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行记 第43章 会审
趁着孝陵卫休整,魏忠贤一行人,陆陆续续地把墓室中的金银玉器全部都转运出了墓室,正正好好,一共十三担。到了晚上,他又连夜命下墓的东厂太监把这十三担金银玉器,全部送往京师。
魏忠贤把这些事都安排妥当后,到了第二天,吃过早饭后,立刻命人去请目前还在孝陵的内外官员。
请到的内外官员有神宫监掌印太监、孝陵卫周指挥使、太常寺卿、礼部尚书李思诚、礼部侍郎杨景辰。一共五人。
除了这五人外,魏忠贤又特意让李允把何监使也请了过来。在李允要去请何监使前,魏忠贤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交代了一番。
等人全部都到齐后,魏忠贤先开了口:“这次祭祀孝陵多亏各位同僚准备妥当,才能如此顺利,这都是托今上之福。不过却有人在我行复土礼之时做了一件遭天谴的事,盗掘皇陵!”
魏忠贤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底下的几位官员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魏忠贤多次拍桌子,才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此刻神宫监掌印太监说道:“不知谁人如此大胆?请九千岁明示!”
“是啊是啊!”底下众人也随声附和道。
“李允,你来说。”魏忠贤用手一指李允。
李允说道:“昨日我随九千岁还有东厂的几位中官,行完了复土礼,正要回去之际,看到一人形迹可疑,往后山而去。于是我禀报了九千岁他老人家,九千岁恐有问题,带领我们一路跟踪,发现此人在后山的石墙上开了一个洞。
“我等在九千岁的带领下,一路跟随此人,竟然发现走进了孝陵地宫。为了不惊扰太祖,我们不敢行动,一路尾随至了太祖墓室。
“只见此人用撬棍把太祖皇帝和马皇后的棺椁撬开,又把随葬的金银玉器全部都散落在了墓室中央,专捡那值钱的宝贝。
“此人盗完了皇陵,拿走了随葬的物品后便若无其事地回了。
“盗墓在本朝可是重罪,而且又是盗掘皇家陵寝。要不是九千岁发现,岂不是让这人逍遥法外了?”
“敢问此人是谁?我孝陵卫守卫森严,二百多年来没有差池,可谓是尽心尽责。”周指挥使说道,“莫不是看错了?”
“此等事怎能看错?”李允答道。
“既然没有看错,那此人是谁?”
“何监使,你可知罪?”魏忠贤冲着何监使问道。
何监使听到此话,也没了当日在漓江上的威风,吓得浑身哆嗦,冷汗顺着脑门就下来了,跪下来哭诉道:“九千岁冤枉啊!这守卫他血口喷人,我身为九千岁身边的人,怎么会干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请九千岁明鉴!请九千岁明鉴啊!”
只见何监使磕头如捣蒜,脑门都磕出了血。
“明鉴?哀家亲眼看到的,李允说的都句句属实,你还敢抵赖?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
“慢着!”礼部尚书李思诚说道。
这李思诚,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如今官拜礼部尚书,这祭祀流程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如今听说孝陵被盗,这就如同在说他也有连带责任一样。况且,这李思诚向来看不上魏忠贤平时的飞扬跋扈,也羞于与这宦官同朝为官。
前两年,紫禁城建三大殿,魏忠贤奉命检查工程进度,李思诚每次见到魏忠贤都昂然不语,甚是令魏忠贤好没面子。
要说视魏忠贤而不见也就罢了,三大殿建成之日,礼部设宴,竟然没有请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还上书天启皇帝,要求节制宦官,把权力归还给内阁。
此刻李思诚一说话,魏忠贤心里恨得牙根都痒痒,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忍而不发。
李思诚继续说道:“说这何监使盗掘孝陵,可有证据?没有证据那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可不小啊!”
“没有证据哀家怎么会乱抓人?”魏忠贤看向李允:“就把证据给李尚书看看。”
李允答应了一声,从怀中掏出了何监使的牙牌,说道:“这是何监使牙牌,在墓中发现的。”
李思诚接过了牙牌,看了看,又传阅给其他人,其他人拿在手里反复观看后,又给回了李思诚。
李思诚也不理魏忠贤,站起身来,把牙牌给到何监使,问道:“何监使,你不用害怕,这牙牌可是你的?”
何监使接过牙牌,发现确是自己的牙牌,无奈点了点头,战战兢兢说道:“这确实是小人的牙牌,可是前些日子小人的牙牌就丢了,今日才在这里得见。小人冤枉啊!”
“人证物证俱在,你有什么可冤枉的?”此时说话的是礼部侍郎杨景辰。
这杨景辰本来资历和李思诚不相上下,但是由于万历四十年母亲去世,丁母忧回籍守孝了三年,所以耽误了升迁,屈居于李思诚之下。
他早就投靠了魏忠贤,想借魏忠贤扳倒李思诚,成为礼部尚书,所以他处处说话偏向于魏忠贤。
“人可以买通,物又不会说话,不能单凭李守卫的只言片语就定案,未免太过草率吧?”李思诚说道。
“那李尚书何意?”魏忠贤问道。
“不如把他先带回京师,交由刑部,再由大理寺好好调查。”
李思诚本为文官,虽有一身傲骨,但八股取士上来的毕竟头脑迂腐。他一时想不出办法,所以想先回京师慢慢调查。
“既然今上让哀家替为祭祀,那哀家就有权力处理此案。如果这回京师的路上出了问题,人跑了或者死了,你负得起责任吗?”
“这……”李思诚一时语塞。
“请九千岁定夺!当时李尚书安排祭祀流程时下官就提出过安全问题,可是这李尚书就是一意孤行,最终才导致出了今天的事情。”太常寺卿道。
明朝祭祀活动,向来都是礼部策划流程,太常寺负责实际落地执行,所以两个行政机构互相看不上眼,太常寺埋怨礼部眼高手低,礼部看不上太常寺办事拖沓。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常寺更想把此事都推托到礼部头上。
“不如这样,此事依下官之见,还存在诸多疑点,不如让下官即刻就去调查个水落石出。”
说话的是孝陵卫周指挥使。
魏忠贤把这些事都安排妥当后,到了第二天,吃过早饭后,立刻命人去请目前还在孝陵的内外官员。
请到的内外官员有神宫监掌印太监、孝陵卫周指挥使、太常寺卿、礼部尚书李思诚、礼部侍郎杨景辰。一共五人。
除了这五人外,魏忠贤又特意让李允把何监使也请了过来。在李允要去请何监使前,魏忠贤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交代了一番。
等人全部都到齐后,魏忠贤先开了口:“这次祭祀孝陵多亏各位同僚准备妥当,才能如此顺利,这都是托今上之福。不过却有人在我行复土礼之时做了一件遭天谴的事,盗掘皇陵!”
魏忠贤此话一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底下的几位官员都开始窃窃私语起来。魏忠贤多次拍桌子,才让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此刻神宫监掌印太监说道:“不知谁人如此大胆?请九千岁明示!”
“是啊是啊!”底下众人也随声附和道。
“李允,你来说。”魏忠贤用手一指李允。
李允说道:“昨日我随九千岁还有东厂的几位中官,行完了复土礼,正要回去之际,看到一人形迹可疑,往后山而去。于是我禀报了九千岁他老人家,九千岁恐有问题,带领我们一路跟踪,发现此人在后山的石墙上开了一个洞。
“我等在九千岁的带领下,一路跟随此人,竟然发现走进了孝陵地宫。为了不惊扰太祖,我们不敢行动,一路尾随至了太祖墓室。
“只见此人用撬棍把太祖皇帝和马皇后的棺椁撬开,又把随葬的金银玉器全部都散落在了墓室中央,专捡那值钱的宝贝。
“此人盗完了皇陵,拿走了随葬的物品后便若无其事地回了。
“盗墓在本朝可是重罪,而且又是盗掘皇家陵寝。要不是九千岁发现,岂不是让这人逍遥法外了?”
“敢问此人是谁?我孝陵卫守卫森严,二百多年来没有差池,可谓是尽心尽责。”周指挥使说道,“莫不是看错了?”
“此等事怎能看错?”李允答道。
“既然没有看错,那此人是谁?”
“何监使,你可知罪?”魏忠贤冲着何监使问道。
何监使听到此话,也没了当日在漓江上的威风,吓得浑身哆嗦,冷汗顺着脑门就下来了,跪下来哭诉道:“九千岁冤枉啊!这守卫他血口喷人,我身为九千岁身边的人,怎么会干这种对不起祖宗的事?请九千岁明鉴!请九千岁明鉴啊!”
只见何监使磕头如捣蒜,脑门都磕出了血。
“明鉴?哀家亲眼看到的,李允说的都句句属实,你还敢抵赖?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
“慢着!”礼部尚书李思诚说道。
这李思诚,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如今官拜礼部尚书,这祭祀流程都是他一手安排的。如今听说孝陵被盗,这就如同在说他也有连带责任一样。况且,这李思诚向来看不上魏忠贤平时的飞扬跋扈,也羞于与这宦官同朝为官。
前两年,紫禁城建三大殿,魏忠贤奉命检查工程进度,李思诚每次见到魏忠贤都昂然不语,甚是令魏忠贤好没面子。
要说视魏忠贤而不见也就罢了,三大殿建成之日,礼部设宴,竟然没有请权倾朝野的魏忠贤,还上书天启皇帝,要求节制宦官,把权力归还给内阁。
此刻李思诚一说话,魏忠贤心里恨得牙根都痒痒,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忍而不发。
李思诚继续说道:“说这何监使盗掘孝陵,可有证据?没有证据那可是欺君之罪!欺君之罪可不小啊!”
“没有证据哀家怎么会乱抓人?”魏忠贤看向李允:“就把证据给李尚书看看。”
李允答应了一声,从怀中掏出了何监使的牙牌,说道:“这是何监使牙牌,在墓中发现的。”
李思诚接过了牙牌,看了看,又传阅给其他人,其他人拿在手里反复观看后,又给回了李思诚。
李思诚也不理魏忠贤,站起身来,把牙牌给到何监使,问道:“何监使,你不用害怕,这牙牌可是你的?”
何监使接过牙牌,发现确是自己的牙牌,无奈点了点头,战战兢兢说道:“这确实是小人的牙牌,可是前些日子小人的牙牌就丢了,今日才在这里得见。小人冤枉啊!”
“人证物证俱在,你有什么可冤枉的?”此时说话的是礼部侍郎杨景辰。
这杨景辰本来资历和李思诚不相上下,但是由于万历四十年母亲去世,丁母忧回籍守孝了三年,所以耽误了升迁,屈居于李思诚之下。
他早就投靠了魏忠贤,想借魏忠贤扳倒李思诚,成为礼部尚书,所以他处处说话偏向于魏忠贤。
“人可以买通,物又不会说话,不能单凭李守卫的只言片语就定案,未免太过草率吧?”李思诚说道。
“那李尚书何意?”魏忠贤问道。
“不如把他先带回京师,交由刑部,再由大理寺好好调查。”
李思诚本为文官,虽有一身傲骨,但八股取士上来的毕竟头脑迂腐。他一时想不出办法,所以想先回京师慢慢调查。
“既然今上让哀家替为祭祀,那哀家就有权力处理此案。如果这回京师的路上出了问题,人跑了或者死了,你负得起责任吗?”
“这……”李思诚一时语塞。
“请九千岁定夺!当时李尚书安排祭祀流程时下官就提出过安全问题,可是这李尚书就是一意孤行,最终才导致出了今天的事情。”太常寺卿道。
明朝祭祀活动,向来都是礼部策划流程,太常寺负责实际落地执行,所以两个行政机构互相看不上眼,太常寺埋怨礼部眼高手低,礼部看不上太常寺办事拖沓。如今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常寺更想把此事都推托到礼部头上。
“不如这样,此事依下官之见,还存在诸多疑点,不如让下官即刻就去调查个水落石出。”
说话的是孝陵卫周指挥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