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三国后,我对孙策斩草除根 第108章

    如今江东六郡,已尽在袁术掌握之中,这对我们极为不利。

    袁耀弱冠之龄,竟能创下如此伟业!

    生子当如袁景耀啊!

    袁术...还真是有福之人。”

    听闻曹操盛赞袁耀,侍立在曹操身边的曹昂很是不服。

    他朗声开口道:

    “父亲,江东六郡本就有一半在袁术手中,袁耀只收取了江东三郡。

    您给孩儿三千士卒,孩儿帮你把徐州打下来!”

    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文武兼备,也是一名年轻俊杰。

    曹操对曹昂十分喜爱,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曹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员将才,可他并不认为曹昂能用三千军取下徐州。

    徐州的局势跟江东三郡可不一样。

    吕布、刘备哪个是省油的灯?

    岂是刘繇、严白虎等辈可比?

    别说是曹昂率三千军去攻,就算曹操亲自率领三万大军攻徐州,都未必能胜。

    曹操只当曹昂是开玩笑,笑着对曹昂勉励道:

    “吾儿虽勇,然从军之日尚短,还需积累经验。

    待你跟为父再参与几场大战,为父自然会让你独领一军。”

    “多谢父亲教诲,儿明白了。”

    曹昂嘴上应承着曹操,心里却不服气。

    那袁耀不也是一个二世祖吗?

    带兵打仗的经验,甚至还不如自己多。

    袁耀都能率军攻下州郡,自己比他差哪了?

    曹昂暗下决心,下一场大战一定要好好表现,让父亲刮目相看。

    也让三军将士都看看,自己不输袁耀!

    曹操谋臣荀攸看出曹昂不悦,对曹操施礼道:

    “如今江南之地,把那袁耀传得玄而又玄。

    说那袁耀有孟尝君之风,文武兼备,乃当世奇才。

    依臣之见,这都是袁术在为袁耀造势。”

    “袁术从孙策手中得到玉玺,必然存了僭越称帝的心思。

    想要行那大逆不道之事,需有祥瑞。

    袁耀的种种神异表现,正是袁术包装出来的。

    什么三千军取江东,应该都是唬人的说辞。”

    “袁耀取三郡,主要还是依靠袁术部将孙策。

    可惜那孙策在功成之时公然反叛,战败而逃,着实令人唏嘘。”

    听了荀攸的话,曹昂心里舒服了很多。

    就是嘛,能征惯战的孙策打下江东,这还差不多!

    袁耀能有什么能耐?

    只是在最后摘桃子罢了!

    曹操抬起手,说道:

    “好了,先不讨论袁耀了。

    不论如何拿下的江东,那都是袁术的本事。

    袁势力膨胀至此,我们当加以限制才对。

    我欲起兵讨伐袁术,诸位以为如何?”

    曹操话音刚落,谋臣郭嘉便开口道:

    “主公,现在并不是我们攻打袁术的良机。

    与袁术相比,徐州吕布才是主公的心腹大患。

    倘若我军贸然跟袁术开战,吕布率军来攻,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

    我军的战略,应该是先剪灭吕布,而后再图袁术。”

    荀彧在旁补充了一句,说道:

    “那袁术存有僭越之心,实力越强,便会越发狂妄。

    主公何不等到他僭越称尊之际,邀天下诸侯共讨之?”

    不得不说,曹操的谋臣阵容确实强大。

    荀彧、荀攸、郭嘉等谋臣你一言我一语,就将天下大势分析得差不多了。

    曹操点点头,说道:

    “也好,那我军便暂且养精蓄锐。

    让袁术再得意一些时日。”

    不得不说,袁术现在确实很得意。

    他在寿春得到了袁耀豪取江东的消息,先是发懵,紧接着便是狂喜!

    袁术怎么都没想到,自家儿子会给自己如此惊喜!

    袁术本以为袁耀是去打山越练兵,即便如此,袁术依然很担心。

    怕山越伤到自己的宝贝儿子。

    哪知自家儿子实在是太猛了,接连灭掉严白虎、王朗、刘繇、孙策,把整个江东都收入囊中了。

    儿子有这样的本事,自己之前怎么没发现?

    袁耀这般战果,不仅袁术没想到,袁术麾下的一众文武也瞠目结舌,无比震惊。

    自家公子带三千人过江,把江东平了?

    这也太离谱了吧!

    江东好打吗?

    对袁术麾下的一众文武来说,明显是不好打啊!

    如果好打,以袁术的狂妄,也不会容忍刘繇、严白虎那么多年。

    倾整个淮南之力都做不到的事情,袁耀率三千人做到了。

    袁术这些臣子,简直不知该如何形容袁耀的壮举。

    阎象得知此事,心中很是欣慰。

    自己没看错,自家公子果然是当世雄主!

    公子的能力,可比主公强太多了。

    虽然主公在淮南横征暴敛、胡作非为,将淮南祸害得一塌糊涂。

    可只要有公子在,淮南定会重新焕发出生机。

    袁术的谋臣杨弘从震撼中缓过神来,高声对袁术拍马屁道:

    “景耀公子平定江东,乃是主公之福,亦是我淮南祥瑞!

    当真是可喜可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