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医女种田,买个郎君分开家立户 > 第135章 决战在即

医女种田,买个郎君分开家立户 第135章 决战在即

    既然当了知府,那就要好好做了。

    流云村的事,姜思宁全部都交给小姨、二舅妈和李婶子打理,而她则不停地在各个县之间跑来跑去。

    把科学的种植技术传授给百姓,提供大量各种蔬菜、水果的种子,还鼓励大家学习识字等等。

    这么大一个逸州,她要做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而司辰安这边,则继续训练起义军,现在应该叫逸州军了。

    从全逸州挑选身体素质高的青年,组建了一支数量高达20万的军队,并且每天都集离训练,为不久之后打出逸州做准备。

    转眼就到了夏季,之前种植的各种蔬菜全部得到了收成,

    青菜、黄瓜、茄子、豆角……全部都是优良品种,不仅口味好,产量还高的一批,农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菜。

    没有吃的大家愁,吃的多了大家也愁,姜思宁便鼓励家家户户开始科学养鸡、养猪,还鼓励在村里挖大量的鱼塘。

    鱼塘不仅可以用来养鱼,还能用来储水,以后遇到干旱的年辰,就再也不怕没有水浇灌农田。

    转眼夏天过去一半,眼看秋收就要到来。

    由于用了科学的种植方法,今年逸州的水稻,每一条都是又长又饱满,产量绝对比往年要翻一倍。

    可就在大家期待着今年的丰收时,朝廷的大军也来到了逸州的边境。

    司辰安早就在等这一天了,立即带领大军迎敌。

    由于进出逸州全部都是山路,所以双方军队并没有立即交战,朝廷那边的意思也很明显,因为国库空虚,所以根本就没有打算一举收回逸州,而是只打算围而不攻。

    只要守住不让逸州军出去,他们的任务就算完成。

    等今年秋收后,朝廷有了大量的粮食,再打算怎么收复逸州。

    司辰安知道,如果被一直这样围困,肯定不是办法。

    就算逸州经营得再好,但毕竟地方太小,经济实力不足以跟整个大夏抗衡。

    就在他进退两难时,姜思宁通过空间传来了信息,让他将大军迁移到空旷的平地驻扎。

    与此同时,姜思宁也在整个逸州发布通告,八月初一这一天,逸州府每一个人都不允许留在家里,而是都要到空旷的地方集合,并由各村的村长为大家讲述抗震减灾的知识。

    大家都还有点摸不到头脑,可姜思宁现在在逸州百姓的心里,那就是神一样的村子,她的命令没有人会不听。

    就在所有人都在听村长讲话时,地下突然传来轰天巨响,整个大地开始剧烈摇晃,一些地面裂开一米多宽的大口子,山体垮塌、岩石坠落。

    逸州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般末日般的景象,当场吓得扑倒在地。

    这场地震持续了整整一分多钟,几乎所有老旧的房屋都全部垮塌,无数山体崩塌。

    好在所有人都听了姜思宁的话,全部都在户外的空旷地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而在边境处的司辰安,也再次体会到了姜思宁的良苦用心,并且他也很懂得抓住时机,趁朝廷大军被地震吓得六神无主时,带领逸州军从三个方向发起突袭。

    这一场出其不意的大战,最终以逸州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一共歼灭了朝廷军5万余,俘虏三万余,剩下的几千人落荒而逃。

    出师大捷,司辰安马不停蹄带大军打下汉中,并兵贵神速地北上,遇城攻城,一路朝着京城要地而去。

    朝廷见他带领二十多万大军势不可挡,火速派人从各地着急调集军队,前往逸州军前进的路上阻拦,甚至还将北疆的大军也调了回来镇守京城。

    司辰安没有着急,一路稳扎稳打,慢慢朝着京城的方向推进。

    每攻打下一座城池,他都会按照姜思宁的要求,在周边的各县进行土地改革,把当地老百姓紧紧团结在自己身边。

    所以逸州军所到之处,无不收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拥戴,甚至还有很多县城,根本就不需要攻打,当地百姓就提前拿下了县衙,等着逸州军轻松进入。

    而根据姜思宁的要求,司辰安除了在当地组建地方武装,还挑选青年劳动力前往秋河所在的煤矿,大量开采煤炭,源源不断地通过空间送到逸州府。

    还有的就在当地开采实况,集中送到某地后,再由冬凌前去收取。

    这些都是接下来建设逸州府的重要原料,必须提前准备。

    而这一部分劳工的工钱,则有夏山从南阳赚来的粮食支付,刘大善人他们已经到了三个月了,早就展开了全面的贸易。

    他们将整个逸州府收购来的商品在南阳那边出售,赚取大量的粮食、金属、海鲜和水果,还自己弄了海盐基地,反过来将海盐卖回了逸州,形成了平衡的区域性贸易。

    秋收时节,整个逸州都在如火如荼地采收粮食,姜思宁仍旧每天都在各县视察,并且在各地都开设了砖瓦窑,大量烧制砖头和瓦片,烧制原始的水泥。

    等秋收完毕,姜思宁便让百姓用粮食换砖头、瓦片和水泥,开始建造结实的青砖瓦房。

    一些家里劳动力比较多,分得的土地和收获的粮食多的人家,还在她的鼓励下建起来两层的小楼。

    秋收过后,来年的小春还要再等一段时间,姜思宁便开始了她下一步计划——大搞基建。

    想要富,先修路,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从逸州府到全逸州的三十多个县,都必须修建一条两丈宽的碎石路,而且路基必须用十几吨的巨大石碾子,用几头牛拉着碾个几十上百次。

    道路两边还要挖足够深的排水沟,或者用水泥修建横穿公路的水道。

    路基修好后,便铺上厚厚的碎石子,再泼上浓浓的水泥浆,等快要干时,再用石碾子以此碾平。

    这样一来,这个世界第一条水泥路就出现了。

    逸州百姓刚开始还不知道,这位神奇的女知府大人修这么好、这么宽的路干什,直到逸州府与第一个临近的县接通后,大家才知道这条路的好处。

    两丈宽的路,足以让八辆马车并排着走,而且路面这么结实,加上路面又十分平整,马车和牛车都能造得更大,运载的货物也更多。

    无数商品在州府和县城之间流通,带动着公路两旁的农村,都能将家里养的鸡鸭等农副产品卖出去。

    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其他县的县令也不甘落后,积极组织村民开始修建路基,然后等着州府的施工队来检验,并铺上石子和水泥。

    冬天才过了一半,逸州府的几十条大动脉就修建完毕。

    然而姜思宁远远还不满足于此,继续加大投资,要把水泥路修到每个村子。

    一些地势比较好的村庄,甚至还能修到每家每户的院子里。

    就在无数百姓为姜思宁歌功颂德时,她却回到了流云村的山里。

    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实验,十几个老铁匠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等待她的验收。

    看着这台重达十几吨的庞然大物,已经连续运转了三天三夜的原始蒸汽机,姜思宁的思绪早就飞到了汪洋大海之上。

    不过在将蒸汽机装上大船上之前,她准备先在陆地上试试,于是两个多月后,第一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出现在了高川集通往逸州府的宽阔公路上。

    随着煤炭的不断加入,蒸汽机产生的高温蒸汽,推动着机械装置快速运转,驱动这辆庞大的拖拉机快速前行。

    见这么庞大的钢铁巨物,竟然比马车还跑得快,甚至长途下来一点都不输给一匹优良的战马,逸州百姓再次沸腾了。

    以后有了这个东西,那运送粮食和物资,就不再需要牛马了。

    而且一次运送的东西,甚至能抵得上十辆牛车!

    当拖拉机来到逸州府时,更是引起了全城百姓的围观,姜思宁把车开进逸州府的府衙,心满意足地从上面跳了下来。

    这玩意虽然笨重了一些,可开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

    当然,她并没有打算大批量制造,毕竟技术还不成熟,还需要长时间去改良和精简,这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她会让专业的人去做。

    就在逸州府第一台拖拉机顺利试车成功时,司辰安带领的逸州军也抵达了京城近郊,与守卫京城的北疆边军遥遥对立。

    最终决战,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