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 第411章 起居郎

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411章 起居郎

    “说说吧,在冀州的见闻。”

    诸葛亮回来没多久,就被边柳召了过去。

    随即诸葛亮便说起了在冀州的见闻,主要是袁绍和董承的斗争上。

    此时的董承已经被袁绍以悖逆的罪名斩首,边柳顺势就问到了庞统的情况。

    不过庞统并无大碍,袁绍并没有牵连过广,甚至于,连董承的女儿都由于刘协的力保而活了下来。

    边柳心想着,曹操和袁绍最大的不同就是,袁绍还紧守着一些士大夫的规矩,他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又被世俗的条条框框给束缚着,简而言之,就是在性命没有收到威胁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优柔寡断。

    相比而言,曹操就果断的多,行事更加的彻底,但同时也担上了残暴的名声。

    “学生本来想喊上士元一块回来,不过他似是还有想法。”

    庞统虽然表现的随性,但实际上却是很在乎功名的人,当初边柳的承诺是爵升三级,眼下庞统跟在董承的身边还短,董承也只把庞统当成自己的私人,并没有授予朝廷的官职,所以庞统定然是不甘心的。不过边柳倒是很期待庞统接下来准备做什么。

    “你——”边柳本想着让诸葛亮物色两个人过去保护一下庞统,不过想到庞统的个性,还是算了,反正他自己身边也有族人跟随。

    “你觉得我们与袁绍之间,几时会发生战争,胜算又如何?”

    “大帅面前,学生一个小辈,不好妄言如此大事。”诸葛亮时常被边柳征询问话,不过大事还是有所忌讳的。

    “呵呵,几时学的这般扭扭咧咧,知道你有想法。”边柳上前摸了摸诸葛亮的脑袋,却发现,这小子个头都快赶上自己了。

    岁月不饶人啊!

    “学生毕竟只是个抄录文书的, 妄议大帅府的要事,实在是不合规矩。”诸葛亮小声说道。

    “怎么,去了冀州一趟,立下点功劳,立刻就要和本帅索官要职了?”

    “学生不敢。”

    以前郭嘉刚遇到边柳的时候,其实不比诸葛亮大多少,那时候,大事刚刚起步,边柳委任私人不会任人闲话。不过此时大帅府已经成为了庞然大物,若是取士有所偏颇,就会寒了一些人的心。诸葛亮此时还不到二十岁,边柳确实想不到合适的官职。

    而且诸葛亮却有大才,边柳更不想揠苗助长。

    “文书抄录的工作你还是要做的,熟悉规章制度对你日后为官有偌大好处。除此之外,本帅再封你一个官,以后你就做本帅的起居郎吧!”

    “大帅,学生怎么没听说过起居郎一职?”

    “就当是专门为你设立的,只当是郎官的一种,主要负责的呢,就是指出本帅在服饰言行礼仪上的不当之处,还有随时回答本帅的一些疑问。”边柳可不是要诸葛亮伺候自己起床睡觉,这个官职职能更接近于少府中的侍中或者常侍,不过诸葛亮年纪轻轻,自然是不能担任这等高官要职的。

    不过郎官就不同了,这本来就是为皇帝培养后备人才的。

    “那学生——臣谢恩!”诸葛亮恭敬的说道,脸上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喜悦。

    “好了,说说之前的问题吧!”

    “喏,学生敢断言,至少一年内,我们与袁绍之间或许有摩擦,但绝不会有大战。”接着诸葛亮便谈论起冀州边上公孙瓒的残余势力,还有黑山贼余党,“袁绍不稳固大本营的势力,是绝对不会开启大战的。而且,朝廷之上,至少也要等到不会有反对他的人才行。”

    其实董承死后,朝廷上敢于反对袁绍的就很少了。董承虽然有私心,忠心几许尚且不论,但至少是个能臣,可惜了,在邺城袁绍的大本营,他能施展的拳脚实在有限。董承死后,如司马防,杨彪这种,那可是经历数次朝廷更替都常青不倒的人,他们对汉室或许寄托着感情,可要他们去做匡扶汉室的事情,实在是太高看他们了。况且他们和袁绍同属士族阶级,还掺杂着姻亲关系,至于利益上的争执,他们家族本不在冀州,更不用担心发生这种事了。

    一年时间。

    边柳也是这般考虑的。

    所以他派了最信任的郭嘉去往太原经营,自己则专心于河东弘农这两个防守重郡。

    “至于胜负嘛,取决于大帅您,而不是学生。”

    “哦,从何说起?”

    “大帅素来以民为重,学生以为然。这天下次一等的聪明人遵从的是朝廷之名,而最聪明的人从来是看君王之政。秦从暴,汉从仁,故而张良叔孙通效命于太祖之前。如今天下战乱,百姓流离,大帅以安民以本分,故能成今日之大。如今天下百姓皆苦,如果大帅能使关中百姓身上有衣,锅中有米,稍有温饱,那吞吐天下,便只在须臾。”

    这些话听起来只是大道理,但思千想后,才越发觉得是至理名言。

    “关中百姓,比之冀州如何?”边柳问道。

    “袁绍世家子弟,年少出没于朝堂之中,如何能理解民生疾苦?学生此去冀州,一路只见到百姓身着寸缕立于田间,权贵衣着显赫立于街市,此非为仁者之政也。”

    如果给冀州百姓的生活打分,那最多只有两分,而冀州的世家子弟,可以打到八分。两者天差地别,不过边柳并没有以之为傲,因为如今关中百姓的生活,最多也就四分,还不及格。

    边柳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锦袍,这本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还有收服凉州的战功而新制的。如今看来,确实有些耀眼。

    或许,还是换上旧的穿一穿更加合适。

    这般一想,突然觉得诸葛亮这个起居郎做的正合格。

    “一会下去,你写一份勤俭令出来,以你叔父的名义上奏于我,此令意在劝导大帅府上下官吏,务必克勤克俭,我等一衣一食,皆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寻常往来宴席,亦不可铺场浪费。”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