给天子背锅的。
这种舆论宣传下,是不利于曹操继续统治的,而且蝗虫吃了庄稼幼苗,这影响可不是一时的。
所以曹操在苦寻破解之法,至于给嵩山这边送信,是他和荀彧商定之后共同决定的。
一来嘛,现在双方虽然没有深度合作的想法,可也处于暧昧的阶段;
二来,曹操也想探查了一下兖州之外的情况,把祸水东引。而且嵩山这边屡有奇物传出,说不定就有解决的办法呢?
……
边柳这边其实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蝗灾,一向是防大于治的。
只要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其实爆发蝗灾的可能性并不大。
很简单,因为蝗虫没有成长起来的机会,大部分在虫卵阶段已经死了。
嵩山的大帅府中,郭嘉和司马徽还在讨论“生态”的问题。
“在下觉得,还是可以用生态链的角度去思考。这平原地区,往年百姓种植庄稼,为了保住粮食,所以驱赶鸟雀。诸位应该都知道,这麻雀虽然啄食谷粒,却也是吃虫的。这嵩山几百里大山,虽然低洼腐水不少,可是山林中的鸟雀却是更多,所以才没有蝗虫发生。
如今大帅府治理下,山中百姓,几乎家家养殖鸡鸭,鸡鸭于田间哺食蝗虫,足以证明在下的观点。”郭嘉说道。
听到郭嘉的说辞,司马徽点了点头。
他又想到,这位大帅好像刚上山就让人养殖了一批鸡鸭,难道是早有预见?
“好啦好啦,德操先生,这做学问的事情不急在一时,蝗虫如何产卵,如何孵化,如何成灾,这事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慢慢调查。我相信,眼下的蝗灾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若是先生能精研此事,寻找解决的办法,将来受益的人一定不再少。”边柳止住了两人“坐而论道”。
“眼下,请诸位来,是要大家寻找治理的法子。”
边柳说道,目光看向了左慈,张仲景。
左慈游历广阔,见解不凡。
而张仲景熟读医术,凡虫肆虐之处,必有灾疫,所以他也被喊了来。
嵩山这边的蝗灾其实还不算太严重,因为蝗虫刚一出现,那些百姓就自发的去抓捕蝗虫,然后喂养家禽了。
边柳原以为百姓会因为畏惧神灵之事,所以不敢擅动。
他都准备让左慈做一场法事,然后来一篇《祭蝗虫文》了。
没想到利益面前,众人才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大人,小孩在田间忙的不亦乐乎。
见自家大帅望向自己,张仲景起身说道,“其实在第一批蝗虫飞过的时候,在下已经命药坊的学徒抓捕了一批,然后又买了一批鸡鸭回来,疯狂的喂食。
经过三五天的饲养,成年的鸡鸭并没有问题,但是,”
说到这,张仲景的脸色不太好,“有刚长毛的幼年鸡鸭,在只喂食蝗虫的情况下,被毒死了。”
边柳好像也听说过,成群的蝗虫会产生毒素,不过这种毒素的含量极低。显然,成年鸡鸭可以克制,但刚出生的不行,又或者前者积累的量还不够。
“接下来,你准备如何实验?”
“在下明确了几个方向,第一,是否所有的蝗虫都一样,携带毒素,还是其中一部分携带毒素。”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幼年鸡鸭都死了,所以张仲景有此怀疑,他让人详细记述蝗虫的纹路,区分它们的不同。
“第二,那就是毒素是否有可传递性,在下准备把这些死去的鸡鸭喂食幼豕,看是否有恙?”
“第三,在下正想法是否可以提取其中的毒素,又或者说,可否通过喂养一些特殊的草料,解决蝗虫中的毒性。”
一些专门的学者,听到最后一点颇有些不可思议,但边柳却眼前一亮。
虫子是喂养鸡鸭的最好饲料,如果能去除其中的毒性,那日后说不定还要专门收购,甚至喂养,繁殖。
边柳好像记得,在后世有段时间,蝗虫生产大棚,可是一笔大生意。
“很好,眼下你还需要什么帮助的吗?”
“第一,缺人,无论是抓捕蝗虫,还是记述实验,都需要大量的人,尤其是后者,需要识字的人。”
边柳很快就答应,抓捕蝗虫,只要一道政令,很快就可以实现,只要花钱采购,百姓就会自发的去抓捕,无论死活,都不是问题。
至于后者,边柳从学堂那调配一波学徒就行。
虽然组织建立前期很痛快,但是一旦设施完善后,后期就可以高效率的运转,边柳此时就感觉之前的付出是值得的。
“第二, 缺钱,缺药材!”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药材方面,你列个单子,唐璟,你负责把药物凑齐,至于钱财方面,再拨三百万钱。”
“喏!”
见到给钱如此痛快的大帅,张仲景也充满了信心。
“还有通知下去,让山里的百姓不要给鸡鸭只喂食蝗虫,一定要混合草料进行喂养。”
虽然担心发生大规模的鸡瘟,但边柳也没阻止鸡鸭食用昆虫。
毕竟,这年头,饿死可比中毒死可怕多了。
至于短时间解决兖州蝗虫的问题,边柳还真没有想到。
只是书信曹操,如果需要,他可以带着钱和人,来嵩山采购一批鸡鸭回去。
与这样的环境下,又过了半个月,派往西边的哨探来报,说李傕的大军已经从长安出发了。
一时间,嵩山和梁县方面紧急动员了起来。
……
他刚刚得到了兖州的大部分郡县,就爆发了大规模了蝗虫。
其实蝗灾一直有,今年也未必比往年多多少。
只是袁术刚刚失去了占据兖州的机会,如今这种事发生,他赶忙派人宣传了一番。
说有人得位不正,德行缺失,所以上天降下惩罚。
这种话可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是“君权神授”下,人们的认知就是这样。
一旦出现天灾,那要么是天子出了问题,要么是天子用的人出现了问题。
东汉的三公,许多时候都是这时候派上用场,给天子背锅的。
这种舆论宣传下,是不利于曹操继续统治的,而且蝗虫吃了庄稼幼苗,这影响可不是一时的。
所以曹操在苦寻破解之法,至于给嵩山这边送信,是他和荀彧商定之后共同决定的。
一来嘛,现在双方虽然没有深度合作的想法,可也处于暧昧的阶段;
二来,曹操也想探查了一下兖州之外的情况,把祸水东引。而且嵩山这边屡有奇物传出,说不定就有解决的办法呢?
……
边柳这边其实也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蝗灾,一向是防大于治的。
只要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其实爆发蝗灾的可能性并不大。
很简单,因为蝗虫没有成长起来的机会,大部分在虫卵阶段已经死了。
嵩山的大帅府中,郭嘉和司马徽还在讨论“生态”的问题。
“在下觉得,还是可以用生态链的角度去思考。这平原地区,往年百姓种植庄稼,为了保住粮食,所以驱赶鸟雀。诸位应该都知道,这麻雀虽然啄食谷粒,却也是吃虫的。这嵩山几百里大山,虽然低洼腐水不少,可是山林中的鸟雀却是更多,所以才没有蝗虫发生。
如今大帅府治理下,山中百姓,几乎家家养殖鸡鸭,鸡鸭于田间哺食蝗虫,足以证明在下的观点。”郭嘉说道。
听到郭嘉的说辞,司马徽点了点头。
他又想到,这位大帅好像刚上山就让人养殖了一批鸡鸭,难道是早有预见?
“好啦好啦,德操先生,这做学问的事情不急在一时,蝗虫如何产卵,如何孵化,如何成灾,这事你要是有兴趣可以慢慢调查。我相信,眼下的蝗灾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若是先生能精研此事,寻找解决的办法,将来受益的人一定不再少。”边柳止住了两人“坐而论道”。
“眼下,请诸位来,是要大家寻找治理的法子。”
边柳说道,目光看向了左慈,张仲景。
左慈游历广阔,见解不凡。
而张仲景熟读医术,凡虫肆虐之处,必有灾疫,所以他也被喊了来。
嵩山这边的蝗灾其实还不算太严重,因为蝗虫刚一出现,那些百姓就自发的去抓捕蝗虫,然后喂养家禽了。
边柳原以为百姓会因为畏惧神灵之事,所以不敢擅动。
他都准备让左慈做一场法事,然后来一篇《祭蝗虫文》了。
没想到利益面前,众人才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大人,小孩在田间忙的不亦乐乎。
见自家大帅望向自己,张仲景起身说道,“其实在第一批蝗虫飞过的时候,在下已经命药坊的学徒抓捕了一批,然后又买了一批鸡鸭回来,疯狂的喂食。
经过三五天的饲养,成年的鸡鸭并没有问题,但是,”
说到这,张仲景的脸色不太好,“有刚长毛的幼年鸡鸭,在只喂食蝗虫的情况下,被毒死了。”
边柳好像也听说过,成群的蝗虫会产生毒素,不过这种毒素的含量极低。显然,成年鸡鸭可以克制,但刚出生的不行,又或者前者积累的量还不够。
“接下来,你准备如何实验?”
“在下明确了几个方向,第一,是否所有的蝗虫都一样,携带毒素,还是其中一部分携带毒素。”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幼年鸡鸭都死了,所以张仲景有此怀疑,他让人详细记述蝗虫的纹路,区分它们的不同。
“第二,那就是毒素是否有可传递性,在下准备把这些死去的鸡鸭喂食幼豕,看是否有恙?”
“第三,在下正想法是否可以提取其中的毒素,又或者说,可否通过喂养一些特殊的草料,解决蝗虫中的毒性。”
一些专门的学者,听到最后一点颇有些不可思议,但边柳却眼前一亮。
虫子是喂养鸡鸭的最好饲料,如果能去除其中的毒性,那日后说不定还要专门收购,甚至喂养,繁殖。
边柳好像记得,在后世有段时间,蝗虫生产大棚,可是一笔大生意。
“很好,眼下你还需要什么帮助的吗?”
“第一,缺人,无论是抓捕蝗虫,还是记述实验,都需要大量的人,尤其是后者,需要识字的人。”
边柳很快就答应,抓捕蝗虫,只要一道政令,很快就可以实现,只要花钱采购,百姓就会自发的去抓捕,无论死活,都不是问题。
至于后者,边柳从学堂那调配一波学徒就行。
虽然组织建立前期很痛快,但是一旦设施完善后,后期就可以高效率的运转,边柳此时就感觉之前的付出是值得的。
“第二, 缺钱,缺药材!”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药材方面,你列个单子,唐璟,你负责把药物凑齐,至于钱财方面,再拨三百万钱。”
“喏!”
见到给钱如此痛快的大帅,张仲景也充满了信心。
“还有通知下去,让山里的百姓不要给鸡鸭只喂食蝗虫,一定要混合草料进行喂养。”
虽然担心发生大规模的鸡瘟,但边柳也没阻止鸡鸭食用昆虫。
毕竟,这年头,饿死可比中毒死可怕多了。
至于短时间解决兖州蝗虫的问题,边柳还真没有想到。
只是书信曹操,如果需要,他可以带着钱和人,来嵩山采购一批鸡鸭回去。
与这样的环境下,又过了半个月,派往西边的哨探来报,说李傕的大军已经从长安出发了。
一时间,嵩山和梁县方面紧急动员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