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 第84章 姓氏与名字(三)

视频穿越时空后,我粉丝破亿! 第84章 姓氏与名字(三)

    【但复名的情况也是有的,毕竟随着人口的增加,这种做法肯定是满足不了人们需求的。

    所以从南北朝开始,双字名逐渐占据半壁江山,到了明清的时候,文人与士大夫的名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双字。

    这时候可能就有朋友不理解了,不对呀,很多名人都是双字啊!

    其实那不是他们的名,而是字。】

    唐人在天幕下频频点头,的确是这样,南北朝后,双字名的确逐渐变多了。

    以前只觉得这是寻常事,现在天幕说出来,才有着“哦,的确如此”的感觉。

    【《周礼》认为在成年以后,大庭广众之下有身份的人若以名相称,会显得不够尊重,因此有身份的男子会在20岁后由师长冠而字。

    这个字一般是依托于原名的,二者之间多少都会沾点联系。

    同义词如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周瑜字公瑾,瑾、瑜都是为美玉之称;诸葛亮字孔明,明、亮相通……

    反义词如鲁点字皙,点,小黑也。暂,人色白也;韩愈字退之,愈,进也;朱熹字元晦,熹是亮,晦是暗……

    或是引申义,比如冉耕字伯牛,取牛用于耕;比如关羽,字云长……】

    天幕之下,宋朝位面一个为百姓们讲解的书生也说道:“其实有人也会用伯、仲、叔、季这样表示排行的字来表字。”

    但是百姓们并没有字,自然也没办法与其有什么共鸣。

    “……”书生其实还想以自己的字“仲节”给大家细讲一下的,没想到大家都不怎么感兴趣,只好悻悻的看着天幕。

    【一般来说,长辈称呼晚辈是可以直呼其名的,但若是平辈相称或者称呼尊长就要称字了。

    这种规矩一直延伸到古代社会晚期,清代的《柳南随笔》中就有“敬其名,则未有不称字者”的记载。】

    “对,正常与人交往应该称他的字,不然他会觉得你不尊重他!”

    “文化人就是规矩多!”

    “就是就是,我可不会为了谁叫我的名字就生气!”

    【而比起名,世家或后来身份显赫的名人大多“以字行于世”,就是比起他们的名,他们的字反而更要广为人知,比如屈平,字原;项籍,字羽;房乔,字玄龄……

    氏有阶级,字也如此,一开始“字”同样是上层阶级或是文士的专属,而武将处于有字但是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到了唐朝,武将的字才逐渐开始行于世,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苏烈,字定方;薛礼,字仁贵。

    而随着两宋轻武的风气,以字行于世的“殊荣”就又逐渐的回到了“尊贵”的文化人头上,比如刘基,字伯温;唐寅,字伯虎。

    而到了明清,因为社会发展的问题,虽然依旧存在古代社会的等级差异,但是随着知识的广泛传播,取名取字的权利也不可遏制的延伸到了所有掌握知识的阶层之中。

    字带来的尊卑差异也逐渐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说实话,现在各个阶层的皇帝对天幕都是又爱又恨,爱天幕给他们带来的便利,恨天幕动摇了王朝的稳定。

    左一句等级,右一句阶层,平民现在对这些东西可能现在不知道、不理解、不敢想,可日后呢?

    他们想要变强,就会一定程度的宽以待民,那时平民们会不会就理解了这些话呢?

    “要是……这个天幕只让朕看到就好了!”

    【如果说氏与字的“市场下沉”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那么某些东西的下沉就很让人难以接受了,这就是——谥号。

    “先王谥以尊名”“诔生时所行为之谥”, 简单来说,谥号就是某些身份地位尊贵的人死后,别人对他\/她进行的品评与定性。

    谥,从言,益声。

    有了谥号既可以避免直呼先人之名,又可以对其生平进行一个评价,非常方便。所以在西周中后期时,给死去的诸侯王贵族取谥号就已经很普遍了。

    但是谥号这种东西是后人评定的,那不可避免地就会“子议父”“臣议君”的现象,出现穆、庄、景这样的美谥或是厉、幽这样的恶谥都是很正常的事。

    如此即使是君主倒行逆施,那死后也难免会被人否定,所以这个时期的恶谥多少也会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从汉到唐初,大部分的皇帝们对此都是很赞同的,谥号这种东西虽然自己死前看不到,但是这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怎么会不重要呢?

    【但是,秦朝一统之后,咱始皇大大不喜欢这种“子议父”“臣议君”的感觉,直接表示“自今以来,除谥法”,所以始皇和胡亥其实是没有谥号的。】

    秦朝

    嬴政皱了皱眉,他现在最不喜欢有人提胡亥了。

    而且他是皇帝,怎可有人对他评头论足?

    【到了汉朝,谥法重又恢复甚至发扬光大,我们在说起汉朝皇帝的时候,也多说谥号,比如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而“生无爵,死无谥”,两汉时期基本是有爵位就能有谥号,比如卫青是烈侯,霍去病是景桓侯……】

    唐朝

    “可惜,汉时臣子的谥号也很是随帝王的心意,基本没有恶谥。”

    李世民摇了摇头,一脸的可惜,完全不知道一会儿的自己将会受到多大的暴击。

    “魏时,大臣们向明帝提议,谥号要以其生平行为去定,有了严苛的条件,谥号便不会随随便便成为随心所欲的工具了。”

    魏征也是叹息,后来晋时,谥号权下放,平民也可以有机会得到私谥。

    平民的私谥淳朴,贵族的谥号却又开始充满了溢美之词,也不知道大唐会怎样!

    【可是到了唐朝之后,我们对于皇帝的主流叫法就变成了庙号,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宋仁宗赵祯,宋高宗赵构,眀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

    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

    李治游移着目光,“是啊,为什么呢?”

    李世民隐隐有些不太好的感觉,之前没发现,天幕在讲起唐朝皇帝时都是称呼的庙号,而非谥号。

    总不会是他大唐的皇帝又搞了什么事吧!

    【这就不得不提起李治了,这位神奇品味的老哥给后世打开了新的大门。】

    果然如此!

    此时不同时空的两位皇帝,有了同样的想法。

    李世民闭了闭眼睛,准备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而李治,他也有些不好意思,身边的武媚娘拍拍他的手,“先皇会喜欢这个谥号的。”

    “真的吗?”李治在武媚娘的支持下,把自己的心虚按了下去,想着他阿耶肯定会开心的。

    【他给自己的祖父李渊谥号定为“神尧皇帝”,给他父亲谥号定为“文武圣皇帝”,而他去世后,深谙他品味的人又给他的谥号定为“天皇大帝”。】

    “……”

    “……”

    唐朝

    ??????

    崽崽!你在做什么啊!

    李世民满脑的问号,他这个素未谋面的儿子为什么会这样!

    李世民现在已经无语死了,他决定了,自己的小儿子出生之后,自己一定要好好板一板他的审美。

    【这还不是极致,李隆基上位后给高祖太宗高宗的谥号皆是升级了版本。

    李渊从“神尧”皇帝变成了“神尧大圣”皇帝;

    李世民从 “文武圣”皇帝变成了“文武大圣”皇帝;

    李治从“天皇”大帝变成了“天皇大圣”皇帝。】

    唐朝

    李治:“……”啊……这……

    大孙子!你在做什么啊!你这也太离谱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