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 第408章 王凌荐才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408章 王凌荐才

    在得到袁术投奔嵩山,袁绍血洗邺城,关东剧变的消息之后,原本准备在凉州多待一些时日的边柳也无法继续待在姑臧了。

    他传信河西四郡的太守,一定要做好叛贼反扑的可能性,维持好河西走廊的稳定。

    而且,边柳虽然表面上大张旗鼓的离开,但实际上,却暗中留下了两千骑兵,八千步卒,给予那些一刻都静默不住的异端分子迎头痛击,这一万军队会代替边柳继续坐镇凉州数月之久。

    回到关中郑县后,边柳并没有急着动手,而是传令卫兹,让他保持不动,袁绍图谋洛阳之事,暂时不要干扰。

    至于袁术的事情上,边柳则询问了一番郭嘉贾诩的意见。

    虽然接纳袁术可以收获袁术的一部分残余势力,不过这些袁术的铁追随者对边柳的意义并不大。

    边柳将袁术的心腹和至亲,包括传国玉玺在内,全部送给了曹操,让他送去邺城,去朝廷那里请功,理由是击败袁术的功劳主要是曹操的,大帅府不夺人之功。

    而对于跟随袁术逃亡嵩山的其他人,大帅府则表达了去留自由的意见,普通士兵可以分予土地,不予追究跟随袁术造反的罪孽,至于读书人则必须先接受改造。

    曹操将其他人都扣留了下来,只将袁术本人和传国玉玺送去了邺城,显然也不想沾染血腥,又或者说,他更想看看袁家兄弟手足相残。

    当务之急解决完之后,边柳第一时间接见了王凌,对于他之前的增援表示了感谢,又和他商量如何解决河东之事。

    王凌表示,河东的主要祸患是匈奴还有白波贼,他准备前往河东各郡县,和当地的世家大族详谈,一起商量剿匪除寇的事情。

    边柳很佩服王凌的手段,同时又羡慕他太原王氏的身份。

    无论是边柳本人,还是寒门出身的郭嘉,都无法和河东的世家大族进行“平等”的沟通,以往实力弱小的时候,世家会看不起出身普通的人,而已大帅府今日的实力,反过来,他们和世家沟通时,天然就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而太原与河东接壤,地理上处于唇亡齿寒的关系,王氏身为太原的世家大族,与这些世家本就同处于汾水上下游,关系密切,王凌更清楚的知道这些家族需要什么。

    在给边柳的讲解中,王凌着重提到了家族安全还有文化认同。

    在平原地区,朝廷是恨不得编民到户的,只有足够的集权才能保持朝廷的强大。

    但在战乱的地方,只有当地的百姓习惯联合自保,才能保证不受外敌侵犯。

    先前攻打凉州前,弘农董遇就给边柳讲过宗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这样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地方势力,和平年间是让朝廷头疼的存在,因为他们会集体抗税,抗法。但在这个时候,白波贼和匈奴肆虐的河东,他们结在一起,修建坞堡,却保证了地方的安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来侵略。

    王凌提及,此时不止是河东,包括并州的雁门,西河、太原、上郡、上党等地方,都存在大量的坞堡。

    坞堡之事,古来有之,比如名将马援就是以“起坞侯”而闻名的。光武帝刘秀称帝之后,曾下令各地拆除坞堡,因为坞堡相当于小型城池,地方豪强若以之为屏障,很容易与朝廷形成对峙。

    《三国志》中记载,许褚带领族人修建坞堡,抵抗住了葛陂贼寇超过一万人的进攻。还有李典的族人修建坞堡,在兖州之战中,甚至一段时间内抵抗住了吕布的进攻。

    要保证皇权至高无上,那就必须让天子处在最安全的地方,所以皇城有内城外城,城墙高不可攀。而除了皇帝以外的人,则必须时刻处在军队的威胁之下,如帝都附近的郡县,基本没有高深的城墙与护城河,而对于普通百姓,显然也不会允许有坞堡存在。

    边柳充分考虑了长远和现实,在给予王凌的交代中,表示,可以允许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坞堡的存在。

    在河东郡内白波贼匈奴等势力被彻底解决前,准许宗族盘踞的地方有一定自治权,包括税收,执法等方法,但必须先与大帅府制定协议。

    等到战争彻底解决之后,需要陆续拆除坞堡,配合朝廷进行人口土地普查。当然,这最后一点是边柳对王凌说的,他在此时去往河东时,可以不予提及。

    除了河东的事情之外,边柳又向王凌询问了一番太原及附近郡县的贤人志士。

    之前,边柳在嵩山之时,招揽的人才主要是颍川南阳,不过在边柳进入关中之后,这些人一部分还呆在嵩山,一部分在选择了离开,只有本就得到重用的,跟随大帅府进入了关中。

    而在边柳拿下凉州之后,凉州人士迅速占据了大帅府三分之一的官吏,这还只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当然,其实这里的凉州人士,也不全是凉州本地的,许多人也是拜官迁徙去的,只不过过了两三代就落地为安了。

    所以在官员任职的“避让”原则中,这种祖籍和出生地不同情况也是很复杂的。

    此时的边柳急需要一部分其他地方的人才来中和凉州人士的浓度,同时,王凌此时投奔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但王凌毕竟年轻,骤然升至高位不合适,所以让他提供一些人员名单,也算是对他额外的一种信任赏赐。

    而王凌也不负所望,很快就提及了几人,其中就包括河东贾逵,太原人温恢、郭淮、孙资。

    这些人目前年纪都不大,在家乡颇有名望,而且尚未被朝廷征辟,都是大帅府可以征用的贤才。

    许多名字,边柳可谓是如雷贯耳,比如贾逵,演义中不少贾诩和司马懿的故事,其实是贾逵做的,曹丕对其可是感恩戴德的很,当然,前提是曹丕不知道贾逵之子贾充干的事情。

    还有后面几位,魏晋太原有五大姓,分别为王、温、郭、孙、张,都与王凌所推荐的人才有关,至于太原张氏,可不是张辽的张,边柳记得,好像钟繇的小妾张菖蒲就是出自太原张氏。

    对于王凌不遗余力的推荐,边柳自然全盘征辟,等到考核之后,再决定官职大小。

    对于以前苦寻不得的人才,此时却轻易获得,边柳不得不感叹,对凉州用兵的好处。

    一场大胜,不仅获得了一个稳固的后方,更使得人心向他发生了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