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临深履薄 > 第8章 谈话

临深履薄 第8章 谈话

    离了开阳,绍渊次日便觉得身子乏力,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事实如此。

    他向柯凡告了假留在府里休息。下午却收到了刘歆的邀请函,绍渊想了想,便给送函的下人回了帖,表示自己会按时赴约。

    鑫云有些担心,“阿渊,我们来长安不过是为了势石,刘歆想做什么你为什么要管啊?他今日莫名其妙的约你,也不知何事,你为何要去?”

    “云儿,势石认主,天命悠悠,刘歆此举有碍天下大势,我又如何置身事外?天象所示,之后必然会面临群雄争霸的乱局,可是,我却无法坐视外族入侵。我怀疑他与匈奴东胡部勾连,不知许了东胡什么条件,所图甚大。可惜毫无证据,无法处置。今天他约我前去,我自然要去,好好的品查品查此人。”

    “让柳辰和苏顺都跟你去,不然我实在不放心。”

    刘歆所约见面之处是一所道观,在长安城内,半弯溪水环绕,观内垂柳依依,闹中取静。

    “贸然相邀,老夫唐突了。曾听甄公提及侯爷,对侯爷的学识极是推崇,老夫一直想与侯爷一叙,难得侯爷赏光。此观中茶为一绝,侯爷来品品吧!”

    “晚辈末学后进,国师抬爱了,前几日刚拜读了您校订的《山海经》,受益匪浅。”绍渊安然的坐到了刘歆对面的位置上,浅笑低语,直接说出了他以刘秀为名所呈的典籍。

    刘歆面色平和的执起石壶,为绍渊斟了杯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此间的观主是我的老友,他这里也就这个茶可以拿得出手,这个老头有些抠门,听闻我有贵客,方舍得给了这一点茶。”。

    “果然好茶。”绍渊赞道,“得品此茗,实是沾了国师的光。”

    几句寒暄之后,刘歆终于入了正题,“侯爷如何知晓索伦国?”

    “并不知晓,在柯大人处得知后,又去了崇文殿,方知道一二。”

    “侯爷果真大才,不知索伦,却可通过北方诸部的语言,通晓索伦语。典乐之中,无人可及。”

    “国师谬赞了,若非国师不仅通索伦语,还未雨绸缪,教导出可任索伦商队驿官的学生,两国之间的通商怕是无法如此顺利的进行!在国师座前,在下实在是萤火与皓月之别。”

    “我看侯爷对索伦仍存有诸多疑问,在陛下座前也能直抒胸臆,我到是对索伦略有了解,也许可解侯爷疑惑?”

    “我读过国师多本着作,知您年轻时曾用了十几年游历天下,前朝又在天录阁1潜心治学多年。见识自然远在我之上……我对使团并无什么怀疑,只是谨慎使然。我领了典乐的职,自然是要为陛下尽忠,谨慎些总是好的!”

    刘歆抚须笑了笑,又执壶斟茶,一个道童提了一个食盒送进屋来,轻轻的取出,一一摆在两人中间的桌案上。

    “刘先生,师傅让我送些泉水和点心过来,两位慢用!”

    道童又为炉子添了碳,先将已烧开的水注入刘歆手旁的石壶内,再将新带来的泉水倒进炭炉上的铁壶中。

    “你师傅呢?”

    “师傅被陛下召进宫里去了!”道童恭谨的回答。

    “你先退下吧!”

    “是!”道童向两人行了一礼,离开屋子时眼神忍不住的看向绍渊。

    绍渊对着他浅浅一笑。

    清乾,果然有了几分高人的模样!

    “听说侯爷自幼由道家高人扶养长大,可知道家静心咒?”刘歆慢经斯里的斟茶,喝茶后,突然问道。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绍渊轻吟道,心中却想:是让我不要多管闲事,不要再插手索伦之事,伊德尔之事?“此咒虽会背,我却缺了道心,难以悟透!”

    ……

    两人在里面打着机锋,柳辰和苏顺在旁边竖着耳朵,听得云里雾里,不知在说着什么。见了清乾之后,苏顺更有些坐不住了,柳辰见少爷一时半会结束不了,便向苏顺挥了挥手。

    苏顺出了侧屋,随清乾而去。两人同批出自强院,关系不错,自然关心分别后的情况。

    绍渊知道清乾在这里,所以见面并不吃惊,苏顺却并不知道。

    太阳渐渐西斜,两人已经从经史子集谈到了天文地理,竟然出奇的酣畅。

    刘歆是全才,所学博而精,难怪夏先生也甘拜下风,这是绍渊此时的想法。他自小对一切充满好奇,从子规山学成出山之后,从没有人能和他谈得这般的相锲。

    刘歆心中却是惊多于喜:安西候未及弱冠,已然这样博学,自己当年万万不及。

    “听闻国师精谶纬神学,在陛下登位前多次解出谶言,才被尊为国师。”绍渊的神色已难掩疲惫,却仍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侯爷对此也有兴趣?”

    “近来得了一个消息,想请国师解惑。”

    “侯爷请说。”

    绍渊将杯内茶水倒了一些在桌上,以食指为笔,将谶言写出,随后又将水渍拭去,用丝绢把手擦干,“国师如何看?”

    “侯爷如何得知?”

    “好友相告。”

    “我研究谶纬神学三十余年,只能告知侯爷,谶言大多牵强附会,人云亦云,能言天意者百数不过一耳,侯爷不必当真。”

    “我只是担心此言传到陛下耳中,难免掀起波澜,于朝局不利。”

    “候爷多虑了,如此捕风捉影之事,何人会轻捋虎须。”

    “原来国师明白谶言大多虚无。”绍渊换了个坐姿,轻笑道。

    “侯爷此言何意?”

    “国师学渊天下,受天下人敬仰,又身居高位,可左右朝局,在下惟愿国师以百姓为念。”

    “好一个以百姓为念。”刘歆大笑了两声,“我自然会上顺天命,下应民情!”

    “我曾学过卜卦,国师可愿让在下一卜?”

    “多谢侯爷,却是不必了,我已过耳顺之年,何须卜算?”

    “是在下唐突了。”绍渊微微欠身行礼,“时辰不早,若国师没有别的赐教,在下先告辞了!”

    “是啊,已经不早了,我已许多年没有这样和人畅谈。”刘歆似有些感怀,他抬手示意,“侯爷请自便吧,我还需在此静思片刻。”

    绍渊扶案站直了身体,轻轻叹了一声,“国师,你不要忘了道、法、自、然!”

    刘歆闻言,没有作声,脸上笑意平和。

    柳辰已入得屋来,扶住绍渊,道:“少爷,回吧!”

    注释:1天录阁:西汉时期的皇家图书馆