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山水行记 > 第303章 殡衣铺

山水行记 第303章 殡衣铺

    北京初春的风,已不似冬日里那般如刀,阳光撒在北京城内,倒是颇有几分生机盎然的味道。

    前门大街车水马龙,八大胡同客商如织,顶好的天气里,端上一碗炸酱面,坐在门边,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倒是颇为恬淡和惬意。

    “熏鱼儿,炸面筋喽!”

    一名小贩,正走街串巷地卖力吆喝着,他的声音洪亮,抑扬顿挫,穿透力极强,即使是那深宅大院,也能够听得真真的。

    此刻正是午后,阳光充足的时候,这名小贩,背着一只漆得朱红锃亮的小柜子,沿街叫卖着。

    如果是外地人,一准儿不知道啥是熏鱼儿,或者以为熏鱼儿就是把鱼熏了去卖。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熏鱼儿,不是鱼,所谓的熏鱼儿,其实是猪头肉,熏猪头肉。

    这不是骗人吗?你一卖熏猪头肉的,为何喊熏鱼儿?

    这熏猪头肉不能说和鱼一点关系没有,也有点关系,把猪头肉加上柏木和小黄鱼一起熏制,带了点鱼香和木香,所以叫熏鱼儿。

    真正熏制的小黄鱼,不叫熏鱼儿,叫熏鱼。

    一个带儿化音,一个不带。

    难道鱼香肉丝里边,就一定要有鱼?赛螃蟹里,必须要有螃蟹肉吗?

    这走街串巷的小贩这么叫,是有原因的,是为了避讳回民。因为回民不吃猪肉,你如果当街叫卖熏猪头肉,这是对回民的极大不尊重。你知道哪家大门里住的是回民?你一走街串巷的小贩,搞不好走到了回民人家的大门口,在人家大门口,喊熏猪头肉,这不是挑衅找打么!

    一个头发刚刚长了一点的男人,戴着网巾,正蹲在一殡衣铺门口,边晒太阳,边吃着炸酱面。由于此人头发刚刚长出,所以戴着的网巾,显得极其软塌,耷拉在脑袋上。

    网巾,不是现代意义上理解的那种巾,而是明朝时期普通人戴的一种帽子。

    使用网巾的时候,需要把其覆盖于头部,让发髻从网巾顶部圆孔中穿出,然后将上下网巾带一收紧,这样,不论是头顶的发髻,还是一些碎发,就都被收到网巾之中了。

    蹲在殡衣铺门口的男人,头发刚刚长出,还不够留发髻,所以这网巾带一收紧,由于脑袋顶上没有长发支撑,所以就显得软塌塌的了。

    “卖熏鱼儿的,你过来,给我来点熏鱼儿。”殡衣铺门口的男人,操着一股带广西口音的京片子说道。

    “得嘞!”

    只见小贩放下背上朱红锃亮的小柜子,把盖板打开,背面朝上,拾起一块猪头肉,就运刀如飞地切了起来。

    小贩的刀工真是好,这猪头肉切得薄如纸片,片片透明,他边切便道:“买来下酒的吧?夹片儿火烧吃,可是美得很呢!今日开荤,莫不是有什么喜事?”

    “这不是听说,宫里周皇后诞下一子,皇上他老人家有后了嘛,所以开心。晚上正好拿熏鱼儿夹火烧,就点酒喝!”

    “嘿,真棒!”小贩边称着份量边道,“如今像您这样,还关心宫里事的人,太少了。如今老百姓,要是都像您似的,关心这等大事,还至于让东虏这么猖狂?早打跑啦!”

    殡衣铺门口的男人嘿嘿一笑。

    “一共三十文,看看这秤,高高的!”小贩把切好的猪头肉给到了殡衣铺门口的男人。

    “三十五文,您收好!”

    小贩看着多出来的五文钱,也不谦让,高声唱喏道:“多谢马掌柜的赏钱!”

    看着小贩的背影,殡衣铺门口的男人回头瞅了瞅自己铺子招牌上的马字,思索良久。

    崇祯二年二月初四,怀有身孕的周皇后,在宫中给崇祯帝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儿子。按照家谱,崇祯帝给他这位嫡长子起名为朱慈烺。烺,有明朗之意,崇祯帝的寓意很明显,希望大明王朝,能够朗朗乾坤,永远明朗下去。

    崇祯帝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儿子,而且又是周皇后所生,自然欢喜不尽。整个宫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悦的气氛,张灯结彩,一众赏赐,自不必提。

    崇祯帝一高兴,就决定大赦天下。

    大赦天下,是个好事,对那些作奸犯科在案的人来讲,简直就是天大的喜讯。

    在逃的也算。

    殡衣铺门口的男人,就是一名在逃犯,他一听大赦天下的消息后,立刻从寺庙里还了俗,不用再当个和尚,东躲西藏了。

    他从崇福寺出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干起了老本行,殡葬生意。除了殡葬生意,还能干什么?当初在扎马村,就是以扎纸人纸马为生,在北京,要想活下去,还得这么干。

    但是,扎纸人纸马,在北京就要找一个大一点的铺子,能放得下自己的纸活。大一点的铺子,就得要多一点钱,自己靠着逍遥楼赌博得来的钱,能有多少?猫一天狗一天的,赢少输多。

    男人没办法,又回到崇福寺,管崇福寺的老和尚浴光借了一笔钱,找了南城的一个僻静胡同,开了个殡衣铺子,勉强维持生计。

    除了卖寿衣,男人也干给死人化妆的活。

    男人姓马,又出自扎马村,又是在逃犯,不用问,是马大有。

    马大有自从犯了事,就从扎马村一路北上,逃到了北京。为什么他要逃到北京,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因为北京离广西远,除了辽东,算是最北边了。北边多了,长城一线,哪个不是最北边,为何偏偏要逃到北京?

    因为北京大,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在皇上老子的眼皮底下,怎么着官府的人也想不到吧?

    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身上的银子也花得差不多了,马大有没办法,便想到了一条路,出家。

    对,出家。

    也不知道从哪学来的,马大有认为,只要出了家,在寺庙里当上了和尚,就不会被官府抓到了。即使官府抓到了他,那他也是个六根清净之人了,可以扫除一切罪孽。

    崇福寺,也不是那么好进的,成化之后,想当和尚,你得有钱,拿钱买度牒。

    马大有在浴光老和尚那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拿出了身上所有的钱,给到了浴光老和尚。

    阿弥陀佛,马大有身上的钱,不多不少,正好够买一张度牒。用浴光老和尚的话说,这是佛祖发了善心,正好让你与佛结缘。

    马大有当了和尚,也不是就彻底清净了,和尚也要接触俗事,不接触俗事,如何赚钱?不赚钱,又如何吃喝?

    寺院,光靠香火钱,是不够的。

    和尚赚钱的业务太多了,除了靠平时的香火钱外,还有善男信女的捐赠,佛教节日朝拜,房产土地的租金,佛家用品的售卖和开光,素斋素食的供应,以及法事法会的收入。

    法事法会,就是红白喜事的诵经、超度、祈福。

    马大有参加白事的法会,不光诵经、超度、祈福,还通过他在扎马村的手艺,给死人化妆或者易容,额外为寺院多赚出了一笔银子。

    化妆,好弄,易容,不易。马大有的这一手,引起了浴光老和尚的注意,所以在崇福寺,浴光老和尚一直对他礼遇有加,高看一眼。

    易容,如果这门手艺用得好,在江湖上,遇到特殊的事,没准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马大有听到大赦天下的消息后,跟浴光老和尚提出要还俗的想法时,浴光老和尚是一再挽留,冲的就是马大有易容的本事。

    然而,强扭的瓜到底不甜,事不过三,当马大有第三次提出要还俗的打算后,浴光老和尚知道留他不住,于是才不舍地放他离开了崇福寺。

    一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